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注射器抽吸药液是临床护士使用最多的操作.按传统方法抽吸药液时支点不稳,药液易撒漏,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操作者易于疲劳[1,2].在临床实践中,我们改进注射器握持方法,改变支点抽吸药液,效果良好.将两种方法抽吸药液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工作5年以上、技术熟练程度相当的护士4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用传统方法抽吸药液的一组为传统组,用改进法即改变支点抽吸药液的一组为改进组.2组护士工作时间、技术熟练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2.
用注射器抽吸安瓿中药液是临床护士使用最多的操作方法,抽吸药液过程中持安瓿和注射器方法直接影响配药速度和配药安全。护士在配制药液过程中,如果抽吸药液方法不当,很容易造成药液的污染。近年来,国内同行为避免药液污染,对抽吸药液时注射器握持手法,进行了广泛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应用注射器抽吸药液是临床护士使用最多的操作,使用教科书法抽吸药液,操作繁琐,费时费力,影响工作效率."三指持针抽药法"[1].只适合抽吸5ml以下药液,不能解决临床上抽吸10ml以上药液的实际问题.经临床实践,我院改进了注射器握持方法,即新三指法,并与教科书法抽吸药液进行了效果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膀胱癌术后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药物的方法及化疗效果。方法对68例膀胱癌患者术后施行膀胱内灌注抗肿瘤药物,根据患者的年龄及性别选择尿管的型号,用2个20 ml注射器分别抽吸药液和生理盐水,患者排空膀胱后,插入尿管,将药液、生理盐水灌入膀胱。结果膀胱灌注成功,无1例患者发生尿道狭窄。结论患者用药效果可靠,没有浪费药液,药液灌入膀胱没有烧灼尿道。  相似文献   

5.
留置气泡技术在本科基础护理教材上的解释为用注射器抽吸适量药液后,再吸人0.2—0.3ml的空气,注射时气泡在上,当全部药液注入后,再注入空气。该方法可使针头部位的药液全部注入肌肉组织而不留在注射器死腔中。笔者认为此技术在应用中可以先抽取0.1—0.2ml(1ml注射器的死腔大约是0.05ml)的空气再吸人药物,注射时气泡在上,在注完全部药液后注入空气,不仅适用于肌肉注射,而且在皮内注射、皮下注射时也可应用。笔者在预防接种中经常运用此技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黄娟  朱全刚  曹洁  张玲娟 《药学服务与研究》2012,(3):216-216,223,227
预灌封注射剂是近年来悄然兴起的一种新型、实用的药品包装形式,系将药物溶液直接无菌灌装在可带注射针头的玻璃注射器中,注射器和药液包装容器合二为一。使用时无需反复抽吸、安装针头等操作,具有使用方便、剂量准确、减少污染等优点[1],比使用安瓿包装的药品节约一半的时间,从而为战创伤、  相似文献   

7.
为了能够严格遵守医嘱给药,提高小儿用药剂量的准确性,做到安全用药,现介绍几种配制方法以提高用药精确性,提高工作效率.一般临床肌肉或静脉给药的剂型有粉剂类和水剂类.针对这两种剂型介绍配制方法.粉剂类:将所配药物用溶媒稀释至规格剂量的倍数,便于计算和抽吸所需剂量,既准确又节约时间.水剂类:一般法:对于所配药物品种单一,可选择合适的注射器抽吸即可.加倍稀释法:如所配药物用最小规格的注射器也难于准确抽吸时,需采用加倍稀释法,经过换算,直至能准确抽吸所需剂量.混合法:对于所配药物品种多于一种,既不能仅用小规格注射器抽吸,又不能用大规格注射器准确抽吸,为了不浪费材料,需采用混合法即加倍稀释法和一般法联合,才能准确抽吸所需剂量.只有做到按医嘱准确用药,才能起到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用注射器抽吸药液是护士临床工作最基本、最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也是包括医师在内的医护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目前,静脉输液有成倍增长的趋势,护士配制药液时,如何选用合适的加药注射器,将药液安全、及时、准确地注入患者体内成为护理工作者研究的焦点。近年来,国内同行对加药注射器抽吸药液方法及对药液的影响进行了广泛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常遇到用2ml注射器抽吸密封瓶内液体或药液时,会带人小块橡胶瓶塞,其主要是因为20ml注射器针头孔较粗,针尖锋利,当快速、垂直刺入密封瓶时,会割下针头直径大小的块橡胶瓶塞,随着抽吸药液进人注射器,又随着药液一起加入到液体中。经过临床研究和实践,总结出—套可避免抽吸药液时带入小块橡胶瓶塞的方法。现就造成的不良后果及具体避免方法进行以下介绍。  相似文献   

10.
1.电动式CWZ—1型持续微量注射器:分为七档不同的流量,每档流量为前一档的1.5倍。临床实测流量每小时最高16毫升最低1.76毫升(按采用内径为1.5毫米硅酸管计算)。输入电压220伏特,工作电压20伏特。因流量可以调节,故能适应动脉灌注的不同需要,选择不同药物。例如环磷酰胺等药物可以短时间内注入体内,不致于药液在体外破坏。该机由于需要电源,体积较大而重,不便携带,仅限于住院病人使用,(见图7) 2.发条式74—1型持续微量注射器:本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注射室工作多年,接触到的贵重药品很多,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多为针剂,液量多为1ml以内,包装多为胶塞压盖的安瓿。常规抽吸药液时很大一部分的包装根据液量选择1ml的注射器。安瓿倒置后,胶塞伸人安瓿口部的部分挡住了药液的流出。1ml注射器的针梗够不到,  相似文献   

12.
在临床治疗中,我们经常遇到乙肝疫苗、胰岛素、维生素B12等小剂量注射用药,为使药物剂量准确,常使用1ml注射器进行注射。按照传统排气法注射,仍存在残留少许药液的浪费,而使用不完全排气法注射,能明显减少残留药液。现将此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现有的医用注射器 ,在使用过程中 ,特别是抽吸量大 ,配制多种药液时 (比如配静脉点滴青霉素等 )稍有操作不慎 ,就会污染注射器活塞裸露部分 ,致污染药液 ,增加院内感染因素 ,如果工作人员按教科书所规定的抽吸药液方法操作 ,使用时相当不方便 ,影响工作效率。防污染医用注射器 ,它仍具有现有注射器的功能和特征 ,区别处主要是在注射器外壁上套接有和在注射器管尾部上粘接有能包覆注射器活塞可露出部分的软套 ,这样 ,既方便了工作人员操作 ,极大提高工作效率 ,又使病人得到安全 ,高质量的治疗 ,另一方面 ,配药时 ,可减少使用注射器的数量 ,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一次性注射器的“满手握”法对无菌药液细菌污染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十名采用“满手握“法持一次性注射器的护士所配制的药液各一瓶做细菌培养,观察培养阳性率。结果:10次细菌培养均阴性。阳性率为零。结论:用”满手握“法持一次性注射器抽吸药液可能不会造成无菌药液的细菌污染。  相似文献   

15.
林锋  谢颖 《福建医药杂志》2002,24(6):144-144
临床工作中 ,静脉使用某些药物时必须准确均匀地控制剂量和速度 ,微量输液泵即可达到此目的。经过临床实践 ,本文总结微量泵药物配制简易计算法。该法准确快捷 ,简便易行。现介绍如下。1 方法设定微量泵一次装药剂量为 M(单位 m g) ,每分钟泵入的药物剂量为 v (即微量泵给药速度 ,单位μg/ min) ,药液泵入速度为 V (单位 ml/ hr)。1.1 公式一 v=(M×V) / 3推导如下 ,已知微量泵一般均采用 5 0 ml一次性注射器装药 ,每次泵入药液总容积为 5 0 ml,因此 ,每分钟泵入药物剂量v (μg/ min) =药物剂量 (μg)泵液时间 (m in)= 药物剂量 (μg)[…  相似文献   

16.
虽然临床中玻璃注射器淘汰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但基础护理学[1]一书中对于抽吸药液的方法并未有改进之处,由于塑料材质注射器的广泛应用,临床操作中多不能按教科书教授的方法实施,给临床教学和规范护理操作带来诸多的困难.我们课题组对玻璃注射器和一次性塑料材质注射器从力学角度出发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8号针头瓶底抽吸特殊药物的效果。方法将200例需皮下注射免疫增强剂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倒转瓶身抽吸方法,观察组采用8号针头瓶底抽吸方法,比较两组抽吸药液方法的药液残余量、操作时间及患者疼痛感。结果两组抽吸药液方法的药液残余量、操作时间及患者疼痛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号针头瓶底抽吸药液方法简单易行,可减少药液浪费,缩短抽吸时间,减轻患者注射时疼痛感,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一次性药物注射器抽吸喜炎平注射液的相容性进行考察,以保证注射药物质量。方法:用不同厂家、规格注射器抽吸不同批次、规格喜炎平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分别振摇1、2、3、5次,室温放置观察。结果: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为润滑剂的一次性溶药注射器与喜炎平注射液有不相容现象。结论:注射剂与一次性溶药注射器应进行相容性实验。  相似文献   

19.
<正>小儿一旦生病,口服药物是家长最头疼能事,成为多数家长的难题。现介绍一种用一次性注射器服药的方法:取下注射器的针头,抽吸药液于针管内并混匀,利用小儿的好奇心,在小儿吸吮注射器同时可以把药液迅速推入口内,并鼓励小儿,使小儿主动咽下。这种方法克服了因小儿哭闹,家长不能把药特及时送入口内的难题。同时在家长的  相似文献   

20.
两种抽吸药液方法所用时间和药液流洒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上静脉补充维生素C和氯化钾最为常见,护理人员抽吸剂量为2 ml的维生素C注射液和10 ml的10%氯化钾注射液是最普遍的操作,但护理人员常不能遵循护理教科书[1]示范的抽吸药液方法(简称教科书法),而自行创造的临床方法(以下简称临床法),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因此该实验选用上述2种常用注射液,采用2种不同抽吸药液方法,通过记录抽吸每支注射液所用时间和抽吸过程中药液损失情况的比较,阐述临床法存在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