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丽娟 《北京中医药》2021,40(8):842-844
王京奇老师擅长中医药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提出脾虚气弱是发病的根本原因,尤重健脾益气,贯穿治疗始终.根据症状表现和病机演变规律,提出分期论治.初期肝脏炎症损伤尚不严重,多见脾虚气弱、痰浊瘀阻证,治以健脾益气、化痰祛瘀为法;中期随着肝脏炎症不断加重,以气阴两虚、湿热毒结证为主,治以益气养阴、清热解毒祛湿;后期病由脾及肾,正气大伤,邪势未衰,正虚邪恋,多见脾肾阳虚、痰湿停聚证,以温补脾肾、燥湿化痰为治则.  相似文献   

2.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症》中说 :“夫治未病者 ,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笔者在临床上根据肝病的机理和肝脾不调的程度 ,在疏泄肝气的同时 ,不失时机的培补脾土 ,以壮后天之本 ,常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肝病治脾法在慢性肝病治疗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临床上常见肝病一般分为两类 ,一类是肝气横逆而克脾土 ,此多为肝实 ,其主要矛盾在肝 ,脾虽未虚 ,然治肝时 ,仍需注意护脾 ,维护脾的正常运化 ,以防木乘土 ;二是因脾虚而招致肝木相乘 ,其主要矛盾是在脾虚 ,在治肝时 ,非但要护脾 ,还要以健脾为主 …  相似文献   

3.
肝硬变腹水病机乃本虚标实,治疗当强调扶正补虚,脾胃位居中焦,乃气机升降之枢,故需强调健脾益气以扶正气,升提清阳以降湿浊从而增强中医辨治肝硬变腹水的疗效。肝硬变腹水其标总以水湿为患,但气能行水,故有形之水湿,必依赖于无形之气的推动方不停聚为邪,故治水必治气,气足则水行。不论在肝硬变腹水的早期或晚期,不论是邪实为甚还是正虚为主,益气升清法需贯穿治疗的全过程,在早期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而达厚土制水以防腹水生成,在晚期可益气培土升清以助腹水消散及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4.
验方攻补汤治疗慢性肝病以疏肝健脾、活血消癥为治疗大法。临证时刻注意攻伐勿过,以健脾疏肝、攻补兼施为大法,重视健脾益气药物的运用,结合疏肝、柔肝、补肝、潜肝阳敛肝阴以防理气药香燥戕害肝体。慢性肝病病程较长,久病穷肾患者多表现为肝肾亏虚的症状,针对这种情况临床重视补肾药物的应用,常用补肾药物有巴戟天、菟丝子、枸杞子、熟地黄等,同时为防止此类药物滋腻碍胃多配伍炒白术、醋青皮等动化药物,以防呆滞。治疗慢性肝病慎用破血逐瘀药,以活血养血滋养肝体为要,治黄勿忘治血,活血以退黄,和肝理脾重视气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分型施治,久病补肾兼以清化。韩氏中医认为肝脾不和、肝郁脾虚是慢性肝病主要病因,故治疗时应时时注意和肝理脾、调畅气机,并注意疏肝解郁,把握病机灵活化裁,标本兼治。气机不通,肝脉瘀阻为慢性肝病的主要病机,治疗应注重理气活血化瘀以阻止和逆转肝硬化,临床时针对肝病患者本虚标实、虚中夹实的病理实质,时刻注意破血药度和量,勿妄用逐瘀之品。依据慢性肝病不同阶段,结合辨证施治,在采用攻补汤治疗的基础上分型施治。文章分析韩氏中医治疗慢性肝病验案2则,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 肝硬化腹水属祖国医学“臌胀”范畴,是中医四大难症之一。临床本虚标实虽易权衡,但攻补方法不易掌握,治疗较为辣手。其病理各有所见:有论温热邪毒;有论气滞血瘀积生痞块。前者为病理反应过程,后者为病理反应结果。但笔者认为在整个病理过程中都会出现脾虚腹胀,纳差的虚象。在治疗时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为依据,采用肝病从脾治的方法。笔者近年在临床治疗肝病过程中采用健脾益气利水法,略有心得,兹列病案二例子以印证。  相似文献   

6.
总结国医大师刘祖贻教授基于"杂病调脾、和调五脏"理论辨治肝癌的经验.首先全面探讨杂病治脾调中的中医学术思想,深刻剖析肝病传脾、先实脾土的传变防治理论渊源.其次阐明了肝癌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及肝病传脾由实转虚、虚实夹杂的证候演变规律.最后详细分析总结了刘老治脾调中治肝癌的辨治特色,临证常分早、中、晚三期论治,早期当疏肝行气、健脾扶正;中期当健脾解毒,佐以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晚期则当扶正安邪,重在顾护脾胃.三期虽攻补偏重不同,但活血化瘀应贯穿其整个治疗过程.  相似文献   

7.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进展的共同病理阶段,属于中医的"症积""胁痛"等疾病范畴。在慢性肝病的早期及中期阶段,由于正气不足,无力抵邪外出;病程日久,正虚加剧,脾气虚证为其常见证型,并贯穿疾病始终。目前临床使用的治疗肝纤维化有效方药中多含有"健脾""益气""扶正"等作用的药物。因此在临床治疗肝纤维化时应重视健脾益气。  相似文献   

8.
老年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之痰浊证以虚为本,以痰浊为标,属虚中挟实的病理特点,虽正气虚弱是痰浊内生之因,但不祛痰则正气难以得到补益,消痰即所以补正也。故治痰时消补结合,以消为主。严格掌握"健脾化痰、补肾化痰、温阳化痰、益气化痰、滋阴化痰"等补虚法的适应证,以防妄事补益而致气血壅滞。  相似文献   

9.
现代医学认为,肝硬化腹水是由肝炎、酒精等多种原因长期作用于肝脏引起的肝脏慢性、进行性、弥漫性损害,腹水多为肝硬化由代偿期转为失代偿期的重要标志,通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欲吐、精神萎靡、面色萎黄等。中医据其腹部鼓胀命名为“臌胀”。范绍荣主任医师认为,肝病日久而成臌胀.在于肝病及脾,脾虚运化失调,水湿内停,湿与瘀互结而成,当属本虚标实。治疗时遵仲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要旨,重用参、芪、术,草补脾益气、培土以荣木,健脾以护肝。  相似文献   

10.
卢殿强  严冰 《河南中医》2019,39(11):1675-1678
严冰教授认为,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机为正虚于内,湿、热、毒、瘀、痰相互胶结,日久积而成块。肝、脾、肾亏虚,脏腑功能失调是肝癌的发病基础,治疗肝癌首当扶正。严教授认为,本病病初在肝脾,当清肝养肝为主,佐以健脾以防变;病中及肾,当健脾为要,辅以补肾以防进;病久关键在脾肾,当健脾益肾以防传。严教授根据肝癌本虚标实的特点,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提出治疗原发性肝癌需以健脾扶正、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散结、利水消肿为治疗大法,药用自拟肝癌条达饮化裁,随症加减,对原发性肝癌未行手术而行中药治疗或术后、放化疗后康复治疗以及防止复发或转移等,皆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见于《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这一理论告诫我们,临床治疗肝病时,无论肝脏虚实,时时要兼顾脾胃,应用“实脾”法。这是治疗肝病的1条重要原则,为临床治疗肝病所遵循。然而,由于对“实脾”之法,历来存在不同的看法,许多医家认为,“实脾”就是补脾,即用甘味之药补益脾胃之意,所以,多把它用于慢性肝病的治疗中,限制了“实脾”法在急性肝炎(简称急肝)的应用。笔者认为,中医脾的正常功能是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主为胃行其津液。所谓“实脾”就是使脾的这些功能恢复正常,即脾的正常功能为实。脾若…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原因之一,是以蛋白尿和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疾病。中医学认为糖尿病肾病属“消渴”“水肿”“尿浊”“关格”等证。该病病程长,本虚标实为其主要特点,但以正气亏虚为本,湿、浊、瘀、毒等实浊晦邪为标,气阴两虚夹瘀血贯穿疾病始终。文章介绍桂定坤主任医师运用益气活血滋阴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桂老师认为,脾肾之气相互化生、相互滋养,脾失健运则肾精不藏,下元不固,治疗应着重补脾肾之气、滋肝肾之阴,重用黄芪、黄精等益气滋阴药健脾益肾、滋阴固精,补一身之气,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糖尿病肾病久病瘀浊实邪阻滞经络,阻碍脏腑气机,则应在辨证基础上加强活血化瘀法的运用,如予三七等以通肾络之瘀血。临床治疗时灵活遣方用药,在益气滋阴活血法的基础上,针对疾病各期症状不同,如出现肌酐升高、蛋白尿、水肿等症时,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标本兼顾的同时又有所侧重。临床中运用上述方法能减轻患者症状,降低蛋白尿,延缓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衰竭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现附病案二则,以验证益气滋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实脾是针对肝病而言,体现了祖国医学“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治未病的治疗思想。慢性肝炎证候多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疗时切忌苦寒直折,或恣用攻伐,而应因势利导,以疏导实脾为法。现将笔运用实脾法治疗慢性肝病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是全身性低代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主要表现为疲乏、怕冷、抑郁、记忆力减退、胫前黏液性水肿等,病机总属正虚为本、阴阳失和。笔者从“脾为后天之本”“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等中医基础理论,脾与甲状腺的联系以及甲减的临床诸症入手,深入探讨甲减发病与脾的关系,指出脾虚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关键发病因素。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以虚为本,虚则正气不足,脾气虚衰贯穿甲减始终,治疗强调扶正补虚,以健脾益气、温补中阳为治疗大法。脾气健旺,则五脏之气得以充养,精血津液得以充盛,人体正气恢复,故甲减可愈。  相似文献   

15.
一些医者见肝病则皆用舒肝解郁之品,而不考虑肝之虚实、病之传变,故临床疗效不显。《金匮要略》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肝病实脾这一理论,对后世颇有启迪。笔者从六十年代初开始治疗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始终按着肝病实脾理论进行辨证施治。肝病之初多以不欲食、厌油腻、乏力倦怠为主,此皆脾病之反应。凡治肝病,若食欲佳则病  相似文献   

16.
周荣耀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经验与特色:认为肿瘤形成与正气不足有密切关系。正气虚弱是肿瘤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同时正虚邪实也主导了肿瘤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即在治肝的同时,即注意调补未病之脾。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主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调节全身之阴阳,为脏腑阴阳之根本。肾阴滋养肝阴,肾精肝血同源。肝肾既为同根,故应肝肾同治,即“肝肾同源”之说。因此在治疗上强调补正气,培真元,尤其从脾肾入手,通过健脾益气、补益肝肾、扶正固本、免疫调节,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从而影响肝癌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并举验案1例以资印证。  相似文献   

17.
史丹丹 《河南中医》2013,33(2):200-201
脂肪肝发病多与肝脾相关,如能在脂肪肝的治疗与调护中,时刻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把握肝脾相关治疗原则,疏肝柔肝以助脾运,健脾运脾以养肝,则效果更好.实脾可提高患者正气,防止疾病进一步传变,而且调理脾脏可以促进精微化生,以资肝体助肝用,促使疾病向愈.  相似文献   

18.
陈磊  杨思华 《光明中医》2011,26(3):468-469
张仲景《金匮要略》中言:“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即强调在治疗肝病时,即注意调补未病之脾,目的在使脾脏正气充实,防止肝病蔓延,如果脾脏本气旺盛,则可不必实脾。反之,见肝之病,不解实脾,只知见肝治肝,导致肝病未愈,脾病又起,这是缺乏整体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康良石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肝病学家。康老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者,主要为肝脾肾三脏的升降变化功能障碍,虚实夹杂,以虚为主,将非酒精性脂肪肝辨证分为气虚运化失调证、阴虚散输失职证、虚滞变化失司证三型,通过益气健脾、疏肝解郁,滋水涵木、调和肝脾,益气健脾,疏肝活血的方法治疗,临床上常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肝炎的病机为本虚标实 ,其临床症状均表现为虚实夹杂之证。本虚在于气血不足、肝脾肾受损 ,邪实责之湿热留恋、痰凝瘀血。邪气留连损伤正气使病程迁延 ,正气虚损抗邪无力致病情反复是其共同规律。笔者以健脾、柔肝、补肾三法为主治疗慢性肝炎取得较好疗效 ,兹介绍如下。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