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0 毫秒
1.
目的 对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对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cT下依据血肿形态大小及患者的病情选择定位穿刺点,选择微创穿刺针长度后穿刺针固定电钻穿刺清除血肿。开颅血肿清除40例。结果 40例患者微创穿刺引流术,36例病情好转出院,死亡4例,其中1例血压不稳再次出血导致死亡,3例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开颅血肿清除术24例病情好转出院,死亡16例,其中11例脑疝死亡,5例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具有创伤小,局部麻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缩短住院天数的优点。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急性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疗效。方法2009年6月-2012年6月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行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外伤性硬膜外血肿68例。根据CT定位确定穿刺点、穿刺方向及穿刺针长度,以电钻将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送人血肿靶点,抽吸血肿后,血肿腔内分次注入尿激酶(一般用生理盐水2—5ml溶人20000~50000U尿激酶)溶解引流出残存血肿,术后复查CT,血肿基本清除、中线结构移位恢复后拔针。结果68例均穿刺成功。经CT确诊2d完全清除32例,3d22例,5d10例;2例并发新鲜出血中转开颅手术;2例并发脑疝术前采用此方法急救后改骨瓣开颅手术治愈。头痛立即缓解18例,肢体麻木无力立即消失3例,其他病例临床症状3~5d逐渐好转。术后住院7~15d,平均12d。68例随访3—6个月:完全失语1例,智力轻度减退4例(合并脑挫裂伤),无死亡病例。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急性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操作简便、快捷、创伤小、疗效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90例外伤性颅内多发血肿的救治体会。方法 90例颅内多发血肿患者,有手术指征者,在立即予以脱水治疗的同时开颅清除血肿并去骨瓣减压;对暂无手术指征者予以保守治疗,严密观察神志及瞳孔变化,发现病情恶化立即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按格拉斯哥(GOS)预后评分方法 ,恢复良好26例(29%),中残24例(27%),重残或植物生存22例(24%),死亡18例(20%)。结论低GCS评分、持续存在并进行性加重的颅内高压和瞳孔对光反应消失提示预后很差;因此特急性外伤性颅内多发血肿得到及时、规范、准确的治疗,解除脑池受压,使中线移位及时回复,降低颅内压,有效控制各种不利因素等对提高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和价值。方法 54例病人行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其中壳核-内囊型18例,壳核进展型12例,壳核型14例,皮层型10例。术后第1、4、7天和1个月、3个月复查头部CT。结果 术中血肿完全清除10例,血肿清除90%以上18例,血肿清除70%~80%26例。疗效根据GOS标准,优10例,良16例,中10例,差7例,死亡12例。结论 对血肿量大于30ml,一般情况稳定,应积极早期行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  相似文献   

5.
多点对冲引流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多点对冲引流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的疗效. 方法 2003年2~9月我院应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同时进行2~3针穿刺对冲引流治疗28例外伤性颅内血肿. 结果治愈25例,治愈率89.3%(25/28),改开颅手术3例,其中死亡2例. 结论多点对冲引流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微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创清除技术治疗颅内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使用YL-1型特种穿刺针及生化酶技术治疗的52例颅内血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治疗52例,治愈48例,死亡4例,总有效率92.3%,随访3个月,ADL1 28例,ADL2 10例,ADL3 9例,ADL4 1例,ADL5 0例。结论该手术较传统的开颅手术创伤为小,手术适应证为广,有治愈率提高,致残率下降等优点,是治疗颅内血肿的一种新的途径和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外伤性腑室内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外伤性脑室内出血的治疗,其中开颅清除颅内血肿的同时行侧脑室穿刺引流术13例;单纯行侧脑室穿刺引流9例;开颅清除颅内血肿5例;保守治疗4例。结果 31例患者生存20例,死亡11例,行脑室外引流的患者多获救。结论 在积极处理原发性和其它继发性脑损伤的同时,应行脑室外引流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方法 小骨窗血肿清除引流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8例;微创穿刺碎吸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9例.根据术后3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评定两组病例的预后情况,分别计算恢复率、重残率、死亡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对未发展到脑疝晚期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引流和微创穿刺碎吸两种手术方式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微创穿刺碎吸组的恢复情况要好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引流组,存活下来的患者的重残率低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引流组(P<0.05).结论 微创穿刺碎吸术与小骨窗术二者术后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微创术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开颅术,重残率低于开颅术.因此,微创术适合基层医院治疗未发展到脑疝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以及为合并脑疝或脑疝前期患者赢得开颅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分析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用于治疗老年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手术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共152例。所有病例均明确有手术指征,并排除手术禁忌征。按照随机分组法,软通道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72例(47.4%),开颅血肿清除术80例(52.6%)。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脑内血肿残余量、术后APACHEⅡ评分、术后气管切开比例、术后6个月预后不良比例。结果穿刺引流组与开颅组一般情况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改良Charlson合并症指数、入院时GCS评分、入院时APACHEⅡ评分、术前脑血肿量、血肿破入脑室、发病到手术时间和术后再出血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均P0.05);然而,穿刺引流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开颅组(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颅组(P0.05),术后脑血肿残余量明显多于开颅组(P0.05),术后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开颅组(P0.05),术后气管切开患者比例明显下降(P0.05),术后6个月预后不良患者比例显著下降(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软通道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较开颅血肿清除术可能对该类患者更有利。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性脑出血外科治疗方式和影响疗效因素   总被引:81,自引:0,他引:81  
作者对21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钻孔引流、锥颅血肿碎吸、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和骨成形瓣开颅血肿清除四种外科方式治疗。术后痊愈和好转151例,死亡59例(28.0%)。根据病情分级,结合CT显示的血肿部位、出血量以及中线结构移位程度,个体化选择手术方式,有助于提高疗效。并分析了影响预后的因素,如出血部位、出血量、血肿破入脑室以及手术时机等;讨论了再出血、颅内积气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问题,提出处理措施。并认为,术后进行颅压连续监测,对发现病情变化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不同术式对自发性幕上脑出血周围水肿带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期间诊治的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实验组采用微创穿刺颅内血肿吸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周围水肿带发生率以及病死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中有27例患者血肿完全清除,血肿清除率达69.23%,对照组中有18例患者血肿完全清除,血肿清除率达46.15%,实验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有2例患者发生周围水肿带,周围水肿带发生率达5.12%,有1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2.06%,患者引流时间(18.5±1.7)分/次,对照组中有9例患者发生周围水肿带,周围水肿带发生率达23.08%,有5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2.82%,患者引流时间(21.2±2.1)分/次,实验组周围水肿带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23),引流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微创穿刺颅内血肿吸除术治疗自发性幕上脑出血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提高血肿清除率,降低周围水肿带发生率和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总结急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至2012年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5例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结果 75例患者中59例治愈,8例好转,2例重残,6例死亡,总有效率为89.33%。结论 急性硬膜外血肿是临床上的急重症,通过早期积极的手术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作采用开颅法骨瓣显微下血肿清除手术,或钻孔引流、侧脑室穿刺血肿引流的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存活45例,ADL分级Ⅰ-Ⅱ级53.3%,Ⅲ-Ⅳ级40%,Ⅴ级6.7%,死亡10例。认为在选择合适的手术病例的基础上,注重显微手术微创伤操作。强调严格在血肿腔内清除血肿和术后综合治疗,能有效地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是国内近几年发明的手术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应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在电钻动力驱动下直接钻颅进入血肿,快速建立起清除血肿的硬通道,并应用针形血肿粉碎器和生化酶技术将固态血肿液化成悬液,通过抽吸、冲洗、引流而经针腔排出颅外,代替开颅手术达到清除血肿的目的。我院于2003年引进该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1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颅脑损伤的急诊手术配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遂年增多。颅脑损伤病人常伴有脑挫伤、颅内血肿、颅内高压;有手术指征的需急诊手术治疗。现将我院1999.1.1~2000.12.31期间71例急诊开颅手术的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早期手术时机及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对18例SAP进行早期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SAPI级6例均治愈;II级12例,治愈8例,死亡4例,其中II级单一脏器受损者8例,治愈6例,死亡2例;2个或2个以上脏器受损者4例,治愈2例,死亡2例,总病死率为22.2%。死亡原因为休克,ARDS及MOF。结论:SAP早期应有选择地采取手术治疗,宜在严重感染或MOF前进行。手术以清除胰腺坏死组织,胰周置管冲洗引流为宜。  相似文献   

17.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的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及神经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和经验。结果39例患者均采用钻孔冲洗引流术,其中2例患者改行开颅血肿清除术。36例治愈,2例术后症状无改善,经原钻孔再次引流手术后治愈,1例因引流管移位进入脑组织致术后出现偏瘫或偏瘫加重。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方法是钻孔引流术,对于包膜肥厚或血肿尚未完全液化者,宜采用骨瓣开颅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脑室内出血的有效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64例重度脑室内出血患者行侧脑室额角造漏清除脑室血肿为主、侧脑室外引流及开颅手术为辅的外科治疗。结果 64例中,治愈10例,好转22例,长期植物状态9例,死亡23例。结论显微镜下侧脑室造漏清除脑室血肿结合侧脑室外引流术,是治疗脑室内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总结单纯应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18例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全部单纯应用神经内镜行血肿清除术。17例术中顺利,1例术中出血止血困难改为开颅手术。术后CT得查示血肿近完全清除11例,大部清除6例(除外开颅手术1例)。随访6个月,GOS优6例,良9例,差2例,死亡1例。结论:单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定位准确,血肿清除完全,手术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等优点,为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提供了全新方法,值得做进一步研究、完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1998年1月至2003年1月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108例,根据入院时的病情,出血部位及血肿量,将病人分级分型,分别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瓣去骨瓣减压术,血肿穿刺尿激酶冲洗引流术,观察手术效果。结果:生存病例按日常生活能力分为:良好(恢复正常工作与生活)26例;中(生活自理)46例;差(生活不能自理)23例;死亡13例。结论:根据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入院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积极防治并发症,可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