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痉挛型脑瘫患儿髋关节半脱位的发生情况,探讨相关因素对半脱位的影响。方法:对我院康复治疗的脑瘫患儿248名采用拍摄骨盆正位片的方式,测量髋关节股骨头外移百分比(MP)。并采用MP分级、粗大运动功能分级、改良Ashworth量表对患儿进行评定。结果:髋关节半脱位发生率为32.7%,不同分型患儿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626,P=0.001),相关性分析发现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内收肌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与MP值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痉挛型脑瘫患儿的髋关节半脱位的相关因素是分型、粗大运动功能、内收肌肌张力。  相似文献   

2.
A型肉毒素治疗痉挛型脑瘫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肉毒毒素A(BTXA)注射配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的影响。方法:选择例100例双下肢痉挛型脑瘫儿童随机分为BTX-A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A型肉毒毒(botulinumtoxin A,BTX2A)组加用兰州产BTX-A干粉制剂,(于-20~-5℃避光保存,以生理盐水稀释后立即使用),运用“反向牵拉指压法“进行下肢痉挛肌局部注射,注射后次日开始进行痉挛肌牵伸及功能训练。观察两组患儿的肌张力与ADL变化。结果: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治疗组患儿的肌张力、ADL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lt;0.01)。结论:康复训练仍是有效的脑瘫治疗手段,BTX-A注射配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两者结合可明显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痉挛型脑瘫病儿并发斜视的临床分型差异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随机搜集63例痉挛型脑瘫病儿,采集其年龄、围生期高危因素、病史、影像学资料,评定其脑瘫解剖学分型。同时进行眼科常规、屈光、眼位、眼球运动和眼底等检查,评价其眼位。比较不同解剖学分型脑瘫病儿的眼位及斜视类型的分布。结果 63例痉挛型脑瘫病儿中,双瘫31例,偏瘫11例,四肢瘫21例。斜视共29例(46.0%),双瘫组斜视20例(31.6%),偏瘫组斜视3例(4.8%),四肢瘫组6例(10.0%),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06,P〈0.05)。内斜视18例(62.1%),外斜视4例(13.8%),垂直型斜视-DVD 1例(3.4%),麻痹型斜视6例(20.7%),不同解剖学分型脑瘫病儿斜视类型分布差异有显著性(χ2=10.36,P〈0.05)。结论痉挛型脑瘫病儿斜视发生率较高并且临床分型也存在差异,应早期进行眼科检查并给予相应的干预治疗,促进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使用注意网络评估工具,研究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患儿注意力的特征。方法:选取在云南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就诊的51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组,就读于昆明市经开区幼儿园的48例同龄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使用注意网络测试系统对两组儿童进行测试,选取平均反应时、总用时、正确率、错误率和遗漏率作为评价指标,比较两组儿童注意网络的差异。结果:①注意网络平均反应时比较:在定向网络和执行网络平均反应时上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定向网络和执行网络反应优于脑瘫组;在警觉网络平均反应时上两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②注意网络正确率、错误率、遗漏率和总用时比较:两组正确率、错误率和遗漏率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对照组正确率高于脑瘫组;错误率、遗漏率脑瘫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总用时上,两组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总用时略高于脑瘫组。③脑瘫组中注意网络的性别差异:脑瘫组男、女童在警觉网络、定向网络和执行网络上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④对照组中注意网络的性别差异:对照组男、女童在定向网络、执行网络上未见显著性差异(P>...  相似文献   

5.
肉毒毒素A治疗痉挛型脑瘫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肉毒毒素A(botulinum toxin A,BTX-A)在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47例痉挛型脑瘫儿童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均接受正规康复训练,治疗组辅以痉挛肌注射BTX-A,观察商组患儿的内收肌角与回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变化。结果 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治疗组患儿的内收肌角、ADL改善精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康复训练仍是有效的脑瘫治疗手段,BTX-A局部注射作为一种重要的输助方法,可为康复训练提供良好时机,两者结合可明显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在脑瘫康复治疗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肉毒毒素A(BTXA)注射配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 )的影响.方法:选择例100例双下肢痉挛型脑瘫儿童随机分为BTX-A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A 型肉毒毒(botulinumtoxin A ,BTX2A)组加用兰州产BTX-A 干粉制剂,(于-20~ -5 ℃避光保存,以生理盐水稀释后立即使用),运用"反向牵拉指压法"进行下肢痉挛肌局部注射,注射后次日开始进行痉挛肌牵伸及功能训练.观察两组患儿的肌张力与ADL变化.结果: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治疗组患儿的肌张力、ADL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康复训练仍是有效的脑瘫治疗手段, BTX-A注射配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两者结合可明显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于姿势控制后行静脉输液穿刺的效果。方法将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5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77例,按护理基本技术操作规程实施常规输液;干预组81例,在姿势控制后进行输液。比较2组输液时间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果常规组一次穿刺成功率64.3%,干预组一次穿刺成功率8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平均耗时(5.77±3.60)min,干预组平均耗时(4.92±3.21)min,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进行合理的姿势控制后行静脉输液.可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活动平板步行训练对不能独立行走的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24—60个月龄具有站立(扶站或独站)功能但不能独立行走的双瘫患儿,随机分为活动平板步行训练治疗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治疗组及对照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进行活动平板步行训练。康复训练每日1次,每次1h,每周5次,12周为一疗程。活动平板步行训练每日1次,每次5—15min,每周5次,12周为一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和3个月进行下肢痉挛评分,包括改良Ashworth评级(MAS)、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及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的D区及F区百分比评估。结果:两组患儿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MAS量化评分下降,Berg平衡功能和GMFM站立及走跑跳两大功能区评分均明显提高,与各自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BBS评分、GMFM站立及走跑跳两大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患儿相应评定点的MAS量化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活动平板步行训练能提高痉挛性脑瘫患儿平衡功能及粗大运动功能,有利于促进脑瘫患儿独立行走。  相似文献   

9.
张大光  赵亮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0):3022-3023
目的 研究脑性瘫痪患者选择性脊神经根切断术(SPR)手术切断的脊神经背根的纤维成分,为脑瘫患儿的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SPR术切断电刺激诱发引起相应的肌痉挛阈值较低者的L5-S1两侧脊神经背根,利用形态计量学方法测定轴突直径、神经纤维直径、g比值(轴突直径与神经纤维直径化)、髓鞘厚度,并通过统计学分析探讨上述指标与患儿Ashworth肌张力分级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神经纤维直径为(5.2331&;#177;1.6288)μm,g比值为0.5797&;#177;0575介于I类与Ⅱ类纤维之间;经等级相关检验,轴突直径、神经纤维直径、g比值、髓鞘厚度与Ashworth肌张力分级负相关。结论 切断的纤维是I类与Ⅱ类的混合神经,脑瘫患者脊神经背根神经纤维直径与g比值与Ashworth肌张力分级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于姿势控制后行静脉输液穿刺的效果.方法 将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5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77例,按护理基本技术操作规程实施常规输液;干预组81例,在姿势控制后进行输液.比较2组输液时间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果 常规组一次穿刺成功率64.3%,干预组一次穿刺成功率8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平均耗时(5.77±3.60)min,干预组平均耗时(4.92±3.21)min,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进行合理的姿势控制后行静脉输液,可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42例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步态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步态分析及其在脑瘫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三维力台测试、红外摄相等技术,为42例脑瘫患儿做步态分析。得出时间历程、力台参数、关节角度变化范围3项数据。结果 对3项数据做统计学处理,表明各型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步态分析表现个体差异较大,对脑瘫康复的评价、训练、治疗、疗效评估均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痉挛型双瘫的临床特征,为脑功能的全面康复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对50 例痉挛型双瘫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 例中35 例为早产儿(70%),高危因素依次为早产、低体重、缺氧、硬肿症、颅内出血;15 例为足月儿(30%),高危因素主要为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50 例患儿运动神经功能异常,全部表现为骨盆带及下肢痉挛及由此所致的姿势异常,双上肢受累较轻。平均精细运动年龄18.5 个月,粗大运动年龄8.75 个月(P< 0.01)。半数患儿同时合并斜视、语言发育迟缓和/ 或运动性构音障碍。结论:痉挛型双瘫的病因,运动神经系统表现具有特征性,对其正确的认识评价有助于康复计划的制订。  相似文献   

13.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的疗效。方法:对517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施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术后随访24个月,观察痉挛解除情况并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术后疗效优298例、良187例,优良率达93.8%。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脑瘫患儿气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气质特征。方法采用修订的Carey儿童气质问卷中文电子软件版 ,对 3 64例 4个月— 7岁脑瘫患儿进行气质分析 ,比较不同临床类型、独走和未独走患儿气质特征。结果脑瘫患儿有明显消极气质 ,表现为活动性低、注意力欠集中、坚持性差、情绪本质消极等 ;痉挛型双瘫和徐动型患儿趋避性有明显区别 ;不同智力水平脑瘫患儿未见气质差异 ;不能独走患儿的消极气质明显。结论脑瘫患儿有明显的消极气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三维步态分析定量评价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步态特征,为其下肢功能的康复疗效提供量化评定依据。方法:选取我院10例脑瘫患儿为观察组,再将12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应用三维运动捕捉系统采集2组的步态时空参数及运动学参数,根据评定结果为观察组制定个体化康复训练,在训练1个月前后分别对观察组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GMFM)、Berg平衡量表(BBS)、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定量表(MAS)及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进行评定。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GMFM和BB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1),M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步态周期和跨步时间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步频、跨步长、步长及髋、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和屈曲最大角度以及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P<0.05,0.01);观察组治疗前后较对照组比较,步频、步速、跨步长及步长均明显降低(均P<0.01),除了膝关节屈曲最大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髋、膝及踝关节各运动学参数均明显增加(均P<0.01)。结论:三维步态分析可以量化评定脑瘫患儿的下肢运动功能,能为患儿康复治疗方案的精确制订及疗效评估提供客观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痉挛型脑瘫儿童与健康儿童在言语呼吸参数上的差异,探讨7~ 15岁脑瘫儿童的言语呼吸特征.方法 对90例健康儿童(健康组)和58例痉挛型脑瘫儿童(脑瘫组)进行最长声时(MPT)和最大数数能力(MCA)测试,将所得2组儿童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年龄对健康组儿童的MPT及MCA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3~15岁健康儿童的MPT和MCA优于7~9岁、10~12岁健康儿童,但年龄对脑瘫组患儿的MPT及MCA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性别对健康组和脑瘫组儿童的MPT及MCA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脑瘫对脑瘫组与健康组MPT和MCA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儿童MPT和MCA呈现出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且13岁后MPT和MCA出现较明显的增加,而痉挛型脑瘫儿童的MPT和MCA未呈现出相应的趋势,其整体表现为言语呼吸功能发育迟滞的状态;痉挛型脑瘫儿童较健康儿童更容易出现呼吸支持不足和呼吸功能与发声功能不协调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痉挛型脑瘫儿童步行时的动态足底压力特征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目的:了解痉挛型脑瘫儿童步行时的动态足底压力特征。方法:试验组痉挛型脑瘫儿童20例,对照组为52例具有正常步行能力的健康儿童.运用Uhraflex连续性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对两组儿童进行了步行时动态足底压力运动力学数据采样,经过电脑数据录入分析,取得动态足底压力曲线及特征量参数(包括双测的z1、z2、z3、t1、t2、t3、ts)。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步态分析曲线及各参数进行分析和统计分析。结果:得到典型足底压力双峰图及相应特征量数据的实验组儿童10例,其步态的足底压力特征量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双侧的单足支撑时间、右侧的tz1、tz2、tz3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脑瘫儿童双侧的单足支撑时间均较正常儿童短,右侧的tz1、tz3增加,而tz2缩短。结论:部分痉挛型脑瘫患儿动态足底压力曲线不能表现出典型的双峰曲线。能得到典型足底压力双峰图及相应特征量数据的实验组儿童中,双侧的单足支撑时间均较正常儿童短,右侧的tz1、tz3增加,而tz2缩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肌电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儿童痉挛型脑瘫的疗效.方法:选择68例双下肢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反向牵拉指压法"进行非肌电引导下定点后多点注射治疗,注射后次日开始进行痉挛肌牵伸及功能训练,注射后1周配戴AFO或KAFO,并强化康复训练.注射前及注射后3天、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听取父母的报告,观察内收肌角、直腿抬高角、腘窝角、踝背伸角,痉挛肌改良Ashworth分级及粗大运动评分的变化.结果:①父母的报告:起效时间为注射后6-72h,到达高峰时间为1-2周,疗效维持>3月,有少数患儿1-2个月后疗效开始减弱.痉挛严重,注射剂量>24U/kg体重的10例患儿,于注射后24h出现无力、食欲减退等副反应,并在3周至1个月消失;②内收肌角、直腿抬高角、腘窝角、踝背伸角自注射后3天开始显著增大(P<0.05),1个月时达高峰(P<0.001),至3个月后又有变小,但并未回复到注射前;③痉挛肌改良Ashworth分级与关节活动度的变化规律一致;④粗大运动评分(GMFM-66)1个月后显著改善(P<0.05),并在随后的观察中持续性改善;⑤疗效及副反应与剂量呈显著相关.结论:A型肉毒毒素注射配合矫形器及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痉挛性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非肌电引导的徒手定位注射技术经济、便捷、有效,多点注射技术有可能减少由于高剂量带来的远处副作用及非靶肌的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