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GDC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积水发生的易患因素和临床预后.方法 纳入研究标准的13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均行GDC血管内栓塞治疗,术后对出血破入脑室伴脑室系统梗阻患者行脑室外引流术,对其他患者行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出血后1月CT评价慢性脑积水发生情况.对慢性轻度脑积水行短期临床观察,慢性重度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根据改良Rankin量表评价患者6月后临床恢复情况.行统计学分析明确影响慢性脑积水发生的易患因素,比较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6月后有无慢性脑积水者在临床预后上的差异.结果 本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为12.12%(16/132),其易患因素依次是年龄、术前Fisher分级、术前Hunt-Hess分级.GDC血管内栓塞治疗后6月随访,有无慢性脑积水者在临床预后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积水的发生不是单因素作用的结果,重度慢性脑积水患者及时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可得到较好的预后结果.  相似文献   

2.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虽然大多可以达到临床上的“完全康复”,但部分该类患者却遗留长期的认知功能障碍,程度较轻微,临床不易察觉,可使用神经心理学量表及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认知功能进行全面检测。目前认为认知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及发生机制可能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和早期脑损伤有关。本文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可能的机制做一阐述,以期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旨在为改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0-04—2014-04收治的205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为观察对象,患者均给予腰大池引流术,采用自编问卷系统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率为26.3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大(β=0.52,OR=1.68)、入院时Hunt-Hess分级高(β=1.86,OR=6.45)、入院时Fisher分级高(β=1.96,OR=7.10)、后循环动脉瘤破裂(β=0.67,OR=1.96)、脑室内出血(β=1.68,OR=5.39)、平均每日脑脊液引流量大(β=0.76,OR=2.14)是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危险因素。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率仍较高,继发因素受多方面原因影响,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降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容易并发低钠血症,其中尤以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后继发低钠血症的比率最高。临床上对这一现象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加之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并发低钠血症的病理机制认识存在不同观点,治疗上亦颇有分歧。本文报告7例前交通动脉瘤围手术期低钠血症的诊治经验,并结合文献对其病理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相比,非动脉瘤性脑血管疾病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临床相对少见,有时容易对其病因作出错误判断,且该类疾病治疗方式及治疗疗效不同于DSA检查阴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如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012年10月至2015年4月我院诊治31例  相似文献   

6.
脑血管痉挛被认为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 尚不明确,且治疗效果不佳。最近的研究表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受多因素影响,包括脑血 管功能失调、氧化应激、皮层去极化、免疫反应等,现就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可能发病机制 及防治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大量研究表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虽然可以达到临床上的"完全康复",但该类患者部分却遗留长期认知功能损害,程度较轻微,临床不易察觉,可使用神经心理学量表对认知功能进行全面检测,目前认为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生与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程度相关性最高。本文查阅近年国内外关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认知损害的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由脑部病变导致的血管破裂、促使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造成的临床病症,而其中因动脉瘤破裂引起的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发病的重要因素,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后使内容物增多,压力升高,还会继发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其临床病死率和致残率都极高~([1])。目前临床治疗方法很多,但疗效不佳,传统外科手术或单独夹闭治疗均不能恢复神经功能,缓解其  相似文献   

9.
正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由脑部病变导致的血管破裂、促使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造成的临床病症,而其中因动脉瘤破裂引起的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发病的重要因素,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后使内容物增多,压力升高,还会继发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其临床病死率和致残率都极高~([1])。目前临床治疗方法很多,但疗效不佳,传统外科手术或单独夹闭治疗均不能恢复神经功能,缓解其  相似文献   

10.
蛛网膜下腔出血约50%~70%是有脑动脉瘤破裂所致的,故其又称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1].aSAH后慢性脑积水是指蛛网膜下腔出血2w以后所发生的脑积水.本文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69例前循环动脉瘤患者,探讨终板造瘘对aSAH后慢性脑积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Ratsep等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价连续55例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情况,以研究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流动力学损害在延迟性脑缺血和临床不良后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是一种常见的脑血 管疾病。临床手术技术的提高虽然能够治疗动脉瘤,降低因再次出血而导致患者死亡的概率。但是, 目前尚无有效的针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的治疗方法。神经系统的炎症反应在蛛网膜下腔出血 后的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研究已表明炎症反应与脑血管痉挛以及脑组织损伤相关。因此, 大量的临床前研究也针对神经炎症与aSAH之间的相关性展开,并发现炎症介质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 作用。本文就已知的aSAH后神经炎症反应及其发生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囊肾合并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多囊肾合并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例患者均有多囊肾、高血压和肾功能异常,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患者DSA检查为前交通动脉瘤,经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肾功能异常无进一步发展。结论对于有多囊肾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家族史的患者需完善动脉瘤的筛查,如发现颅内动脉瘤,需根据肾功能情况积极予以合适的治疗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93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脑血管痉挛的危险因素.结果 93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共有28例患者(30.1%)发生脑血管痉挛.Hunt-Hess分级≥Ⅲ级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高于Hunt-Hess分级Ⅰ-Ⅱ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isher分级≥Ⅲ级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高于Fisher分级Ⅰ-Ⅱ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白细胞计数> 15×109的患者脑血管痉挛发生率(41.9%,18/43)明显升高(P<0.05).结论 Hunt-Hess分级≥Ⅲ级、Fisher分级≥Ⅲ级、白细胞计数增高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终板造瘘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积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慢性脑积水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常见而危险的并发症之一,是造成病人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因素。因此,积极预防和治疗慢性脑积水对改善病人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研究认为,术中终板造瘘是治疗和预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积水的有效方法,但是其疗效存在争议。本文对近年终板造瘘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积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血管痉挛患者临床资料67例。结果 23例并发脑血管痉挛,6例发生一侧肢体功能障碍,3例发生脑血栓形成。经治疗后61例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6例明显下降,4例肢体功能恢复正常,1例恢复到4级,1例死亡。结论炎症因子在脑血管痉挛中明显升高;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加抗氧化剂依达拉奉中药川芎嗪联合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的脑血管痉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颅内动脉瘤起病隐匿 ,发病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主 ,其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目前对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aSAH)预后的预测方法很多 ,但均不精确。多因素分析有助于提高预后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19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井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年龄、Fisher分级和Hunt—Hess分级与预后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其OR值分别是0.921、0.153和0.228,其95%可信区间分别是(0.864-0.981)、(0.063-0.374)和(0.116-0.449)。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年龄、Fisher分级和Hunt—Hess分级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且随着年龄的增长,Fisher分级和Hunt—Hess分级的增加,患者的预后明显愈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发生和不发生脑血管痉挛患者的相关因素,寻找可能有效的指标,以期早期筛查出发生脑血管痉挛的高危险患者.方法 收集2017-01—2020-10甘肃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51例...  相似文献   

20.
脑血管痉挛活体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脑血管痉挛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因此,寻找一种理想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动物模型将对脑血管痉挛发生机制及临床防治的研究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目前尚无一种用于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理想模型。本文就应用各种动物制作脑血管痉挛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