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贾英杰教授认为,在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必须坚守中医思维,要从病证结合的角度来认识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目前,虽然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针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现存的问题,贾英杰教授主要从4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中医的历史积淀奠定了中医肿瘤学科的根基、肿瘤的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迅速,取得了辉煌成就.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的成功实践,更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写照.吴咸中院士表示:未来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应定位于高层次发展,病证结合是尤为重要的途径和方法.吴院士指出中西医结合诊疗的关键在于明确诊断,重点是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中西医...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是中国贡献给全世界的伟大医疗体系,几千年来的实践证明了它存在的必要性。在国家政策引导及医学各界共同努力下,近年来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迅速,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郝希山院士表示,中医与西医的结合应现代疾病复杂多样、难以治愈的背景潮流而生,是大势所趋。但是,中西医结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急于求成,要稳扎稳打,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4.
中医中药是中国伟大的宝库,也是世界医学的瑰宝。中西医结合在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都日趋深入,成果斐然,世界瞩目。中医中药既要传承更要与时倶进,发展中西医结合,国家政策是引领,学科交叉和团队合作是关键。中西医两种医学相互渗透,相互结合,是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造福人类,推动健康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与“病证结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情况下中西医结合的关键之处在于“病证结合”。也即对已被西医确诊的某一疾病,按照中医辨证施治规律,将该疾病发展过程中各阶段所表现出的证候加以判别,然后据以立法处方,作为主治该病在此特定证候的基本方法。“病证结合”,首先应以病为主,以病统证,通过临床实践研究其规律,建立在“病”诊断基础上的辨证施治体系,“病证结合证候学”、“病证结合治疗学”等。其次,轻证为主,以证统病,探讨相同证候见于不同疾病中的  相似文献   

6.
刘昌孝院士认为中药研究不仅带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更使得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生机盎然.但在中药发展中也存在质量标准亟待确立、资源匮乏、人才紧缺、需建立有效平台等诸多问题.刘院士认为,可以药为始,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帮助下,努力解决上述问题,提出质量标志物的新概念,规范中药质量和发展,推动中医走向世界,进而促进中西医结合事业的...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是西方医学传人中国并与中医学发生碰撞的产物,从16世纪中叶(明代万历朝)算起至今约有400多年的历史了.在18世纪以前,中医思维受到西医解剖学的影响,因而才有方以智、汪昂等提出"脑主记忆"及王清任实践解剖的举动.从唐容川开始,积极开展"中西医汇通"的临床模式,并开"中说为主,西说为证"的研究先河.张锡纯在"中药治本,西药治标"的指导思想下,破天荒地将中西药(阿司匹林和生石膏)写在了一张处方上.  相似文献   

8.
2021年7月29日,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项目“中西医结合疾病防控人才学科体系建设”课题组对吴以岭院士进行了专访,访谈的核心内容是中医治未病与建立中西医结合疾病防控体系。吴院士表示:中医治未病和中西医结合防控体系的建立,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关键是找到学科的交叉点,即中西医结合。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现状仍难以令人满意。从医学发展史来看,西医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中医学几千年来未有大的突破。目前中医学与现代科学尤其是基础学科结合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就,因此中医有必要借鉴西医发展的经验,紧密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从而走向现代化,实现真正的"中西医结合"。  相似文献   

10.
11.
将154肾病综合征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7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实验组76例采用单纯西药(激素、环磷酸胺)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完全缓解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5.0%和85.0%,对照组完全缓解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7%和59.0%,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医学与现代西医学尽管体系各异,但各有优胜之处,它们是互补的,结合在一起能促进医学的发展.40多年来,中西医结合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果,促进了我国医学的发展.这些成果的取得,如果用方法论来概括,关键在于中西医结合有效地把现代医学的研究方法,即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引入了中医理法方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符合实践需要,得益于其良好的临床疗效、独特的理念以及国家的重视,中西医结合事业始终在稳步前进,并得到了大众认可。其中中药复方与单味药、活性成分的研究、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建立以及病证结合诊疗模式的应用逐步发展完善。但是中西医结合的发展仍存在着学科概念不清、定位不明确、与现代科技结合不紧密等问题,由此引发了对中西医结合发展的思考。只有加强理论和方法创新,注重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坚持多学科交叉融合,才能使中医焕发新的活力。坚持守正创新,中西医并重发展、优势互补,使中西医结合学科更加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理论结合与统一的哲学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哲学的角度对中西医结合的主体即中西医理论体系的结合与统一作了浅析,通过哲学理论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论,从而论证了中西医结合的可行性与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女围绝经期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而引发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症状,因其临床表现多样,个体间差异较大,更需要中西医结合协同诊治,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以期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中西医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方面各具优势,西医以绝经激素治疗(MHT)为主要手段,起效迅速,对围绝经期血管舒缩症状、泌尿生殖...  相似文献   

16.
慢性疼痛涉及临床各科的多种疾病,包括一些重大疾病和疑难疾病。中医体质学是中医学的新兴学科,其体质分类、体病相关思想以及“辨体论治”的诊疗方法已广泛应用到临床各科疾病的诊疗中。文章探讨了以中医体质学思想指导疼痛性疾病诊疗的若干理论问题,认为疼痛性疾病的发生与患者体质类型存在密切的关系。因此,在临床辨治疼痛性疾病时要考虑患者体质因素。所施方药不仅要符合病证特点,也要针对患者体质类型。并列举国医大师王琦教授辨体论治慢性前列腺炎盆腔疼痛综合征、偏头痛、过敏性头痛等疼痛性疾病的案例加以分析,以期为相关领域同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现有高等医学院校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欲实现中医与西医的整合首先需要明确存在的主要问题。石学敏院士从课程、教师与学生3个主要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强调课程建设的合理性、教学意识与方法的重要性、师生配合的关键性,最终达到教学过程的知行合一,实现中医与西医在人才培养层面的最佳整合方式。  相似文献   

18.
对中西医结合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中西医结合是发展传统医药学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基于科学体系自身的发展规律还是医疗领域寻求最优效益的需求,都决定了在我国实行中西医结合是历史的必然。加强国际合作研究,重视中西医结合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借助现代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与技术,提倡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融合,以及鼓励西医工作者学习中医等都是发展中西医结合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应抓住机遇,谋求发展,使中西医结合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