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对光果甘草地上部分(茎、叶)的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光果甘草地上部分及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光果甘草地上部分醇提样品水沉,分为水溶性、脂溶性部位;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联用(UPLC-Q-Exactive Orbitrap-MS)法检测样品,使用Xcalibur软件处理分析数据,将得到的成分分子质量、多级图谱碎片信息结合文献、数据库及标准品进行指认。[结果]从光果甘草地上部分共检测出100个黄酮类成分,有97种在光果甘草地上部分被首次发现;其中水溶性样品检测出61种,脂溶性样品检测出69种。[结论]通过UPLC-Q-Exactive Orbitrap-MS法,对光果甘草地上部分建立了快速、准确的定性方法,同时证实黄酮类成分含量丰富,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甘草属地上部分主要活性成分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分布以及种间在分的差别。同时,还指出了甘草地上部分资源可以利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甘草地上部分的水提物、醇提物和CO_2超临界萃取物中黄酮类成分的组成进行分析。[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Agilent SB-C18柱,乙腈-0.5%甲酸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检测波280 nm。质谱使用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模式。[结果]在水提物中共定性出9个化合物,主要为黄酮(醇)苷类物质;在醇提物中共定性出14个化合物,主要为黄酮(醇)苷元类物质和异戊烯基黄酮类物质;在CO_2超临界萃取物中共定性出10个化合物,主要为异戊烯基黄酮类物质。[结论]鉴定出甘草地上部分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物中有不同性质的黄酮类物质,可以为后续提取富集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液质联用(HPLC-MS)方法分析甘草地上部分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DIKMA Diamonsil○R-C18分析柱(4.6 mm×250 mm,5μm),乙腈-0.5%的甲酸溶液-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 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80 nm,350 nm。进样量为10μL。采用负离子检测模式。结果:甘草地上部分提取物共检测出11种化合物,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有黄酮苷、二氢黄酮、黄酮醇等类型;一种为酚类。结论:甘草地上部分醇提物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研究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不同提取方法及其抗氧化性。[方法]以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对比不同提取方法及不同提取溶剂对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了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的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清除能力及还原力。[结果]通过对比筛选出提取效果较好的提取方法为实验室超声或回流提取,提取溶剂为乙醇,且总黄酮提取物具有良好的DPPH清除能力及还原力,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结论]研究表明可以进一步研究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价值,为药食两用甘草植物资源的全面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可逐渐将甘草的抗氧化性能广泛应用于其他相关领域。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采用总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力评价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抗氧化活性。方法:以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声提取工艺条件,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提取时间3个因素对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体外抗氧化活性法测定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的总抗氧化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及还原能力。结果:甘草地上部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为17.47 min,液料比为26.72∶1 m L·g-1,乙醇体积分数为64.31%。在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为6.605%。且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有良好的总抗氧化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及还原能力。结论:超声法对甘草地上部分有较好的提取作用,工艺简单,易于大工业生产。抗氧化活性实验显示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具有抗氧化活性,且富集的总黄酮抗氧化活性显著,均呈添加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甘草地上部分活性部位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及大鼠的长期毒性,评价其安全性,为合理开发利用甘草地上部分资源以及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 甘草地上部分活性部位33.2 g/kg灌胃给予昆明种小鼠,24 h内两次(间隔5 h)经口灌胃给予受试物,持续观察14 d内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甘草地上部分低、中、高剂量组,按8.3、16.6、33.2 g/kg剂量连续灌胃甘草地上部分活性部位90 d,观察大鼠的一般状况,并分别于给药后45、90 d进行血液学指标检测与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给药后90 d进行大体解剖及病理学检查,观察甘草地上部分活性部位的长期毒性反应。[结果] 急性毒性实验中小鼠的一般状态、饮食、分泌物、排便未见异常,无小鼠死亡,肉眼尸检心、肝、脾等主要脏器组织未见明显异常;长期毒性实验中,各组大鼠与对照组比较,一般状况、血液学及血清生化指标未见明显差异;病理检查未见主要脏器组织形态学改变。[结论] 甘草地上部分活性部位无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在治疗剂量范围内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尽管国内外学者对黄酮类化合物药代动力学有诸多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由于中药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以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化学成分为检测指标,导致测得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不能代表整个体内过程。需要建立合适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模型,凸显中药"多组分,多靶点"的特点,形成全面科学的研究体系。其次,黄酮类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主要针对部分单体成分,且不同实验对象、不同给药途径等均会影响活性成分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中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需要注意活性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随着中药成分分析技术的发展以及对种属差异、药物代谢酶、药物代谢基因多态性等认识的不断增加,为中药相互作用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大孔树脂纯化甘草地上部分水提液中总黄酮的工艺。方法通过对D-101、AB-8、DM-130、HPD-BJQH、HPD-600、HPD-100和HPD-450等7种树脂对总黄酮的静态吸附与解吸附考察,优选适宜类型的大孔树脂,并进一步对富集纯化参数进行考察及优化。结果选用AB-8型大孔树脂,优选的工艺条件为:上样液质量浓度2.128 mg/m L,样品液p H5.42,树脂的上样量为7 m L/g,上样速度为1.5 BV,依次用2 BV水洗脱,4 BV 60%乙醇洗脱,经AB-8树脂处理后的甘草地上部分水提液的总黄酮纯度由9.08%提升到34.02%,收率为74.40%。结论 AB-8型大孔树脂能有效地纯化富集甘草地上部分水提液总黄酮,且此工艺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大孔树脂纯化甘草地上部分水提液中总黄酮的工艺。方法:通过考察D-101、AB-8、DM-130、HPD-BJQH、HPD-600、HPD-100和HPD-450等7种树脂对总黄酮的静态吸附与解吸附,优选适宜类型的大孔树脂,并进一步对富集纯化参数进行考察及优化。结果:选用AB-8型大孔树脂,优选的工艺条件为:上样液质量浓度2.128 mg·m L-1,样品液p H5.42,树脂的上样量为7 m L/g,上样速度为1.5 BV,依次用2 BV水洗脱,4BV60%乙醇洗脱,经AB-8树脂处理后的甘草地上部分水提液的总黄酮纯度由9.08%提升到34.02%,收率为74.40%。结论:AB-8型大孔树脂能有效地纯化富集甘草地上部分水提液总黄酮,且此工艺稳定。  相似文献   

11.
近十年甘草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席卷全球,中医药全程参与COVID-19的治疗,甘草在所有免疫调节抗病毒中药以及中医临床处方中使用频次最高.作为药食同源的中药材大品种,甘草在人类生产生活的很多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甘草野生资源匮乏,栽培甘草年限短、质量差且不稳定,严重影响甘草的临床疗效与其他应用.作者在阅读近十年...  相似文献   

12.
选育甘草乌新Ⅰ号的生理特性和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从野生甘草中选育出的新品种甘草(乌新Ⅰ号)进行种质评价。方法 观察了其发芽率、可溶性蛋白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并与对照组进行了基因组多态性比较。结果 乌新Ⅰ号可溶性蛋白量产生了变化,过氧化物酶活性显示乌新Ⅰ号具有较高活性。通过分子标记简单序列重复技术(ISSR)进行多态性分析,在所使用的22条随机引物中,6条随机引物产生了不同DNA条带,表明乌新Ⅰ号甘草与对照组相比产生了基因多态性变化。结论 这些变化表明乌新Ⅰ号是一个具有前景的品种并且能在将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甘草根系呼吸代谢与生物量积累的关联关系,为探索生理生化反应与目标收获量的可能影响机制奠定研究基础。[方法]溶氧法测定甘草根系呼吸强度;通过抑制关键酶的活性,测定各个基础生化途径的呼吸强度;采用烘干称质量法测定甘草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物量;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考察甘草根系呼吸代谢与生物量的相关关系。[结果]甘草根系以EMP-TCA呼吸途径和PPP呼吸途径为主,两条途径共同作用,9月上旬甘草根系呼吸代谢变化较显著,以EMP呼吸途径占总呼吸的比例最小,PPP呼吸途径占的比例最大,TCA的变化总体较小。TCA途径的呼吸强度与甘草地上部分生物量积累的关联度较大,关联系数为0.828 2,其次为PPP途径,而EMP途径的关联性较小(0.500)。3个基础生化途径与地下部分生物量积累均具有一定的关联度,但关联系数较小,且他们之间的差别不大。[结论]三羧酸循环、磷酸戊糖途径与甘草地上部分生物量积累的关联度较大,但3个基础生化途径与地下部分生物量积累的关联度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海拔、经度、纬度、坡向、坡度生态环境因素对恒山产野生蒙古黄芪黄酮类和皂苷类成分的影响,筛选出影响黄芪质量的主要环境因素。方法 采用HPLC-DAD法测定了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4种黄酮成分;UPLC-ELSD法测定了黄芪皂苷I、黄芪皂苷II、黄芪皂苷III、黄芪甲苷4种皂苷成分。采用SPSS17.0软件对黄芪各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以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各生态因素对各成分量的影响。结果 建立逐步回归方程,毛蕊异黄酮苷的量与黄酮总量相关系数为0.958,黄芪皂苷I的量与皂苷总量相关系数为0.969,毛蕊异黄酮的量与芒柄花素的量相关系数为0.896,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皂苷总量与黄酮总量相关系数为?0.505,呈显著的负相关。随着海拔和纬度的升高,黄芪中毛蕊异黄酮和黄酮总量升高;芒柄花素的量随经度的增加而增加;种植在阴坡的黄芪中黄芪皂苷I和皂苷总量的量高,且随坡度增大而升高;黄芪皂苷II的量主要受坡度的影响。结论 影响恒山野生蒙古黄芪药材黄酮成分量的主要因素是海拔和纬度,经度也有一定的影响;坡向和坡度对黄芪的皂苷成分的量有显著的影响,纬度、海拔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甘草黄酮对S180和H22荷瘤小鼠肿瘤细胞DNA及RNA的影响.方法Si8o和H2z荷瘤小鼠随机分为甘草黄酮高、中、低剂量(25、11.25、5.58 mg/kg)组,阳性对照(环磷酰胺25 mg/kg)组和阴性对照(生理盐水)组,各组均sc给药.运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与吖啶橙(AO)荧光探针技术结合检测单一肿瘤细胞DNA和RNA的变化情况.结果不同剂量甘草黄酮组和环磷酰胺组的DNA及RNA荧光强度较生理盐水组有不同程度的减弱;甘草黄酮高、低剂量组RNA/DAN值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甘草黄酮中剂量组、环磷酰胺组RNA/DNA值较生理盐水组有非常显著提高(P<0.01).结论甘草黄酮与肿瘤细胞DNA和RNA结合后抑制其进一步复制与合成,可能是其抗肿瘤作用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半枝莲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多种色谱方法,依据波谱数据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半枝莲中共分离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圣草酚、野黄芩素、三裂鼠尾草素、黄芩苷、芹菜素、汉黄芩素、4'-羟基汉黄芩素、木犀草素、4',5-二羟基-3',5',6,7-四甲氧基黄酮、柚皮素、7-羟基-5,8,2'-三甲氧基黄烷酮、大波斯菊苷。结论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类型均为黄酮苷元和苷类化合物,可为半枝莲的黄酮成分分析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