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振  金毅  郑稼  刘珂 《河南医学研究》2012,21(4):460-461
目的:探讨二期翻修术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晚期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6月至2009年8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采用二期翻修术治疗人工髋关节术后感染25例。一期手术彻底清创后行旷置术加10%万古霉素骨水泥间隔体植入。感染控制后行二期翻修术根据患者情况使用了生物型或骨水泥型假体。结果:术后均超过24个月随访发现,24例未发现感染复发,1例患者二期翻修术后切口感染,遂行清创,切口愈合。本组病例在一期旷置术及二期翻修术中及术后无骨折、脱位、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出现。结论:二期翻修术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晚期感染,能有效控制感染,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二期翻修治疗人工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二期翻修手术疗效和假体再植入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采用二期翻修术治疗人工髋关节术后感染15例(15髋)。一期手术彻底清创,取出感染假体,植入自制万古霉素骨水泥占位器;3~6月后二期手术,再次清创,取出骨水泥占位器后,9例植入骨水泥型,6例植入非骨水泥型假体。术后随访9~46个月(平均25个月)。结果 15例患者均未发现感染复发、假体松动和脱位等。治疗前Harris评分平均为40.3分(22~55分),一期手术后Harris评分平均为54.0分(45~65分)。二期翻修后Harris评分平均为88.2分(68~94分)。结论二期翻修手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能有效控制感染,关节功能明显改善,临床效果满意。一期手术后间隔3~6月再二期手术为恰当的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应用抗菌素骨水泥旷置二期翻修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9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病例,通过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关节穿刺及培养、术中病灶组织涂片及培养等综合分析,明确诊断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细菌培养:2例表皮葡萄球菌,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混合感染,1例培养阴性。所有患者均行一期清创后假体取出加抗菌素骨水泥支架旷置;二期翻修采用骨水泥型假体再置换并结合抗感染治疗。结果一期处理后伤口均愈合,平均5.8个月后进行二期手术。术后平均随访40个月时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30.8分提高至63.1分。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困难,需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抗菌素骨水泥旷置二期翻修是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非常有效的方法,感染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抗菌素骨水泥旷置分期翻修(TSEA)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疗效,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采用TSEA治疗13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患者,全部患者均行细菌学培养,一期行清创并取出全部假体,采用抗菌素骨水泥支架旷置;二期翻修应用骨水泥型假体置换.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通过Harris评分.结果 细菌培养结果:表面葡萄球菌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5例,混合感染2例,敏感表面葡萄球菌3例,绿脓杆菌1例.一期清创术后,所有病人伤口全部愈合,一期清创与二期置换平均时间间隔7个月.翻修术后18个月随访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由翻修术前的(25.6±2.4)分,提高至翻修后(84.1±1.6)分.结论 二期翻修使用抗菌素骨水泥假体是控制感染复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植入假体松动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有效的处理方法。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在本院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跟踪随访,将出现植入假体松动的患者(18例)纳入实验组,将未出现植入假体松动的患者(42例)纳入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罹患疾病资料进行收集,对比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植入假体松动相关危险因素。采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为实验组患者进行治疗,假体取出后对假体进行观察,分析松动原因;术后对患者进行6月随访,了解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在假体松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在性别、年龄、诊断、高血压以及糖尿病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骨质疏松患者以及感染患者占比55.56%(10/1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合并骨质疏松以及术后继发感染均为髋关节置换术后植入假体松动的危险因素(P<0.05);18例患者中有10例为骨水泥假体,其假体表面以及臼底部均出现明显的磨损状况;8例患者植入非骨水泥假体,假体取出后发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式。方珐:回顾性分析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32例患者(共34髋)的临床资料。髋臼侧:10髋直接采用纯钛螺旋臼成型,8髋采用颗粒植骨及螺旋臼成型,6髋采用颗粒植骨,髋臼支架重建髋臼骨水泥髋臼假体成型。股骨侧:10髋采用劈开股骨侧的方法取出假体并清除骨水泥,采用捆绑带固定,9髋采用远端开窗清理骨水泥植入加长柄假体,6髋取出假体植入加长柄,并视骨质缺损情况进行植骨,3髋股骨骨折采用骨夹板捆绑带固定。感染4例均采用一期彻底清创植入非骨水泥假体。结果:术后除髋臼侧进行支架重建的患者卧床1~2周,其余患者均在3d内下床活动。平均随访26个月(6~60个月),X线片显示假体周围均无新出现的透明带。结论:假体无菌性松动是人工髋关节翻修最常见的原因,术中应根据患者年龄、骨缺损的类型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和假体类型,以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翻修治疗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16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例采用一期翻修,15例采用二期翻修。二期翻修分为两个步骤,一期彻底清创,取出感染假体,置入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器,二期植入骨水泥型或非骨水泥型假体,对患者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翻修治疗术后患者的Harris评分为(78.60±5.17)分,较术前(31.59±5.26)分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反应蛋白为(9.19±2.83) mg/L,较术前(15.32±2.73) mg/L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例患者中除1例死亡外,其余15例患者术后随访均恢复良好。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翻修治疗术后临床效果较为良好,应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感染情况以及局部皮肤条件等选择翻修治疗方案与假体,C反应蛋白可作为术后感染控制监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07-2006—06收治的7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病例,通过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关节穿刺液培养、术中病灶组织涂片及培养综合分析,明确诊断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治疗包括:保留假体的感染灶清除术1例;工期翻修4例,均用抗生素骨水泥固定;11期翻修2例,取出假体彻底清创后,1例安置自制抗生素骨水泥团,另1例未放置间隔器,给予置管抗生素液冲洗引流,感染控制后安放翻修假体,抗生素骨水泥固定。结果术后全部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7-72个月,平均18.6个月,感染均无复发。Harris评分平均为85.3(58—96)。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诊断和治疗都是困难的,保留假体感染灶清除术的选择要慎重,Ⅰ、Ⅱ期翻修术是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普通非骨水泥股骨假体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科2008年1月-2011年11月期间行普通非骨水泥柄髋关节翻修手术的18例患者进行影像学和临床疗效评价。其中男性10例,女性8例;患者年龄45~76岁,平均58岁。行髋关节翻修的原因:假体周围感染10例,无菌性松动8例。所有患者翻修手术前后均行Harris评分和髋关节X线正侧位检查。结果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2个月,平均30个月。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39(23~53)分,截止最近一次随访评分均数增加至92(84~96)分。所有患者均在术后2~3个月完全负重,原有的疼痛也得到缓解。仅1例术后3个月门诊随访时诉大腿外侧有不适至轻度疼痛,口服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胶囊75 mg 1/d,两周后症状消失。最近一次随访时,所有股骨假体均获得良好的骨长入。无明显并发症。仅1例术后两周脱位,给予手法复位单侧髋关节“人”字形石膏固定6周,随访6个月,未再脱位。结论普通非骨水泥股骨柄是部分髋关节翻修术中股骨假体翻修的良好选择,近期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可注射硅溶胶-抗生素假体在感染的兔人工髋关节一期翻修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8只新西兰大白兔,制作人工关节术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模型,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14)和实验组(n=14).对照组采用普通型兔人工假体,实验组采用可注射硅溶胶-抗生素假体对感染模型进行一期翻修.术后12周处死动物,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检测假体周围生物膜,并计算生物膜突破成功率.扫描电镜(SEM)观察假体表面生物膜.取假体周围组织行组织学观察,最后细菌培养检测翻修成功率. 结果 CLSM检测生物膜突破成功率:实验组85.7%(12/14),对照组35.7%(5/14),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M观察:实验组未见明显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但细菌分泌的基质仍然可见;对照组可见大量金黄色葡萄球菌被其分泌的基质包裹在一起.组织学观察:实验组可见纤维细胞增生,炎性细胞明显比对照组少.细菌培养:实验组翻修成功率85.7%(12/14),对照组翻修成功率42.9%(6/14),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注射硅溶胶-抗生素假体能抑制和突破假体周围生物膜,显著提高一期人工髋关节翻修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3):5-8
目的通过数字模型评估4 mg唑来膦酸单次静脉注射对股骨头坏死患者全髋关节术后早期假体移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0例股骨头坏死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纳入研究队列,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实验组术后第2~7天给予唑来膦酸静脉滴注,对照组予生理盐水。两组患者均定期通过薄层CT扫描(层厚0.3 mm)获取数据,利用Mimics 15.0软件的图像配准技术,将同一患者不同时期的数据融合为一个数据集,然后利用Segmentation功能分割图像获得不同时期骨骼及假体的3D模型,最后使用Measurements功能进行位移测量,对比假体移位率(术后7周、6个月、1年、2年),所有患者均完成2年随访。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末次随访时假体(髋臼杯平均内移、上移)移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使用唑来膦酸在提高假体初始稳定性方面效果满意,因此可能有望提高股骨头坏死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帕金森综合征对高龄股骨颈骨折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 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湘潭市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高龄股骨颈骨折并行初次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1例(81髋), 其中男36例,女45例。合并帕金森综合征患者16例(帕金森组),其他65例未合并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作为对照组。比 较两组随访至2017年12月31日的假体生存状况(平均随访7.5年)。结果:随访期内帕金森组5例行髋关节翻修,翻修 原因为4例假体周围骨折,1例无菌性松动,无脱位或感染者。对照组翻修7例,1例感染,4例无菌性松动,1例假体 周围骨折,1例脱位。随访期内帕金森组翻修率为31.2%,对照组翻修率为10.8%,两组翻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帕金森综合征是髋关节翻修的危险因素(OR=3.77,95% CI:1.12~3.15)。帕金森组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率明 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无菌性松动、感染、脱位所致翻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在平均7.5年的随访期内,帕金森组行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比对照组有更高的假体失败率,跌倒损伤 所致假体周围骨折为最常见原因。制订个体化术式,施行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采取与之匹配的防护措施,加强帕 金森综合征的药物管理及抗骨质疏松的治疗等,可能对提高此类患者假体生存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及治疗,评价全髋关节翻修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手术18例(18髋)。初次关节置换类型:人工股骨头置换3例,全髋关节置换15例。翻修原因:无菌性松动14例,股骨头置换后髋臼磨损2例,股骨柄位置不良1例,感染1例。结果:术后随访0.5~4年,返修总优良率为84%,效果良好。结论:无菌性松动是全髋关节翻修术最常见原因,全髋关节翻修术是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二期翻修术治疗高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11例(11髋)≥75岁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 (用一期取出假体清创植入间隔器,二期行全髋关节翻修术)、术后处理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9~42个月,平均18.5个月,Harris评分平均提高37.0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术后9个月再发感染,行Girdlestone关节融合术。结论对于高龄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患者,行二期全髋关节翻修术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取无柄全髋关节及有柄全髋关节置换方案治疗股骨头坏死,分析二组治疗效果.方法 股骨头坏死患者44例45髋,无柄全髋关节置换组18例19髋,有柄全髋关节置换组26例26髋,所有患者均获得3年以上随访.记录手术时间、失血量、术中和术后与手术或内植物有关的并发症,选取术前、术后3年随访时进行Harris评分并比较.结果 经过3年以上的随访,二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并发症及患者的住院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arris评分无柄关节组及有柄全髋关节置换组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柄全髋关节与有柄全髋关节置换相比,早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造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相关的主要原因。方法分析6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相关的主要原因。结果造成早期(术后5年以内)翻修的32例中髋臼假体位置不良导致复发性脱位12例,手术调整髋臼假体位置;髋臼假体松动11例,翻修髋臼和(或)股骨假体;术后早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4例,行骨折复位固定;股骨头磨损髋臼3例,行全髋翻修;感染2例,行二期手术翻修。造成晚期(术后5年以上)翻修的36例中股骨头磨损髋臼13例,行全髋翻修;髋臼假体松动12例,翻修髋臼和(或)股骨假体;术后晚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7例,行骨折复位固定;髋臼假体位置不良导致复发性脱位4例,手术调整髋臼假体位置;行二期手术翻修。两组术前术后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造成早期(术后5年以内)翻修主要因为髋臼假体选择、处理及安放技术不当;造成晚期(术后5年以上)主要因为无菌性松动,髋臼磨损。  相似文献   

17.
郑建平  肖青峰  廉凯 《医学综述》2012,18(3):480-481
目的探讨全髋置换对治疗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失败患者的近期疗效和手术成功要素。方法对12例髋臼骨折内固定失败的患者行全髋置换。4例骨不连患者取出原有内固定,5例节段性缺损者进行结构性植骨,3例髋臼存在巨大的结构性骨缺损,同侧髂骨植骨。均用生物型固定臼杯,股骨侧均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结果随访13~48个月,患者无切口感染、假体松动、脱位及坐骨神经损伤及骨溶解征象。骨不连和骨缺损植骨患者均完全愈合。患者髋关节功能均获得明显改善。结论全髋置换用于髋臼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