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持续被动(CPM)运动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接受CPM运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统计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FMA)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变化。结果治疗4、6周时观察组FMA评分较对照组高(均P<0.05);治疗4、6周时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CPM运动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脑卒中患者偏瘫侧小腿三头肌,观察其对下肢肌痉挛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探讨肌张力变化与下肢运动功能的关系,研究其在社区康复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脑卒中小腿三头肌痉挛患者30例,按照患者意愿分为治疗组(n=15)和对照组(n=15)。治疗组患者小腿三头肌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后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常规康复训练包括偏瘫侧下肢肌肉牵伸、肌力训练、平衡训练和步行训练。治疗前后进行康复评定并于治疗后3个月随访评定。肌张力评定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采用Fugl-Meyer(FM)量表中的下肢部分,步行能力评定采用10米步行测试(10MWT)时间。结果: 组内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和治疗后3个月MA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M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MAS随访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2组患者治疗后和治疗后3个月随访FMA评分、10MWT时间均高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和3个月随访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FMA评分、10MWT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可快速而持久降低肌张力,结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下肢痉挛状态,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适合在社区康复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不同Brunnstrom分期脑梗死患者腕背伸功能的影响,阐明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100例,BrunnstromⅠ-Ⅱ期5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该期患者分为对照组22例和治疗组32例;Brunnstrom Ⅲ期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该期患者分为对照组23例和治疗组23例。4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卒中康复治疗,治疗组加做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和8周评估各组患者腕背伸肌最大表面肌电值和主动活动度(AROM),并进行上肢Fugl-Meyers运动功能评定(FMA)。结果:BrunnstromⅠ-Ⅱ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腕背伸肌表面最大肌电值治疗8周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BrunnstromⅠ-Ⅱ治疗组高于同期BrunnstromⅠ-Ⅱ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Brunnstrom Ⅲ治疗组腕背伸肌表面最大肌电值治疗4周时开始提高(P<0.05),且明显高于同期Brunnstrom Ⅲ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8周开始提高(P<0.05);BrunnstromⅠ-Ⅱ治疗组腕背伸肌AROM治疗8周开始增加(P<0.05),BrunnstromⅠ-Ⅱ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BrunnstromⅠ-Ⅱ治疗组腕背伸肌AROM明显高于BrunnstromⅠ-Ⅱ对照组(P<0.05);Brunnstrom Ⅲ治疗组和对照组腕背伸肌AROM治疗4周时均明显提高(P<0.01,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runnstromⅠ-Ⅱ治疗组和对照组FMA评分治疗8周时明显提高(P<0.05),且高于同期BrunnstromⅠ-Ⅱ对照组(P<0.05);BrunnstromⅢ治疗组FMA评分治疗4周开始提高(P<0.05),BrunnstromⅢ对照组治疗8周时F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Brunnstrom Ⅲ治疗组明显高于Brunnstrom Ⅲ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能增加脑梗死患者腕背伸肌肌力,改善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13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给予功能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神经功能缺损情况(NIHSS评分)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训炼后,观察组FMA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功能康复锻炼基础上,采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改善肢体运动和神经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效果优于单纯功能康复锻炼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指导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102例患者被分为药物康复指导+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观察组52例),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5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肢体运动功能简化Fugl-Meyer评分(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按Barthel指数评分(MBI)评定,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FMA、MBI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指导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炎性介质水平和炎性细胞百分比,阐明白细胞介素8(IL-8)和中性粒细胞在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无效的CV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择60例CVA患者,分为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无效组(n=30)和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有效组(n=30),同时选取健康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n=30)。检测3组研究对象诱导痰上清液中IL-8水平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观察诱导痰中细胞学分类,记录咳嗽症状评分。结果: 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无效组患者诱导痰中IL-8水平明显高于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有效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诱导痰中ECP水平明显低于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有效组(P<0.05),但与正常组水平接近(P>0.05);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无效组患者诱导痰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有效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无效组患者咳嗽症状评分与诱导痰中IL-8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764,P<0.01),并与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关系(r=0.889,P<0.01)。结论: IL-8和中性粒细胞参与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无效的CVA的发病,可加重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使咳嗽症状加重;在临床上IL-8和中性粒细胞检测可作为CVA诊断、严重程度及疗效判定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7.
肌电生物反馈技术治疗脑卒中偏瘫病人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技术治疗脑卒中偏瘫病人的效果。方法脑卒中偏瘫病人10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药物治疗相同,治疗组在传统康复疗法基础上加肌电生物反馈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只进行传统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按Barthel指数积分(MBI)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MBI、FMA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13.42-17.16,P〈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技术治疗对提高脑卒中病人的肢体运动功能及ADL能力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阐明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按Mogenson分期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组,n=32)、早期DN组(EDN组,n=40)和临床DN组(CDN组,n=28),并设对照组(n=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研究对象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生化指标、Cys C水平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循环酶法测定研究对象Hcy水平,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所有受试者测量体质量、身高、腰围、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相关分析法分析Cys C、Hcy和UAER的影响因素;比较各组患者中Cys C、Hcy和UAER的阳性检出率。结果:随T2DM病程延长,患者SBP、HbA1c和TC水平逐渐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肾功能UAER、BUN、Scr、Cys C和Hcy水平逐渐升高。DM组患者UAER、BUN和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EDN组患者UAER、BUN、Cys C和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仅UAER、Cys C和Hcy水平高于DM组(P<0.05);与EDN组比较,CDN组患者UAER、BUN、SCr、CysC和Hcy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DM组患者UAER、BUN、Scr、Cys C和Hcy水平升高(P<0.05)。糖尿病各组患者Ccr和GFR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CDN组患者Ccr和GFR水平低于对照组、DM组和END组(P<0.05)。相关分析检测,血清Cys C水平与病程和UAER、Hcy、Scr、BUN、HbA1c、SBP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61,r=0.804,r=0.597,r=0.516,r=0.487,r=0.423,r=0.359,P<0.01),与GFR和Ccr呈负相关关系(r=-0.652,r=-0.589,P<0.01);Hcy水平与病程和UAER、Scr、BUN、HbA1c及SBP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673,r=0.784,r=0.502,r=0.396,r=0.416,r=0.209,P<0.01),与GFR、Ccr呈负相关关系(r=-0.623,r=-0.647,P<0.01)。偏相关分析检测,UAER与 Cys C相关程度高(r=0.789,P<0.01),与Hcy相关程度明显(r=0.697,P<0.01),与Scr和BUN 相关程度一般(r=0.472,r=0.543,P<0.01)。EDN组患者Cys C和Hcy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血清Scr、BUN阳性检出率(P<0.05)。结论:血清Cys C和Hcy均能够反映早期肾损伤,Cys C敏感性更高,具有早期诊断DN和作为肾损伤标志物的临床价值;血清Cys C联合Hcy检测可监测DN患者肾功能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脊髓电刺激(SCS)对缓激肽(BK)诱发的心脏伤害性感受的调节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42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电生理实验(N=17)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N=25),所有实验动物均实施心包插管术以诱发心脏痛。电生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BK心脏重复刺激组(n=5)和BK加SCS组(n=12),以心包内可重复性注入致痛剂BK所诱发的背斜方肌肌电(EMG)变化百分比为观察指标,评估SCS对BK所诱发的EMG的下行调控作用;免疫组织化学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3)、生理盐水对照组(n=4)、SCS对照组(n=6)、BK心脏痛模型组(n=6)和BK加SCS组(n=6),以心包内注射BK所诱发的T3~T5节段脊髓背角c-fos表达水平为伤害性评价指标,评估SCS对BK所诱发的c-fos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电生理实验,与BK心脏重复刺激组比较,BK加SCS组EMG变化百分率降低(P<0.05);SCS结束5 min后,EMG为基础对照的54.02%±4.95%(P<0.05);SCS结束55 min后,EMG为基础对照的74.82%±4.74%(P<0.05);SCS结束105 min后,EMG恢复至基础对照水平。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生理盐水对照组和SCS对照组大鼠c-fos表达水平分别为22.50±1.85和35.00±3.77,与空白对照组(15.00±2.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K心脏痛模型组大鼠脊髓背角c-fos表达水平(115.67±10.05)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BK加SCS组大鼠c-fos表达水平(59.83±5.76)与BK心脏痛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 SCS对BK诱发的EMG反应和脊髓背角伤害性信号c-fos表达均具有抑制效应,这种抑制效应很可能是由于SCS激活了颈段脊髓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继而这些抑制性神经元通过降低胸段脊髓心脏伤害性感受神经元的活动而抑制了心脏伤害性感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黄冈市中心医院收治的ACI患者90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早期康复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BDNF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估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对2组患者血清BDNF水平、NIHSS评分、FMA评分及ADL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6.67%(39/45)、66.67%(30/4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8.332,P<0.05)。治疗前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BDN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0,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BDNF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BDN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FMA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ADL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MA评分、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ACI患者血清BDNF表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功能及ADL,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刘叶 《中外医疗》2016,(5):96-97
目的:探讨脑梗死偏瘫患者采用肌肉神经电刺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近2年间(2013年4月—2015年4月)符合标准的脑梗死偏瘫患者10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功能锻炼的基础上实施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功能锻炼的基础上实施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肢体运动和功能恢复的效果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改善,观察组在静态肌电值、动态肌电值、BI及FMA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肉神经电刺激治疗脑梗死偏瘫,有效的改善了偏瘫患者的上肢肌肉功能,效果显著,现已成为临床康复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煎剂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证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气虚血瘀证急性脑梗塞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再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1)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有显著性差异(P0.05)。(2)治疗前组间比较显示:两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bg)、红细胞压积(HCT)、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浆Fbg、HCT、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血浆Fbg、HCT、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组间比较显示: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NIHSS均显著下降(P0.05),FMA评分、ADL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NIHS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煎剂联合西药可以改善气虚血瘀证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0月我院住院治疗急性脑梗死120例,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 例。两组在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再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丁苯酞注射液100mg2次/d,?连续应用14d。观察两组NIHSS评分、ADL评分,进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各组NIHSS评分、ADL评分与同组治疗前进行比较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值、ADL评分差值分别进行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应用丁苯酞注射液,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及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44例急性脑梗死伴偏瘫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低频刺激组和对照组。低频治疗组接受10次1 Hz rTMS治疗,患者在rTMS治疗后均进行运动功能训练。在治疗前、第10天、第40天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功能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Fugl-Meyer评分(FMA)。结果治疗前两组间NIHSS、BI、FMA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两组的临床功能评分(NIHSS、BI、FMA)在治疗后第10天和40天时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治疗后第10天和第40天时两组间的NIHSS、BI、FM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低频刺激组的运动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低频rTMS对急性期脑梗死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其效果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5.
脑脉泰胶囊对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照儒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24):2040-2042
目的探讨脑脉泰胶囊对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经CT或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的11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而治疗组则加用脑脉泰胶囊治疗,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并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用Barthel指数进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NIHSS评分及ADL能力评分的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脉泰胶囊能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改善其神经功能及ADL,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15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康复组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35天后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的NIHSS、FMA及ADL。结果治疗后两组的NIHSS,FMA和ADL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康复组各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能力,减少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MOTOmed运动系统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改善和生活能力提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 61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只进行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MOTOmed letto2和viva 2运动系统进行肢体重复性运动训练。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FMA)量表、 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能力(ADL)及改良痉挛评定量表(Asworth)、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2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经8周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 93.33%,对照组70.97%,2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治疗后FMA及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Asworth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2组治疗后Asworth和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和P<0.01),且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MOTOmed运动系统对脑梗死患者的偏瘫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抑郁症状的改善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郭根平  章慧霞  江玉权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5):1775-1776,1778
目的探讨三级康复技术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治疗组严格按照一、二、三级康复技术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仅进行一、二级康复训练,第三级康复训练不做任何指导,采用简式Fugl-Meyer(FMA)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末、治疗3个月末FMA及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末FMA及M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三级康复技术的应用可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陈兵  陈娟 《北京医学》2015,(2):200-201
目的:探讨心脑宁胶囊在脑梗死偏瘫患者治疗和康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B组)给予常规治疗、康复训练和二级预防;观察组(A 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心脑宁胶囊(贵州安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5697,规格:0.45 g/粒),每次1.35 g,每日3次口服,连续用药6个月。于患者入院时及系统康复训练6个月后进行神经功能残缺(NIHSS)评分,并采用Brunnstrom分级法评定肢体运动功能、Barthel氏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经过6个月的康复治疗,60例患者NIHSS评分和BI均有不同程度改善。A组康复前后NIHSS评分差值为5.2±1.8,B组为3.5±1.3;A组康复前后BI差值为40.0±11.0,B组为21.2±7.3;A组改善程度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偏瘫患者,心脑宁胶囊可有效辅助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使用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在朝阳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4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16例、生物反馈组(B)16例和联合治疗组(C)16例,三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B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C组则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运动想象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对患者采用简化Fugl-Meyer量表下肢部分、ADL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Berg(BBS)平衡量表和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对各组患者的下肢功能进行评定,另外用SPECT观察局部脑血流灌注的变化情况。结果 (1)组内比较:治疗4周后,三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包括FMA评分、ADL评分、BBS评分、FAC及局部脑血流灌注情况分别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治疗后,B组的各指标与A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各指标与A、B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结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