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病原因、致病菌及转归预后情况,为腹膜炎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腹膜透析中心2013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腹膜透析治疗并发生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腹膜炎的发病原因、致病菌、转归预后情况。结果共收治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患者96例次。腹膜炎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换液操作不规范35例(36.5%),肠道感染27例(28.1%)。腹膜透析液培养阳性63例,阳性率65.6%。革兰阳性球菌38例(60.3%),革兰阴性杆菌18例(28.6%),真菌4例(6.3%),混合菌3例(4.8%)。培养阳性者行致病菌耐药分析,革兰阳性球菌中,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均敏感,主要对红霉素(69.2%)和青霉素(68.4%)耐药率高。头孢西丁(46.7%)和头孢唑啉(45.9%)耐药率也较高。革兰阴性杆菌中,对亚胺培南均敏感,对头孢唑林(53.8%)和头孢他啶(38.5%)的耐药率较高。革兰阳性球菌性腹膜炎治愈率较高,明显高于革兰阴性杆菌(χ~2=5.661,P=0.017)、真菌(χ~2=26.526,P0.001)、混合菌的腹膜炎(χ~2=11.907,P=0.001);真菌性腹膜炎的退出率较高,明显高于革兰阳性球菌(χ~2=26.526,P0.001)、革兰阴性杆菌(χ~2=4.390,P=0.036)、培养阴性的腹膜炎(χ~2=11.485,P=0.010);真菌性腹膜炎的死亡率较高,明显高于革兰阳性球菌(χ~2=26.526,P0.001)、革兰阴性杆菌(χ~2=6.016,P=0.010)、培养阴性的腹膜炎(χ~2=32.918,P0.001)。结论本中心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主要原因为换液操作不规范和肠道感染,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培养阳性的致病菌对国际腹膜透析协会指南推荐的头孢唑林和头孢他啶有不同程度的耐药。革兰阳性球菌性腹膜炎治愈率较高,预后好;真菌性腹膜炎退出率及死亡率较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受照顾情况、卫生情况、生活质量和家庭经济状况,探讨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上海瑞金医院腹膜透析中心166例稳定透析、随访规律、腹膜透析时间3个月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展开问卷调查。结合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腹膜透析随访评估和腹膜炎发生率,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寻找腹膜炎危险因素。结果 166例腹膜透析患者中男性占103例(62.4%),初始透析年龄平均为(57.88±17.31)岁,至2015年12月底期间曾发生腹膜炎者达55人(33.13%)。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提示,发生腹膜炎的危险因素是年龄(OR=1.054,95%CI 1.007~1.104,P=0.025)、血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P=0.033,95%CI 1.003~1.090,OR=1.045)、花费对家庭影响(OR=0.371,95%CI 0.149~0.923,P=0.037)。腹膜炎组与非腹膜炎组相比,透析龄更长(Z=-6.796,P0.001),尿素清除指数(kt/v)(Z=-2.174,P=0.030)、内生肌酐清除率(endogenous 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值更高(Z=-2.286,P=0.022),患者参与社会工作学习的比率更高(P=0.037)。结论本研究中腹膜透析患者的受照顾情况、卫生情况、生活质量基本良好,腹膜透析花费对大部分家庭处于可接受水平;腹膜透析患者初始透析年龄大、透前25-OH-D3较高是腹膜炎发生的高危因素,主观认为腹膜透析支出对家庭经济影响大者腹膜炎发生率低;社会生活的高参与度(患者能正常参与社会工作学习)、透析龄长、腹膜透析溶质清除不足等也可能影响腹膜炎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不同转归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2004年1月~2018年12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就诊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腹膜炎治愈和退出(因腹膜炎转血液透析和死亡)患者的临床特征,记录患者因腹膜炎入院时首次化验结果。结果共纳入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180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肾脏原发病、合并症、吸烟史及低钾血症患病率等方面无显著差异。与治愈组患者相比,退出患者血浆白蛋白浓度更低[(23.48±6.43)g/L比(26.84±7.61)g/L,t=2.953,P=0.004],贫血更为严重,血红蛋白[(87.48±19.34)g/L比(93.27±17.50)g/L,t=2.028,P=0.044],真菌的感染率更高,退出的患者转诊率更高(36.10%比18.50%,χ~2=6.747,P=0.009),退出组患者透析龄[36.00(12.66,50.00)]月高于治愈组患者透析龄[24.00(9.00,42.00)]月,Z=2.368,P=0.018。结论营养状态,贫血,就诊方式,多次发生腹膜炎及透析龄影响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预后。及时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纠正贫血有利于改善患者腹膜炎的预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长透析龄、多次发生腹膜炎、转诊是腹膜炎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南方沿海地区的季节变化特点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0年12月入院治疗的腹膜炎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按照腹膜炎发生的季节将患者分组,比较组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的发生率以及腹膜炎发生率与月平均温度、湿度和降水量的相关关系。比较各致病菌所致的腹膜炎的构成比在季节间的差异。结果 178例患者共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323例次,平均发生率为0.24次/风险年。将患者按照发生季节分组后,对比发现,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率无季节差异(χ2=0.019,P=0.995),与月平均温度(r=0.226,P=0.479)、月平均湿度(r=-0.180,P=0.576)以及月平均降水量(r=0.070,P=0.828)之间均不存在相关性。PDAP的致病菌中,G+菌所致的腹膜炎占比最高(51.4%),且在夏季发生率更高,G-菌所致的腹膜炎秋季发生率较高,但各类致病菌的构成比不存在季节差异(χ2=19.004,P=0.088)。结论南方沿海地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率无季节差异;与月平均气温、湿度和降水量无相关性;致病菌无季节差异。未来可深入研究,探讨导致腹膜炎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原因、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为腹膜炎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规律随访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34例,同时收集同期未发生腹膜炎的患者83例,分析腹膜炎发生的原因、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 (1)腹膜炎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肠道感染12例(35.29%)和换液操作不规范9例(26.47%)。(2)腹透液培养结果显示革兰阳性球菌20例(58.82%),革兰阴性杆菌13例(38.24%),真菌1例(2.94%)。其中革兰阳性菌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而革兰阴性菌主要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敏感,对头孢唑林敏感性70%;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对头孢他啶敏感性为8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3个:透析龄[OR=1.106,95%CI(1.027,1.192),P=0.008]、总蛋白水平[OR=20.720,95%CI(1.954,219.728),P=0.012]和血钙水平[OR=113.847,95%CI(9.012,1438.214),P0.001]。(4)每例患者入院后即给予头孢唑林联合头孢他啶治疗,然后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治疗方案,总治愈率为91.18%。结论 (1)本中心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主要原因为腹泻和操作不规范;(2)透析龄长、总蛋白和血钙水平降低是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3)本中心腹膜炎患者多数预后良好,极少数需要拔管才可治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医院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易感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7年5月腹膜透析患者临床资料,将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临床资料尽可能相匹配的非腹膜炎的腹膜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按照不同透析龄分为透析1年、1~3年、3年者;按培训护士工龄分为5年、6~10年、≥11年。比较不同透析龄及培训护士工龄腹膜炎发生率。并将依据病原菌的不同,比较真菌性腹膜炎与细菌性腹膜炎易感因素及预后比较。结果共纳入180例透析患者临床资料,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其中真菌性腹膜炎10例,细菌性腹膜炎80例。发生157例次腹膜炎,培养阳性率76.43%(120/157)。透析1~3年腹膜炎发生率最高,3年者最低;培训护士工龄≤5年的患者腹膜炎发生率最高,明显高于培训护士工龄≥11年者,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腹膜透析患者血红蛋白(HGB)、血清白蛋白(ALB)低于对照组(P0.05)。真菌性腹膜炎HGB较细菌性腹膜炎低,近1个月抗生素使用率较细菌性腹膜炎较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病原菌:真菌性11例次(9.17%),细菌性109例次(90.83%)。真菌性腹膜炎的病原菌以光滑念珠菌为主(27.27%),细菌性腹膜炎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69例次(63.30%)为主,其中表皮葡萄球菌最多(53.62%)。细菌性腹膜炎治愈率较真菌性腹膜炎高,病死率较真菌性腹膜炎低,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病率与其透析时间以及ALB水平相关,致病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且细菌性腹膜炎较真菌性腹膜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预后的评估意义。方法前瞻性收集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南海医院接受腹膜透析(CAPD)治疗的患者,将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上述患者随访18个月,同时记录研究对象临床资料与实验室检查数据。结果共有研究对象59例,平均透析时间(14.98±3.6)个月,再发腹膜炎(1.4±0.5)次。其中,存活组54例,死亡组5例,透析时间、心血管事件、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水平在死亡组发生率更高。进一步根据COX回归分析得出,腹膜炎患者心血管事件(HR=0.765,95%CI:0.107~0.388,P=0.072)、RDW-CV水平(HR=0.681,95%CI:0.518~0.985,P=0.058)并不是影响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而透析时间长短(HR=1.03,95%CI:0.788~1.857,P=0.023)与腹膜炎患者预后相关。结论腹膜透析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RDW-CV可能参与炎症变化过程,但并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仍需更多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透析龄腹膜透析患者血红蛋白达标率及其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腹膜透析患者贫血提供依据。方法入选2000年1月至2013年5月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开始规律腹膜透析的所有透析龄≥3个月的资料完整的患者。以血红蛋白100~120g/L为目标范围评估患者透析各时间点血红蛋白达标率及其相关因素。结果共有521例患者入选本研究。本组患者透析前的血红蛋白达标率为14.8%,腹膜透析1、6、12、24、36月的血红蛋白达标率分别为36.3%、40.7%、43.8%、42.1%、42.6%,与透析前相比,腹膜透析后血红蛋白达标率均明显升高(1月χ~2=207.112,P0.001;6月χ~2=230.008,P0.001;12月χ~2=189.613,P0.001;24月χ~2=162.607,P0.001;36月χ~2=168.074,P0.001)。各时间点血红蛋白≥10g/d L的比例分别为16.7%、72.2%、73.1%、77.1%、78.9%和78.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磷(β=-0.104,P=0.023)、血清白蛋白(β=0.167,P0.001)、空腹血糖(β=0.110,P=0.016)、转铁蛋白饱和度(β=0.482,P0.001)和残肾功能(β=0.127,P=0.006)是腹膜透析1月时血红蛋白的独立相关因素。腹膜透析36月时,转铁蛋白饱和度(β=0.494,P0.001)和残肾功能(β=0.182,P=0.001)是血红蛋白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腹膜透析患者的血红蛋白达标率较透析前显著增高,但总体达标率仍不理想;转铁蛋白饱和度和残肾功能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血红蛋白水平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腹膜透析患者长期随访队列的生存分析,探讨腹膜炎发生频率对腹膜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06年1月~2014年4月新进入腹膜透析治疗的成人(年龄≥18岁)终末期肾病患者,随访截止时间为2020年12月。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生存率的因素。按患者腹膜炎发生频次分为3组:A组(<0.2次/年);B组(0.2~0.5次/年);C组(>0.5次/年)。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COX回归模型分析比较3组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共221例腹膜透析患者入选。经过多因素COX回归,患者年龄(HR=1.058,95%CI:1.040~1.076,P<0.001)、Charlson合并症指数(HR=1.274,95%CI:1.107~1.466,P=0.001)、时间平均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HR=0.998,95%CI:0.996~0.999,P=0.001)和腹膜炎发生频率(HR=3.301,95%CI:2.098~5.196,P<0.001)是预测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腹膜炎发生频率不同的3组间总体生存率存在差异(χ^(2)=99.473,P<0.001),C组死亡风险高于A组(HR=2.022,95%CI:1.184~3.452,P=0.010);高于B组(HR=3.450,95%CI:1.723~6.906,P<0.001);而A组、B组死亡风险无差别(HR=1.013,95%CI:0.621~1.652,P=0.958)。结论腹膜透析治疗中,腹膜炎发生频率可以影响患者生存。但其影响存在阈值,当腹膜炎发生频率超过0.5次/年时,患者死亡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急性加重的疗效。方法纳入2013年3月~2016年2月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因发生慢性肾脏病急性加重而行腹膜透析的病例并前瞻性随访2年,观察肾功能恢复、患者生存、腹膜炎等情况。结果共23例患者入选,其中男性14例(60.9%),中位年龄68岁。至随访结束,11例(47.8%)患者肾功能恢复脱离透析、5例(21.7%)死亡、1例(4.3%)失访、6例(26.1%)维持腹膜透析治疗。该群患者的平均腹膜炎发生率为1次/38.9患者每月。相对于其他患者,肾功能恢复患者的基础肾脏病病因不同(χ~2=18.381,P=0.031),基础肾功能水平处于CKD1~3期的比例较高(χ~2=11.967,P=0.001),合并心脑血管疾病(χ~2=11.294,P=0.001)和糖尿病(χ~2=5.977,P=0.014)较少,Charlson合并症指数较低(Z=-2.128,P=0.033),开始透析时血浆B型脑钠肽较低(Z=-2.985,P=0.003)而血肌酐较高(t=2.103,P=0.048),其平均腹膜透析维持时间(5.4±4.3)月(范围10天~13.3月)。结论腹膜透析可作为需要肾脏替代治疗的慢性肾脏病急性加重患者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调查2019年广东省某县一起食源性布鲁氏菌病(布病)暴发疫情,为防控类似事件提供建议。方法通过个案调查、医院就诊系统查询等方式开展病例搜索,对调查对象开展布鲁氏菌感染初筛及确证实验;对结果进行描述与分析。结果共发现30例病例及6例隐性感染者;病例发病时间为7月10日至8月18日,呈现持续同源的暴发模式;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70.00%)、肌肉、关节痛(46.67%)、乏力(43.33%)等;共从调查对象血液中分离出21株布鲁氏菌且均为羊3型;经分析,仅生饮H家羊奶是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未饮者相比相对危险度(RR)值为16.91(2.38~119.96),与煮沸饮者相比,RR值为36.36(5.07~260.58),且感染与饮奶存在剂量反应关系(χ^2=4.437,P=0.035)及时间上的关联。结论该布病暴发疫情为患者饮用受羊种3型布鲁氏菌污染的未煮沸羊奶所致。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2012年12月18-26日,杭州市余杭区某学校发生一起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共报告病例74例,罹患率5.32%,病原学检测为A组轮状病毒。经采取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健康宣教等综合防控措施,疫情很快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8.
The authors report the case of an elder woman involved in a motor vehicle collision (MVC) requiring emergent intubation using the technique of retrograde intubation (RI). Since RI is a blind technique, potential complications arising from its use are numerous and may result in increased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Such was the case of this RI that involved incorrect placement of the endotracheal tube (ETT), resulting in suboptimal ventilation and increased morbidity. Additionally, this case illustrates how the failure to detect this error in multiple settings (ambulance, helicopter, emergency department) led to unnecessary and potentially deleterious procedures and significant delay in providing the basics of trauma care, oxygenation and ventilation. Although theoretical complications of RI have been addressed in the past, there have been very few published reports of actual complications. The emergency physician must be aware of difficult airways, options available to establish alternative airways, and methods to confirm appropriate placement of the ETT. The authors also discuss the indications, procedures, and complications involved in performing an RI.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