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抑郁和焦虑情绪与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抑郁和焦虑情绪对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91例癌症患者分别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36项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进行评定。结果 有抑郁情绪者46例(51.5%),有焦虑情绪者22例(24.1%)。非抑郁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抑郁患者(P〈0.05),非焦虑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焦虑患者(P〈0.01)。结论 抑郁和焦虑情绪对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恰当地识别和处理癌症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应该是整个护理治疗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治疗脑震荡患者焦虑抑郁综合征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84例患有焦虑抑郁综合征的脑震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所有患者给予药物对症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情况以及治疗后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总有效率2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为92.86%(39/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90%(26/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脑震荡并发焦虑抑郁综合征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潜在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增加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焦虑、抑郁情况的影响。方法:将被确诊为HIV/AIDS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规范化心理护理方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40例HIV/AIDS患者心理干预后焦虑、抑郁情绪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1,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HIV/AIDS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的情绪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将7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父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6例。于入组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焦虑抑郁情绪,研究组根据测评结果予以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照组仅提供一般性指导,观察4周;于干预后再次采用上述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常模(P<0.01);干预后两组各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 P<0.05或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或0.01)、与常模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仍显著高于常模(P<0.01)。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父母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干预可显著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专业心理护理对恶性血液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伴焦虑抑郁的恶性血液病患者6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分别给予专业心理护理和常规护理,干预后对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A )、焦虑自评量表(SAS )及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 )评分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SDS、SAS评分均较护理前改善( P <0.05),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总评分及各功能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应用于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ICU患者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60名ICU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对照组实施ICU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同时实施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睡眠质量以及生活质量的变化,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定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SF-36各项得分高于对照组(P <0.05);SAS、SDS和PSQI各项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可以缓解ICU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的睡眠,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产前综合性心理干预对围产期抑郁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97例围产期抑郁患者按产检号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51例,对照组246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孕期保健宣教,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综合性心理干预,于孕28周、36周及产后1个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生活质量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孕28周两组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孕36周及产后1个月两组焦虑自评量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总分均较孕28周显著降低( P<0.05或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或0.01);研究组生活质量量表的精神成分及躯体成分维度分较孕28周显著升高( P<0.05或0.01),对照组仅躯体成分维度分较孕28周显著升高( P<0.0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或0.01)。结论综合性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围产期抑郁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肝癌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74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数字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肝癌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后1个月,干预组SAS及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生存质量评分( SF-36)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在肝癌患者治疗期发挥重要作用,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同时增强患者治疗期间的舒适度,提高其生活质量,增强疗效,是一种科学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偏头痛患者负性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104例偏头痛患者按前后时间段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干预前与干预后1个月对两组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进行比较,并釆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的SAS、SDS、VAS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的评分显著减低,且SF‐36评分在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健康状况、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这5个维度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缓解偏头痛患者的负性心理情绪、改善患者健康相关及总体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海军总医院收治的C H F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后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 )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变化情况,并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估问卷(GQOL-74)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DS和SAS评分均较对照组干预后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QOL-74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缓解CHF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7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此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认知重建、社会支持和多元化教育。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4周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4周后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肝癌射频治疗患者的心理反应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将8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对照组40例,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变化,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两组患者的情绪变化。结果射频治疗前评定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心理护理后,实验组患者不良情绪(焦虑13/40,抑郁11/40)较对照组(焦虑24/40,抑郁23/40)明显改善(p〈0.05)。结论护理人员应重视肝癌患者存在的不良心理,积极进行心理护理,有效改善患者情绪,有助于顺利度过射频治疗过程,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疗法对癌症患者焦虑、抑郁性情绪的改善效果。方法将60例住院癌症患者按时间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支持性)心理护理,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心理指导及心理治疗等综合心理干预措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查负性情绪程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DS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负性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癌症患者实施综合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保持平衡适应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7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并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组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1.在SCL-90调查中显示冠心病患者躯体化、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均高于常模(P〈0.05);2.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干预组SCL-90各因子分明显下降,其中躯体化、抑郁、焦虑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AS、SDS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可伴有多种心理障碍,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其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5.
心理干预对体像障碍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体像障碍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4例体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研究组给予心理干预,观察3mo。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观察两组患者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研究组心理干预后较干预前均有显著下降(t=2.66、3.21,P〈0.05),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无显著变化。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测评研究组心理干预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维度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t=2.61、2.54、2.92,P〈0.05),且均高于对照组(t=2.56、2.89、7.45,P〈0.05或0.01)。对照组均无显著变化。结论心理干预可改善体像障碍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个体化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术前负性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个体化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术前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80例癌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个体化心理干预。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在入院第2天(干预前)和术前1d(干预后)进行评价,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在干预后SDS评分为39.68±9.02分,SAS评分为40.38±5.57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分在焦虑、抑郁2因子得分情况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躯体化、强迫、敌意、恐惧4因子得分情况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癌症患者术前实施有针对性个体化的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减轻其心理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改善老年眭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11月我院老年病房的100例老年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与实验组均进行药物治疗与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健康状况问卷(SF-35)、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MMSE、ADL、SF-36、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实验组MMSE、ADL、SF.36、HAMA、HAMD评分分别为(21.78±2.03),(14.54±4.05),(579.90±145.09),(7.76±3.01),(7.45±4.03)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积极的护理干预后能够有效地提高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生活能力,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效地改善其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帕金森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80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研究组予以协同护理模式管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于入院时、出院后8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并进行分级,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结果出院后8周,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或0.01),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分级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治疗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协同护理管理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唱荣艳  周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8):4930-4930
目的探讨心理社会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心理状况评定。结果干预组患者经过心理社会干预后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和家庭社会支持有效地减轻乳腺癌根治术后焦虑、抑郁情绪,促进身心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学干预对上消化道溃疡患者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2例上消化道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以消化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积极心理学干预。观察2周。于干预前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及简单应对方式量表评定生存质量、情绪状态及应对方式。结果干预前两组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积极应对维度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消极应对维度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上消化道溃疡患者予以积极心理学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改变其应对方式,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