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丽  韩杉  关萍 《护理与康复》2015,14(7):658-660
总结24例腹壁切口内置肠造口患者的护理。护理重点为做好舒适护理,重视造口及切口的评估及护理,同时加强营养支持。并发造口肠管水肿12例、造口周围皮肤黏膜分离4例、回肠造口与腹壁平齐4例,4例无造口相关并发症,24例均出现切口感染,经治疗和护理,切口均丙级愈合,切口愈合时间为术后10~17d,平均13d;肠造口水肿逐渐消退,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也逐渐愈合,肠管可正常排出粪便。  相似文献   

2.
肠造口(以下简称造口)缺血坏死是造口术后最为严重的早期并发症,常发生于术后24~48 h内[1].若能得到及时适当的处理,绝大多数能够恢复.严重的造口坏死,如造口粘膜全部呈黑色者,需立即行造口重建手术[2].2007年11月,江苏省中医院肛肠科及时发现1例直肠癌根治手术(Miles手术)后结肠造口黏膜完全性缺血坏死的患者,并给予了积极有效的护理,使患者造口血液循环恢复,功能保持良好,避免了造口重建手术,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付翠霞  陈劼  马丽丽  沈淳 《全科护理》2021,19(21):3017-3019
总结1例胎龄29+5周的超低出生体重儿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后,经腹腔引流、肠切除肠吻合术、Santulli肠造瘘术,术后发生造口肠管脱垂的护理.使用新型防脱垂装置限制肠管脱垂,过程中未出现造口肠管黏膜损伤、肠管缺血坏死或破裂穿孔,腹部皮肤未出现糜烂及压力性损伤,未对防脱垂装置材料产生过敏、不耐受,未出现喂养不耐受及腹胀、肠梗阻、肠坏死、粪便堵塞等并发症.出院后定期造口伤口门诊随访,也未出现上述不良反应,53 d后停止使用防脱垂装置,未再出现造口脱垂.  相似文献   

4.
肠造口患者恢复期并发症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静蕙  王凌 《中国综合临床》2004,20(11):1039-1040
目的 探讨肠造口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 4 3例肠造口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生并发症 2 3例 ,其中肠造口发生缺血、坏死 2例 ,肠造口出血 3例 ,皮肤粘膜分离 2例 ,感染 4例 ,周围皮肤炎症 7例 ,肠造口回缩 2例 ,狭窄不全梗阻 2例 ,造口旁疝 1例。结论 对肠造口患者术前注意合理确定肠造口部位 ,术中造口肠管系膜游离充分 ,彻底止血 ,注意造口皮肤切口大小及肠管提出腹壁的长度等操作 ,术后关注肠造口的康复及合理治疗是降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1例肠造口完全性缺血坏死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造口(以下简称造口)缺血坏死是造口术后最为严重的早期并发症,常发生于术后24~48h内。若能得到及时适当的处理,绝大多数能够恢复。严重的造口坏死,如造口粘膜全部呈黑色者,需立即行造口重建手术。2007年11月,江苏省中医院肛肠科及时发现1例直肠癌根治手术(Miles手术)后结肠造口黏膜完全性缺血坏死的患者,并给予了积极有效的护理,使患者造口血液循环恢复,功能保持良好,避免了造口重建手术,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肠造口黏膜皮肤分离是肠造口术后并发症之一,是肠造口处黏膜与腹壁皮肤的缝合处发生分离.多发生在术后1~3周,肠造口开口端肠壁黏膜部分坏死、黏膜缝线脱落、伤口感染、营养不良、糖尿病导致肠造口黏膜缝线处愈合不良,使皮肤与肠造口黏膜分离形成开放性伤口[1].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我科共有15例肠造口黏膜皮肤分离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均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袁旭君  李萍  俞萍 《当代护士》2021,28(3):120-121
肠造口黏膜皮肤分离是肠造口术后并发症之一,系指肠造口肠黏膜与腹壁皮肤的缝合处发生分离[1].常见原因有造口局部缺血坏死、造口形成时皮肤开口过大导致造口张力过大、手术缝合的太少;患者对缝线敏感或吸收不好、继发感染;营养不良、糖尿病、长期用类固醇药物致组织愈合不良[2].可能带来造口袋粘贴困难,增加患者痛苦,出现渗漏增加感染的危险,伤口愈合后由于瘢痕收缩会引起造口狭窄等问题.自身免疫病是一种常见疾病,受自身免疫应答反应影响,组织器官遭到损伤,出现功能障碍,进而诱发疾病.基于血液循环的作用下,小血管基底膜,或者滑液囊中,沉积免疫复合物,补体系统被激活,造成血小板积聚,中性粒细胞被吸引,大量释放血管活性胺类,导致局部组织出现炎症性损伤[3].  相似文献   

8.
结肠造瘘口又称人工肛门,是将近端结肠永久或临时固定于腹壁上代替肛门功能的造瘘口,粪便将经造瘘口排出体外,是一种常见的普外科手术方式。由于结、直肠恶性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中国结肠造瘘人数也在不断增多[1]。由于护理不当或疾病原因,结肠造瘘患者极易出现多种并发症,文献[2]报道显示,中国每年新增结肠造瘘患者约10万人,近1/3的结肠造瘘患者受到各种并发症的折磨,结肠造瘘患者早期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3.5%~68.0%[3]。肠造瘘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延续、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而造瘘口出现并发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加重患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4]。因此,重视造瘘口并发症的预防及加强造瘘口的护理临床实际意义重大。为加强造瘘口周围皮肤护理和减少造瘘口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在造瘘口护理中采用了多爱肤有边辅料,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总结19例肠造口新生儿术后护理经验,包括:密切监测肠造口患儿术后体温变化,注意保暖;观察呼吸情况,保持气道通畅;注意腹部体征,保持胃肠减压通畅,记录引流液性质;重视造口肠管血液循环变化,警惕肠管缺血坏死;维持内环境、水电解质平衡,合理的肠内外营养支持;做好造口及其周围皮肤护理,减少并发症发生;加强对家长的健康指导,可为二期造口还纳术创造良好的手术条件。本组19例患儿中,1例放弃治疗,余18例患儿病情稳定带造口出院,择期行根治手术。  相似文献   

10.
正肠造口缺血坏死是造口术后最严重的早期并发症,常发生于术后24~48 h内[1]。若外置肠管失去光泽,出现暗紫、变黑、分泌物恶臭说明血运障碍,有肠管坏死可能[2]。严重的造口坏死,如造口黏膜全部呈黑色者,需立即行造口重建手术[3]。2013年8月,我院普通外科收治1例肠造口及周围组织坏死术后伤口裂开的患者,通过将造口护理技术与简易自制密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及植皮技术相结合,患者伤口愈合良  相似文献   

11.
赖少敏 《全科护理》2013,(34):3263-3264
我国每年有10万余人因低位直肠癌行人工肛门手术,累计大约有造口病人100万人[1],发生造口并发症在30%~40%,但在短时间内连续发生造口、伤口多个并发症,较为少见.我院2012年7月成功护理1例腹腔镜下行Miles术,术后发生结肠造口缺血坏死、造口皮肤黏膜分离、造口凹陷、伤口感染、阴囊炎的病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总结12例直肠癌术后肠造口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直肠癌肠造口术后易并发造口出血、造口缺血坏死、皮肤黏膜分离、造口回缩、造口脱垂、刺激性皮炎、造口旁疝等并发症。护理重点为严密观察造口血液循环及周围皮肤情况,做好引流管及造口袋护理,加强造口局部护理,指导患者深呼吸、收腹提气练习及选择适宜的食物。10例康复出院,2例经再次手术后症状消失出院。  相似文献   

13.
肠造口术是胃肠外科常见施行的手术之一,往往是挽救生命、延续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虽然肠造口使病人渡过难关,但是诸多的肠造口及其周围并发症又使病人陷入烦恼之中,甚至生命再次受到威胁。肠造口缺血坏死是一种严重的术后早期并发症,往往发生在术后24 h~48 h,造口缺血坏死的发生率为2%~7%[2]。2012年以来,我院处理结肠造口缺血坏死病例共5例,现报告其中一位造口重度坏死患者的护理经验。  相似文献   

14.
肠造口脱垂主要是肠管固定于腹壁不牢、腹壁肌层开口过大,肠管由造口内向外翻出来,可由数厘米至20 cm。多发生在术后2个月~7个月,常见于游离性较大的结肠部位,以横结肠造口的发生率最高,均系袢式造口术。表现为轻者黏膜水肿、呈环形脱出,重者表现为外突性肠套叠引起水肿、出血、溃疡等。轻者指导造口者平躺放松,医护人员戴上手套,用生理盐水纱布敷盖,缓慢地将肠造口推回腹腔内,用弹性绷带对肠造口稍加压,防止脱垂。严重者要切除脱垂的肠段,重新做肠造口[1,2]。本例病人肠造口术后3年,病人从不让他人参与造口护理,直到生命垂危,不能如厕,此时病人肠造口脱垂,让医护人员护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小儿肠造口管理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劼 《上海护理》2007,7(1):43-46
小儿肠造口术是抢救肛肠先天性畸形、肠坏死合并休克以及腹腔广泛感染等危重急腹症的常见手术方式。是将结肠放在腹壁,做成暂时性人工肛门,其目的是解除肠梗阻,尽早恢复肠道畅通和血液供应,或使粪便暂时不进入远端结肠。由于患儿年龄小,组织娇嫩和不易配合等特点,其肠造瘘术后护理工作与成人相比有很大不同。护理得当可减少造瘘口黏膜出血及造瘘口周围皮肤糜烂等并发症。现将小儿肠造口管理的护理与进展综述如下。1国内外肠造口护理专业发展的现状我国造口医师非常少,结肠造口术后的管理工作,仍由一般护理人员担任。杨波等[1]报告在79例造口…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后造口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对71例Miles术后造口并发症患者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此类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本组主要并发症有:周围炎症、造口狭窄、脱垂、肠管回缩、组织坏死、出血和内疝,再次手术治疗4例,其余均保守治疗后好转或痊愈.结论:护理人员需熟悉造瘘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护理措施,以减轻患者不适.  相似文献   

17.
腹壁造口术是许多肠道手术需要进行的步骤。 尽管术后会进行一些特殊护理方法,但是并发症并不少见。 我们本次研究的是肠道造口常见的并发症,常常于护理过程中发现,包括皮肤刺激症状、乳头脱出、乳头凹陷、缺血坏死、造口疝、造口狭窄等。而尽管肠造口手术发展已有多年的历史技术也日趋完善但专业的肠造口治疗护理是在近几十年才得到发展与重视,因此我们将近年来肠造口护理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造口黏膜分离是指造口黏膜与腹壁缝合处皮肤愈合不良,使皮肤与黏膜分离造成的伤口,是造口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发生术后一周内。远期常出现造口回缩、狭窄、造口袋粘贴困难进而出现造口周围粪水性皮炎,病人痛苦不堪。现将我院2005年8月~2008年9月27例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护理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肠造口(intestinal stoma)是指因治疗需要,把一段肠管拉出腹腔,并将开口缝于腹壁切口上,以排泄粪便和尿液[1]。肠造口是大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达11%~60%[2]。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是造口术后常见早期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术后1~3周[3-4]。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肠造口皮肤黏膜缝线处组织愈合不良,使皮肤与肠造口黏膜分离并留下一个开放性  相似文献   

20.
陈琳  付翠霞  陈劼  沈淳  马丽丽 《全科护理》2021,19(24):3386-3390
目的:总结新型造口封堵器应用于T型肠造口术后进行造口封堵的护理效果和经验.方法:10例T型肠造口患儿家属知情同意下,在造口关闭术前接受新型肠造口封堵器治疗,评估选用合适封堵器,观察封堵效果和相关并发症,分析和总结封堵护理要点和经验.结果:10例患儿关造口术前试验性封堵均获成功.封堵时年龄(8.3±4.7)个月,体重(7.1±2.4)kg,封堵前造口平均排出量为[(10.3±9.6)mL/(kg·d)],封堵时间2~34(10.4±12)d,封堵造口前仔细评估肠管直径选用适合新型封堵器进行封堵,在封堵过程中均未更换型号.使用封堵器封堵造口12 h后均未出现喂养不耐受、腹胀等症状,肛门口可见大便排出,造口未见漏气漏液,每2~4 h观察肠管颜色,每4~6 h更换纱布,每12 h评估水胶敷料及重新置入封堵器,达到完全封堵成功的效果.根据造口肠液排出情况及水胶敷料溶胶情况及时更换水胶敷料,封堵后未出现肠管黏膜破损、皮肤糜烂及压力性损伤,造口皮肤黏膜均未对封堵器过敏,10例关造口术后也均未出现腹胀、不耐受等相关症状.结论:新型肠造口封堵器使用简单、有效、可行;封堵前护理人员应评估造口排便性状、造口肠管直径及造口黏膜凸起皮肤高度,针对不同状态选用不同型号的封堵器,运用相应的护理方法进行造口封堵,可取得良好效果,封堵成功即为临床造口关闭术提供依据,也有利于减少术后肠道功能不耐受等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