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例颈总动脉破裂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建芳  郑叶平 《天津护理》2006,14(3):166-166
颈部大动脉由于其离心脏近,压力高,一旦破裂未及时、正确 和适当处理会因大量失血短时间即可休克甚至死亡,所以此类患 者多死于现场或转运途中,临床较为少见。入刃5年8月我院成功 救治了1例颈总动脉破裂的患者。现将急救与护理介绍如下。 1病例简介 患者,男,22岁,因左顶  相似文献   

2.
巨大甲状腺肿瘤手术致颈总动脉破裂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腺肿瘤是甲状腺良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肿瘤,一般直径为2~3cm,当肿瘤大于5cm时,可引起气管压迫和移位。当瘤体迅速增大时,可出现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甲状腺肿瘤常侵犯颈部血管,巨大的甲状腺肿瘤可压迫颈部血管鞘。甲状腺肿瘤手术致颈总动脉破裂如不能准确及时救治,死亡率极高。我科1996年1月-2005年8月成功救治3例甲状腺肿瘤手术致颈总动脉破裂出血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颈总动脉破裂致呼吸心跳停止抢救成功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总动脉破裂如得不到准确及时救治,死亡率极高。我科于2003-11-03成功救治1例颈总动脉损伤致呼吸心跳停止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巨大甲状腺肿瘤手术致颈总动脉破裂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状腺肿瘤是甲状腺良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肿瘤,一般直径为2~3cm,当肿瘤大于5cm时,可引起气管压迫和移位。当瘤体迅速增大时,可出现声音嘶哑、呼吸困难[1]。甲状腺肿瘤常侵犯颈部血管,巨大的甲状腺肿瘤可压迫颈部血管鞘。甲状腺肿瘤手术致颈总动脉破裂如不能准确及时救治,死亡  相似文献   

5.
患女,16岁。主因颈部不适1周来诊。患于1周前出现颈部不适,不伴其它任何自觉症状,超声检查:甲状腺未发现异常。但发现颈总动脉管壁异常增厚,遂对双侧颈部动脉、腹主动脉及较大分支动脉进行了检查,结果发现:左侧颈总动脉起始段与中段、左锁骨下动脉起始段、右侧头臂干、右颈总动脉起始段、右锁骨下动脉起始段、腹主动脉的腹腔动脉开口水平以上段、腹腔动脉干、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36岁。右颈部可扪及振颤,超声检查:右侧颈总动脉与劲内静脉之间可见无回声管道结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右侧颈总动脉与颈内静脉间可见一瘘道,血流从颈总动脉流向颈内静脉(图1),颈内静脉血流紊乱,并可测及动脉样血流频谱。  相似文献   

7.
颈动脉破裂是晚期喉癌病人手术后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它发病快,死亡率高。止血抢救不及时则立即死亡。我科1986年至1987年有3例晚期颈部淋巴结转移术后颈动脉破裂的病人,现将抢救体会介绍如下。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43岁。1986年1月17日入院,1月20日在全麻下行残喉及右下咽切除,胸大肌岛状肌皮瓣重建术,右颈淋巴结再次清除术。术后第5天晨2时突然流出鲜血,且口腔及切口处亦有大量鲜血外涌,总量约2000ml。探查右颈部,发现颈总动脉喷血,经钳夹并双重结扎颈总动脉,出血停止,见颈总动脉窦有裂口,抢救无效,死亡。例2:患者,男,50岁。1987年5月5日入院,5月8日在全麻下行右颈淋巴结再次清除术。术后敷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高血压左室肥厚与脉压、大动脉内径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应用诊所血压仪、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并计算120例高血压患者血压、脉压、左室重量指数,主动脉根部内径、颈总动脉内径、颈总动脉内-中层厚度及颈动脉斑块的形态.分左室肥厚组和无左室肥厚组,分别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脉压、主动脉根部内径、颈总动脉内径、颈总动脉内-中层厚度、斑块形成、阻力指数在左室肥厚组与无左室肥厚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脉压增大和大动脉内径增宽提示大动脉顺应性下降,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中起重要作用,而颈总动脉内-中层厚度增厚及斑块形成与左室肥厚也密切相关,早期发现有利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60岁。自幼发现右颈部肿物,无不适,触之有搏动。超声检查:见肿物为走行扭曲的右颈总动脉(图1)。扭曲近段内径较左侧同部位增宽,扭曲近段血流最大流速31.8cm/s,扭曲远段血流最大流速53.55cm/s。左颈总动脉内径及走行无异常,超声诊断:右颈总动脉走行扭曲。  相似文献   

10.
颈总动脉损伤如得不到准确及时的救护,将会危及生命。本科于1996年11月5日成功的抢救了1例颈总动脉损伤失血性休克,呼吸骤停的患者。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男,21岁,于1996年11月5日19h被尖刀刺伤颈部,伤后1h来我科就诊。当时意识不清,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定量分析颈总动脉壁运动,评估颈部放疗对颈总动脉管壁运动的影响。方法利用超声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14例颈部放射治疗患者(研究组)和33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进行检查,分别测量两侧颈总动脉前壁、后壁、内侧壁和外侧壁,并对动脉壁运动进行观察和测量,计算血管壁各点速度向量值。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颈总动脉壁运动应变值除右侧颈总动脉后壁和外侧壁外,其余测量点血管壁应变值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速度向量成像技术为血管壁功能的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指标,能更早地发现颈部放疗对颈总动脉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爆炸冲击波对家兔颈部大血管损伤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瑞峰  刘彦普  周树夏  邵祯  王翔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1):1638-1639,F002
目的 探讨头颈部爆炸冲击波对颈部大血管的损伤机制,为临床救治头颈部爆炸伤患者、预防并减少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炸药球置于家兔颈部不同距离处引爆,模拟头颈部爆炸伤。家兔颈部皮肤表面及血管深面放置压力传感器用以记录冲击波压力变化;用光镜以及扫描电镜观察颈部大血管损伤情况。结暴爆炸后,家兔颈部软组织受到冲击波的直接作用而损伤,大血管壁也受到冲击波的间接作用而损伤:内皮变性、脱落,中膜断裂,血细胞进人中膜层等,为爆炸伤后假性动脉瘤的形成提供理论依据;颈部大血管内在不同时刻发现血栓形成,颈总动脉内以血小板聚集而成的微血栓为主,而颈外静脉可发生血栓堵塞管腔现象。结论 颈部爆炸伤时,冲击波致伤颈部大血管,颈外静脉损伤易于形成血栓,甚至堵塞管腔;颈动脉损伤形成微血栓,并可能继发假性动脉瘤。为临床救治爆炸伤伤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1996年11月间,我科收治1例右颈部放射性溃疡致颈总动脉破裂大出血的患者,在介入放射科和显微外科的配合下,在如何解决急性出血和消除长期存在的溃疡创面,防止再度出血及肢体功能障碍等方面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53岁,因右颈总动脉反复大出血于1996年11月6日入院。患者于1987年因鼻咽癌行放射性治疗,致右颈部出现经久不愈的溃疡。96年10月19日凌晨3时,突然于溃疡处出现喷射状大出血约1000ml,自行加压包扎止血,21日凌晨再次大出血并伴休克乃到某医院急诊,术中见相当于右颈总动脉处有一0.4×0.3cm之血管破口喷血,其周均为疤痕组  相似文献   

14.
病例男,16月,入院前2月发现左上颈部包块,约3 cm×4 cm大小,质硬,表面不光滑,无粘连.近2月来包块逐渐增大,遂来我院进一步诊治.影像学检查:B超提示左侧上颈部皮下异常回声影.CT检查见左上颈深部胸锁乳突肌内侧有一类圆形肿块,其内见脂肪密度及多发条索影,周围组织及颌下腺受压,颈总动脉远端、颈动脉分又及颈内外动脉近端为肿瘤完全包绕(图1~4).手术及病理所见:全麻下行左颈部包块剥离术,左颈总动脉结扎术,术中见包块呈结节状,乳白色,界限尚清,质地软,浸润颈总动脉分叉部,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皆受累,形成包埋,颈总动脉远端血管壁明显受侵.术后病理诊断为左上颈部脂肪母细胞瘤.  相似文献   

15.
刘秀娟 《护理研究》2003,17(24):1441-1441
颈动脉外伤因患病急及大出血 ,病情极为凶险 ,如救治不及时 ,多可危及病人的生命。 1975年— 2 0 0 1年 ,我科救治严重的颈动脉破裂致大出血病人 7例 ,其中 6例行颈外动脉结扎术 ,1例行颈外动脉修补术 ,通过全体医护人员的积极抢救 ,均救治成功。现将有关护理报告如下。1 典型病例介绍[例 1] 病人 ,男 ,12岁 ,因自树上坠地 ,被一直径约 2 .5cm、长 40cm的干树枝扎入右侧颈动脉三角区 1h ,于 1975年 3月 2 0日 10 :0 0入院。查体 :一般情况尚好 ,步行进入病房。局部仍有树枝存留 ,已不出血。考虑颈部大血管损伤可能 ,未贸然拔出树枝。立即…  相似文献   

16.
颈总动脉超声与冠脉造影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颈部大动脉超声与冠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行冠脉造影及颈总动脉超声检查病例946例,根据CAG结果分为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及累及左主干(left main artery,LM)组.对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nternal-medial thickness,IMT)、峰值流速(maximum velocity,Vmax)、阻力指数(resistence index,RI)及斑块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AD各组年龄、Vmax及颈部大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P<0.01).单支病变组IMT、RI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双支病变、3支病变及累及LM组IMT、RI与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CAD发病与年龄成正相关,颈总动脉IMT、RI、Vmax、斑块发生率与CAD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34岁,发现颈部无痛性包块2年余,近日感包块渐大伴头晕。体格检查:颈部可触及一向外突出的包块,边缘光滑,界限尚清,质地较硬,皮肤色泽无异常。超声检查:患者颈总动脉前方与颈总动脉前壁分界欠清处可见一大小约4.8cm×3.1cm的稍低回声区,边界尚清晰,形态欠规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超检查粥样斑块对预防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表达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2月我院42例CI患者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设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比较两组颈部动脉斑块(软斑、硬斑、溃疡斑、扁平斑)检出率、颈部动脉(左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左颈内动脉颅外段、右颈内动脉颅外段)内径。结果:研究组检测出粥样斑块88个,对照组18个;研究组软斑、溃疡斑、扁平斑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左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左颈内动脉颅外段、右颈内动脉颅外段内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患者早期斑块数量及性质与健康人存在较大差异,采用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可有效评估颈部动脉病变,能准确提供斑块数量、斑块性质、血管狭窄等信息,对早期评估脑梗死发生风险及制定治疗措施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颈内静脉穿刺的最佳部位和方法。方法 随机抽取 31例无劲、胸疾患的成年患者颈部核磁共振图像和 2 0位青年志愿者颈部超声图像 ,取甲状软骨上缘、环状软骨、第七颈椎三个横截面的图像 ,分别观察和测定动、静脉的前后关系、动、静脉的内外关系、静脉到皮肌的距离。对 1 2 4例需要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采用颈总动脉旁颈内静脉穿刺法穿刺。结果 颈总动脉与颈内静脉紧密相连 ;颈内静脉有从上到下依次在动脉的后面过渡到平行、前面的趋势 (P <0 0 1 ) ;三个平面自上而下颈内静脉前壁与颈前皮肤的距离依次变短 (P <0 0 1 )。本组 1 2 4例患者穿刺成功 1 2 3例 ,成功率 99% ,无任何并发症。结论 环状软骨平面颈总动脉外侧 0 5cm处为颈内静脉穿刺的最佳进针点 ;颈总动脉旁颈内静脉穿刺法具有定位明确、操作安全、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总结我院成功救治1例右颈总动脉、颈内静脉破裂,金属异物残留手术的护理配合经验,认为术前充分做好病情评估、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备物齐全,术中高质量的配合,是保证危急重患者的生命安全,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