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神门穴是手少阴心经的经穴、俞穴、原穴。 定位: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仰掌,豌豆骨的桡侧缘,即尺侧腕屈肌腱附著於腕豆骨的桡侧,掌後横纹上。  相似文献   

2.
《气功》1996,(1)
手背外旋治便秘自然站立,两手张虎口使手背向外旋转至极点.直至不能再翻转时手放松还原。然后继续再往外翻转.如此连续反复翻转20分钟。需强调的是,手背外旋时,意想两手腕内侧之大陵穴和神门穴(分别在腕横纹上正中处和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当外旋到极点时,体...  相似文献   

3.
正由于桡神经在上臂贴近肱骨,在前臂靠近桡骨,因而在撞击、挤压、压迫等外伤时容易受伤,其典型症状为"腕下垂",拇指及各手指下垂,不能伸掌指关节,桡神经损伤后手背的桡侧两个半指、上臂及前臂的后背感觉障碍,致残率很高,往往造成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本病最常进行的是神经-肌电图检查确诊。桡神经损伤可分为部分性和完全性损伤,部分损伤表现为患者手部自动背伸、外展,伸指活动无力,感觉障碍不明显[1-2]。完全性  相似文献   

4.
林靖  戴伟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4):31-32
桡神经由C5-T1的神经根组成,是臂丛后束的主要神经。桡神经麻痹是上肢周围神经损伤中最常见的一种。其临床表现为腕下垂,各指近端指关节不能伸直,拇指也不以伸直及外展,手背拇指与第一、二掌骨间隙局部感觉减退。笔者白2003年3月-2010年6月,采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桡神经麻痹48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孔最(手太阴肺经) 【文献依据】《甲乙经》:去腕七寸。【体表定位】在前臂掌侧,太渊穴与尺泽穴连线上,当太渊上七寸处。【深度】直刺0.8~1寸。【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前臂外侧皮神经支配,它是肌皮神经的直接连续,其纤维由第五及第六颈神经组成。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神经的分支及头静脉(向上汇入腋静脉)。 3.肱桡肌:由桡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由第五及第六颈神经组成。 4.桡侧腕屈肌:由正中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由第六及第七颈神经组成。  相似文献   

6.
<正>男,63岁。2011年7月1日初诊。主诉:右上肢麻木无力月余。患者1月前酒后枕臂而眠,醒后出现右手腕无力,腕下垂,手指不能伸直,以拇指、食指为甚,不能持物。查体:肌容量正常,局部无红肿热痛,腕下垂,拇指不能外展,腕及各指不能伸直,局部无感觉障碍,舌红苔黄,脉弦。理化检查:肌电图示:右侧桡神经不完全性损伤。诊断为右侧桡神经损伤。治则:通经气,养经筋,濡皮部。取穴:患侧上肢  相似文献   

7.
桡神经是臂丛神经的主要分支,造成桡神经损伤的病因,主要由于肩部脱位、腋下拄拐、肱骨干骨折、上臂刀枪伤、捆绑伤、桡骨颈骨折、沉睡中局部受压等。本病的特征是前臂、腕部、手指不能伸直,屈肘无力,不能前背后旋,腕关节下垂而不能伸直,呈“垂腕畸形”。笔者采用颈臂一穴快速针刺的方法治疗,取穴少,针感强,效果好,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24岁;肩关节脱位损伤桡神经6例,腋下拄拐损伤桡神经4例,肱骨干骨折损伤桡神经9例,上臂刀枪伤损伤桡神经3例,捆绑臂部损伤桡…  相似文献   

8.
手三里穴和桡血管神经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临床手三里穴针灸提供解剖学参考资料.方法:解剖观测60例成人尸体上肢.结果:手三里上刺进针时,进针层次由浅至深依次为:皮肤、皮下组织、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旋后肌、桡骨颈.针体面皮肤旋后肌浅面的深度为1.52±0.54cm,针灸达桡骨颈深度为1.95±0.37cm.针体周围93%为含桡神经深支和桡侧返动脉的致密结缔组织.  相似文献   

9.
止痛灵穴治疗痛证笔者应用止痛灵穴(自拟名),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各种痛证,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将此穴介绍给更多的同仁。1止痛灵穴的取法止痛灵穴位于曲池穴前下约一寸,距手三里穴约二寸。表浅层为桡侧腕长伸肌,深层属桡神经肘部分布区。穴位切面解剖分析:针经皮肤...  相似文献   

10.
桡神经麻痹属祖国医学的“痿症”范畴。我们在临床上采用电针方法治疗桡神经麻痹 3 8例 ,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人 ,其中男性为 2 9例 ,女性为 9例 ,年龄最小 2 3岁 ,最大者为 5 6岁 ,病程在 3周至 6个月之间 ,其中骨折合并桡神经麻痹者为 3 6例 ,由于上肢手术上臂止血带驱血所致桡神经麻痹者 2例 ,全部患者桡骨膜反射消失 ,有典型的“垂腕征” ,主要临床表现为不能伸腕和伸指 ,前臂不能旋后 ,前臂屈曲力明显减弱 ,前臂背面和手背桡侧皮肤的感觉减退或消失 ,手背发凉及紫绀。2 治疗方法  取…  相似文献   

11.
神门(Shen men) 归经 穴属手少阴心经, 为心经原穴。 定位 腕横纹上尺侧端, 尺侧曲腕肌腱的桡侧凹陷 中。 取法 仰掌,在掌后第一 横纹小拇指一侧,肌腱的桡侧取穴。  相似文献   

12.
电针加穴注和推拿治疗桡神经麻痹1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桡神经麻痹是针灸科门诊中的较为常见之病 ,笔者临床近 2 0年来 ,采用电针穴注、推拿治疗该症 1 4例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 4例中 ,男 1 2例 ,女 2例 ,均属农民 ,年龄2 5~ 47岁 ,平均 32岁 ,左侧 5例 ,右侧 9例。发病时间 2~ 2 5天 ,平均 8天。晨起发病者 6例 ,酒后醒来发病者 5例 ,余者不明原因。全部病例不同程度的腕下垂 ,伸肘力下降 ,拇食指不能外展 ,前臂背面和手背桡侧皮肤感觉下降 ,其中 4例有拇食指麻木感。2 治疗方法  电针取穴 :曲池、手三里、四渎、外关、合谷、八邪。每次取 4~ 6穴 ,针刺得气后用电疗机通疏密…  相似文献   

13.
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约占全身骨折发生率的1/6,也是上肢最常见的骨折,其中约1/4累及关节面。Barton骨折是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上较少见,约占桡骨远端骨折的3%。在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中,单纯手法整复、外固定不能达到关节面的良好对位和稳定的固定,而造成桡腕及桡尺关节骨性关节炎、正中神经及尺神经卡压、  相似文献   

14.
1病历简介罗某,男,40岁,1992—10—18被锐器刺伤右前臂,当即腕、拇指、食指关节功能丧失。经某医院急症科在骨外手术探查后确诊为“右上肢桡神经断裂合并肱桡肌完全断裂”,同时做桡神经外膜吻合术及肱桡肌缝合。手术4个月后腕、拇指、食指关节功能未恢复。1993—02又在某医院做第2次桡神经吻合术。患者自述术中用止血带止血,止血带置于肩部(腋动脉处),止血带以下的上肢皮肤“呈青紫色”。此次手术2个月后右腕关节仍未恢复.右手肌肉萎缩,1~5指关节功能丧失。同年4月另一医院诊为“右前臂挠神经支配肌肉萎…  相似文献   

15.
正取穴:牙风痛穴,奇穴名,位于腕横纹上2. 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操作方法:取1. 5寸毫针垂直刺入牙风痛穴,深1. 0寸左右,如无明显针感,行捻转、提插手法,直到有强烈的酸胀得气感为止。下牙痛加刺颊车,上牙痛加刺下关。留针40min,每隔10min行针1次。体会:《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载:"牙风痛,奇穴。以中指尖至掌后腕横纹之长度,折做四等份,以一等份自腕横纹直对尺泽穴引量,尽处两  相似文献   

16.
Sun XG  Zhang LQ  Wang N  Hou QQ  Wu X  Xu Z 《针刺研究》2012,37(1):31-37
目的:研究家兔前肢阳明经"商阳"二间"三间"合谷"曲池"穴区的层次结构。方法:先对各穴进行体表定位标识,然后针刺各穴,用多用电子穴位测定治疗仪协助探穴,以确定上述各穴定位准确性。空气栓塞处死家兔,打开胸腔后从锁骨下动脉注入不同浓度的ABS灌注液,使前肢血管全部染色清晰,在巨显微条件下逐一对腧穴进行层次解剖,观察并测量腧穴与周围组织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家兔前肢阳明经"商阳"二间"三间"合谷"曲池"穴浅层穴区以头静脉为主,桡神经浅支神经干和其分支为基础;深层穴区以桡动脉及分支、正中神经为基础。结论:"商阳"二间"三间"合谷"曲池"穴和头静脉,桡动、静脉及分支,桡神经浅支及正中神经有密切的关系,这是上述5个腧穴穴区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腕管综合征 ( CTS)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腕管内压力升高所致正中神经受到挤压 ,为最常见的嵌压性神经病变。早期患者主要表现为腕掌部的疼痛 ,时有逆向放射至前臂 ,神经电图检查示正中神经中指→腕段感觉传导速度 ( SCV)减慢 ,一般为 40~ 45m/s,而尺神经小指→腕段及桡神经拇指→腕段感觉传导速度 ( SCV)正常 (一般大于 50 m/s) ,且环指→腕尺侧及拇指→腕桡侧段感觉传导信号波型呈典型双峰 (见图 1 )。对于早期腕管综合征 ,近年我院采用穴位注射结合 TDP照射疗法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共 1 5例 ,其中男 4例 ,女 1 1例 ;年龄最大 52岁 ,…  相似文献   

18.
肱骨外上髁炎临床比较多见 ,治疗方法不少 ,但疗效均不满意。笔者经多年研究探索 ,采用弹拨桡神经的方法治疗本病 82例 ,疗效较好。一般资料82例均为门诊患者 ,其中男性 58例 ,女性 2 4例 ;年龄2 5~ 70岁 ;病程 9天~ 1 4周。发病原因多为腕部过度反复用力、提重物或因打网球等 ,有小部分患者的病因不明。患者多自诉肘外侧疼痛无力 ,压痛明显 ,握力减弱。检查外上髁增厚 ,桡侧伸腕肌抗阻试验阳性。治疗方法选择桡神经走行在体表的浅表部位为治疗点 ,一般选择 4个点 ,腋部、肱骨干桡神经沟部、桡骨颈部及前臂远端桡神经深支部位。病人取坐位…  相似文献   

19.
徐玮祯  王锐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5):134-135
<正>1支沟穴的定位支沟穴最早出自《灵枢·本输》篇:"支沟,上腕三寸,两骨之间陷者中也,为经。"现行中医院校《经络腧穴学》教材[1]将支沟穴确定为: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三寸,尺骨与桡骨之间。在解剖上浅层分布有前臂后皮神经,头静脉和贵要经脉的属支,深层有骨间后动、静脉和骨间后神经。2支沟穴的刺灸法《针灸甲乙经》:"支沟者,火也。在腕后三寸……刺入二分,留七呼,灸三壮。"《经络腧穴学》中取直刺,刺入深度为0.5~1寸。然临  相似文献   

20.
王西迅 《中医正骨》2012,24(2):49-50,52
目的:探讨桡侧腕屈肌腱与尺侧腕屈肌腱转位重建术治疗桡神经深支损伤的临床疗效与差异.方法:分别应用桡侧腕屈肌或尺侧腕屈肌移位重建术治疗桡神经深支损伤42例,其中应用桡侧腕屈肌者20例(A组),应用尺侧腕屈肌移位重建伸指功能者22例(B组).两组均用掌长肌移位重建伸拇功能.结果:经9个月至8.5年,平均3年随访.A组优16例,良3例,可1例,B组优13例,良7例,可1例,差1例.采用Mann Whitney检验,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53).两组均未出现明显腕桡偏畸形,出现腕尺偏畸形情况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屈腕功能情况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侧腕屈肌移位重建伸指功能比尺侧腕屈肌移位重建伸指功能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