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基于文献分析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研究文献,建立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中药汤剂数据库,统计药物使用频次,并对药物进行功效、性、味、归经等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67篇,涉及方剂172首,药物220味,共计2211药次。220味药物按功效可分为19类,按频率排前3位的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药物累计频率达62.596%;使用频数30的药物共20味,按频次排前5位的依次为茯苓、白术、黄芪、白花蛇舌草、甘草、柴胡;药性频数统计中,前3位依次为寒、平、温,寒性和微寒药物累计频率达40.74%;药味频数统计中,前3位依次为甘、苦、辛,苦、甘及微苦、微甘累计频率达62.94%。结论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将扶正和抗癌有机结合,在益气健脾基础上,常辨证施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和疏肝理气。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药物应用规律,通过统计学分析,对中
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用药规律进行研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古今医案云平台近15 年中医治疗原
发性肝癌的文献,对所得处方的药物及其性味、归经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复杂网络分
析。结果:纳入文献共853 篇,中药使用总频次为12 900 次,单个中药使用频率≥80 者共33 味。中药性味频
数分析显示,药性以寒、平、温为主,药味以甘、苦为主。中药归经频数分析显示以肝、脾、肺、胃经为主。
中药功效频数分析显示以补虚药最高,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次之。中药使用频数分析显
示,茯苓使用次数最高,白术、芍药、甘草、柴胡、黄芪、白花蛇舌草、当归、鳖甲、党参、半枝莲、陈皮、
薏苡仁、半夏次之,均达到200 次以上。通过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发现中医治疗肝癌以健脾化痰、补气祛瘀、
清热解毒中药为主。通过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发现有效强关联性药对为茯苓-半夏-白术、茯苓-半夏-陈
皮。通过高频药物复杂网络分析,发现健脾化湿药、疏肝解郁药以及燥湿祛痰药物之间的联系最为紧密。结
论:中医治疗原发性肝癌用药主要以寒、平、温为主,治疗原则为健脾疏肝、化痰散瘀。 相似文献
3.
《中医杂志》2017,(13)
目的通过对古医籍失眠病案的分析挖掘中医药治疗失眠的遣方用药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与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检索书同文古籍数据库中以失眠为主症的医案,提取纳入医案的方名及药物组成等信息建立数据库,并对单味药、对药、三味药组合以及高频药物类别进行频次统计。结果共收集方剂647首,使用药物325味。使用频率10%的药物20味,其中甘草(43.74%)、人参(38.79%)、茯苓(35.24%)使用频率最高;使用频率10%的药对有18对,其中甘草-人参(22.10%)、酸枣仁-人参(20.25%)、甘草-茯苓(19.78%)使用频率最高;使用频率10%的三味药组合有5组,其中甘草-生姜-人参(11.13%)、甘草-茯苓-人参(10.97%)、酸枣仁-茯苓-人参(10.97%)使用频率最高。高频55味药物中补虚药使用频次(1316,26.79%)最高,其次为安神药(573,11.67%)、清热药(503,10.24%)。结论中医药治疗失眠以补虚药为最多,且主归心、脾两经,心脾两脏亏损又以血虚为要,由此推测失眠治疗当以滋养心脾、补益气血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探讨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3年1月至2012年12月核心期刊收录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UC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UC中医用药文献研究数据库,并分别对内服及灌肠治疗药物的用药、类别、性味、归经进行频次统计。结果共纳入文献186篇,涉及内服药物188味,使用频次2666;灌肠药物150味,使用频次1196。内服药物以补虚药、清热药、理气药、收涩药、止血药、利水渗湿药为主,累积频率74.33%;药味以苦、甘、辛、酸、涩为主,累积频率95.75%;药性以温、寒、平为主,累积频率90.85%;归经以脾、胃、肺、肝、大肠为主,累积频率74.63%。灌肠药物以清热药、止血药、补虚药、收涩药、活血药为主,累积频率80.36%;药味以苦、甘、涩、辛、酸为主,累积频率97.06%;药性以寒、温、平为主,累积频率94.73%;归经以肝、胃、大肠、脾、肺为主,累积频率74.75%。结论中医药治疗药物的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以苦、甘为主,归经以脾、胃、肺、肝、大肠为主。内服药物重在补虚、清热、理气;灌肠药物重在清利湿热、和血止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用药规律,总结中医各家的治疗思路和用药特色.方法 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近10年来收录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的相关文献,统计分析所使用的药物.结果 筛选出277篇文献,共计186味中药,累积使用频次为7762味次.其中39味中药使用频率在1%以上,为常用中药;药物种类共18类,其中前7类占90.16%;药性以温、寒、平为主,累积频率为92.89%;药味以辛、苦、甘为主,累积频率达86.53%; 27味虫类药,合计频次763味次,为全部中药的9.83%.结论 补虚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解表药、平肝息风药、利水渗湿药这7类中药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占主导地位,符合传统中医理论对类风湿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反映了现代临床医家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理念.四气五味理论的活用、对虫类药物的重视,更体现出了中医药的特色,为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了合理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中医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维普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使用内服方剂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文献,从中筛选后将有效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管理系统(V2.5),采用规则分析、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 相似文献
7.
《中医杂志》2016,(16)
目的总结慢性乙型肝炎各中医证型中药配伍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相关文献,将慢性乙型肝炎分为肝郁气滞、肝郁脾虚、湿热蕴结、瘀血阻络、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证,分别统计纳入文献中各证型药物使用情况,对各证型使用频率超过10%的中药进行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43篇。肝郁气滞证型出现53次,涉及108味中药,使用频率在10%以上的中药共26味,可聚为8类,常用药物组合为柴胡、茵陈、板蓝根、白花蛇舌草、香附、郁金、枳壳等;湿热内蕴型出现204次,涉及中药174味,使用频率在10%以上的中药共30味,可聚为6类,常用药物组合为柴胡、黄芩、赤芍、白芍、当归、丹参、茯苓、薏苡仁、板蓝根、蒲公英、茵陈、大黄、栀子、白术、虎杖、郁金、白花蛇舌草、黄芪;肝郁脾虚型出现206次,涉及中药163味,使用频率在10%以上的中药共28味,可聚为5类,常用药物组合为柴胡、白术、茯苓、当归、白芍、枳壳、党参、郁金、黄芪、丹参、白花蛇舌草、虎杖、陈皮、板蓝根、甘草;瘀血阻络型出现147次,涉及中药151味,使用频率在10%以上的中药共35味,可聚为5类,常用药物组合为丹参、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桃仁、红花、黄芪、白花蛇舌草、虎杖、赤芍、甘草、鳖甲、穿山甲、郁金;肝肾阴虚型出现142次,涉及中药161味,使用频率在10%以上的中药共30味,可聚为6类,常用药物组合为生地黄、沙参、麦冬、茯苓、白术、丹参、白花蛇舌草、郁金、柴胡、当归、白芍、女贞子、枸杞子、黄芪;脾肾阳虚型出现103次,涉及中药157味,使用频率在10%以上的中药共31味,可聚为6类,常用药物组合为附子、黄芪、党参、白术、茯苓、淫羊藿、丹参、巴戟天、柴胡、当归、白芍、山药、白花蛇舌草、虎杖、郁金、菟丝子、枸杞子、女贞子。结论疏肝健脾与清热解毒利湿中药在慢性乙型肝炎各证型中均有涉及,是本病的基本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或滋补肝肾或温补脾肾。 相似文献
8.
对建国以来的 2 5 3篇中医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主要临床文献进行调研 ,采用频数和排序等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瘀、脾胃虚弱、热毒、湿热、肝肾不足和郁等致病因素的论述频率为 6 8.9%、6 6 .7%、5 1.1%4 8.9%、4 8.9%和 4 6 .7% ;气滞血瘀、湿热聚毒、脾虚湿困、肝气郁结和肝肾阴虚等常见证候的频率为 79.0 7%、6 8.2 2 %、6 3.5 7%、5 4 .2 6 %和 5 2 .71% ;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益气健脾、疏肝解郁、软坚散结、理气和补益肝肾等常用治则的频率为 73.1%、71.8%、6 7.8%、5 1.8%、5 0 .6 %、39.2 %和 32 .7% ;茯苓、白术、黄芪、党参、柴胡和白芍等健脾理气药的频率为 5 1.7%、5 1.3%、39.3%、35 .9%、34.6 %和 31.2 % ;茵陈、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清热利湿解毒药的频率为 37.6 %、36 .8%和 36 .8% ;虫和鳖甲等软坚药的频率为 36 .8%、35 .9% ;丹参和莪术等活血化瘀药的频率为 31.6 %、30 .8%。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规律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建国以来的253篇中医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主要临床文献进行调研,采用频数和排序等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瘀、脾胃虚弱、热毒、湿热、肝肾不足和郁等致病因素的论述频率为68.9%、66.7%、51,1%48.9%、48.9%和46.7%;气滞血瘀、湿热聚毒、脾虚湿困、肝气郁结和肝肾阴虚等常见证候的频率为79.07%、68.22%、63、57%、54.26%和52.71%;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益气健脾、疏肝解郁、软坚散结、理气和补益肝肾等常用治则的频率为73.1%、71.8%、67.8%、51.8%、50.6%、39.2%和32.7%;茯苓、白术、黄芪、党参、柴胡和白芍等健脾理气药的频率为51.7%、51.3%、39.3%、35、9%、34.6%和31.2%;茵陈、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清热利湿解毒药的频率为37,6%、36.8%和36.8%;麈虫和鳖甲等软坚药的频率为36.8%、35,9%;丹参和莪术等活血化瘀药的频率为31.6%、30.8%。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膏方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搜集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原发性肝癌文献中的药物进行分类,对其用药规律进行总结。结果:除膏方所需的辅料外,共涉及药物100余味,所出现的频次为182次,其中补虚药使用率最高(36.3%),其次是活血化瘀药(10.1%)、清热解毒药(7.1%)及利水渗湿药(4.9%),化痰药、解表药、消食药、化湿药再次之。结论:治疗原发性肝癌膏方用药有自身规律和特点,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应重视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解毒药及利水渗湿药的使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吕文良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用药规律,并与其临证思想进行印证.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9年9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吕文良教授门诊原发性肝癌患者医案103份,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2进行用药统计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 共纳入处方135首,涉及药物176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原发性肝癌治疗用药规律及特点。方法收集徐春军教授门诊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2例的处方共209张,建立相关数据库,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用药规律。结果徐春军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常用药物按使用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当归、生黄芪、炒白术、白芍、黄芩、枸杞子、广藿香、炒酸枣仁、党参、泽兰、黄精、白花蛇舌草。常用药对按使用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生黄芪、当归;当归、炒白术;生黄芪、炒白术;当归、白芍;生黄芪、白芍;白芍、炒白术。结论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中,多用补虚、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品,注重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导报》2016,(1)
目的:探讨心脏神经官能症中医治疗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以"心脏神经官能症"为关键词,"中医药治疗""中医治疗"为副关键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期刊、博硕士论文、会议论文数据库"1989-2014年的医学数据,最终经筛选实际进行分析文献26篇,对其用药规律进行初步归纳和统计分析。结果:26篇文献中,共用中药87味,使用频次10的前9味的中药分别为炙甘草、茯苓、柴胡、酸枣仁、白芍、白术、远志、当归、丹参。中药归经以肝、心、脾为主。结论: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中医治疗以补虚、安神为主,兼活血化瘀、利湿化痰等其他疗法,中医药治疗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肝癌病因为多因素体亏虚,为七情所伤,肝气郁结,阻滞气机,致气滞不畅导致肝失疏泄,日久导致血行不畅而成血瘀,或由劳倦过度伤脾导致脾不健运,湿邪内停,外有湿热毒邪内侵,过嗜烟酒而化湿生热,导致气滞血瘀,痰凝毒结于肝,日久更伤正气,正不胜邪又助长积块生长,循环往复,停于腹中,本虚标实,渐形成臌胀或积聚,终致肝积之证。原发性肝癌分为三型:气滞血瘀、湿热蕴结、气阴两虚。临床当根据具体症状进行个体处方以缓解患者痛苦,不适合做肝切除或长期放化疗的患者可从中医整体出发辨证论治,减轻临床症状及放化疗所带来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6,(9)
目的分析近10年中医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2005年1月-2015年9月中医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研究相关文献,统计药物所属类别及使用频次。结果经筛选,共纳入文献131篇,涉及中药复方131首、药物228味,药物总使用频次1416次。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类别依次为补虚药430次(30.37%)、利水渗湿药233次(16.45%)、活血化瘀药184次(12.99%)等。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依次为白术64次(4.52%)、茯苓62次(4.38%)、甘草52次(3.67%)、柴胡49次(3.46%)、白芍45次(3.18%)、黄芪44次(3.11%)、莪术43次(3.04%)、茵陈41次(2.90%)等。结论本研究总结了近10年中医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用药类别及使用频次,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中医临床研究》2020,(14)
目的:探寻中医药外用治疗寻常疣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寻常疣提供处方思路。方法:在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中医药治疗寻常疣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1999年11月25日-2019年11月25日,检索到文献450篇。经过双人筛选后获得符合标准的文献27篇。将文献中使用的中医药方剂填入Excel 2019中进行分析汇总,对其使用频次、药对、药性进行排序、制表,使用Ucinet 6.0,IBM SPSS 21.0数据挖掘软件对用药特点进行统计分析整理。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方剂27首,其中涉及中药85味。其中使用药性味数最多的是清热药,通过聚类分析显示为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常用的配伍药类。结论: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治疗寻常疣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寻中医药治疗病理性瘢痕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病理性瘢痕提供处方思路。方法:在中国知网、维普期刊网、万方数据库中检索中医药治疗病理性瘢痕的相关文献,时间为1999年7月1日—2017年7月1日。共检索到文献768篇,经双人筛选后得到符合研究要求的文献27篇。将文献中使用的中医药方剂填入Excel 2010进行分析汇总,对其使用频次、药对、药性进行排序,制表,使用Ucinet 6.0、IBM SPSS 20.0数据挖掘软件对用药特点进行统计分析整理。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方剂27个,其中涉及中药78味,其中超过4次有18味。其中使用药性味数最多为活血化瘀药,通过聚类分析显示为活血化瘀、清热化痰软坚常用的配伍药类。结论:活血化瘀,清热化痰软坚治疗病理性瘢痕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临床治疗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方药进行数据分析整理,总结其遣方法则,为本病临床辨证组方及新方开发应用提供客观理论根据。方法:收集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中关于中医中药治疗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处方,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总结高频药物的属性、核心组合及新方方析。结果:筛选文献获取71个组方,涵盖157味中药,使用较多的药物有甘草、杏仁、芦根、葶苈子、五味子、鱼腥草、紫菀、红花、炙麻黄,药味前三位为苦、甘、辛,药性为寒、温、平,15个核心组合和4个新处方。结论: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中医治疗原则以宣肺利气,化痰平喘,活血化瘀,温补肺肾为主,用药不宜过于寒凉及温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