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银翘散是辛凉解表的代表方,主治太阴温病,临床上以发热、微恶风寒、口渴、咳嗽、咽痛、舌边尖红、脉浮数等为主要症状。该文介绍银翘散加减治疗儿科肺系、脾胃、心肝、肾系病证及时行疾病经验,为临床运用银翘散治疗儿科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蓝海冰 《北京中医》2005,24(4):230-230
银翘散是辛凉解表的代表方剂,在中医各科临床中应用均很广泛。笔者在皮肤科临床实践中,运用此方加减治疗急性荨麻疹、痤疮、银屑病等病证,取得较好疗效。现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蓝海冰 《北京中医药》2005,24(4):230-230
银翘散是辛凉解表的代表方剂,在中医各科临床中应用均很广泛.笔者在皮肤科临床实践中,运用此方加减治疗急性荨麻疹、痤疮、银屑病等病证,取得较好疗效.现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银翘散是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创制的治疗风温初起的代表方,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的功效;根据许多皮肤疾患病位多在表,邪气多风热毒,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现举典型病例予介绍,体现中医异病同治思想,并拓展该方的治疗范围。  相似文献   

5.
6.
7.
<正>加减银翘散系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元参方,出自《温病条辨》,属辛凉散热、凉血解毒方剂,由银花、连翘、牛蒡子、薄荷、荆芥、竹叶、桔梗、甘草、细生地、大青叶、丹皮、元参等组成。《温病条辨》云:"太阴温病,不可发汗,发汗而汗不出者,必发斑疹……发疹者,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元参主之。"笔者受此启迪,临证中以该方为基础,随病随证加减,治疗急性点滴状银屑病、手足口病、水痘、麻疹型药疹等,收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正清代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幼科要略》中记载:小儿感冒,热病最多,以体属纯阳,六气着人,气血皆化为热也。小儿肺脏娇嫩,卫外功能未固,对环境气候变化适应的能力及抗御外邪侵袭的能力较差,易使疾病从口鼻或皮毛而入,邪犯肺卫而发病。另小儿疾病传变迅速,除呼吸道疾病外,紫癜性肾炎等疾病初期多为感受风热之邪而发病。吾师李新民教授师从中医儿科专家李少川,从事儿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有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其运用银翘散化裁治疗  相似文献   

9.
参苓白术散既有益气健脾补益之功,又有化湿醒脾祛邪之效。临床上以此方作为基础方可健脾、化浊、通窍,运用其扶正祛邪、消补兼施的特点,随证加减,用于治疗耳鼻喉科脾虚湿盛疾病,尤以分泌物较多为主要特点的慢性疾病,疗效较好。并举验案以兹佐证。  相似文献   

10.
导赤散出自《小儿药证直诀》,由生地、木通、淡竹叶、甘草梢四味药组成,具有清心养阴、利水通淋之功,用于治疗心经热盛,心胸烦热,口渴面赤,以及口舌生疮;或心移热于小肠,小便赤涩刺痛,舌红脉数等症。笔者用导赤散加减治疗耳鼻喉科疾病中之属心经热盛之证,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在《伤寒论》厥阴病寒热错杂理论指导下,介绍乌梅丸加减治疗牙痛、五更泻、久利的临床经验。乌梅丸寒热并用,疏通厥阴,是治疗寒热错杂病之效方,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根据“辨证论治”“异病同治”原则,运用利水渗湿、温阳化气的五苓散合时方化裁治疗颜面部过敏性皮炎、荨麻疹性血管炎、血管神经性水肿等伴有明显水肿表现的皮肤病,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银翘散治病毒性感染验案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益民 《中成药》1994,16(5):43-44
银翘散主治病毒性感染,临床应用于流感、流腮、乙脑、麻疹、风疹、支气管肺炎、急性扁桃体炎,急件咽炎等均获良效。  相似文献   

14.
<正>六味地黄丸,源自宋代名医钱乙所著《小儿药证直诀》,"六味地黄丸"组成及药物的剂量,按照古方要求固定下来,已成为医家补益肝肾的首选方剂。其方药组成:熟地黄(炒)八钱,山萸肉四钱,山药四钱,泽泻三钱,牡丹皮三钱,白茯苓三钱。全方具有滋补肝肾之功效。  相似文献   

15.
正泻白散源自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由桑白皮、地骨皮、粳米、甘草组成,目前常被运用到治疗肺炎、小儿麻疹初期或支气管炎等辨证属肺中伏火郁热者。王士贞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医生,悬壶岭南40余载,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擅长运用古方、经方治疗耳鼻咽喉科疾病。王教授认为,但凡证属肺经热盛之耳鼻咽喉科疾患均  相似文献   

16.
熊晓刚 《国医论坛》2000,15(1):35-35
1婴儿湿疹张某,男,11个月,1996年3月ZO日初诊。患儿生后不久头部起疹发痒,渐扩展到面、颈、胸腹部。近日皮报加重,烦躁哭闹,大便于结,小便短赤。诊查:面部潮红,颜面、头皮、颈胸腹多处见粟粒大红斑、丘疹及水疤,部分破溃呈鲜红色糜烂面,渗液较多,舌质红,首薄白,脉数。诊为婴儿湿疹。证属脾胃积滞,湿热蕴蒸。泪直清热除湿,健脾消导。方选保和丸加减:白术、获警、连翘、陈皮、黄各、神曲、炒菜前子、焦山植各sg,意前仁、白鲜皮、地肤子各IOg。每日1剂,水煎频服。并用马齿克6Og水煎液湿敷后,用甘草油调祛湿散外搽。服药5…  相似文献   

17.
不寐的病机主要包括营卫失调、阴阳失和,肝郁气滞、痰瘀内阻,脏腑损伤和气血亏虚,张蕴慧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痰热扰心是导致不寐的重要病机,治以高枕无忧散,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治疗肝郁血虚、脾失健运证而设。近几年来,笔者运用消遥散加减治疗内科杂症,收效显著,现举验案如下。1震颤杨某,女,37岁,2006年5月初诊。诉因情志因素致四肢、头部不自主颤动10余天,伴肢软,失眠,记忆力下降,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曾于2000年有类似发作史,经治数月后缓解。实验室检查无异常。辨证为风阳内动,筋脉失养。治以平肝潜阳。处方:柴胡、白术、白芍、茯苓、当归、远志、山药、菟丝子、炒酸枣仁、大枣各15g,生龙骨、牡蛎(先煎)各30g,炙甘草10g。连服10剂,患者自觉四肢及头部颤动消失,夜寐安,肢体活动有力。上方继服6剂,以巩固疗效。随访至今未发。2郁病李某,女,53岁,2006年6月初诊。一年前因焦虑过度,始发不寐,喜动,持续2~3天后,又出现嗜睡、纳差、倦怠、乏力、懒言、反应迟钝,20余天后,又渐能饮食,出现兴奋、多食、好动、夜寐困难等症,如此每月反复,曾多方诊治无效。患者既往性情急躁,月经不规律年余。否认有脑外伤及精神病史。头颅CT、经颅多普勒等检查无异常。刻见:四肢酸软,时时欲寐,纳差,神疲,夜寐多梦,反应迟钝,舌尖红、苔薄黄,脉弦细。证属肝郁脾虚,治以疏肝健脾。...  相似文献   

19.
20.
1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案 蔡某,女,31岁。1989年4月就诊。右上腹疼痛7d,放射至右肩背,胸胁胀闷,恶心,不思饮食,畏寒,大便3d未解,溲清。体温36.5℃,巩膜无黄染,肝脾未扪及,右上腹轻度压痛,墨非氏征( ),舌苔白腻,舌两侧紫晦,脉沉细。追问病史:以往有右上腹痛反复发作史。诊断: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病机:脾阳不振,寒湿挟瘀,阻滞胆腑。拟温阳利胆化湿,理气化瘀。处方:干姜、陈皮、厚朴各5g,丹参、茵陈、虎杖各15g,桅子、桃仁、薏苡仁、枳壳、大黄各10g,苍术9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