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中医杂志》2017,(9):743-746
阐述从心论治耳鸣的理论基础,认为心与耳经络相连、藏神相通,耳鸣常由心气、心血失调,心神紊乱引起,故耳鸣的治疗应不仅从肺、肝、肾、脾四脏着手,还应关注肺、肝、脾、肾与心的关系,注意对心的调养。根据临床经验,认为与心相关之耳鸣可分为心火上炎、心血亏虚、心肾不交三型,并拟清心聪耳止鸣汤、补心安神止鸣汤、清心滋水止鸣汤分别治之,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通过耳鸣发生的病理变化、听力检测等进行脏腑辨证,结合西医治疗。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探讨急性耳鸣的成因与中医五脏的辨证关系。认为实者责之肝肺脾,虚者责之心脾肾,其中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五脏论治对急性耳鸣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姜薪  谢静 《湖南中医杂志》2019,35(11):42-43
介绍谢静副教授从脾肾论治小儿遗尿症的经验。谢静认为,小儿遗尿不仅责之脾肾阳虚,脾肾之气阴不足亦对其有重要影响,故基本病机可总结为脾肾不足,膀胱失约。治疗方面不仅温补脾肾之阳,同时注意顾护脾肾之气阴。临床常以自拟遗尿方加减健脾益肾,固涩止遗,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附验案1则,以资验证。  相似文献   

4.
脑鸣辨析     
脑鸣,常与耳鸣混淆,论述研究较少,但临床上时有出现,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本病虚多实少,多因肾精亏虚、髓海失养,心脾气虚、痰湿内阻,或肝郁化火、上扰清窍等所致,肾精亏虚为主因,主要责之于心、肝、脾、肾诸脏,临床当辨证论治,随证治之,举针药结合治疗医案2则,浅析从中药、针灸治疗本病的疗效,以资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5.
周宝宽  周探 《河南中医》2012,32(10):1277-1278
眩晕轻者易被忽视,重者难疗.虽病因复杂,但不外风、火、痰、瘀、虚五端,脏腑多责之于肝、脾、心、肾.发病主因多为元神之府及清阳之窍失养、被扰,即现代医学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治疗眩晕有诸多方法与方药,可从风、火、痰、瘀、虚论治,亦可从肝、脾、心、肾论治.取酸枣仁汤清热除烦、养血安神之功随证加减,治疗眩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曾斌芳教授认为颈椎病从中医病因学上讲通常由内外因所致,外因为:风寒湿邪侵袭,导致气血不和、经络不通等所致颈部屈伸不利,疼痛酸胀;内因为:肝、脾、肾等内脏的功能失调,导致生痰、生瘀、藏象虚损,进而出现头晕、目眩、耳鸣、恶心呕吐等症状。颈椎病多为久病,久病多瘀,故在治疗过程应以祛风散寒、活血化瘀、通络化痰为主,方用龙骨牡蛎柴胡汤,临床疗效颇丰。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基本病机是热、虚、瘀(郁)。热、虚、瘀(郁),可以是单独为患,亦可以合邪为患,表现在肌肤,病变脏腑涉及肺、胃、脾、肝、肾。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互见,病机为本虚多责之脾、肾,标实多责之血热、血瘀。治疗上遵循《血证论》提出的止血、消瘀、宁血、补虚治疗大法,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急性期以清热泻火,止血和血为法;慢性期以益气、养阴、和血、活血为法,重在调补脾、肾、肝。  相似文献   

8.
自拟益气补血方治疗白细胞减少症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减少症,涉及心、肝、脾、肾诸脏,责之于脾、肾两脏。自拟益气养血、活血化瘀、益精填髓为主,有补益脾、肾之功。治疗60例,治愈4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  相似文献   

9.
总结基于部位辨证治疗反向型银屑病的经验。认为反向型银屑病发病以“湿、热、瘀、毒”为主要病理因素,临床在结合发病部位辨证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湿、热、瘀、毒的不同侧重灵活施治。发于上部常见风热袭表证,治以清热透表、疏风止痒,方用自拟三花汤加减;或血热蕴结证,治以清解热毒、凉血消斑,方用自拟三草汤加减。发于中部多为湿热蕴脾证,治以清热解毒、燥湿健脾,方用自拟三黄汤加减;或瘀热互结证,治以化瘀清热、解毒通络,方用自拟三藤汤加减。发于下部多为湿热下注证,治以解毒除湿、清利下焦,方用自拟三苓汤加减;或寒湿蕴毒证,治以温阳益气、解毒除湿,方用自拟三参汤加减。  相似文献   

10.
白祯祥主任医师擅长治疗乳腺癌内分泌患者之类围绝经期综合征,其重视病证合参与方证思想,认为本病病因病机主要在于脾肾气虚兼肝肾阴虚,其中气虚责之脾肾、阴虚责之肝肾,治疗上强调气阴双补,以黄芪为组方之要,巧用归经药以直达病位,并重视结合药理研究成果。其自拟方药健脾补肾汤可达补气益阴清虚热、补肾柔肝调气血、软坚消肿助抗癌之功,...  相似文献   

11.
王锁刚  马继伟  刘浩飞  张翥 《河南中医》2019,39(12):1824-1827
张翥教授认为,慢性移植肾损伤多为虚实夹杂之证,以肾虚为本,瘀血、浊毒为标,而瘀毒阻络贯穿病变的始终。本病的病位在肾,旁及肝、脾、肺。张翥教授治疗慢性移植肾损伤,从"肾藏精、泄浊"的理论出发,着眼于肾气亏虚、瘀毒阻络的复杂病机特点,以益肾活血解毒为切入点,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脾肾阳虚证方用防己黄芪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肝肾阴虚证方用杞菊地黄丸加减;脾虚湿阻证方用防己黄芪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脾虚血瘀证方用四君子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浊毒侵淫证方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瘀水互结证方用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加减。张翥教授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使用新型中药免疫抑制剂,如百令胶囊、雷公藤多苷片等,取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张正杰 《河南中医》2010,30(1):30-31
李老认为:本病的病变部位主要在内耳,其病理则为气血、痰湿停聚耳窍,病理之形成则关系到肝、脾、肾三脏。肾阴亏虚、肝火上逆证方用养阴止眩汤;痰湿阻滞、肝火上炎证方用祛痰止眩汤。  相似文献   

13.
耳鸣不独治肾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耳鸣,即患者自觉耳内鸣响有声。“鸣为聋之渐,聋为鸣之极”,故耳鸣常伴发于各种耳聋之中,然只鸣不聋者,临床亦颇为多见。中医基础理论认为,耳为肾窍,肾开窍于耳,有鉴于肾与耳的密切相关性,笔者治疗耳鸣,过往动辄从肾论治,总以六味地黄补肾为主,但见效只十之一二。近几年来,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发现对于耳鸣的治疗,不能囿于治肾  相似文献   

14.
眩晕病临床病因复杂,但不外乎风、火、痰、虚、瘀,多责之于肝、心、脾、肾四脏,治疗方法众多。从调理脾胃气机升降的角度出发治疗眩晕,收效甚佳。  相似文献   

15.
汗证是更年期妇女常见的症状,严重影响更年期女性的生活质量。脾肾两虚,痰湿瘀阻络为更年期综合症汗证之基本病机,本病虚实夹杂,治疗上以健脾益肾,活血祛湿通络为基本治法,自拟更年止汗汤加减治疗本病,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6.
吴姣 《江苏中医药》2016,48(5):24-26
因甲状腺功能异常引起的不孕症是目前关注的热点。南京中医药大学吴敏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提出本病以脏腑辨证为纲,病理因素为目。病变脏腑以肾虚为主,涉及心肝脾三脏;病理因素以气滞为主,涉及火热痰瘀。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确立了具体的治疗大法:甲减合并不孕者多责之脾肾阳虚,痰瘀阻络,治以温肾健脾,化痰逐瘀;甲亢合并不孕者多责之肾阴亏虚,心肝火旺,瘀热阻络,治以滋肾养肝,清泻瘀热;桥本合并不孕者多责之脾肾气虚,痰凝瘀滞,治以益肾健脾,化痰消瘀。  相似文献   

17.
中风病标实以风、火(热)、痰、瘀为主。其病责在肝胃气机失常;本虚以气阴亏虚为主,病变主要责之脾肾,因此,邪实治在肝胃,正虚调补脾肾便是中风病证治的基本规律。由于标实本虚难以绝对分开,故治肝胃与补脾肾又常相兼并用。  相似文献   

18.
正脑鸣系中医病名,指患者自觉脑内有鸣响声的病症,或如蝉鸟之叫,或同汽笛之响,时发时止或持续不止,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西医的脑鸣实指耳鸣,而患者感觉是在脑内鸣响,并分为有器质性病变的客观脑鸣和无器质性病变的主观脑鸣~([2]),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无有效方法。中医认为本病病位在脑,实则肾脾肝三脏功能失调。黄斑水肿乃西医病名,作为眼科疾患的并发症,多由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糖尿病、眼内手术及衰老等所致,致盲率高,  相似文献   

19.
张玲玲 《河南中医》2004,24(9):26-27
梅尼埃病又称内耳眩晕病,临床表现有典型三联症:眩晕,进行性感音性听力减退及高调性耳鸣,属中医眩晕病范畴。笔者采用逐痰通瘀,调理肝脾法拟止眩汤治疗耳源性眩晕6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眩晕为临床常见病证 ,多见于现代医学中的高血压、贫血、美尼尔氏综合症、脑动脉硬化、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神经衰弱等症。眩晕的病因病机复杂 ,历代医家多将眩晕责之于“风、火、痰、虚、瘀” ,在脏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 ;在肝多为肝阳偏亢、肝火上炎 ;在脾多为气血不足 ;在肾乃责之肾虚。故治疗当以调理肝脾肾三脏为主。1 肝阳上亢 ,宜平肝潜阳若素体阳盛 ,肝阳上亢 ,或长期忧虑恼怒 ,气郁化火 ,使肝阴暗耗 ,风阳升动 ,上扰清窍 ,或肾阴亏虚 ,水不涵木 ,肝阴不足 ,而致肝阳上亢 ,肝阳亢逆升腾 ,必扰头目 ,发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