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湿温是感受湿热病邪而引起的外感热病。其治疗,首先要分辨湿热的轻重,再根据其轻重来确定治则,其中湿重于热的,化湿为主,佐以清热,热重于湿的,应以清热为主,佐以化湿,湿热并重应化湿清热并进。若病在上焦应以辛温宣透,芳香化湿为  相似文献   

2.
赵泽恩 《四川中医》2009,(10):28-29
湿热为汗,乃湿热停滞于内,相互交蒸而汗出,湿为本,热为标,湿属阴邪,其气留连,不能因汗而退,湿聚日久发热,湿热交蒸,故临床表现则为汗症。治疗原则以化湿清热为主,湿清热去,湿除汗止。  相似文献   

3.
<正> 湿温病大都发生在夏、秋之间。雨湿较盛季节。病由感受湿热邪毒而起,亦称之为湿热病。医家论其治则多以化湿清热为首务,而化湿之法不外芳香化浊,苦温化湿,淡渗利湿3法。正如张景岳所说:“湿热之病,宜清宜利,热去湿亦去”。热甚者以清火为主,佐以分利;热微者以分利为主,佐以清火。”然湿温病多为湿热合邪,临床湿热之间,孰轻孰重,不易掌握,用化湿清热法施治,往往出现治湿碍热,治热碍湿,“徒清热则湿不退,徒祛湿则热愈炽”的矛盾。而温清两难,使病程缠绵,发生传变。故说化湿与清热间轻重缓急,最难恰到好处。笔者在多年  相似文献   

4.
探讨湿热证的常用治法。湿热证一般属实邪为患,治则总以攻病祛邪为主,而阴柔腻补之药均非所宜。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治疗湿热诸证拟用宣湿清热法、化湿清热法、渗湿清热法、利湿清热法、燥湿清热法等5种常用治法。  相似文献   

5.
化湿法适用于湿温病、暑温挟湿证和伏暑等湿热相关的病证。是由于湿热之邪侵入人体所致的一种热性病 ,其内因与人体正气和脾胃的功能状态有密切关系。常用化湿七法 :如芳香宣肺化湿法 ,适用于湿阻上然 ,湿重于热 ;燥湿化浊法 ,适用湿阻中焦 ;疏利湿浊 ,透达膜原法适用膜原证 ;化湿清热法 ,适用湿温病湿渐化热 ;清热化湿法 ,适用湿温病湿热并重 ;清热湿热 ,豁痰开窍法 ,适用湿热之邪阻于气分 ;淡渗利湿法 ,适用于湿阻下焦 ,下阻膀胱之证。  相似文献   

6.
洪旗  马其南 《中医药学刊》2002,20(3):354-355
化湿法适用于湿温病,暑湿快湿证和伏暑等湿热相关的病证。是由于湿热之邪侵入人体所致的一种热性病,其内因与人体正气和脾胃的功能状态有密切关系,常用化湿七法,如芳香宣肺化湿法,适用于湿阻上然,湿重于热,燥湿化浊法,适用湿阻中焦,疏利湿浊,透达膜原法适用膜原证。化湿清热法,适用湿温病湿渐化热,清热化湿法,适用湿温病湿热并重;清热湿热,豁痰开窍法,适用湿热之邪阻于气分,淡渗利湿法,适用于湿阻下焦,下阻膀胱之证。  相似文献   

7.
聂云娇 《河南中医》2022,42(2):209-213
王行宽教授认为,痛风的病位在筋骨关节,总属本虚标实,肝肾亏虚为本,酿生湿热瘀毒阻遏于经络、筋膜骨骼为标,治以补益肝肾、清热利湿泄毒,佐以益气养血、祛痰化瘀,尤重通法的运用.王教授采用六味地黄汤加味补益肝肾;四妙散加虎杖、忍冬藤清热利湿泄毒;强调勿忘补益气血,常用黄芪四物汤.王教授还常加用祛痰化瘀之品,如白芥子、胆南星或...  相似文献   

8.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4S)是一种感染性大疱性皮肤病,多发生于6岁以下,该病多因夏季湿热之邪侵入肺肾,蕴蒸皮肤,血热毒盛,初期以清热凉血,解毒利湿为主,方选五味消毒饮含犀角地黄汤加减;后期以气伤津堀为主,治以益气养阴,佐以清热,方选沙参麦冬汤加减。  相似文献   

9.
王庆国教授学验俱丰,对张仲景学术有相当造诣,精于风湿免疫类疾病的辨证施治,尤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王教授辨治本病,重视湿热致痹的病机特点,治疗力主清热利湿、宣通经络,临证多选加减木防己汤、白虎加桂枝汤、穿青海甲汤等。王教授将本病分为如下五型:湿热痹阻型,风寒湿痹型,寒热错杂型,痰瘀痹阻型,肝肾亏损、气血不足型,灵活化裁,随证施治。文章拟对王教授治疗本病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进行系统总结,介绍王教授对病机认识、分型论治、辨治特色以及典型病案的运用经验,以期有资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立足三焦辨证理论体系,分析三焦感受湿热之邪不同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在治疗方面提出上焦湿热证用药宜清轻,以开肺气、宣气布津为要;中焦湿热证用药辛苦淡寒,重视顾护脾胃,以理气运脾,清热除湿为本;下焦湿热证顾及肝肾耗伤之阴津,清热除湿兼顾养阴的治疗方法。提出治湿宜守,不宜频繁更换方药,抽丝剥茧化湿热,缓缓图之,治湿忌敛,慎熟地黄、白芍、阿胶等阴柔收敛之品。认为湿热之邪侵入的不同阶段在舌象上有不同的表现,舌诊是判断病邪深浅轻重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陈建明 《四川中医》2002,20(1):25-26
湿温是好发于夏秋雨湿较盛季节的一种湿热病症,其病理特点主要系湿热为患,故在治疗上主要为除湿清热,本文着重介绍了作者在治疗湿温病的过程中如何灵活运用除湿清热这一法则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2.
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以下简称《条辨》),在防治温热病方面,有很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余就该书对温湿证治疗的用药特色,谈点体会。一、不用甘草:湿温证的病因是湿与热。湿性粘浊,热性炎上,湿热互结,便难分难解。“热得湿而愈炽,湿得热而愈横。”(《温热经纬》)。治疗的关键在于解其湿热交蒸之结,化湿药与清热药往往同用,化湿清热,双管齐下。正如王孟英说:“湿热两分,其病轻而缓,湿热两合,其病重而速。”甘草,号  相似文献   

13.
邓洁 《光明中医》1998,13(1):13-14
运用清热祛湿法治愈湿温久热体会邓洁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100053)关键词:清热祛湿法/湿温久热湿温是外感热病。因湿热裹结,病势缠绵、如油入面、难解难分,治疗困难。故如何有效地祛除湿邪,使湿热分离,则是治疗湿温病的关键。湿属阴邪,得阳则化,气化...  相似文献   

14.
介绍王耀光教授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经验。王教授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之候,正虚以肺脾肾虚为主,邪实以气滞、湿热、瘀血等为主,治以疏风宣肺、清热利湿、健脾益肾、活血化瘀通络法,针对肾病综合征的兼证随症加减。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5.
湿温是治疗比较棘手的一种热性病症。其病机特点是湿热交织,缠绵氤氳,盖湿性重浊粘腻,湿热相搏,难分难解。因此,在治疗上欲以辛香之品燥湿,则助热为虐;欲以寒凉之味清热,则伤中助湿。正如吴鞠通所  相似文献   

16.
陈淑长治疗股肿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淑长认为股肿的病机关键是脉络湿阻。急性期治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恢复期则以健脾益气为主,临床分湿热下注证、脉络湿瘀证、脾虚湿阻证三型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7.
三焦辨证实际是湿热病初、中、末三个发病阶段的辨证。湿为阴邪,其性重浊黏滞,易伤阳气,阻碍气机。湿与热合,形成湿重于热,热重于湿,湿热并重等湿热病证,好发盛夏雨湿炎热季节。病势缠绵,难解难分。治宜开上、畅中、渗下,使湿去而热无所居,兼以清热。值得提醒的是湿热病证初期治疗三忌,即:忌汗、忌下、忌润。  相似文献   

18.
总结李明权教授治疗蛋白尿经验。李教授认为蛋白尿的病机为邪实和正虚,邪实有外邪侵袭、湿热蕴结、瘀血阻络;正虚以肺脾肾亏虚为主,临床将其分为湿热壅盛证、湿热夹瘀证、瘀水互阻证、阴虚湿热证,分别采用清热利湿法、清热利湿加活血化瘀法、活血化瘀加利水除湿法、滋阴清热法治疗。  相似文献   

19.
介绍王晞星教授从湿热论治膀胱癌的经验.王教授创立以"和法"为纲辨治肿瘤的学术思想,临证主张从湿热论治膀胱癌.其认为膀胱癌病机总属湿热下注,痰瘀毒结,气血亏虚.临证治以清利湿热毒邪为主,辅以化瘀祛瘀散结,以四妙丸合当归贝母苦参丸加减为基础方治疗,祛邪为主,兼顾扶正,以清热利湿与调和寒热、脏腑、气血之法并用,疗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20.
叶传蕙教授治疗尿路感染经验撷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正气不足与湿热瘀毒蕴结是尿路感染发病的关键。其病位以肾与膀胱为中心。湿热瘀毒蕴结下焦是主要病机。湿、热、毒可以互相化生,交相济恶,贯穿于淋证的整个病程。膀胱湿热,宜清热利湿,解毒通淋 ;肝胆湿热,宜清泄肝胆,解毒通淋;肝肾阴虚,宜滋阴清热,解毒利湿;气阴两虚,湿热恋滞,宜益气养阴,清热利湿解毒。强调治疗时祛邪为先,重视通利水道,注重活血化淤,使水道通畅,小便通利,以排泄湿热毒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