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中治疗脾胃虚类证的方剂用药规律,以期为脾胃虚类证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收集《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丛书中以脾胃虚类证候为主要证候的医案,对其中出现的方药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药物的关联分析提炼出核心药组为党参、茯苓、白术、甘草。消痰的药对为陈皮和半夏,健脾的药对为茯苓和白术,健脾消食的药对为神曲和白术;药物和症状的关联提炼出经常便溏和倦怠乏力与茯苓强关联,胸闷和黄芪强关联,腹痛与芍药和甘草药对强关联。结论:《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中补气健脾及消食化痰类方药在治疗脾胃虚类证中使用较多,符合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当代吴门医派名老中医临证治疗便秘的病案情况,采用现代信息学技术深度挖掘其辨治便秘用药规律和学术思想。方法:根据研究诊断和纳入标准收集我院三位当代吴门医派名老中医门诊辨治便秘病例,并进行数字化采集和处理建立临床病历数据库,对病历基本信息采用描述性分析,采用频数分析法研究便秘证型、方药治法分布用药频次和药性构成情况,关联分析法挖掘病-药配伍经验,复杂网络分析治疗便秘有效药对和药组,结合人机交互方法梳理、总结当代吴门医派名老中医辨治便秘的经验。结果:便秘证型分布呈现以气虚血瘀证、脾肾阳虚证和脾虚湿热证居多的趋势,临证常用全当归、炙甘草、生白术、肉苁蓉、枳实等中药,以生白术-枳实、杏仁-槟榔、当归-肉苁蓉、升麻-枳壳、栝楼仁-杏仁为治疗便秘的5个常用的药对,元参-麦冬-火麻仁、厚朴-枳壳-大黄、生地-麦冬-玄参为治疗便秘的常用3个药组,分析核心处方发现理气健脾、辛润通络为治疗便秘主要治法。结论:当代吴门医派名老中医辨治便秘以"络病"理论为指导,用药侧重活血化瘀、辛润通络类中药;基于真实世界的临床资料数据挖掘,总结被名中医认可的诊疗规律和有效方药等信息,以利于青年医者继承名中医经验并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刘茂才名老中医门诊治疗眩晕的处方用药进行分析,总结出高频用药及配伍组合,初步总结刘茂才名老中医治疗眩晕的临证经验。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刘茂才门诊治疗眩晕的方药,运用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初步总结刘茂才名老中医治疗眩晕的经验。结果共收集刘茂才名老中医诊治眩晕病案共143例次,使用药物种类共95种,系统聚类分析可得到药对(串)7组,因子分析提示常用类方有5组。结论刘茂才临证治疗眩晕以养阴清热,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证型和方药配伍规律。方法:检索1998年至2021年5月万方医学网收录的名老中医诊治的PSS的临床研究和个人经验类文献,规范纳入文献中的证型及其采用的中药方剂和药味,并对其进行频数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PSS文献38篇,涉及中医证型59种,阴虚血瘀为常见证型;方剂59首,以滋阴润燥为主要功效;中药122味11大类,使用频次较高的药味依次为生地、甘草、麦冬、白芍、沙参、玄参等,2味药组合常用使用频率依次为生地+麦冬,地黄+白芍,地黄+玄参,麦冬+沙参,3味药组合最高使用频率为生地+麦冬+玄参。结论:初步明确了PSS辨证分型及其方药配伍的主要规律,从而为临床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山东中医杂志》2016,(10):865-869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方式,探究便秘处方用药规律。方法:通过纳入标准,收集便秘处方596首,涉及220味中药,累计用药4 512频次。对处方标准化后,对药物频次、药性进行Apriori关联规则、系统聚类分析、因子分析,探索便秘处方的组方规律。结果:对核心药物分析,确定便秘治疗用药常以清热药、补虚药、泻下药及理气药为主。得到常用二项配伍药物25组,三项配伍药物14组,并结合专业知识,发现6类证型下不同的核心药物。结论:便秘处方规律的挖掘,得出的用药配伍规律及核心药物,为临床用药开阔了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挖掘和分析当代名老中医辨治高血压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筛选名老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方剂,应用SPSS Statistics 20.0和SPSS Modeler 14.1软件,采用频数统计和关联规则算法进行数据挖掘,探讨其核心药物及配伍规律。结果:共筛选出46位名老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方剂88首,核心药物22味,药对配伍规则19条,药组配伍规则15条,其中钩藤、牛膝、天麻、菊花、夏枯草等为常用核心药物,天麻-钩藤、牛膝-桑寄生、茯苓-白术、墨旱莲-女贞子等为常用药对,龙骨-牡蛎-牛膝、天麻-钩藤-石决明-牛膝等为常用药组。结论:当代名老中医治疗高血压以平肝潜阳为治标之法,天麻钩藤饮为核心处方,以滋阴补肾为固本之法,兼以健脾化湿祛瘀。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当代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病案方药进行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为临床冠心病治疗组方用药提供启发和思路。方法以中国万方医学网、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中国知网和《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中的386则医案为数据源,按照统一标准处理后录入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当代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用药规律。结果丹参、川芎、栝蒌、半夏、当归、茯苓、黄芪、人参、薤白和麦冬是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使用频率最高的前10味药;聚类分析总结出名老中医常用药对16个,3味药物组合体7个,多味药物组合体5个。结论当代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多以健脾化痰、行气活血等药物组合为主,同时兼顾运用养心安神、调补阴阳等药物组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深入探索方剂的制方要素,总结方药证治规律,找到对其中药理起关键作用的核心药/药组,为方剂配伍理论研究、药性理论研究、中医临床用药研究提供新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方法从《中国方剂数据库》和《方剂现代应用数据库》中获取治疗中风病的方药文本数据源,经预处理、信息抽取后构建方药矩阵,引入双向聚类方法对方-药两方面数据同时聚类。结果预处理后得到有效记录648首,共计6913味药,生成了100×648“方-药”矩阵,最后得到4组聚类指标,高描述度代表方共8首,总结出针对不同证型配伍用药特点及各证型辨证论治的治则治法及各型常用药对药组。结论本方法适用于中医方剂数据库中方-药知识发现,可有效抽取所需方药信息,梳理出方药证治规律。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方式,探究哮喘临床效方用药规律。经过纳入标准,收集哮喘效方176首,涉及162味中药,累计用药1666频次。处方标准化后,采用Aprior关联规则、系统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探讨哮喘临床效方的组方规律。对核心药物分析,确定哮喘临床用药常以补益药、清热药、化痰药及平喘药为主。得到常用二项配伍药物16组,三项配伍药物12组,四项配伍12组,结合专业知识,发现4类证型下不同的核心药物。哮喘临床效方规律的挖掘,得出的用药配伍规律及核心药物,为临床用药开阔了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黄帝内经》原文及数据挖掘方法,提炼东北部名老中医治疗寒性疾病的用药配伍规律,为寒性疾病的临床用药配伍提供经验与指导。方法 借助名医传承平台,收集东北部名老中医治疗寒性疾病的医案,采用统计软件集成的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方法,挖掘东北部名老中医治疗寒性疾病的临床用药配伍规律。结果 通过294份医案中证候、药物出现频次及药物的关联规则、聚类分析,挖掘出共36条组方规则,8个药物聚类组。结论 寒性疾病可分为实寒及虚寒,按照挖掘得到的药物聚类组随证加减配伍应用,对东北部地区人群及里热素盛者还应注意配伍苦寒清热药物以清里热。  相似文献   

11.
遴选并整理《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系列丛书与《国医大师验案良方》中所载的不孕医案,探究名老中医治疗不孕的用药规律。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医案筛选后提取医案中的处方信息,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0进行频数统计、SPSS Clementine 12.0软件所提供的Apriori模版进行关联规则分析、SPSS 22.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以及因子分析,聚类分析采用系统聚类法中的二分类变量资料的Ochiai算法进行,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运用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进行因子适应型检验。最终纳入151则医案的396个处方进行统计分析。中药频次结果显示共得到高频中药60种,以活血化瘀药、补益药、清热药为主;规则分析结果显示共得到药对关联规则25条,3味中药药组关联规则14条;聚类分析得到药组15个,因子分析适应型检验表明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共提取出21个公因子。关联规则体现出补益气血的治法特点,名老中医补血以四物汤为底方进行配伍,补气则喜用白术;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共同体现出补肾活血、健脾祛湿的治法特点,此外,因子分析尚可反映出滋阴补肾、温经散寒、养血祛瘀的治法。整体而言体现出名老中医谨守病机,善用古方,配伍得当的用药特点。故运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以及因子分析等数据挖掘手段能较为全面的对名老中医治疗不孕规律进行探究,有助于指导中医药治疗不孕的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2.
中医脾胃方配伍规律的数据挖掘试验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探索数据挖掘技术在方剂配伍规律研究中的方法。方法:1.从《中医大辞典·方剂分册》中筛选出1355首脾胃方;2.按照数据挖掘技术中对原始数据的预处理要求,进行方剂数据的规范化、结构化和数字化处理;3.根据方剂的数据特点,选用聚类分析、对应分析和频繁集方法,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和量化的分析和处理,并形成了有关技术规则和处理程序。结果:就脾胃方的核心药物、方剂结构、药对药组和“方药证”的对应关联所进行的数据挖掘,结果基本符合中医脾胃方组方用药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并发现了一些值得深入研究的特殊配伍现象和模式。结论:本研究表明,数据挖掘与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不同,能以线性和非线性方式进行数据解析,适宜对包含大量模糊和非量化数据的中医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但由于数据挖掘对数据质量的要求高,因而数据预处理在方剂数据挖掘中工作量大,技术性强,是实现方剂配伍规律的知识发现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中医脾胃方配伍规律的数据挖掘试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索数据挖掘技术在方剂配伍规律研究中的方法。方法:1.从《中医大辞典·方剂分册》中筛选出1355首脾胃方;2.按照数据挖掘技术中对原始数据的预处理要求,进行方剂数据的规范化、结构化和数字化处理;3.根据方剂的数据特点,选用聚类分析、对应分析和频繁集方法,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和量化的分析和处理,并形成了有关技术规则和处理程序。结果:就脾胃方的核心药物、方剂结构、药对药组和“方药证”的对应关联所进行的数据挖掘,结果基本符合中医脾胃方组方用药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并发现了一些值得深入研究的特殊配伍现象和模式。结论:本研究表明,数据挖掘与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不同,能以线性和非线性方式进行数据解析,适宜对包含大量模糊和非量化数据的中医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但由于数据挖掘对数据质量的要求高,因而数据预处理在方剂数据挖掘中工作量大,技术性强,是实现方剂配伍规律的知识发现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名老中医应用二陈汤及与其他方药配伍的规律和特点。方法:对341例以二陈汤为主方的名老中医医案进行数据挖掘,先用频数分析统计出频次10的高频症状、药物及证型,再分别对高频症状、药物进行因子和聚类分析,最后分别对高频药物(剔除二陈汤药组后)间关联分析,再与高频症状(剔除二陈汤主治症状后)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找出有意义的因子组、聚类组,支持度、置信度符合定义的二阶、三阶、四阶、五阶关联结果。结果:得到有意义的因子组、聚类组分别为9组和8组,据定义的最小支持度、置信度,去主方药物后剩余高频药物间二联10组,三联20组,四联3组;去主方主治症状和主药后剩余高频症状、药物三联16组,四联8组,五联8组。结论:二陈汤主治证型为痰浊阻肺、脾虚湿困;主治症状有肺系(咳、喘、痰),脾胃系(腹胀、纳呆、便溏),心系(胸闷、心悸、头晕、失眠),全身症状(发热、恶寒、身痛),舌脉(舌淡、苔白腻,脉滑弦);常用药有橘红、半夏、茯苓、甘草;常配伍药有莱菔子、紫苏子、白芥子、桔梗、苦杏仁等化痰止咳平喘药,枳实等行气药,白术、山药等补气健脾药,干姜、细辛、麻黄等性温药;常配伍方有三子养亲汤、六君子汤、麻杏石甘汤等;二陈汤为治痰基础方,可化裁为导痰汤、半夏茯苓汤、温中化痰丸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证指南医案》中脾虚证、胃虚证、脾胃俱虚证用药及配伍的联系与区别。方法搜集《临证指南医案》中脾胃虚证相关条文,凡条文中有"脾虚""胃虚""脾阳虚""胃阳虚""土虚""胃阴虚""脾胃虚""中焦虚""阳明虚""太阴虚"等相关病证名者均予纳入,再根据其主治加以鉴别,确定并整理出脾虚证、胃虚证、脾胃俱虚证3个证型的用药及配伍,将相关数据规范化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Clementine12.0中Apriori算法对数据进行挖掘。结果本研究共搜集相关医案421例,涉及处方525首,其中脾虚证92首、胃虚证276首、脾胃俱虚证157首。挖掘出用药关联规则脾虚证11条、胃虚证38条、脾胃俱虚证28条。结论脾胃虚证组方多在"温燥升提、凉润通降、甘温补中"范畴,体现了叶氏强调脾胃分治、脾升胃降不同、养阴补阳各异的用药特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分析现代名老中医诊疗肺痿的方药配伍规律,为肺痿病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现代名老中医诊治肺痿文献研究数据库》,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现代名老中医治疗肺痿核心药物有甘草、麦冬、杏仁、黄芪、南沙参等。得到青黛、南沙参等6组核心药对;得到药物核心组合16组,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针对肺痿“虚、瘀、痰、热”之病机特点的新处方13首。结论 现代名老中医治疗肺痿以益肺气滋肺阴固其本,重视肺脾肾同调,方药补中寓清并重视恢复肺气宣降之功,药物配伍有一定规律和较高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从高频用药、高频药对、高频药组分析为切入点,综述中药治疗耳鸣组方规律研究进展。高频用药分析包括耳鸣高频药物、高频证型用药及高频药物属性3方面;高频药对有"兄弟式"配伍模式(即药性相同)和"夫妻式"配伍模式(即药性不同)两种;高频药组分析从实证、虚证、虚实夹杂3个角度,阐述耳鸣的常见证型及聚类药组。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运用复杂网络分析信息技术,对国医大师路志正医案386例1 282诊次数据库,进行清化湿热法核心用药分析研究。结果:1)显示清化湿热法选方遣药特点;2)揭示常见证加减用药规律;3)发掘"健运脾胃、清化湿热"核心方架构。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路师治疗湿病的重要学术经验,该信息技术对于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和核心方药发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泻白散类方组方配伍规律,该研究搜集整理古今泻白散类方,运用无尺度复杂网络方法,以及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和对应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泻白散类方用药配伍特点,核心方药,以及药性气味相关性进行分析。无尺度复杂网络结果显示泻白散类方是以桑白皮-地骨皮-甘草为核心,与加味药物形成的复杂网络配伍关系;关联规则结果显示泻白散类方核心药物主要有桑白皮、地骨皮、甘草、黄芩、桔梗、知母、杏仁等,并形成相应药对及药组配伍;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泻白散类方是以桑白皮为核心药物,且以桑白皮-地骨皮-甘草为主要组方单位,配伍以清热化痰、益气养阴、凉血生津、培土生金等药物形成衍化系列。以上结果表明泻白散类方的核心配伍特点为清泻肺热、止咳平喘,并且以清中有润、泻中有补形成衍化系列,为临床应用泻白散类方的辨证施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治疗心力衰竭常见证型用药规律分析,探索治疗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血瘀证、阳气亏虚血瘀证的用药规律。方法:筛选古籍和现代临床研究文献中治疗心力衰竭的方剂,并将搜集到的方剂进行中医证候分型,使用频数分析和关联规则算法,分别对3种证型进行数据挖掘,探讨其核心药物及配伍规律。结果:共筛选有效方剂476首,包含266味药,气虚血瘀证125首,气阴两虚血瘀证123首,阳气亏虚血瘀证228首。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血瘀证、阳气亏虚血瘀证核心药物分别为29、28、28味(核心药物用药频次大于等于总用药频次的13.6%);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血瘀证、阳气亏虚血瘀证两味药(药对)之间的关联规则分别为12、16、22条;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血瘀证、阳气亏虚血瘀证多味药(药组)之间的关联规则分别为16、20、26条。结论:高频药物和核心组方体现出3种证型的用药规律分别以补气、益气养阴、温阳为核心,加以活血化瘀、利水化痰,标本兼治,并配伍理气药,为治疗心力衰竭的总体处方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