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儿女性,月龄2个月3d,因“夜啼、食欲差”于2008年4月17日收入重庆市万州区妇幼保健院儿科。入院查体:T为36.8C,体重为4.5kg,身长为56cm,呼吸平稳,P为121次/min,R为121次/min,心、肺无异常,消瘦、哭闹不安。排除胃、肠道器质性疾病和全身性疾病后,诊断为“纳差”,醒脾养儿颗粒(2g/袋),温开水冲服,1袋/d,服药2d后出现便秘,继续服用4d,无好转。本院临床药师建议立即停药,并指导将肥皂削成断面直径为0.5cm~1.0cm,长为1.0cm~2.5cm的圆锥条形,水湿润后塞肛以缓解便秘症状。患儿于塞肛后约2min后排便。门诊随访7d,排便正常,夜啼、食欲不振症状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患儿1 男性,3岁,因发热1个月、嗜睡10d、抽搐2次入院。患儿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热(40.0℃),时有咳嗽,在当地县医院住院治疗,高热不退;10d前出现嗜睡、呕吐、头痛症状,转入本院前一二天分别抽风1次,持续时间为4min-5min。无卡介苗接种史。入院体检:T36.8℃(后升至39.8℃),H100次/min,R28次/min,嗜睡状,精神萎靡,双侧瞳孔等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去铁胺( DFO)治疗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持续每天使用的祛铁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70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35例,对照组35例。当血清铁蛋白( SF)>1000μg/L时开始祛铁,所有患儿均给予DFO治疗,实验组患儿每日持续使用去铁胺,对照组每隔1天使用1次去铁胺。对于患者可能出现的眼部不良反应进行评估及眼科专科检查。连续治疗12个月,每12周进行一次血清血蛋白检查、去铁胺剂量的调整及视力评估。比较给药前后的铁负荷变化及眼部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SF、尿铁排泄量(UIE)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及12个月的SF相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357、6.183、5.146、6.002,均P<0.05);UIE相比,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13、4.262、6.113、4.002,均P<0.05)。不良反应情况:治疗组治疗6个月出现3例视力模糊,治疗后12个月其中1例颜色视力受损(色觉障碍),1例视野缺损伴有盲点,1例角膜浊斑,另有5例出现视力下降,无视力丧失情况;不良反应率达22.9%;对照组治疗12个月出现2例视力下降,不良反应率为8.6%,两组眼睛不良反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0,P<0.05)。结论去铁胺对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的持续治疗优于间歇治疗,并且有显著的祛铁效果,其眼部不良反应较高,需要得到临床医生的注意,适时适当服药或停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18岁,住院号245399,因“子宫动静脉瘘栓塞术后2^+个月,阴道流血3d”于2008年3月17日入院。病史采集:2008年1月7日因“阴道流血8d”入本院治疗,Hb为50g/L,超声提示:子宫后位(4.3cm×4.4cm×4.6cm),内膜居中,厚度为0.3cm,  相似文献   

5.
一、病例介绍患儿,女,3个月。6天前首次接种"百白破"混合剂0.5ml和口服脊灰糖丸1粒,次日颈部散在性针尖大小出血点,逐日波及躯干、臀部和四肢,呈进行性增多,尤以臀部和四肢为甚,且融合数个瘀斑。出血点不高于皮肤,呈暗紫色或鲜红色。期间还鼻1次。伴有37.3~37.4℃低热。患儿足月顺产,无过敏史,入院体检心肺(一).肝助下1.5cm,剑下1.0cm,质软光滑,其余(一)。实验室检验:Hb74.0g/L,WBC5.5×109/L,PLT8.0×109/L,凝血酶时间33.8",SGPT91u/L,总胆红素25.0pmol/L。入院诊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发…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26岁,因“停经13^+周,子宫异常增大半月余,下腹胀痛6d,加重1d”于2007年9月15日入院。病史采集:孕2产0,自然流产1次。月经量中,月经周期(5~7)d/(28~30)d,末次月经为2007年6月14日。停经早期有轻度早孕反应,停经2个月时在外院妇科检查发现子宫明显大于停经月份,超声检查示,宫内妊娠8周合并子宫肌瘤(7cm×6cm)。  相似文献   

7.
患儿 男性,生后2d,住院号为79379,胎龄为37”周,出生体重为3080g,身长为48cm,头围为34cm。2007年11月21日17:24顺产,10min Apgar评分为10分,羊水Ⅲ°,胎盘、脐带无异常。其母于2007年11月21日11:20入院待产,梅毒血清学反应(RPR.TPPA)试验,11月21日的检查结果为1:128;11:27梅毒螺旋抗体(TPHA)检查结果超过1:80(呈阳性);考虑妊娠期合并梅毒,仅于产前肌内注射普鲁卡因青霉素80万u1次。婴儿生后肌内注射青霉素15万u[5万u/(kg·次)]进行防梅毒治疗,后予母婴同室。11月22日9:00,患儿因黄疸迅速上升,入本院高危新生儿室。患儿入院查体:T36.5℃,P130次/min,律齐,R46次/min,神志清,精神一般,  相似文献   

8.
例1女,16岁,因发现左额部肿块1年,伴头痛1月余于2011年8月5日入院。查体:左额部可见2.0cm×2.0cm大小局部皮肤略肿胀,压痛阳性。头颅CT显示:左额颅骨缺损,大小2.0cm×0.5cm。入院后行包块切除术及颅骨修补术,术中见额骨颧突处有一缺损区范围约2.0cm×1.5cm,病变组织大小约2.0cm×1.5cm,前额正中可见小孔状颅骨缺损,未特殊处理。术后常规病检回报示:(左颞、前额)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于术后10d伤口I/甲愈合,出院诊断为:颅骨多部位嗜酸性肉芽肿,随访7月无复发。  相似文献   

9.
王桂荣  曹秀芳  伯风京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8):1051-1051,1055
患者,女,29岁,因孕9月,双下肢浮肿半月,胎儿心电监护异常1d于2009年4月28日入院。查体:T36.2,P78次/min,R19次/min,BP:130/100mmHg(1mmHg=0.133kPa)。心肺正常,腹膨隆,宫高32cm,腹围99cm,尿常规:尿蛋白3+。颗粒管型:12个/低倍视野。胎儿心电监护:nst混合型。B超检查:BPD9.6em,FL7.6cm,羊水深3.8cm,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联合治疗组60例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500万U,1次/d,连续用5~7d后改为隔日1次,疗程12个月。胸腺肽仅11.6mg/次,1周2次皮下注射,疗程6个月。干扰素对照组60例采用干扰素α-b500万u,1次/d,连续用5—7d后改为隔日1次肌肉注射,疗程12个月。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均随访5年,联合治疗组失访2例,干扰素对照组失访3例。在随访结束后两组HBsAg、HBeAg、HBV-DNA转阴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3.8%(8/58)比3.5%(2/57)、67.2%(39/58)比36.8%(21/57)、67.2%(39/58)比38.6%(22/57),P〈0.05或〈0.01]。随访结束时两组肝硬化、肝癌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1/58)比14.0%(8/57),P=0.035]。而两组的乏力、头痛、关节肌肉酸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且病死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30岁,因停经30^+5周,全身皮肤瘙痒2^+个月,于2006年2月28日入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患者既往体健,无肾脏疾病等内科病史。此次妊娠为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孕早期正常,入院前2^+个月开始出现双下肢踝部瘙痒,逐渐加重。入院查体:T36.6C,P90次/min,R20次/min,BP126mmHg/90mmHg,心、肺(-),肝、脾(-),双下肢膝以下Ⅰ度凹陷性水肿。产科检查:宫高36cm,腹围106cm,双胎头位,胎心(140~152)次/min,宫口未开,胎膜未破。辅助检查:AST129U/L,ALT157U/L,TBA19.6mmol/L,尿蛋白(++)。2月28日超声显示,BPD:胎儿甲7.77cm,胎儿乙8.02cm;FL:胎儿甲5、96cm,胎儿乙5.99cm;AFI:17.61cm;胎盘位于前壁,Ⅱ度。入院诊断:①妊娠30^+5周,孕1产0,双胎;②妊娠合并胆汁淤积;③妊娠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12.
患儿,男,5岁,体重18kg。因打鼾2年,吞咽不适6个月于2007年12月2日入院。查体:T36.7℃,P100次/min,BP98/65mmHg(1mmHg=0.133kPa)。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查体无特殊发现,辅助检查无异常。择期行扁桃体摘除、腺样体刮出术。患儿人手术室后,常规生命体征监测,建立静脉通道。麻醉诱导,面罩通气时,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性,29岁,孕3产0,因“停经24忱周,产前超声检查发现羊水过少1d”,于2006年3月28日入院。末次月经为2005年10月10日,预产期为2006年7月17日。孕早期无明显早孕反应,孕4’个月起自觉胎动。孕期在本院产检,共3次。孕85d时(2006年1月5日),本院超声检查提示:宫内妊娠,单活胎,约13周,子宫腺肌病。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未进行处理。孕期至今无腹痛、阴道出血或流液等不适,入院前2d自觉胎动减少。2006年3月27日外院超声示:羊水最大暗区垂直深度(amniotic fluid volume,AFV)29mm,羊水指数(amniotic fluid index,AFI)79mm。入院查体:T36.4℃,P72次/min,R19次/min,Bp131mmHg/84mmHg,心、肺未见异常。专科检查:腹膨隆,宫高25cm,腹围86cm,先露臀,胎心144次/min。  相似文献   

14.
1病例介绍 患者,28岁,孕1产0,因停经40^+6周,规律腹痛2h于2007年11月2日入院。平常月经规律,停经50d出现恶心症状,同时测尿HCG呈阳性,孕4个月出现胎动,孕期平顺,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T36.4℃,P80次/min,R20次/min,BP140/9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心肺(-),下肢水肿(-)。产科检查:腹围104cm,宫高36cm,胎位RSA,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青春期前生长激素缺乏症(GHD)、小于胎龄儿(SGA)、特发性矮小(ISS)3类矮小患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 rhGH)规范化治疗6个月的疗效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选取在珠海市妇幼保健院诊断,用rhGH规范化治疗达6个月的41例矮小患儿,分GHD、SGA、ISS 3组,比较患儿治疗前、后身高(Ht)、身高标准差积分(HtSDS)、生长速率(HV),体质量指数(BMI)、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变化,并记录不良事件。结果 GHD、SGA、ISS组治疗6个月的Ht分别较治疗前增加了5.6±0.8cm、4.9±0.8cm、5.0±0.6cm,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38、-17.79、-29.93,均P<0.01);HtSDS分别较治疗前增加了0.58±0.17s、0.52±0.16s、0.42±0.09s,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4.62、-9.13、-1.764,均P<0.01);HV分别较治疗前提高了6.9±2.2cm/年、4.8±1.6cm/年、4.4±1.5cm/年,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81、-8.34、-10.94,均P<0.01)。3组患儿用rhGH治疗6个月均有较满意疗效。治疗后身高差值(△Ht)、身高标准差积分差值(△HtSDS)、生长速率差值(△HV)比较,均是GHD组改变最大,而GHD组rhGH治疗剂量为3组最低(F值分别为4.425、4.797、7.994,均P<0.05),说明GHD儿rhGH治疗投入效益比最好。3组患儿治疗前后BMI差值(△BMI)、血IGF1差值(△IGF1)无显著性改变(均P>0.05)。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3%(3/41),均为实验室检查指标轻微异常。结论 rhGH规范化治疗青春期前GHD、SGA、ISS儿均安全有效,尤以GHD治疗效果最好。因此,应加强健康教育,增进患儿及家长的治疗信心,加强矮小儿童早治疗、足剂量、长疗程管理。  相似文献   

16.
张淑贤 《现代保健》2009,(20):196-196
1病例介绍患者,25岁,G2P1,末次月经2008年6月7日,预产期2009年3月14日,孕23周,B超检查证实为双胎妊娠,孕34周因上腹部疼痛不适、恶心、呕吐,经药物治疗一周无效后入院。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肾病、糖尿病等病史,入院查体:T,P,R,BP均正常,心肺(-),肝脾未扪及肿大,腹壁及双下肢浮肿(+++),宫高32cm,腹围98cm,胎方位ROA/LSA.胎心音138—142次/min。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101g/L,RBC3.45×10^12/L,WBC10.6×10^9/L,LYMF17.6%,MID0.9%,GRAN81.5%,PLT181×10^9/L;  相似文献   

17.
曾建玲  全小青 《中国校医》2011,25(2):133+135-133,135
目的观察阿昔洛韦治疗小儿水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水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和治疗2组。对照组60例,用三氮唑核昔(利巴韦林)注射液10~15nag/(kg·d),每日1次静脉滴注,疗程为5~7d;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昔洛韦注射液10rag/(kg·d),每日1次静脉滴注,疗程4--6d。结果治疗组平均治愈时间(4.3±0.5)d,对照组平均治愈时间(5.8±0.6)d,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痊愈率为100%,对照组痊愈率为96.7%,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前后患儿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未见异常。结论阿昔洛韦治疗小儿水痘疗效高,安全可靠,可供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联合复方青黛丸治疗玫瑰糠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口服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150mg/次,3次/d,复方青黛丸6g/次,3次/d。对照组40例,单一口服复方青黛丸,6g/次,3次/d。两组均外用本院自制尿素维E软膏。连续用药2周为一疗程,未愈者再用1疗程。嘱用药后2、4、8周复诊。结果第1疗程后治疗组有效率为84.4%,对照组为6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15,P〈0.05);第2疗程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为87.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18,P〉0.05)。两组不良反应轻,均未做特殊处理。结论甘草酸二胺肠溶胶囊联合复方青黛丸治疗玫瑰糠疹疗效较好,能缩短疗程,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9.
倪敏 《现代保健》2010,(6):69-70
目的观察蒙脱石散剂(思密达)、奥美托唑、阿莫西林、替硝唑联合治疗消化道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A组29例(奥美拉唑20mg,2次/d,阿莫西林1.0g,2次/d,替硝唑0.5g,2次/d,思密达6g,3次/d,治疗2周);B组28例(奥美拉唑20mg,2次/d,阿莫西林1.0g,2次/d,替硝唑0.5g.2次/d,治疗两周)。结果A组27例(27/29)Hp根除,B组为21例(21/27),二者比较0.10〈P〈0.20。全部患者共48例(48/56)Hp根除,5例(5/56)发生副作用,B组有1例患者因药疹退出治疗。结论思密达联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替硝唑治疗上消化道溃疡能够提高消化性溃疡的愈合率以及Hp的清除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李海岳 《现代保健》2011,(34):147-148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影响的疗效。方法对120例HIE患儿进行早期干预。结果显效57例,有效45例,无效18例,有效率为85.0%。治疗3个月后的MDI和PDI评分为(68.2±9.8),(71.5±10.4),治疗6个月后的评分为(87.6±9.4),(92.5±10.7)。治疗后1d的NBNA评分为(24.84±2.51),治疗7d后评分为(37.35±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7例,死亡率为5.8%。结论早期干预可以明显提高HIE患儿的临床疗效,显著减少脑瘫等后遗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儿预后的存活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