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4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氟西汀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32例,进行对照观察,治疗前后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 I)量表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量表进行评定其疗效。结果治疗组HAMD治疗后评分(15.1±1.4)与治疗前评分(20.6±3.8)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后评分(16.3±2.5)与治疗前评分(21.8±3.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SSS评分显著降低,B I评分显著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抗抑郁药物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不仅对抑郁有明显效果,且可促进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370例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后1个月内脑卒中后抑郁(PSD)的患病率、相关因素及症状特点.方法 采用病例登记连续观察的研究方法,对370例急性脑卒中后1个月内意识清楚、无智力障碍、能正常交流并完成检查的患者进行观察.以中国精神障碍诊断和分类标准第3版(CCMD-3)的抑郁诊断标准诊断PSD,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版本)评估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将研究对象分为非PSD组(HAMD评分≤6分)和PSD组(HAMD评分>7分),再将PSD组进一步分为轻度抑郁症状亚组(HAMD评分>7分且≤16分)和中-重度抑郁症状亚组(HAMD评分≥17分).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后1个月内PSD的患病率为17.0%,PSD组的既往脑卒中史的构成比为31.7%,显著高于非PSD组的19.5%(P<0.05).轻度抑郁症状患者占88.9%,PSD的临床症状以阻滞、焦虑/躯体化障碍、睡眠障碍多见.轻度抑郁症状亚组中阻滞因子评分最高,而中-重度抑郁症状亚组中焦虑/躯体化因子评分最高.中-重度抑郁症状亚组的焦虑/躯体化、体重变化、阻滞、睡眠障碍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轻度抑郁症状亚组(P值均<0.05).结论 PSD以轻度抑郁症状为主,且躯体化症状及睡眠障碍多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 评估360例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日常生活能力(B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并进行记录.结果 360例患者中,脑卒中后焦虑障碍的发生率为11.7%,抑郁障碍为18.6%.额叶组与非额叶组脑卒中后焦虑和抑郁障碍的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不同卒中类型间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脑出血组较脑梗死组高(P<0.05).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组较无抑郁障碍组NIHSS评分高,BI评分低(P<0.01).脑卒中后焦虑和抑郁障碍患者NIHSS评分、BI评分分别与卧MD评分、HAMA评分呈正、负相关.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障碍与卒中类型、NIHSS评分及BI评分有关.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6,(10):1344-1346
目的:探讨对卒中后合并抑郁患者进行早期抗抑郁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卒中后合并抑郁患者116例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患者均按照脑卒中诊治指南进行常规治疗,疗程为4周。治疗组在发病后即给予抗抑郁药物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共服用6个月,对照组未给予抗抑郁药物。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月、治疗3月、治疗6月,对两组患者采用简式运动功能评定法(FMA)测定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测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状态、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认知功能及健康状况问卷(SF-36)量表评定生活能力。结果:治疗组患者第1月末、第3月末、第6月末FMA评分、MB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HAMD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MMSE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两组SF-36总分及各项评分治疗第1月末、第6月末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P<0.01),治疗组患者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生命活力和健康变化等各项指标的改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合并抑郁早期给予抗抑郁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难治性与一般性抑郁患者记忆功能及P300指标的差异。方法采用oddball刺激范式,对36例难治抑郁症患者(难治组)、40例非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非难治组)、38名健康被试(对照组)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测定,测量其P300的潜伏期、波幅。并用韦氏记忆量表评定其记忆功能。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非难治组短时记忆各因子评分(除触摸因子)均显著降低(P<0.05),瞬时记忆、记忆商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难治组长时记忆评分(除积累因子)均显著降低(P<0.05),短时记忆评分再认和联想因子均显著下降(P<0.05),瞬时记忆、记忆商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非难治组P2、N2、P3潜伏期均差异不显著(P>0.05),P3波幅显著降低(P<0.05);难治组P2、P3潜伏期均显著延迟,P2、N2、P3波幅显著降低(P<0.05)。③与非难治组相比,难治组P2、P3潜伏期均显著延迟,P2、N2、P3波幅显著降低(P<0.05)。结论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均存在障碍,而一般性抑郁症患者仅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受损。此外,P3受损指标可能是一般性和难治性抑郁患者的共同病理机制标记,而P2、N2受损指标可能是难治性抑郁患者的潜在易感的电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6.
王秀红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10):1144-1146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抑郁症与神经功能障碍的关系及抑郁症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并观察抗抑郁药百忧解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应用ZUNG量表和ADL量表对122例脑卒中病人进行评定,其中58例合并抑郁症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30人,对照组28人,治疗组给予百忧解20mg/d口服。结果:122例脑卒中患者中合并抑郁症者58例,占47.54%。合并抑郁者与无抑郁者相比ADL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且抑郁程度越重,神经功能障碍越严重。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57.1%,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抑郁症对神经功能康复有明显影响,百忧解能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程度,也能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田国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6,(12):1606-1607
目的 探讨盐酸舍曲林在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70例,分别给予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与脑卒中常规药物联合舍曲林治疗(治疗组),观察2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即Barthel指数(BI)评分、神经功能缺损(SSS)评分.结果 2组治疗8周后BI评分均增加,SSS评分均减少(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的变化更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4周、8周后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瑛  李立新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3):4122-4124
目的:探讨P300检测对于评定脑卒中后合并抑郁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价值。方法:用汉密切尔抑郁量表(HAMD)测试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将其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并设正常对照组60例,均经P300及HAMD检查。结果:抑郁组与非抑郁组,非抑郁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300潜伏期及波幅,HRSD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卒中后抑郁组患者P300潜伏期、波幅与其HAMD评分呈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P300检测可作为评定脑卒中合并抑郁患者认知功能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9.
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综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脑卒中治疗,治疗组采取帕罗西汀加心理综合治疗措施,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分别进行HAMD评分及NIH-NINDS卒中评分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帕罗西汀加心理综合治疗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后抑郁的干预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脑卒中后抑郁的干预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将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入院第3天及治疗后第21天均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治疗3周后的评分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NIHSS评分和HRSD评分明显减少,ADL评分明显增高;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干预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的抑郁状态,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后抑郁障碍与A型行为类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A型行为对脑卒中后抑郁障碍发生的影响。方法以69例脑卒中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Zung自评抑郁量表和A型行为问卷进行评定,根据抑郁指数将患者分为抑郁组与非抑郁组。结果抑郁发生率为59.42%,抑郁组A型行为者占81.25%,非抑郁组为18.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抑郁组TH、CH及TH CH各因子分[TH:(14.39±3.38)分,CH:(13.63±3.17)分,TH CH:(28.00±5.60)分],明显高于非抑郁组[TH:(11.79±3.84)分,CH:(11.61±3.67)分,TH CH:(23.39±6.65)分](P<0.05,P<0.01)。结论A型行为与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有关,是影响脑卒中后抑郁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后抑郁症血浆皮质醇节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psot 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血浆皮质醇含量的变化。方法:对74例脑卒中患者在发病3周内进行流调中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自评,根据其评分将患者分为卒中后抑郁组和卒中后非抑郁组 同时分别于清晨8时(8 am)、下午4时(4 pm)、夜间12时(12 mn)取静脉血进行血浆皮质醇含量测定。选择同时期我院核医学科血浆皮质醇节律检查正常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得数据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卒中后抑郁组、卒中后非抑郁组和对照组,血浆皮质醇含量均随时间不同而不同,其变化具有节律性(P〈0.01) 在3个时间点上,卒中后抑郁组、卒中后非抑郁组的血浆皮质醇含量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 但卒中后抑郁组、非抑郁组之间比较,血浆皮质醇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每组内部3个时间点分别比较,卒中后抑郁组8 am分别与4 pm和12 mn比较,卒中后非抑郁组和对照组在84、pm和12 mn之间分别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卒中后抑郁组4 pm与12 m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血浆皮质醇含量较正常升高 卒中后抑郁患者不仅表现为血浆皮质醇含量升高,还表现为血浆皮质醇节律紊乱,具体为4 pm与12 mn失去正常的节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关系,为心理干预提供依据,以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对31例PSD患者和36例脑卒中非抑郁患者进行测评。结果 PSD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均明显低于非抑郁组(P<0.01或P<0.05);PSD组面对分较非抑郁组明显降低,屈服分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SD组F1因子分高于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乏社会支持、采取消极应对方式及述情障碍可能与PSD的发生有关,加强心理干预、增加社会支持、矫正应对方式及识别情绪能力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与血浆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脑卒中后抑郁患者57例、脑卒中无抑郁患者55例,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并比较各组上肢正中神经、下肢胫后神经SSR潜伏期与波幅、血浆DA、5-HT水平以及HAMD评分,以及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脑卒中后抑郁组患者的上、下肢SSR潜伏期、波幅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上、下肢SSR潜伏期均显著高于脑卒中后无抑郁组(均P<0.05);脑卒中后无抑郁组患者的上肢SSR潜伏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上、下肢SSR波幅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脑卒中后抑郁组血浆DA、5-HT水平显著低于脑卒中无抑郁组与正常对照组(均P<0.05)。脑卒中后抑郁组HAMD评分与上、下肢SSR潜伏期呈正相关(均P<0.05),与DA、5-HT呈负相关(均P<0.05)。脑卒中后抑郁组上、下肢SSR潜伏期与血浆DA、5-HT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正常对照组上肢SSR潜伏期与血浆DA、5-HT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下肢SSR潜伏期与血浆DA呈负相关(P<0.05)。 结论 对SSR、血浆DA、5-HTshui进行检测并将其和HAMD评分有机结合起来能够更为严谨、准确地判断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将可靠的诊断依据提供给临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共病状态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6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2周时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分为抑郁组与非抑郁组。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分析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共病状态的关系。结果 抑郁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占比低于非抑郁组,影像学病变累及占比高于非抑郁组(P <0.05)。抑郁组与非抑郁组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吸烟史、入院时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非抑郁组(P <0.05)。抑郁组与非抑郁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动脉闭塞型组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其他TOAST分型组(P <0.05)。累及组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未累及组(P <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胱抑素C[O^R=26.330(95...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反复脑卒中后抑郁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HAMD测定将132例反复脑卒中患者分为抑郁组46例,非抑郁组86例,进而比较两组的预后,分析神经功能康复情况。结果抑郁组总有效率63.04%,非抑郁组80.07%。抑郁组神经功能康复缓慢,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反复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影响患者预后,应引起神经内科医师重视。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记忆障碍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患者记忆障碍特点,提高对脑血管病患者早期认知功能损害的认识.方法 对同期同一医院收集的46例ICVD患者和46例老年志愿者,应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临床记忆量表(clinical memory scale,CMS)、Fuld物体记忆测验(Fuld object-memory Evaluation,FOM)、言语流畅性测验(Rapid Verbal Retrieve,RVR)评定认知及记忆功能.结果 ①ICVD组与对照组比较:ICVD组的各项记忆功能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ICVD各亚组与对照组记忆功能比较:各亚组指向记忆和联想学习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多发性脑梗死组及血管性痴呆组记忆商数(memory quotient,MQ)、图形自由回忆及无意义图形再认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P<0.01);多发性脑梗死组和血管性痴呆组RVR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③ICVD各亚组组间记忆功能比较:多发性脑梗死组MQ、图形自由回忆、无意义图形再认和FOM评分分别低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组(P<0.05,P<0.01);腔隙性脑梗死组(P<0.01)及脑梗死组(P<0.05).结论 表明ICVD患者存在记忆损害,早期以短时记忆,特别是听觉记忆损害为主要表现,随着缺血程度的加重可出现视觉记忆及长时记忆的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与慢性期抑郁情绪及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对68例脑卒中患者于急性期和慢性期分别进行了P300电位测定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定,并与正常组(65例健康人)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与慢性期P300电位中N2、P3波潜伏期延长,P3波幅降低(P<0.05);而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与急性期相比,P300电位N2、P3波潜伏期缩短,P3波幅升高(P<0.05);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急性期与慢性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和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奥沙西泮联合黛力新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预后情况。 方法 选择绍兴市立医院于2012年10月—2015年1月收治的98例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2组皆进行常规心理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用黛力新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奥沙西泮联合黛力新治疗。2组疗程4周,比较2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HAMD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ND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 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4% vs. 18.4%,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3.8±2.8 vs. 1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NDS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6.8±2.4 vs. 10.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4.9±14.4 vs. 61.3±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奥沙西泮联合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疗效稳定,副作用较低,并发症少,并可显著减轻临床神经功能缺损及改善患者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卒中后抑郁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人格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s,HAMD)、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对7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评估。结果39例患者存在PSD,PSD组患者与非PSD组相比,其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支持利用度并无显著差异(P>0.05),积极应对方式分显著低于非PSD组(P<0.05),神经质维度评分PSD组亦显著高于非PSD组(P<0.01),一般资料调查显示PSD患者存在对脑血管病知识了解明显不够(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积极应对不足,情绪不稳定,同时对脑血管的知识了解程度不够,可能是PSD的发病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