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腺苷蛋氨酸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60例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病人分成两组,观察组用腺苷蛋氨酸1 000 mg,复方甘草酸普100 ml,静脉滴注,均1次/d,疗程视黄疸消退情况而定,对照组使用苦黄注射液40 ml,甘利欣150 mg,均1次/d,静脉滴注.主要观察血清总胆红素(STB),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变化,同时观寨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1、2周时ALT下降幅度明显较对照组大,第3、4周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在治疗第1、2、3、4周时STB下降幅度均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腺苷蛋氨酸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有明显降酶、退黄疗效,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江山  尤世刚 《医药导报》2008,27(4):403-404
目的 观察岩黄连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 方法 将64例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33例与对照组31例. 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每日静脉滴注岩黄连注射液50 mg,复方甘草酸苷60 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qd. 对照组31例,静脉滴注门冬氨酸钾镁30 mL,甘草酸二铵注射液150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qd. 疗程均4周. 治疗前后检测相关生化指标. 结果 治疗2周时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指标下降也较对照组明显,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4周时治疗组总有效率及T-BiL、ALT、AST下降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 结论 岩黄连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具有显著的退黄、降酶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美能)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复方甘草酸苷80ml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2周,之后改为口服,每次50mg,每日3次,连续12周,治疗3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病人。用甘草酸二铵,治疗3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病人作对照组。两组在临床症状、体征及ALT、AST、BIL等方面皆有可比性。结果治疗组对临床症状、体征及转氨酶呈快速、明显的改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具有较好的保肝、降酶及血胆红素同步下降作用,无明显副作用,可以静脉推注,是治疗病毒性肝炎安全有效的药物,也是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良药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盐酸川穹嗪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与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酒精性肝炎的疗效。方法将72例酒精性肝炎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1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和复方甘草酸苷6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盐酸川穹嗪8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滴,1次/d。疗程均为4周,治疗期间均戒酒且不使用免疫调节药物。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肝功能(TBIL、ALT、AST、GGT)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4%、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对肝功能指标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盐酸川穹嗪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与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酒精性肝炎疗效较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腺苷蛋氨酸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IH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婴儿肝炎综合征(IHS)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肝和退黄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腺苷蛋氨酸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LT、AST、TBIL以及GCT血清学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取得了较高治疗效果,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腺苷蛋氨酸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提高了治愈率,缩短了住院时间,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6.
梁超 《中国实用医药》2012,7(8):180-181
目的观察腺苷蛋氨酸治疗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收治的80例淤胆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还原型谷胱甘肽、维生素C、肌苷等保肝治疗。治疗组在保肝基础上加用腺苷蛋氨酸1000mg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TBIL、ALT、GGT、AKP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腺苷蛋氨酸治疗淤胆型肝炎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腺苷蛋氨酸联合苦参碱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保肝、降酶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腺苷蛋氨酸1 00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苦参碱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时间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腺苷蛋氨酸联合苦参碱能明显改善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肝功能,降低血清胆红素,缩短凝血酶原时间,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腺苷蛋氨酸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腺苷蛋白氨酸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1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58例,给予腺苷蛋氨酸1000mg 5%,GS250mL,iv,gtt,qd。对照组56例,给予苦黄注射液30mL 5%GS250mL,iv gtt,qd疗程为急性肝炎2wk,慢性肝炎4wk。结果:疗程结束时,2组乏力,纳差,腹胀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2组ALT及TBIL均有显著下降,尤其对慢性肝炎的疗效,治疗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均未见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腺苷蛋氨酸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丹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110例:复方甘草酸苷60ml和丹参20ml分别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甘草酸二铵30ml和门冬氨酸钾镁20ml分别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分析。结果两组比较,治疗组在患者症状、体征、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草氨酸氨基酸转移酶(AST)、血清胆红素(TBil)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丹参可明显改变慢性乙肝炎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损害,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联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23例临床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甘利欣一般对症支持治疗连续治疗9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甘草酸苷针100ml加入10%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共治疗4周,随后该用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剂,2片/次,3次/d,连续进行5周。观察两组的肝功能变化,并对HBV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复方甘草酸苷在TBIL、ALT、AST以及HBV的改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不明显。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慢性乙肝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邵寿祺 《医药导报》2006,25(6):521-521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代偿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护肝降酶作用.方法 代偿性乙肝肝硬化患者63例,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每天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60 mL,对照组用甘草酸二铵注射液150 mg、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20 mL,均静脉滴注,qd,用药4周后观察两组的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下降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有明显护肝、降酶、退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吴卫锋  孙薇薇 《中国药房》2004,15(9):558-559
目的 :观察α -2b干扰素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方法 :56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0例 )和对照组 (26例 )。治疗组给予α -2b干扰素 +复方甘草酸苷 ,对照组仅给予α -2b干扰素 ,疗程均为24周。结果 :治疗组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24周 ,ALT复常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5) ,治疗组治疗结束时HCV -RNA转阴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5)。结论 :α -2b干扰素联用复方甘草酸苷可提高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王小红  程玉娥  王煜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4):3774-3775
目的:观察舒肝宁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黄疸型性肝炎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舒肝宁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疗程为4周.于治疗4周后观察其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及总胆红素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少,且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结论:舒肝宁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和分析不同剂量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3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将其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1100 mg的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观察组患者静脉滴注2200 mg的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要比观察组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检测指标GGT、TBIL、ALP及ALT的下降程度明显要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分析的意义(P>0.05)。结论对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张克祥  刘星  王守兵 《淮海医药》2013,31(2):159-160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治疗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疗效。方法将84例重度黄疸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如甘草酸二胺,苦黄,还原型谷胱甘肽等静滴;治疗组在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20μg静滴,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肝功能。结果治疗组ALTTBIL DBIL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前列地尔对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有明显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饶君 《北方药学》2013,(11):35-35
目的:研究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52例,排除其他重大脏器及基础性疾病。按照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先后顺序将所有52例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腺苷蛋氨酸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15%)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69.23%),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在15.5%以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腺苷蛋氨酸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取2010年8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施以1000 mg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实验组给予2000 mg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行静脉滴注,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病毒性肝炎患者推行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疗法,可改善预后,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复方甘草酸苷及异甘草酸镁治疗酒精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辉县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酒精性肝炎患者6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3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予以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观察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治疗.观察两组肝功能[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前白蛋白(PA)]指标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3周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AST、ALT较低,血清PA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24%(30/34),高于对照组的63.64%(2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治疗酒精性肝炎,可改善肝功能,缓解症状,治疗效果优于复方甘草酸苷.  相似文献   

19.
腺苷蛋氨酸治疗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腺苷蛋氨酸治疗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22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40例作为治疗组,选择病情相同的急性肝炎11例,慢性病毒性肝炎20例为对照组。治疗组用腺苷蛋氨酸,其中急性肝炎组1g/d,静脉滴注,疗程2周,慢性肝炎组1g/d,静脉滴注,疗程4周。对照组用中药蒽栀黄治疗,其中急性肝炎组30ml/d,静脉滴注,疗程2周,慢性肝炎组30ml/d,静脉滴注,疗程4周  相似文献   

20.
徐继会  王德华 《中国药房》2008,19(27):2148-2149
目的:观察茵栀黄加苦参素注射剂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给予茵栀黄注射液30mL、注射用苦参素600mg分别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50例,给予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20mL、甘草酸二胺注射液30mL分别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2组疗程均为30d。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好转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参素加茵栀黄注射剂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