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扶正中药治疗恶性肿瘤患者正气虚弱的免疫学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性肿瘤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正气虚弱,免疫力较正常人低下,严重影响了肿瘤治疗的疗效和预后。免疫疗法已成为肿瘤综合治疗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中药特别是扶正中药调节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具有多靶点、耐受性好的特点,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本文就扶正中药治疗恶性肿瘤正气虚弱的免疫学机理作一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开拓思路。恶性肿瘤患者正气虚弱的免疫学研究根据中医理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医宗必读积聚》),说明正气虚弱,邪气承袭,正邪相互斗争、消长是癌肿发生发展的病理基…  相似文献   

2.
黄君 《家庭护士》2007,(6):59-59
人们常用藿香正气液来治疗脘腹胀痛、呕吐腹泻以及胃肠型感冒。其实,藿香正气液还能治疗下列诸多疾病。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的范畴,历代医家多宗《素问·阴阳别论》之“二阳结谓之消”的观点从阴虚燥热立论,以滋阴清热为治疗大法。著名中医施今墨先生曾提出糖尿病患者大多具有气短神疲、不耐劳累、容易感冒等正气虚弱的症状,辨证以气阴两虚者居多,治疗方面主张除滋阴清热之外,健脾补气实为关键一环。吾师祝谌予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研究发现,糖尿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尤其是合并有大血管或微血管、神经病变时常常伴有瘀血表现,因而提出了糖尿病瘀血证的概念,并首创应用活血化瘀治疗糖尿病的新途径。目前,对于现代糖尿病的中医病机多倾向于是气阴两伤、脾肾两虚、瘀血阻络。  相似文献   

4.
肿瘤是脏腑组织发生异常增生而导致的一种恶性消耗性病变,正气亏虚是中医认识肿瘤的关键所在,正气亏虚思想指导下的肿瘤发病观及防治思路具有深刻的临床应用价值。近年来,随着中医药防治肿瘤研究的不断兴起,中医学者们对正气亏虚与肿瘤发病、防治的内涵及临床应用等进一步探索并收获了诸多成果。作者通过阅读筛选相关文献及研究,发现基于正气亏虚思想下的肿瘤发病观与现代医学肿瘤微环境、免疫编辑等概念相似,基于正气亏虚思想的中药复方、单体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转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保护机体免疫力等多途径、多靶点参与肿瘤治疗。现简要总结归纳正气亏虚思想在肿瘤发病、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在中医药防治肿瘤领域提供理论和诊疗思路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把人体的健康机能活动及其抗御、清除各种有害因素的作用、统称为“正气”。众多实践中,说明中医学的正气学说和现代免疫是颇相一致的。强调正气的主要物质基础(气、血、精、津液等)与肾、脾、肺三脏的关系最为密切,列举能促进免疫功能的常用中草药及方剂,并对正气与免疫学的研究寄予期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藿香正气散合小柴胡汤治疗胃肠型感冒的效果,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9月于我院门诊和急诊就诊的156例胃肠型感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应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应用藿香正气散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均连续治疗5 d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7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藿香正气散合小柴胡汤治疗胃肠型感冒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7.
藿香正气散是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上的名方,一直在临床上广泛应用,造福广大患者。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使这一古方焕发了新的青春。临床上现在使用的多是藿香正气水或藿香正气液,还有藿香正气软胶囊,服用方便,口味适中,疗效显著。特别是在儿科,剂型的改革,使儿童更愿意服用中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藿香正气散加减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1 0 5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 5 8例 ,用自拟藿香正气散加减方治疗 ;对照组 47例 ,用思密达粉剂治疗。均 4周为 1个疗程 ,连服 2个疗程 ,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 72 .4% ,有效率为 87.9% ,其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结论 :藿香正气散加减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研究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疾病过程中,正气同邪气双方势力的对比决定着疾病发展变化的趋向。正胜则病变逐渐消退而痊愈,邪胜则病变继续发展加重。因此,治病的目的就是要保存正气,祛除邪气,促进疾病痊愈。《内径》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补虚泻实就是扶正与祛邪  相似文献   

10.
老年痴呆症的心理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治疗在中医临床的应用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称为“心疗”、“意疗”。在古代中医史中,虽然没有完整、系统的“中医心理学”,但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心理疗法,并有许多心理治疗医案存留于世。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将“七情”列为致病因素,并提出了情志疾病的相关治疗方法。后世历代医家以《黄帝内经》理论为基础,不断探索,反复实践,使中医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逐渐丰富、完善,在中医内科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干燥综合征是以口、眼干燥,大唾液腺及全身多器官、关节受累为临床表现的结缔组织病。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刘健教授认为干燥综合征根据其临床症候,当属中医"燥痹"范畴,其病因以脾胃虚弱为本,燥邪炽盛为标。脾居中焦,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虚无力输布,则津液不能输至肌肤、孔窍,表现为皮肤及口眼干燥;脾虚复感燥邪,则皮肤干燥更甚。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本病易出现兼夹湿阻热郁,表现为阴津受损,全身干燥加重;或久病入络,病情缠绵难愈。临床治疗上以健脾益气,清热养阴,活血通络为治则,辨证施治,合理择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证候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理概括,任一证候都是由若干"证候要素"组合而成。本研究系统地阐述了中医"证候要素"理论形成的背景、基本内涵、意义及其目前应用研究的现状,强调了该理论对中医辨证论治过程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本研究依据中医"证候要素"辨证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将"证候要素"的概念引入中医护理学,定义了"护理措施要素"的概念,将其作为针对病机单元的护理单元,反映了针对证候病机单元的护法护则,并进一步明确了证-护之间的对应关系,尝试探讨基于"护理措施要素"的施护体系,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辨证施护能力,促进中医护理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中医定向透药联合耳穴埋豆在气血亏虚型前庭性眩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12月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咽喉科的气血亏虚型眩晕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以入院时间排序并从随机数字表法中依次赋以相应的随机数字,按随机数字大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定向透药联合耳穴埋豆中医护理技术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干预14天后的前庭症状指数(VSI)、Berg平衡量表(BBS)和眩晕残障量表(DHI)的水平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后VSI评分均较本组干预前降低(P<0.001),且干预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干预后 BBS评分均较本组干预前提高(P<0.001),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平衡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DHI各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中医定向透药联合耳穴埋豆能有效减轻气血亏虚型前庭性眩晕患者眩晕症状,改善患者的前庭功能,缓解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该院使用骨痨汤作医治骨结核多年,临床观察证明治疗骨结核有效,故探析骨痨汤的组方特点,以更明确地为骨痨汤的临床运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对方中10味药物药性、功效进行分析。结果:骨痨汤组方合理,选药精确,融合了中医"清""消""补"三法,突出了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益气抗痨贯彻始终。结论:骨痨汤体现了治本为主、标本兼治的中医治疗原则,效果显著,值得临床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肝与大肠别通"理论首见于李梃的《医学入门》,其区别于"胆属肝"、"大肠属肺"表里脏腑络属关系,揭示脏腑之间另一种联系,故称别通。中医认为肝与大肠生理上都与水谷精微的运化输布、气机升降、腑气传导等功能相关,足厥阴肝经与手阳明大肠经之间存在间接联系。故其病理可相互影响,气机疏泄失常,肠腑传导失职则出现腹泻或便秘或大便溏结不调;肝不藏血,影响肠道血络,故可见便血等病理变化。近代医家杨维杰[1]提出脏腑气化相通为"脏腑别通"理论的实质。而随着现代医学进步,西医亦发现肝与肠可相互影响,提出"肠-肝轴"、"肝肠循环"等概念,为"肝与大肠别通"理论提供解剖生理、微观生物学上的解释。本文从肝与大肠生理、病理及经脉络属等方面探析其相关性,并以"肝与大肠别通"理论为指导思想浅析调肝经治疗肠腑病在针灸临床治疗中的运用,丰富针灸治疗肠腑病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论开通玄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玄府作为遍布机体内外的一种结构,支持着机体的气液流通、血气渗灌和神机运转.玄府阻滞是中医学的最基本病机,玄府一旦发生病变,"气液昧之",诸症丛生.开通玄府是中医学最基本的治疗原则.从微观的角度正确认识疾病的发生与病机演变,灵活把握与运用开通玄府方法,特别是开通玄府的九种治疗方法,将丰富中医疾病发生学与治疗学,更好的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7.
花类中药(简称花类药)是指用植物的花蕾、花朵入药,能够行气调经、解毒利湿、散瘀止血等[1]。花类药在中医用药史上历史悠久且效果良好。由于花类药本身的药性,使得它在妇科疾病中应用甚广。该文通过中药望闻问切理论阐述花类药的形、色、四气五味、升降沉浮等特性,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探讨花类药在治疗妇科疾病中的作用和价值,以期拓展花类药的发展前景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中医医院门诊传染病漏报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彧 《疾病监测》2005,20(8):435-437
目的加强传染病报告管理,减少漏报发生。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门诊传染病报告与门诊日志及检验科传染病登记对照检查,调查分析漏报原因进行。结果中医医院门诊传染病漏报率较高(3.48%),总计漏报传染病病种6种共30例。中医医生漏报率明显高于西医医生。结论应加强对中医医师传染病知识的培训,提高其主动性,采取综合措施加大检查管理力度以降低漏报率。  相似文献   

19.
理气化瘀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中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Functionaldyspepsia ,FD)的疗效。 方法 治疗组按“理气化瘀法”组方的“胃动饮”治疗FD 10 0例 ,并与西药“普瑞博思”进行对照。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3 % ,对照组总有效率 89%。结论 中药“理气化瘀法”组方的“胃动饮”治疗FD疗效确切、安全 ,提示本方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前期的发病率逐年递增,中医治疗该病疗效明确,优势突出。该文从病因病机及临床治疗等方面综合整理分析了近年来有关糖尿病前期的中医临床研究,大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与禀赋、饮食、情志及劳逸失度密切相关,以中满内热,脾不散精,气阴两虚,肝郁脾虚,痰湿内阻为主要病机。目前,中医对该病的辨治不尽相同,如何更有效的发挥中医诊疗特色,还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