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抗生素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对试管婴儿助孕失败合并子宫内膜炎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6例IVF周期中1次新鲜胚胎移植失败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宫腔镜提示正常宫腔;试验组56例,宫腔镜提示子宫内膜炎。对照组不予治疗,直接行冷冻胚胎移植。试验组分为单纯抗生素治疗组(A组)25例,抗生素联合中药保留灌肠组(B组)31例,试验两组给予治疗后行冷冻胚胎移植,比较各组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结果给予冷冻胚胎移植后试验B组的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均高于对照组及试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抗生素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子宫内膜炎可提高助孕失败后冷冻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相关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进行评价,并观察中药对子宫内膜容受性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EMs不孕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于IVF-ET胚胎移植前连续服用中药3个月;对照组20例,不予药物治疗。并以30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于窗口期利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血流分布类型、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EMs不孕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中药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亦无明显变化(均P0.05);EMs不孕患者子宫动脉血流搏动指数(RI)、阻力指数(PI)均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Ⅰ型血流分布约23.33%(7/30),对照组Ⅰ型血流分布占25.00%(5/20),正常组为66.67%(20/30),明显高于EMs不孕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子宫动脉血流参数RI、PI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内膜及内膜下血流Ⅰ型分布提高至60.00%(18/30)。治疗组正常妊娠率约46.67%(14/30),对照组正常妊娠率为30.00%(6/20)。结论 EMs可能影响子宫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影响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中药治疗可提高EMs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IVF-ET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活血消肿汤辅助中药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选取8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内美通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活血消肿汤辅助中药灌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24%,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4.88%)低于对照组(2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复发率为4.88%(2/41),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5.00%(10/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实施活血消肿汤结合中药灌肠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的效果并总结护理要点。方法:9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实验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保留灌肠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结合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患者腹痛症状明显缓解、月经量明显恢复正常,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从瘀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中药内服配合中药保留灌肠并电针综合疗法从瘀论治,对照组单纯采用中药内服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痛经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痛经症状积分[(3.15±2.66)分]较对照组[(5.27±3.75)分]更低(P<0.05)。治疗后3~6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内服配合中药保留灌肠并电针综合疗法从瘀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活血化瘀、补肾理气、通络止痛、软坚散结之功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滋肾凉血调周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及阻力指数的影响,探讨其提高患者妊娠率可能作用机理。方法:92例内异症合并不孕患者,其中轻度组52例,中重度组40例,均再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及阻力指数的变化。结果:1内异症轻度组:中药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增大,子宫内膜阻力指数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内异症中重度组:治疗后子宫内膜阻力指数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厚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中药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妊娠率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肾凉血调周法治疗内异症合并不孕患者,能改善黄体期子宫内膜环境,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术前中药灌肠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在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断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60例,随机分成常规腹腔镜治疗的对照组(n=30)以及腹腔镜术前中药灌肠治疗的观察组(n=30),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手术情况、治疗的总有效率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术后1年的随访,观察组患者妊娠率为50.00%,高于对照组的23.33%,而观察组的复发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中药灌肠可缩短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降低住院费用,显著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提高患者术后妊娠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予以中药保留灌肠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选择2015年4月-2018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70例,按随机对照法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6例),观察组予以中药保留灌肠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对照组予以米非司酮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子宫内膜异位病灶体积、血清雌二醇(E2)水平变化;比较治疗后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的子宫内膜异位病灶体积、血清雌二醇水平均有降低,但观察组治疗后的子宫内膜异位病灶体积、血清雌二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发生痤疮、胃肠道反应、体质量增加、阴道不规则流血、潮热等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予以中药保留灌肠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可促使患者激素水平保持在卵泡期水平,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八髎穴治疗冻胚移植患者宫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对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准备行冻胚移植并经阴道B超发现宫腔液区的240例患者。观察组120例患者在发现液区后开始进行针刺八髎穴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至患者行胚胎移植术;其余120例患者为对照组并予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宫腔积液量的变化,比较两组胚胎移植结局。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宫腔分离最大前后径(APD)值明显小于治疗前(P0.05),子宫内膜厚度大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移植取消率为16.7%、生化妊娠率为63.0%、临床妊娠率为57.0%、早期流产率为17.5%、宫外孕率为7.0%,对照组分别为33.3%、52.5%、47.5%、36.8%、21.1%,两组生化妊娠率和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移植取消率、早期流产率和宫外孕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八髎穴可促进冻胚移植患者宫腔积液的吸收,改善胚胎移植结局,疗效优于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10.
清异汤保留灌肠治疗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磊  祝佩芹 《四川中医》2007,25(12):84-85
目的:观察清异汤保留灌肠治疗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6例,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0%,对照组总有效率8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清异汤保留灌肠治疗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有较好疗效,且安全性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槐榆炭方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对照组另给予美沙拉嗪栓塞肛,治疗组另给予槐榆炭方保留灌肠治疗。结果: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86.6%,对照组有效率83.3%,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ayo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L-2水平高于治疗前,TNF-α、CRP、粪钙卫球蛋白水平低于治疗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槐榆炭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与美沙拉嗪相当,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观察中药灌肠液联合抗菌药辨证分型治疗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8年4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2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100例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研究组10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中药灌肠液辨证分型治疗,观察比较临床疗效。结果:①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97/100),对照组为83%(83/100),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②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比较,P<0.05;③两组患者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关于血液流变学指标,研究组治疗后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灌肠液联合抗菌药辨证分型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煎液保留灌肠治疗盆腔淤血综合症(PCS)的临床疗效。方法:把120例P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自拟中药煎液100ml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替硝唑液100ml保留灌肠,均从月经干净5~7d后开始,1次/d,连用14d。持续三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有41例临床症状基本消失(70%),17例临床症状改善(28.33%),2例症状无改善(3.33%)。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煎液保留灌肠治疗盆腔淤血综合症效果较满意,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于委  杜鑫 《陕西中医》2021,(1):29-32
目的:探讨基于月经周期的中药汤剂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性激素水平、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60例PCO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80)和观察组(n=80),对照组给予枸橼酸氯米芬片、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基于月经周期中药汤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治疗效果、性激素水平、妊娠结...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腑泻浊方结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63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腑泻浊方口服加中药灌肠,对照组3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包醛氧淀粉口服,观察治疗前后SCR、BUN、血浆总蛋白、白蛋白、24h尿蛋白定量。结果:治疗组显效12例,有效16例,共有效28例,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14例,共有效18例,总有效率58.06%,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CR,BUN均较前有所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红蛋白及白蛋白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白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4h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腑泻浊方结合中药灌肠可有效降低BUN、SCR,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寿胎丸合四物汤联合孕酮片对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的细胞免疫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84例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均分到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孕酮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寿胎丸合四物汤,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妊娠情况,测定2组患者炎性反应因子水平,并比较2组患者的中医症候评分。结果:观察组痊愈21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95.24%,妊娠成功35例,再次流产率93.02%;对照组痊愈10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64.29%,妊娠成功12例,再次流产率71.4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5.86±1.24)分;对照组为(8.67±1.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2组患者D-二聚体、IL-10和TNF-α水平与治疗前均有所变化;观察组患者治疗后D-二聚体和TNF-α水平降低程度更明显,而IL-10水平显著上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寿胎丸合四物汤联合孕酮片治疗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细胞免疫因子水平,增加妊娠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延长中药保留灌肠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采用妇炎灵Ⅲ号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组加用耳穴贴压法配合中药保留灌肠。观察中药液在肠道内的保留时间的长短。结果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97%,对照组8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耳位贴压法配合中药保留灌肠疗效明显。结论耳位贴压法配合中药保留灌肠能延长中药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提高慢性盆腔炎的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中药保留灌肠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情况,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明显,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1.2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可以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受损部位微循环,修复结肠黏膜,有较好的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刘涛  吴显文  杨太峰 《陕西中医》2020,(10):1422-1425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加减内服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80例放射性直肠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蒙脱石散、地塞米松保留灌肠治疗,观察组使用葛根芩连汤加减内服联合保留灌肠治疗,均连续治疗7 d。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与治疗后7 d的中医证候积分、放射治疗后反应评分标准(RTOG/EORTC)分级及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7 d,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 观察组大便脓血、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腹痛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RTOG/EORTC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CRP、TNF-α、IL-6、PC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加减内服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中医证候积分、缓解炎症状态,促进疾病恢复,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五行音乐疗法对反复自然流产病人焦虑、抑郁状态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120名具有反复自然流产史的先兆流产患者分为音乐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除进行先兆流产常规治疗外,音乐组采用聆听中医五行音乐治疗,对照组无音乐治疗。治疗前后均测试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得分;测定血浆皮质醇,并进行比较。孕12周随访病人,对妊娠结局进行判定。结果:音乐组治疗后SAS、HAMA评分比治疗前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SDS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对照组治疗后HAMA评分比治疗前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SAS评分、SDS评分均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音乐组SAS评分、SDS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A评分较对照组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音乐组治疗后有焦虑者、有抑郁者所占比例均明显下降,经统计学分析均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有焦虑者、有抑郁者所占比例均无明显差异(P>0.05)。音乐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与组间比较皮质醇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音乐组治疗后妊娠成功率为80%,对照组治疗后妊娠成功率为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行音乐疗法明显降低反复自然流产患者SAS、SDS评分,降低焦虑、抑郁所占比率,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可明显提高妊娠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