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择13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给予黄芪建中汤治疗,观察组给予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GS)、中医证候评分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4.62%,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6.92%(P0.05);对照组胃镜总有效率为75.38%,与观察组的86.15%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PGⅠ、GS均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2组PGⅡ水平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中医证候,调节PGⅠ和GS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6月收治的9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黄芪建中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胃炎胃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慢性胃炎胃痛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耳穴压豆及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评分及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及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慢性胃炎胃痛患者接受耳穴压豆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更有助于减轻患者胃痛程度,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加味当归建中汤联合揿针针刺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属脾胃虚寒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予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口服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加味当归建中汤联合揿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镜下胃黏膜分级评分,比较两组临床总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胃镜下胃黏膜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加味当归建中汤联合揿针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胃黏膜病变程度,且远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隔姜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辅助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中的效果,总结护理措施。方法将50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隔姜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干预。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00%(24/25),高于对照组的76.00%(1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姜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对提高治疗效果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隔姜灸与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干预在胃脘痛(脾胃虚寒型)患者中应用对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我科接收的82例胃脘痛(脾胃虚寒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行中药穴位贴敷干预和观察组4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隔姜灸。比较两组中医症状改善情况、疼痛症状缓解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胃脘隐痛、喜温喜按、四肢倦怠、脘腹痞满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隔姜灸与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干预可有效缓解胃脘痛(脾胃虚寒型)患者中医症状及疼痛症状,并进一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黄芪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慢传输型功能性便秘(ST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胃肠激素( MTL、SP、VIP)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例,采用黄芪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口服乳果糖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均治疗4周为1疗程。记录症状积分,比较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 MTL、SP、VIP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显著优于对照组(81.67%)(P<0.05)。两组患者粪便性状,腹胀,排便时间,下坠、不尽、胀感,排便费力,排便频率等症状均较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各症状的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TL、SP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VIP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STC疗效显著,能改善各项临床症状,其作用可能与调节胃肠激素( MTL、SP、VIP)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脾胃虚弱型妊娠剧吐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00例脾胃虚弱型妊娠剧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AS、SDS评分、症候积分、NVPQOL评分及MOT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香砂六君子汤对脾胃虚弱型妊娠剧吐患者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良情绪、生活质量及血清MOT水平,降低新生儿早产发生率,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0):3529-3530
目的探究穴位敷贴联合黄芪建中汤对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Hp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治疗的96例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参照组采用黄芪建中汤治疗,研究组选用穴位敷贴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3.75%)高于参照组(79.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症状积分低于参照组,Hp根除率(87.50%)高于参照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选用穴位敷贴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具有明显疗效,Hp根除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附子理中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88例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附子理中丸治疗,观察组给予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附子理中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证候积分、SS水平、GAS水平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SS水平高于对照组,GAS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附子理中丸可缓解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胃肠激素水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益肾健脾化瘀汤联合防己黄芪汤治疗慢性肾炎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40例慢性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0例。对照组行防己黄芪汤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肾健脾化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中医症状评分、24 h尿蛋白定量、SCr和BUN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F-36和KDTA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健脾化瘀汤联合防己黄芪汤治疗慢性肾炎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肾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穴位埋针联合穴位按压治疗肿瘤患者脾胃阳虚型呃逆的效果。方法肿瘤伴发脾胃阳虚型呃逆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胃复安20 mg足三里穴位注射,观察组实施穴位埋针联合穴位按压。评价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针联合穴位按压能有效缓解肿瘤患者脾胃阳虚型呃逆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温肾散结方联合针刺治疗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PPS)男性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表分为对照组(盐酸特拉唑嗪片)、观察A组(温肾散结方)、观察B组(温肾散结方联合针刺),每组各40例,评估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CPSI评分,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治疗后NIH-CPSI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观察A组的疼痛症状评分、排尿症状评分和NIH--CPSI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NIH-CPSI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疼痛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低于观察A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85%,观察A组为73.68%,观察B组为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肾散结方联合针刺治疗CPPS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性腹泻(DD)的临床效果及对肠道激素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D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2例,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和观察组(32例,半夏泻心汤+双侧天枢穴穴位贴敷)。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症候积分、血清MTL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S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双歧杆菌、拟杆菌菌落数量均增加,乳酸杆菌、肠球菌、肠杆菌及酵母菌菌落数量均减少,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DD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节胃肠激素水平及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温阳强心汤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心肾阳虚夹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接收的84例心肾阳虚夹血瘀型CHF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阳强心汤治疗.比较两组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柴胡桂枝干姜汤联合理中丸加针灸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筛选我院诊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60例,应用数字随机表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疗法;观察组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联合理中丸加针灸疗法。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TNF-α和IL-8)水平。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NF-α和IL-8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桂枝干姜汤联合理中丸加针灸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体内的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96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并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麝香保心丸,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分析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两组症状体征积分,左心室功能[左心室舒张早期充盈峰(E)、左心室舒张晚期充盈峰(A)、E/A、氨基末端B型脑利钠肽原前体(NT-ProBNP)]、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症状体征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E/A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NT-Pro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E/A、NT-Pro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E水平、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FIB、D-D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P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FIB、D-D、P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IL-10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两组CRP、IL-10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AMI效果较好,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采用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腺体萎缩、慢性炎症、活动性积分、TNF-α、IL-6、CR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