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李丹  吴霞  肖四旺 《中医药导报》2021,27(2):151-154,159
目的:基于现代文献分析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选穴规律及特点.方法:以"针灸"和"产后尿潴留"等为检索词,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PubMed,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选穴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362篇,选用腧穴72个,总频数1 624次.使用频数最高的腧穴依次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挖掘古籍《普济方·针灸门》中针灸治疗不孕症的选穴规律.方法:利用《中华医典》第5版检索《普济方·针灸门》中治疗不孕症的针灸处方,分析处方数据中穴位的使用频率、特点、归经和刺灸方法.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条文60条,穴位30个,共计用穴频次65次.其中,单穴处方最多,频次为56次,占比93.33%;特定穴17个,...  相似文献   

3.
针灸治疗失眠处方取穴规律现代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莉  孙丽丽  王欣  张丰聪 《中医杂志》2012,53(12):1051-1054
目的 总结现代文献针灸治疗失眠处方取穴规律.方法 采用计算机和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对1979-2011年中国知网(CNKI)中有关针灸治疗失眠的文献进行收集整理,运用频数、百分数对针灸治疗失眠常用穴位、所用穴的十四经分布及在人体各部位的分布情况、特定穴应用情况及处方用穴特点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纳入文献192篇,用穴112个.常用穴位为神门、三阴交、百会、足三里、太冲;使用穴位数较多的经脉主要有足太阳膀胱经、督脉、任脉、足少阳胆经和足阳明胃经;分部取穴主要以头颈部和下肢为主;特定穴选用最多的是五输穴,其次是原穴和背俞穴;以多穴处方为主,双穴处方的选穴以特定穴为主,并注重头部选穴.结论 现代针灸治疗失眠取穴注重循经取穴及特定穴的选用,取穴部位多集中在头颈部和下肢,并结合中医理论辨证取穴.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集合可视化分析系统与Apriori算法探索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和万方数据建库至2019年9月27日中有关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相关文献.对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进行相关内容提取及录入,利用R3.6.1进行集合可视化分析与Apriori算法分析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选穴规律.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古今针灸治疗失眠处方规律之不同。方法收集古今针灸治疗失眠处方文献,运用频数、百分数对针灸治疗失眠常用穴位、所用穴的十四经分布及取穴部位、特定穴应用情况及处方用穴特点进行比较。结果古代医家选穴较为分散,取穴主要集中在胸腹部、下肢部;现代医者选穴相对集中,处方相对固定,取穴主要集中在头颈部、下肢部;取穴主要集中在足太阳膀胱经上,古代医家还多选用任脉穴,现代医家则更多选用督脉穴。结论古今医家组方选穴差异较大,但在用穴的归经、类型上较为相似,选穴多集中在足太阳膀胱经,均看重俞穴的使用。  相似文献   

6.
古代文献检索《中华医典》,现代文献检索中国知网(CNKI)和重庆维普数据库,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建立数据库进行穴位频数和支持度计算,统计古现代文献针灸治疗目系病处方中的高频穴位和穴位分布情况,总结选穴规律和规范处方。结果发现古代常用穴为瞳子髎和肝俞,现代常用穴为睛明和球后。古今医家均注重局部选穴、循经选穴、远端配穴的选穴规律。规范处方拟定为:眼周穴位:组一为睛明、球后、瞳子髎,组二为承泣、攒竹、太阳,两组隔日交替使用;肢体穴位:风池、合谷、足三里、光明、太冲,每日均用。  相似文献   

7.
《山东中医杂志》2016,(4):330-333
目的 :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和分析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选穴配伍规律,并获得新的针灸处方,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并筛选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所有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穴位处方,逐一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选穴配伍规律。结果:共筛选出86首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穴位处方,确定了处方中穴位出现的频次、常用穴位组合的关联规则,并获得4个新穴位处方。结论: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是挖掘和分析针灸选穴配伍规律的重要辅助工具,该系统新生成的穴位处方可为临床治疗中风后抑郁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6.3)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面肌痉挛针刺治疗的选穴规律及核心处方。方法:检索包括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F)、维普(VIP)建库至2019年5月30日发表的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相关文献。采用平台对纳入处方穴位频次、穴对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模块进行分析。结果:纳入文献84篇,合计87首处方,涉及腧穴81个。其中取穴频次前3位的腧穴为合谷(67.82%)、地仓(57.47%)、四白(54.02%);前3位的穴对有"合谷-太冲""四白-地仓""颊车-地仓";核心穴位组合为合谷、太冲、风池、地仓、下关、颧髎、颊车、太阳和四白。结论:针刺治疗面肌痉挛选穴遵循"局部与远端取穴配合,祛邪与扶正并重",达到调和气血、熄风通络止痉的作用,为该病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选穴处方特点和规律。方法选取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临床文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软件建立处方主穴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方法和聚类分析,总结针灸处方用穴的特点和规律。结果总纳入的193条针灸处方中,包括穴位54个,穴位总使用总频次为1541,其中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经络、部位分别为合谷(169次)、足阳明胃经(503次)和头面部(1170次)。关联分析结果显示置信度最高的穴位组合为颧髎-阳白,支持度最高的穴位组合是阳白-下关-地仓,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存在5个有效聚类群。结论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选穴以局部为主,结合远端选穴,临床可以使用颧髎-阳白,合谷-阳白-下关-地仓组合,并结合不同的临床症状进行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及统计学方法,分析并挖掘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近16年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文献,运用Excel软件建立文献数据库。使用SPSS 20和Clementine12.0软件对针刺治疗乳腺增生腧穴处方进行频数统计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针刺治疗乳腺增生腧穴中使用频次最高的前3位穴位为膻中、太冲和足三里;以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穴位选用最多;常用穴位主要分布在胸腹部和下肢;重视局部选穴和远端取穴相配合;特定穴中五输穴的使用最多;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穴位间相关性最高的是太冲、膻中和足三里。结论:数据挖掘的结果与传统医学中针灸治疗理论的一般规律基本相符,能够反映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的取穴特点及规律,为临床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选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古代针灸治疗面瘫的腧穴配伍规律及其处方的优化。方法:在全面收集古代针灸治疗面瘫的文献基础上,构建古代面瘫针灸处方数据库,采用复杂网络二分网络社团结构划分的方法,分析古代针灸治疗面瘫的腧穴配伍规律特点,并对处方优化进行研究。结果:古代针灸治疗面瘫的核心穴位多以水沟、地仓、颊车、合谷、风池、足三里、内庭、听会、承浆、上关为主。核心穴对多以地仓、颊车、水沟、风池、内庭、合谷、足三里、列缺、上关、二间之间相互配伍。优化处方核心组成以听会、风池、风市、悬钟、地仓、颊车、足三里、大椎、百会、曲池、肩髃、发际为主,选穴分布多以胃经、大肠经、督脉为核心。头面部腧穴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选穴配伍多以特定穴为主,其中以交会穴使用最频繁。结论:局部选穴是古代针灸治疗面瘫的首选,特定穴是古代针灸治疗面瘫处方中的核心用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用穴规律,为临床相关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建库至2020年10月收录的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相关文献。纳入文献数据经规范化处理后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9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对处方涉及的腧穴、腧穴归经、归属特定穴进行分类整理,采用SPSS statistics 23进行聚类分析,采用IBM SPSS Modeler 14.1进行Apriori算法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纳入文献93篇,涉及93首针灸处方,包含十四经穴154个、经外奇穴9个,用穴总频次1047次。涉及的高频腧穴有足三里(43次)、阳陵泉(42次)、三阴交(40次)、合谷(39次)、曲池(36次)等,涉及的特定穴以交会穴的用穴数和频次最多,十四经脉中阳经使用频率(72.60%)明显多于阴经(27.40%),以膀胱经用穴数和频次最多。高频腧穴可聚为6类,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出"曲池→合谷"为最常用腧穴配伍。结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注重通补结合,取穴以阳经腧穴为主,尤以膀胱经、督脉、阳明经为重,多使用特定穴以调整脏腑,大致从补益肝肾、醒脑开窍、补血养心、活血通络、熄风舒筋、温阳补髓6个方面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统计近5年来文献中有关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选穴、归经,总结选穴用经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纳入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公开发表的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文献,统计并整理其针灸处方,运用现代统计方法分析针灸处方的选穴用经规律.结果:共...  相似文献   

14.
总结针灸古代文献中窦汉卿针灸处方特点和规律,为研究窦汉卿学术思想以及现代针灸临床提供参考。对窦氏针灸处方的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录入,建立窦汉卿针灸处方数据库,对处方中的腧穴进行频次分析,并采用Apriori算法分析处方用穴规律。共收录窦汉卿针灸处方446个,针灸处方最多用穴12个。治疗病种以内科病症、头面躯体痛症及五官科病症最多。窦汉卿所有处方中总共用穴205个,包括25个奇穴。窦汉卿针灸处方中关联程度较强的穴对有7组,分别为合谷-足三里、足三里-中脘、合谷-曲池、合谷-委中、曲池-肩井、委中-曲池和委中-足三里。选穴原则以近部选穴和远部选穴为主;配穴方法以上下配穴、本经配穴和表里经配穴为主;注重刺灸法与腧穴的配合,注重针刺顺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针刺治疗小儿脑瘫的腧穴配伍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PubMed,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文献信息构建数据库,采用频数、关联规则及复杂网络进行核心腧穴及配伍规律分析.结果:322篇文献共提取针刺处方332个,涉及腧穴201个,总使用频数为2 874次.频数分析显示,高频腧穴前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临床上针灸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选穴规律和方法进行数据挖掘,为针灸治疗重症肌无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PUBMED中的临床研究文献,筛选出符合标准的针灸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文献,使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其选穴规律。结果:纳入65篇文献,涉及腧穴共128个,使用总频次780次。其选用腧穴中,以足三里为多,其次排名依次为阳白、攒竹、三阴交、合谷;选用的腧穴归经以足太阳膀胱经为最,足阳明胃经及足少阳胆经较为常用;特定穴以合穴、下合穴及背俞穴选用频次高;关联规则分析中,阳白与足三里、丝竹空、足三里与阳白在穴位配伍上最为常见;聚类分析中,足三里,阳白与攒竹,三阴交与合谷最为常见。结论:针灸治疗重症肌无力选穴具有一定规律和相似性,其规律可为临床选穴提供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针刺治疗带状疱疹腧穴配伍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知网、万方、维普、Pub Med数据库中收录的针灸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研究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建立数据库,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研究针灸治疗带状疱疹腧穴配伍规律。结果纳入51篇文献,提取出75条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的处方,复杂网络分析拓扑结构发现以阿是穴、夹脊穴、阳陵泉、足三里、太冲、外关、三阴交、曲池、支沟、合谷穴为核心穴位。其中主穴多选取阿是穴、夹脊穴,肝胆湿热证多配太冲、阳陵泉、外关、支沟穴,脾虚湿盛证多配足三里、三阴交穴,实热证多配合谷、曲池穴。且腧穴多选用特定穴中的五输穴。结论针刺治疗带状疱疹腧穴配伍规律为以局远配穴、辨证配穴为主要的配穴方法,主穴多选取阿是穴、夹脊穴,辨证选取四肢穴位作为常用腧穴。腧穴多选用特定穴,以五输穴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针灸大成》针刺处方运用腧穴部位分布规律。方法 选取《针灸大成》所载医案之针刺处方,比照中药处方研究,运用方剂计量学方法比较各部位所用腧穴之频数、用穴比率、运用强度和穴均强度。结果 (1)针刺处方用穴以四肢部腧穴最多112穴(2 324次),其次为躯干部位腧穴61穴(748穴次),头面颈项部53穴(547穴次)最少。(2)四肢中手、足、前臂、上臂部、胫踝、股膝选穴最多;躯干部脘腹、腰尻选穴最多,肩背次之,胸膺、腋胁侧腹最少;头面颈项部中头面部选穴较多,而颈项极少。(3)四肢部合谷、三阴交运用最多,曲池、委中次之;躯干部肾俞(56穴次)、中脘(55穴次)、膻中(47穴次)、气海(46穴次)最多;头面颈项部百会(72穴次)最高,其次人中(47穴次)、风池(42穴次)、上星(36穴次),颈项(4穴)最少。(4)四肢部选穴不仅范围广,且总体腧穴及单个腧穴运用频度均较高;躯干部选穴虽较广,但单个穴位使用频次不高;头面颈项部腧穴中偏重使用百会、人中、风池等穴。结论 《针灸大成》针刺处方选穴以四肢部腧穴运用为主,躯干次之,头颈部相对较少,具体选穴以四肢肘膝以下的特定穴居多,躯干区选穴较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针灸治疗MG可能有一定疗效,但治疗方案不够标准化,且迄今尚无对针灸治疗MG的组方规律的研究。故本文采用数据挖掘等方法以探究目前针灸治疗MG的核心经脉、穴位的选取方案,为针灸治疗MG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Excel 2015版对取穴归经的频次进行统计和计算,使用SPSS 23.0对取穴归经的处方进行加权聚类分析和T检验;利用SPSS Modeler18.0构建Apriori算法对穴位及经脉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 总纳入针灸处方68条。归经分析中阳经的应用频次显著高于阴经(P < 0.01);足三阳经在频次和关联性分析中均占前位;聚类分析得到了4个聚类群。取穴分析中总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为足三里。眼肌型MG和全身型MG的取穴不同,关联规则显示眼肌型的主要穴位配伍是阳白、足三里、攒竹、鱼腰;全身型的主要穴位配伍为足三里、三阴交、合谷、阳陵泉。通过聚类分析,眼肌型和全身型分别得到了4个和3个聚类群。结论 针灸临床治疗MG主要以足三阳经和足三里作为核心经、穴,依据西医分型中医辨证选穴施治。治疗眼肌型MG配合攒竹、阳白、鱼腰等近端取穴,全身型配合三阴交、合谷、阳陵泉等,辨证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