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莹莹  刘伟  周文杰  韩丽  杨荣平 《中草药》2018,49(18):4284-4292
目的通过Plackett-Burman联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少腹逐瘀凝胶贴膏剂基质处方并对其体外透皮特性进行研究。方法在预实验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联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以外观性状、初黏力、持黏力和剥离强度为综合指标优化最优处方,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以阿魏酸、芍药苷、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香蒲新苷为评价指标,考察不同用量氮酮促渗剂对凝胶贴膏体外透皮渗透量的影响。结果凝胶贴膏最优处方为Viscomate~(TM) NP-700-酒石酸-高岭土(2.42∶0.16∶0.96),3%氮酮对指标成分促渗效果良好,阿魏酸、芍药苷、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香蒲新苷体外透皮速率依次为6.889 4、1.917 4、0.842 0、0.893 7μg/(cm~2·h)。结论制备的少腹逐瘀凝胶贴膏膏体均匀,敷贴无残留,具有较好的释药性和透皮性,透皮行为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2.
当归芍药散入血成分的分析及药代动力学研究(英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大鼠口服给药当归芍药散后体内的入血成分及其药代动力学。方法:大鼠灌胃给予当归芍药散提取物后,以HPLC-DAD-MSn分析含药血清中药物成分,并建立主要入血成分的HPLC测定方法以应用于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大鼠灌胃给予当归芍药散提取物后血清中检测到7个原型成分和1个代谢产物,并对大鼠血浆中芍药内酯苷、芍药苷、阿魏酸和藁本内酯进行了测定。方法学考察了线性范围(0.025-5.60μg·ml-1)、定量限(0.022-0.18μg·ml-1)、日内和日间精密度(<10.1%)、准确度(92.5%-111.5%)和回收率(>80%)。结论:芍药苷硫酸酯、芍药内酯苷、芍药苷、阿魏酸、川芎内酯I、藁本内酯和丁烯基苯酞为当归芍药散主要的入血成分。对大鼠血浆中芍药内酯苷、芍药苷、阿魏酸和藁本内酯建立的测定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血药浓度测定及其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张会  张黄琴  蒋秋冬  刘培  谢彤  陈军 《中草药》2015,46(20):3017-3022
目的考察香附四物汤效应部位体外透皮吸收性质。方法建立UPLC-MS/MS方法测定香附四物汤效应部位(BW)以及透皮接收液中6个主要活性成分(阿魏酸、芍药苷、芍药苷内酯、四氢非洲防己碱、普鲁托品、延胡索乙素)的量;将这6个活性成分按照BW中的比例混合制备活性组分群;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及离体大鼠腹部皮肤进行体外透皮吸收实验。结果 UPLC-MS/MS方法专属性良好,各成分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7)、精密度(RSD≤2.66%)、重复性(RSD≤2.98%)、稳定性(RSD≤3.99%)和准确性[平均加样回收率(95.22±5.48)%~(103.68±2.90)%]。活性组分群和BW中活性成分的累积透过率顺序相同:阿魏酸四氢非洲防己碱延胡索乙素普鲁托品芍药苷≈芍药内酯苷,且供给液的p H值显著影响活性成分的体外透皮吸收。结论活性组分群与BW体外透皮吸收行为具有一致性,p H值能够改变活性成分的体外透皮吸收行为。  相似文献   

4.
该文探究筋骨止痛凝胶中功效物质的体外透皮扩散规律。采用干加热全自动透皮扩散取样系统,对筋骨止痛凝胶透皮扩散研究方法进行单因素考察,并建立筋骨止痛凝胶透皮接收液中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肉桂酸,羟基-ε-山椒素,羟基-α-山椒素和羟基-β-山椒素6种功效成分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对16 h内成分的透皮扩散规律进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优选筋骨止痛凝胶透皮扩散研究方法为大鼠皮作为透皮屏障,生理盐水作为接收介质,给药剂量0.3 g,采用乙酸乙酯萃取对接收液样品进行处理测定。透皮扩散结果显示,阿魏酸、肉桂酸和洋川芎内酯Ⅰ透皮规律表现为0~8 h释放显著增加,8~16 h释放减缓,释放过程扩散和溶蚀协同进行,阿魏酸、肉桂酸透皮扩散规律遵循Higuchi和Ritger-Peppas方程,洋川芎内酯Ⅰ遵循Higuchi方程。羟基-ε-山椒素、羟基-α-山椒素和羟基-β-山椒素透皮扩散曲线显示16 h内持续释放,释放表现为骨架溶蚀,扩散规律遵循零级方程,一级方程和Ritger-Peppas方程。研究结果表明,筋骨止痛凝胶中功效物质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肉桂酸、羟基-ε-山椒素、羟基-α-山椒素和羟基-β...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制四物汤巴布剂并探讨其体外透皮吸收。方法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为辅料制备四物汤巴布剂,以初黏力,剥离强度为考察指标,优选巴布剂基质的最佳处方;采用Franz扩散池法,以离体小鼠皮肤作为扩散屏障,用HPLC对四物汤巴布剂中阿魏酸和芍药苷进行含量测定,考察其累积透过量。结果四物汤巴布剂的最佳处方为:卡波姆∶聚丙烯酸钠∶三乙醇胺∶高岭土∶甘油∶聚乙二醇∶三氯化铝∶药物浸膏=0.9∶0.9∶0.9∶0.6∶4∶2∶0.1∶3;采用3%的氮酮作为透皮促进剂对阿魏酸和芍药苷均有良好的透皮促进效果;阿魏酸和芍药苷的释药规律符合Higuchi方程,分别为Q=0.8433t1/2-0.2824,r=0.9603和Q=3.7426t1/2-4.1243,r=0.9788。结论该研究为四物汤外用剂型的开发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当归补血汤中黄芪与当归不同配比对药物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当归、黄芪的不同比例搭配予以分析,对3种配比中的藁本内酯、芒柄花素、黄芪甲苷及阿魏酸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供试品溶液分别配制后,分别测定0h、3h、6h、9h、12h对照品含量,结果显示藁本内酯、芒柄花素、黄芪甲苷及阿魏酸在12h内含量基本稳定;当归、黄芪搭配比为1∶5时,芒柄花素、黄芪甲苷及阿魏酸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搭配比,藁本内酯含量明显低于其他搭配比(P0.05)。结论:当归与黄芪搭配比为1∶5时,当归补血汤中芒柄花素、黄芪甲苷及阿魏酸含量达到峰值,藁本内酯含量则为最低,当归与黄芪搭配比为1∶5时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7.
通窍活血巴布剂体外透皮释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通窍活血巴布剂体外透皮释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数据。方法:使用药物透皮扩散实验仪,以离体兔皮为屏障,检测不同时间段该巴布剂中阿魏酸、芍药苷和红花黄色素A三种指标成分的透皮释药量。结果:本品贴敷4 h时,阿魏酸、芍药苷和红花黄色素A三种指标成分的累积释药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且分别达到41.53%、42.58%和44.08%;而4 h~20 h累积释药量仅比4 h时高出6.34%、6.75%和6.39%,只占4 h的15.27%、15.85%和14.50%。结论:该药外敷主要作用时间在4 h内。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复方参芎滴丸中川芎的提取、纯化工艺条件。方法:以阿魏酸、藁本内酯提取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溶剂用量及提取时间对川芎提取工艺的影响,利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液质量浓度、溶剂用量及提取次数对川芎提取液纯化工艺的影响。采用HPLC测定阿魏酸、藁本内酯含量,流动相甲醇-0.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20 nm。结果:川芎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70%乙醇提取2次,每次2 h;阿魏酸、藁本内酯提取量分别为1.46,13.84mg·g-1。最佳纯化工艺为加2倍量乙酸乙酯萃取3次;阿魏酸、藁本内酯转移率分别为94.68%,85.86%。结论:优选的提取、纯化工艺条件稳定可行,活性成分提取率高,可为复方参芎滴丸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比较挥发油不同加入方式(直接加入法、微乳法和β-环糊精包合物法)对止痛凝胶贴膏剂的影响,确定该制剂中挥发油的最佳加入形式。方法:以初黏力、持黏力、剥离强度、赋形性为指标,比较凝胶贴膏剂基质的物理性质;以阿魏酸和藁本内酯为指标成分,比较挥发油3种加入方式对止痛凝胶贴膏剂中指标成分体外释放度的影响;以挥发油含量为考察指标,比较该制剂的稳定性。结果:与空白基质比较,挥发油的加入降低了基质的黏附力,但对赋形性无影响;挥发油以直接加入法、微乳法和β-环糊精包合物法方式加入时,制备的止痛凝胶贴膏剂中阿魏酸的24 h累计透过量分别为563.45,419.50,454.40μg·cm~(-2),藁本内酯依次为871.40,550.07,792.60μg·cm~(-2);与β-环糊精包合物法、直接加入法相比,微乳法制备的止痛凝胶贴膏剂稳定性最佳。结论:挥发油的加入对止痛凝胶贴膏剂基质的物理性质、体外释放量及稳定性均有一定影响,其中微乳法对基质的黏附性影响较小、稳定性较佳,但该方式有效成分的体外累计透过量不及直接加入法和β-环糊精包合物法制备的止痛凝胶贴膏剂。  相似文献   

10.
《中成药》2015,(12)
目的考察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对当归挥发油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当归挥发油并采用GC-MS分析其成分及相对含有量。测定并比较了当归挥发油中藁本内酯与藁本内酯单体的油水分配系数。采用羟丙基-β-环糊精通过饱和水溶液法将当归挥发油制成包合物,以藁本内酯为指标,比较了当归挥发油以溶液、包合物溶液、凝胶和包合物凝胶四种形式给药的体外透皮吸收效果。结果当归挥发油得率为0.27%,含有至少52种成分,并以藁本内酯为主。藁本内酯单体和当归挥发油中的藁本内酯的油水分配系数对数值(lg P)分别为1.88±0.05和2.64±0.06(n=3)。当归挥发油在12 h内的体外透皮吸收动力学符合零级速度方程,溶液、包合物溶液、凝胶和包合物凝胶四种形式的累积透过率分别为28.93%、6.67%、23.70%和11.93%。结论在溶液或凝胶剂中,制成环糊精包合物不利于当归挥发油的透皮吸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15批桃红四物汤汤剂化学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为桃红四物汤经典名方的质量控制及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Thermo Hypersil Gold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25nm;建立HPLC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2012A版)进行相似度分析,结合聚类分析评价15批样品的化学信息差异。进一步通过HPLC多成分波长切换法,测定样品中9种指标成分的含量,采用SIMCA 14.1软件进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以寻找样品间的质量差异成分。结果建立了15个批次桃红四物汤汤剂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6,并确认35个共有锋,指认出没食子酸、绿原酸、苦杏仁苷、芍药内酯苷、羟基红花黄色素A、芍药苷、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苯甲酰芍药苷、藁本内酯10个色谱峰(分别对应2、8、9、13~16、25、31、32号色谱峰)。含量测定显示,没食子酸、5-羟甲基糠醛、绿原酸、芍药内酯苷、羟基红花黄色素A、芍药苷、阿魏酸、毛蕊花糖苷、洋川芎内酯Ⅰ 9种成分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含量测定结果分别为187.5~344.4、6.2~154.8、413.2~459.2、507.5~923.5、873.8~1 202.0、2 122.3~2 782.9、59.2~121.3、6.4~26.9、38.9~79.6μg/g,其中以芍药苷、羟基红花黄色素A、芍药内酯苷等成分含量较高;更进一步将15批不同产地的样品分为3类。通过PLS-DA分析含量测定结果,发现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5-羟甲基糠醛是影响不同批次桃红四物汤汤剂质量贡献较大的4种成分。结论 HPLC指纹图谱结合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适用于桃红四物汤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当归芍药散配伍对主要入血成分药动学的影响规律.方法:将当归芍药散分为白芍组(S)、归-芎组(DC)、芍-归-芎组(SDC)和全方组(DSS).大鼠分别灌胃各组提取物,采用HPLC测定血浆中芍药内酯苷、芍药苷、阿魏酸和藁本内酯的含量,计算并比较各组药动学参数.结果:归-芎组与白芍配伍后使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出现了多重吸收的过程,全方组中.多重吸收现象消失,Tmax和MRT缩短,AUC降低.白芍与归-芎组配伍降低了阿魏酸的Cmax,Tmax,MRT和AUC,全方组较芍-归-芎组除AUC提高外无明显区别.白芍降低了归-芎组藁本内酯Cmax和AUC,与芍-归-芎组相比,全方组的MRT缩短,AUG增加.结论:方中臣药归-芎对君药白芍成分的影响体现在多重吸收的现象,君药对臣药成分的影响为显著降低血药浓度水平和生物利用度.佐使药对芍-归-芎组中君药成分影响较大,使其消除速度加快,生物利用度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外用溃结宁膏对皮肤的透过性,为其透皮吸收的体内研究提供实验依据,以期进一步研究溃结宁膏的药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溃结宁膏中丁香酚、芍药苷为测定指标,将溃结宁膏(2.7cm×2.7cm/片)贴于健康受试者的双臂内侧,分别于2、4、8、12、16、20、24、36、48、72、120h撕下,洗脱膏层,萃取挥发油,分别采用气相法、高效液相法测定丁香酚、芍药苷的释放量.结果:溃结宁膏中丁香酚、芍药苷成分24h前释放量较快,24h后以比较恒定的速度缓慢释放,120h的累计释放率丁香酚达60.1%,芍药苷达26.6%.结论:溃结宁膏可以通过其有效成分丁香酚、芍药苷透皮,其释放量随给药时间延长而增多,从而达到起效快、疗效持久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选温经止痛凝胶膏剂中促渗剂的种类及用量。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离体小鼠腹部皮肤为屏障,采用HPLC检测不同促渗剂种类、比例及用量对温经止痛凝胶膏剂中藁本内酯累积透皮量、透皮吸收速率、增渗倍数等参数的影响,流动相甲醇-水(80∶20),检测波长328 nm。结果:氮酮和丙二醇联用的促渗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几种促渗剂,确定氮酮与丙二醇的用量比(2∶1),总用量4%。藁本内酯24 h的累计透皮量84.16μg·cm-2,透皮速率常数3.28μg·cm-2·h-1,增渗倍数3.33。结论:氮酮和丙二醇组合的透皮促渗效果显著,可作为温经止痛凝胶膏剂的促渗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测定当归芍药散中芍药苷、白芍苷、阿魏酸和洋川芎内酯I含量的RP-HPLC方法。方法:采用HPLC-PDA联用法,YMC 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以乙腈-水(0.1%v/v甲酸)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柱温23.5℃,检测波长200~400nm,数据处理选择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232nm(芍药苷、白芍苷)、322nm(阿魏酸)、280nm(洋川芎内酯I)。结果:4种成分的线性范围分别为:芍药苷99.5~348μg.mL-1,白芍苷46.4~162μg.mL-1,阿魏酸1.03~30.8μg.mL-1,洋川芎内酯I 1.01~50.6μg.mL-1,相关系数R2均>0.999,方法精密度、回收率均符合要求。结论:该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好,组方中其他组分均不干扰测定,适用于当归芍药散及单味药中芍药苷、白芍苷、阿魏酸和洋川芎内酯I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吴茱萸挥发油、芥子油、大黄总蒽醌作为促渗剂对芍药苷经皮渗透的影响。方法采用YB-P6型智能透皮试验仪,以小鼠离体腹部皮肤为渗透屏障,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芍药苷含量进行测定,考察吴茱萸挥发油、芥子油、大黄总蒽醌3种促渗剂在12 h内对芍药苷累积渗透量、透皮吸收速率、透皮时滞等体外透皮吸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吴茱萸挥发油、芥子油、大黄总蒽醌的渗透速率分别为8.188 6、3.4117、1.230 3 g/(cm2?h),增渗倍数分别为22.6、9.40、3.40,透皮时滞分别为0.93、0.51、0.83 h。结论 3种天然透皮促渗剂均能明显促进芍药苷的透皮吸收,为其作为透皮促渗剂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经典名方金水六君煎(JLD)中腺苷、鸟苷、5-羟甲基糠醛、阿魏酸、甘草苷、毛蕊花糖苷、芸香柚皮苷、橙皮苷、甘草酸铵、6-姜辣素、藁本内酯11种主要成分的UPLC方法。方法采用UPLC法,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HSS T3 C18柱(100 mm×2.1 mm,1.8m),0.1%磷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3 m L/min;柱温25℃;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腺苷、鸟苷、5-羟甲基糠醛、甘草酸铵为248 nm,阿魏酸为330 nm,甘草苷、毛蕊花糖苷、芸香柚皮苷、橙皮苷、6-姜辣素、藁本内酯为281 nm。采用SIMCA 14.1软件进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以寻找样品间的质量差异成分,同时采用Hotelling’s T2和DMod X 2种统计量,为不同批次样品的质量设定控制范围。结果被测定的11种成分色谱峰均有良好的分离度,方法精密度、重复性的RSD均小于3%;在室温条件下24 h内稳定;各成分均有较宽的线性范围和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2);平均加样回收率96.62%~103.15%,RSD均小于2%。将15批不同产地的样品分为3类,通过PLS-DA分析含量测定结果,发现芸香柚皮苷、甘草酸铵、藁本内酯和阿魏酸是影响不同批次JLD物质基准质量贡献较大的4种成分。结论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JLD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复方川芎片中阿魏酸、咖啡酸、川芎嗪、绿原酸、金丝桃苷、藁本内酯6种指标性成分含量检测方法,为市售不同厂家的复方川芎片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中阿魏酸、咖啡酸、川芎嗪、绿原酸、金丝桃苷、藁本内酯6种化学成分的含量,色谱柱为Thermo BDS-C18柱(250 mmx 4.6 m...  相似文献   

19.
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优选当归芍药散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优选当归芍药散的提取工艺.方法:以芍药内酯苷、芍药苷、阿魏酸、23-乙酰泽泻醇B为评定指标,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进行数据处理,选取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乙醇体积分数及乙醇用量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条件.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75%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5h.结论:该提取工艺稳定、合理,有效成分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制备经典名方温经汤标准汤剂,进行制备工艺优化和质量控制研究,评价其科学性与合理性.方法 按古籍方法,采用传统煎药锅的方式制备温经汤标准汤剂,通过中药质量标志物理论筛选温经汤活性成分,以9种指标成分(芍药苷、甘草苷、阿魏酸、芹糖异甘草苷、异甘草苷、桂皮醛、甘草酸铵、丹皮酚、藁本内酯)转移率或出膏率、指纹图谱物质群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