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黄婧 《中医教育》2021,(2):27-31
目的 探究文树德《黄帝内经》英译本助力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的有效途径,为中医药典籍外译工作提供参考和帮助.方法 以译介学理论为基础,对文树德《黄帝内经》英译本进行解析.从"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以及"译介效果"五大因素对译本进行译介和海外传播模式的分析.结果 文树德版《黄帝内经》在中医药文化海外传...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备受关注。尤其2020年至今中医药在防控和治疗全球大流行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进一步促进了中医药文化在国内外的传播。《本草纲目》作为中医药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一部具有世界级影响的博物学巨作,其海外传播历史悠久,优秀译本众多,对中医药文化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研究从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出发,以《本草纲目》的优秀译本为研究主体,从译者资本、出版社资本和读者资本三个方面,探讨了文化资本因素对《本草纲目》的译介传播以及中医药文化的海外传播的影响,旨在促进中医药文化的海外传播,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拓宽中医药翻译研究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从拉斯韦尔的5W传播理论模型出发,剖析《中医诊断学》慕课的字幕英译过程,从翻译的主体、内容、途径、受众和效果5个方面,系统分析影响中医慕课课程字幕英译的各个要素,讨论传播各要素对字幕英译提出的要求,并结合具体案例总结对应的翻译策略,为慕课字幕英译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只有字幕突破语言障碍,才能更好地传递中医药知识,传播中医药文化。  相似文献   

4.
张黎 《江苏中医药》2017,49(5):73-74
运用美国拉斯韦尔的传播学研究理论5W模式(传播主体、传播媒介、传播内容、传播对象)分析中医药文化影视传播过程中各个因素对传播效果的影响,提出中医药文化影视传播策略:平衡文化传承和商业诉求;把握受众需求,拓展节目类型;注重传播内容、传播方式的通俗化、大众化。  相似文献   

5.
安德烈·勒菲弗尔提出的“赞助人”概说标志着20世纪70年代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纵深拓展。中医西传的历程中曾涌现出多个“赞助人”,其中成立于1982年的蓝罂粟出版社作为中医药典籍的出版重镇,迄今已发行13部医籍英译本。从底本选择、文字图示信息与出版情况三个维度梳理其译本的发行轨迹,并基于读者评论探析译本的读者范畴,分析其反馈的背后动因,旨在为域外中医学古籍英译的出版与接受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张存玉 《环球中医药》2020,13(6):1108-1111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研究《伤寒论》英译相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1981~2017年,《伤寒论》的英译经历了3个阶段,共有9个译本。通过梳理这3个阶段的不同译本发现,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翻译特点:第一阶段的译本多为节译,注重"以读者为导向";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译本均为全译,前者主要"以原文为导向",后者则有"以临床应用为导向"的翻译趋势。每个译本在译者背景、底本选择、内容、翻译策略等方面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对这些译本进行梳理与简评,以期为今后《伤寒论》的英译及其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并引起学界对新译本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选取《伤寒论》中4个重要的重言词作为研究对象,以翻译美学为理论框架,对比分析魏迺杰译本Shāng Hán Lùn(On Cold Damage)、罗希文译本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 Caused by Cold(Shang Han Lun)、李照国译本On Cold Damage中重言词的不同英译方法,剖析译者的翻译审美心理机制,阐释翻译审美再现的过程。魏迺杰译本和李照国译本善于采用直译法和增译法使译文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原文传达的审美信息保持基本一致,罗希文译本善于采用意译法使译文更符合目的语读者语言习惯的审美要求。对于具有相似逻辑关系的重言词,魏迺杰译本采用合译法使译文实现缩其“形”、表其“意”的简洁效果。为实现重言词韵律和蕴涵的美学再现,译者要准确地把握重言词的审美信息,客观地进行审美判断,合理运用省译法,最大限度地实现重言词原文和译文的翻译对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跨文化交际的三大要素,即公共知识背景、语境以及凸显为理论依托,对Ilza Veith、Maoshing Ni及李照国的《黄帝内经》译本展开比较性研究,探讨译者是否能通过正确解码原语文本中的核心公共知识背景,通过有效辨析和填补目的语语境真空,通过积极解构与建构原语和目的语的凸显差异,最终获取符合异域认知体系的中医典籍译介模式。在语篇对比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蕴藏在译语表层背后的语用主体能动性及其制约因素,有助于提升中医译介策略研究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9.
《脉经》由西晋时期的王叔和所作,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对中医理论及临床都有重要意义。译者杨守忠的《脉经》英译本The Pulse Classic:A Translation of the Mai Jing是迄今为止首部全译本,在海外有较高的关注度和接受度。但目前关于《脉经》英译的相关研究较少。深度翻译是一种提供原文本历史文化语境的补偿性翻译策略,而副文本是实现深度翻译的重要途径。本文拟在深度翻译视角下分析杨译本《脉经》的副文本内容,并分析译者使用的翻译策略。研究发现杨译本《脉经》中包括丰富的副文本内容,使用了深度翻译策略,深度翻译有使译者显现、提升译本深度和丰富译本文化形象和体现中医药文化异质性等作用。研究认为深度翻译适合翻译中医药典籍这种兼具学术与文化信息的文本,译者应为读者补充理解文本相关的历史文化信息,提高译本的接受程度,尽量消弭历史距离和语言文化差异给读者造成的理解障碍,从而传递中医药广博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中国古典文化。  相似文献   

10.
以译介学为理论基础,从"译入"行为考察中医典籍《黄帝内经》国外英译本,从译介五要素对各译本进行翻译描述、分析、比较,展示该典籍译作的精品化和学术化过程,以期对我国的中医典籍的外译研究和中医文化的对外传播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进入新时期、迎来新机遇,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都需要中医药对外传播交流人才。高等中医药院校应立足自身特色,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在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中构建大学英语-中医英译-专业双语/英语课程的培养模式,在英语专业教学中构建英语专业课程-中医英译-中医药英语课程的培养模式。中医英译作为过渡课程,讲解中医英译理论和中医英译策略并进行中医英译实践,为后续中医药双语/英语课程打下基础,其课程开发和开设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2.
中医英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在此过程中如何翻译中医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因素,已成为中医英译研究的焦点。从关联理论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中医英译中如何阐释文化图式,译文如何更好地传递原文的文化内涵。指出了中医英译的双重交际的实质,指出译者需要把握好源语的文化因素才能进行文化暗含推理,从而选择合适的译文形式并使译文与原文达到最佳关联,以利于读者理解,保证中医英译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13.
中医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图式,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中医翻译活动不仅仅只是单纯的语码转换,更是两种语言文化差异的转换,不管采取任何的的翻译策略或方法,文化关联是准确理解中医文本文化的基础,是中医文化图示翻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医在世界范围内刮起了一阵旋风,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引进和了解中医,尤其是一些英语国家.但是中医术语的英译出现了许多的版本,这些版本标准不一,存在着许多争议.本次研究从中医藏象中肺的相关术语的英译入手,以小见大.通过对比分析、参考相关关文献,对不同版本的翻译进行了整理和归纳,从而确立我们认为较为合理的翻译方式,为中医基础理论英译的研究及中医英译标准的修订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药事业发展,根在文化,需要中医药文化的引领和推动。以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主要职能之一的高等院校,在中医药学科、人才、临床、科研以及国际化办学方面富集了丰富的资源,使其在依托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医药文化被世界广泛认同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本文以江西中医药大学为例,通过文献调研、实证研究等方法,在分析现状、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就如何推进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促进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认识与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研究,提出了开办中医体验中心、强化孔子学院建设、积极建设中医药博物馆、推进中医药翻译标准化建设、优化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手段、加快中医文化国际传播人才队伍建设等有效的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长久以来中医术语的英译存在很大分歧,词频可作为规范英译的参考之一,可使中医术语的英译有据可循,同时也使读者更易于直接从英译名中了解中医术语的本质内涵。因此旨在分析中医术语英译的不确定性的原因,进而提出词频依据的重要性,并阐述词频在中医术语英译辨析实践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医方剂蕴含了古代医家丰富的临床经验,是治疗原则和具体治法的临床体现。准确恰当的方剂名称翻译,有利于读者领悟其内涵,从而更准确地指导临床实践。从中医方剂名称命名方法的角度探讨中医方剂的翻译原则和方法,以期更好传递中医方剂的立意,促进中医药对外交流。  相似文献   

18.
中医典籍兼具医学和文学双重价值,其书名言简意赅但内涵丰富,涉及到中医书名中的数字翻译时,本文认为可以遵循简洁性、准确性、统一性原则,对于含有数字的书名具体分析,首先辨清书名中数字的虚实,避免一概而论,其次要确保译名用词简洁准确,使其符合书名简洁的特点,还要尽量体现原作的主要内容,兼顾译名的统一。笔者通过分析国内外三个版本的译文后,尝试提出修改译文,旨在体现中医典籍书名的文化内涵,抛砖引玉引发更多同行间的讨论,推动中医典籍翻译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关于开展中医药核心课程中外教材比较研究的布署与安排,我课题组经为期一年的外文《黄帝内经》教材翻译,并与中文教材逐篇逐段逐句加以比较,初步掌握了中外翻译版本的特点和差异,归纳出翻译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改进方案。为今后《黄帝内经》教材翻译及对外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评价者是否理解中医原文对中医经典英译质量评价的影响及读者对中医经典翻译的基本要求。方法:选取黄帝内经中5段经文的Ilza Veith英译本、李照国英译本和课题组英译本,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探讨美国诊所的患者在通晓这五段经文含义的前后对这3个译本的评价,并用同样的方法考察他们对中医经典英译的基本要求。结果:被调查者在通晓原文含义前后对译文的评价差别悬殊。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中医经典著作的英译本不仅需要英语语言流畅,更需要知识信息准确。结论:在中医经典译文质量评价的研究中,问卷调查对象对原文的理解直接影响调查研究的结果。因此,这种研究必须在调查对象通晓原文含义的基础上进行。中医知识信息翻译的准确性和英语水平是评价译文质量的2个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