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研究骨转移瘤原代细胞中是否存在干细胞样侧群细胞(SP细胞)。方法对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前列腺癌、肾癌及宫颈癌骨转移瘤原代细胞进行Hoechst33342染色,应用荧光显微镜直接进行观察,检测骨转移瘤原代细胞中是否存在SP细胞及非SP细胞,并给予维拉帕米拮抗剂,观察各骨转移瘤瘤细胞中SP细胞亚群染色变化情况。结果所检测的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前列腺癌、肾癌及宫颈癌骨转移瘤原代细胞中均存在SP细胞。荧光显微镜下,SP细胞体积较非SP细胞小,SP细胞胞核蓝色荧光呈淡染或消失;非SP细胞经染色后发出较强的蓝色荧光。给予维拉帕米拮抗剂后,各骨转移瘤细胞中胞核发蓝色荧光的细胞数目明显增多。结论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前列腺癌、肾癌及宫颈癌骨转移瘤原代细胞中存在干细胞样的SP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离乳腺癌细胞MDA-MB-435s中的侧群细胞(side population cells,SP),并比较侧群细胞和非侧群细胞(non-side population cells,NSP)的基本生物学特点.方法 经Hoechst33342染色后,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分选乳腺癌细胞MDA-MB-435s中SP和NSP 2个细胞亚群,比较2群细胞的形态、增殖和周期等特点.结果 分选得到的SP细胞约占5.2%,其增殖速度较NSP细胞快,且细胞形态较粗大.NSP细胞的G1期所占比例为73.63%,高于SP细胞的G1期所占比例为54.16%.结论 SP和NSP细胞的形态有差异,SP细胞的增殖速度快于NSP细胞,NSP细胞的周期阻滞在G1期,提示SP细胞可能在乳腺癌细胞的生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选卵巢癌细胞株SKOV3中的侧群(side population,SP)细胞的荧光染料Hoechst33342的最佳染色浓度及SKOV3的最适细胞密度.方法:制备SKOV3细胞悬液,以荧光染料Hoechst33342和7-AAD染色,维拉帕米拮抗对照,选择不同浓度的Hoechst33342(2.5,3,4,5,6 mg/L)孵育1×106个/mL SKOV3细胞90 min,流式细胞仪检测SP细胞比例及活细胞比例;选取不同细胞密度的SKOV3细胞悬液(6×105,7×105,8×105,9×105,1×106个/mL),3 mg/L的Hoechst33342孵育90 min,流式细胞仪检测SP细胞比例及活细胞比例.结果:通过Hoechst33342蓝光和红光双参数图,SP细胞位于左下角两种荧光均很弱的区域.Hoechst33342浓度不变时,SP细胞比例随细胞密度的增加而升高;SKOV3细胞密度不变时,SP细胞比例及细胞活性随hoechst33342浓度升高而降低.卵巢癌SKOV3细胞株在细胞密度为8×105个/mL,加入终浓度为3 mg/L的Hoechst33342,37℃水浴90 min,为最佳染色条件,此时SP细胞比例为(1.12±0.104)%,且细胞保持良好的活性.结论: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中存在SP细胞,Hoechst33342浓度及SKOV3细胞密度是影响SP细胞比例及细胞活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甲状腺肿瘤细胞中是否存在具备干细胞特性的侧群(side population,SP)细胞,同时比较侧群细胞和非侧群(non-SP)细胞生长?成瘤及侵袭性的差异?方法:以多种人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株为对象,利用干细胞高表达ABCG2转运体,可将荧光染料Hoechst泵出胞外的特性,运用双波长流式细胞仪从不同的甲状腺肿瘤细胞株中分选出具有干细胞特性的侧群细胞,进而通过半定量PCR及免疫荧光染色比较侧群和非侧群细胞的干细胞标志OCT4及肿瘤耐药基因ABCG2?MDR1表达的情况,采用克隆形成率及细胞侵袭迁移实验比较两组细胞群的克隆形成能力和侵袭转移能力?结果:人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株中存在具有干细胞特性的侧群细胞,该群细胞高表达干细胞标志OCT4及肿瘤耐药基因ABCG2和MDR1;同时在体外培养中,此侧群细胞可产生侧群细胞和非侧群细胞;侧群细胞比非侧群细胞具有更强的体外克隆形成能力和侵袭转移能力?结论:甲状腺肿瘤细胞中存在具有干细胞特性的侧群细胞,此群细胞可生成普通的瘤体细胞,提示该群细胞可能是肿瘤耐药和复发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人舌癌细胞株Tca8113中侧群细胞的分离及其ABCG2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流式细胞技术分选人舌癌细胞株Tca8113中的侧群细胞(SP细胞)、非侧群细胞(MP细胞),检查ABCG2蛋白在SP细胞、MP细胞、T(Tca8113)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SP细胞、MP细胞、未分选Tca8113细胞中的ABCG2表达情况.结果 人舌癌细胞株Tca8113中存在SP细胞,ABCG2在Tca8113 SP细胞中较高表达(表达率13.16%),在MP细胞中几乎不表达(表达率1.07%)、在Tca8113细胞中少量表达(表达率3.29%).结论 人舌癌细胞株Tca8113中的SP细胞较高表达ABCG2,通过ABCG2+分选侧群细胞,将有可能进一步分选纯化类肿瘤干细胞,为今后分离肿瘤干细胞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有效的分离肺癌干细胞的方法。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人肺腺癌A549细胞系中ABCG2蛋白的表达情况;用流式细胞学方法分选A549细胞系中side population cells(SP细胞)及非SP细胞亚群,并对该两亚群细胞的分化功能进行检测;用RT—PCR方法检测两亚群细胞ABCG2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549细胞系中ABCG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2%。流式方法成功分选得到SP细胞及非SP细胞亚群,其中SP细胞含量约为A549活细胞总量的1.09%,经拮抗剂Verapamil处理后下降为0.20%,两亚群细胞经培养后重新上机检测,发现SP细胞亚群可产生SP细胞及非SP两种细胞,而非SP细胞只能产生非SP细胞。SP细胞表达ABCG2,非SP细胞则不表达。结论:人肺腺癌A549细胞系SP亚群细胞富集了肺癌干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分选肺腺癌SP细胞亚群是分离肺腺癌干细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侧群细胞与卵巢癌干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侧群细胞(side population,sP)是一类具有干细胞特性,能够排出活性污染Hoechst33342而具有弱荧光染色特性的细胞.利用这一特性,sP细胞可以通过免疫荧光激活细胞法结合流式细胞仪被分选,目前在人、鼠多种卵巢癌细胞株及患者腹水中成功分选、鉴定、培养,证实了sP细胞的存在,并证实其与肿瘤干细胞之间存在一致性.基于对sP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一步了解肿瘤干细胞在基因调控、信号转导等方面的研究,并且为研究卵巢癌干细胞创造有价值的细胞模型.本文就sP细胞在卵巢癌干细胞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人甲状腺细胞体外培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腺细胞原代培养是一种较新的实验手段,在甲状腺功能和甲状腺疾病的研究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从原代取材到单细胞悬液制备的过程是甲状腺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成功的第一步;采用不同培养介质可以使甲状腺细胞的生存时间延长、生理功能更强;甲状腺细胞的成功冷冻保存和复苏对体外研究甲状腺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也是有重要意义的。本文对国内外甲状腺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细胞凋亡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AITD)是一组由T细胞介导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Graves病(GD)和桥本氏甲状腺炎(HT)为代表,是人类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复杂相互作用导致该病的发生。近年随着基础研究的不断进展,提出甲状腺细胞凋亡与AITD的发病亦有一定的关系,认为细胞死亡受体的激活及调节细胞凋亡的因子参与AITD的发病过程。细胞凋亡,又称细胞程序化死亡,是机体防御遗传损伤,维持正常发育,器官组织正常代谢和免疫调节所需的一个生理过程。细胞凋亡的不足和增加与人类许多增生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疾病相关。本文…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甲状腺结节内钙化灶检测与甲状腺癌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内钙化灶检测对于甲状腺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高频超声(10~12MHz)对246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检查,根据甲状腺结节内钙化点的形态、大小、回声特征判断甲状腺疾病的性质。结果:超声检出甲状腺结节内钙化47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320例甲状腺癌结节中有钙化灶262例(81.9%)。其中总钙化发生率为82.1%,微钙化发生率为52.1%。结论:甲状腺结节内钙化灶的检测对诊断甲状腺癌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纳米碳在甲状腺再次手术中对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75例甲状腺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2例注射纳米碳后手术患者为实验组,83例直接手术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的损伤.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年龄、性别、初次手术方式、术后病理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手术方式及术后病理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x 2=0.018,P=0.991;x2=1.672,P=0.433).两组患者喉返神经损伤率(暂时性,实验组为5.43%,对照组为14.46%;永久性,实验组为0.00%,对照组为8.43%)和甲状旁腺损伤率(暂时性,实验组为6.52%,对照组为18.07%;永久性,实验组为2.17%,对照组为10.84%)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甲状腺再次手术中应用纳米碳可帮助术者更好辨别和保护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从而降低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率. 相似文献
15.
肿瘤干细胞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肿瘤干细胞学说认为肿瘤组织中存在一小部分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在肿瘤耐药和复发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这一部分细胞被称为肿瘤干细胞.目前肿瘤干细胞的分离、富集方法主要有:侧群细胞分选技术、细胞表面特异性分子标记筛选技术、肿瘤微球培养技术、细胞滞留标记技术、ALDEFLUOR分析技术等.侧群细胞是一小群能够将核酸染料Hoechst 33342排出,经过流式细胞检测呈Hoechst 33342低染的细胞.侧群细胞中富含肿瘤干细胞,其分选技术已作为简单有效的富集肿瘤干细胞的方法应用在肿瘤干细胞研究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状腺原发性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原发于甲状腺的平滑肌肉瘤进行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肉眼:肿物5.5cm×4.0cm×3.5cm,切面灰黄色,质中,局部质硬。镜检:肿瘤由梭形细胞组成,束状排列,胞质嗜伊红,核卵圆形,异型明显,核分裂象易见。瘤组织中可见散在大小不一的滤泡并向周围组织侵袭。免疫组织化学示瘤细胞Vimentin、SM A、Caldesmon和Actin表达阳性,CK、CK8、EM A、T T F‐1、P53和LCA表达阴性。结论甲状腺原发性平滑肌肉瘤非常罕见,其诊断需结合临床、影像学资料、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 相似文献
17.
应用FRTL-5大鼠甲状腺细胞研究了无氯化钠低渗透压反应液促进促甲状腺激素(TSH)刺激的甲状腺细胞合成环磷酸腺苷(cAMP)的机理。结果:无氯化钠低渗液组细胞内和细胞外液cAMP浓度均高于含氯化钠等渗液组。无氯化钠低渗液组细胞外液cAMP与总cAMP比率高于对照组。低渗液组细胞内和细胞外液cAMP浓度随反应时间延长持续升高;等渗组细胞内cAMP浓度在反应10min后达最高水平,以后无增加。结果表明,无氯化钠低渗反应液可能对提高甲状腺细胞膜cAMP的通透性,增强TSH受体后反应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高频超声探查甲状腺结节内钙化灶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3例共121个伴有钙化灶的甲状腺结节的超声声像图进行分析,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按照钙化分型,伴微钙化结节40个,粗钙化结节72个,周边钙化结节5个,孤立性钙化结节4个。其中伴微钙化结节的恶性率为87.50%(35/40),伴粗钙化结节的恶性率为13.89%(10/72),微钙化及粗钙化结节的良恶性比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周边钙化及孤立性钙化结节均为良性。[结论]高频超声可以清晰地显示甲状腺结节内不同类型的钙化灶,对于结节性质的判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评价4年来我院对甲状腺单发结节的诊断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189例甲状腺单发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9例患者中甲状腺单发结节术后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甲状腺癌30例,良性159例。171例获随访,随访率达90.5%。随访时间为6个月~4年,喉返神经损伤2例,未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结论术前细针穿刺活检结合彩超检查对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鉴别有帮助,甲状腺单发结节恶性率较高(15.8%),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甲状腺疾病所致气管狭窄发病的特殊性及其诊疗对策。方法回顾10例不同原因甲状腺疾病所致气管狭窄的误诊情况、诊断方法包括纤支镜检查和/或颈部CT检查,甲状腺扫描和病理检查;处理方法包括甲状腺切除手术和人工气道重建。结果10例甲状腺疾病所致气管狭窄患者中,误诊为“支气管哮喘”3例,误诊为急性左心衰2例:经纤支镜检查和/或颈部检查均可见气管外压性Ⅱ~Ⅲ度狭窄;甲状腺疾病经病理检查确认。人工气道重建后均可缓解气管狭窄,以气管内支架置入术效果最佳,气管切开套管置人次之。结论甲状腺疾病所致气管狭窄易于误诊,提高警惕性则诊断不难;甲状腺切除手术和人工气道重建可有效缓解气管狭窄,但预后取决于甲状腺疾病性质、狭窄程度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