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目的:研究毛茛总苷体外对人胃癌细胞MGC803和人胰腺癌PATU898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Alamar Blue和瑞-姬染色方法检测毛茛总苷对人胃癌细胞MGC803和人胰腺癌细胞PATU8988增殖的作用;PI染色法观察毛茛总苷对MGC803和PATU8988细胞周期的影响;Annexin V/PI双染实验法检测毛茛总苷对MGC803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用Alamar Blue检测及瑞-姬染色法,其结果显示毛茛总苷对人胃癌细胞MGC803和人胰腺癌细胞PATU8988表现出具有较好地增殖和抑制作用,其48h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222.05μg/mL,341.23μg/mL;用PI单染法,其结果显示毛茛总苷对2株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无明显影响;用Annexin V/PI双染法,其实验结果显示毛茛总苷可诱导MGC803细胞凋亡。结论:毛茛总苷在体外可以明显抑制MGC803和PATU8988的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有关,而与细胞周期阻滞无关。  相似文献   

2.
3.
陈伟毅  陈延  唐峰 《中国药师》2020,(12):2337-2342
摘要:目的:探讨青藤碱对胃癌MGC803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胃癌MGC803细胞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青藤碱300,600,1 200 mg·L-1组,采用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率,Transwell实验检测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qRTPCR检测环氧合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OX-2、VEGF、MMP9、MMP2蛋白表达。结果:青藤碱300,600,1 200mg·L-1组胃癌MGC803细胞迁移率、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COX-2、VEGF、MMP9、MMP2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青藤碱抑制胃癌MGC803细胞迁移和侵袭,其机制与下调COX-2、VEGF、MMP9、MMP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二烯丙基二硫(diallyl disulfide,DADS)上调miR-22是否通过Wnt-1通路抑制人胃癌MGC803细胞增殖与迁移侵袭。方法 MTT、细胞划痕实验、侵袭实验分别检测DADS与miR-22对MGC803细胞增殖与迁移侵袭的影响。在线预测软件寻找miR-22调控的靶基因,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22对Wnt-1 3'UTR荧光酶活性的影响。qRT-PCR检测Wnt-1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Wnt-1、β-catenin与TCF-4蛋白表达。结果MTT显示,DADS与miR-22可明显抑制MGC803细胞增殖(P<0.05)。划痕实验显示,DADS与miR-22可明显抑制MGC803细胞迁移,而miR-22+DADS更为明显(P<0.05)。侵袭实验显示,miR-22可抑制人胃癌MGC803细胞侵袭,而miR-22+DADS更为明显(P<0.05)。在线预测软件寻找miR-22调控的靶基因显示,Wnt-1可能是miR-22的靶基因,荧光素报告基因检测证实Wnt-1是miR-22直接调控的靶基因;qRT-PCR显示,DADS与miR-22能下调Wnt-1 mRNA表达,而miR-22+DADS更为明显(P<0.05)。Western blot显示,DADS与miR-22能下调Wnt-1、β-catenin与TCF-4蛋白表达,而miR-22+DADS尤为明显(P<0.05)。结论 DADS可上调miR-22通过Wnt-1通路明显抑制MGC803细胞增殖与迁移侵袭。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4,(31):2898-2901
目的:研究粉防己碱对人肺癌A549细胞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黏附试验观察粉防己碱对A549细胞黏附作用的影响;通过细胞迁移试验检测粉防己碱对A549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血管生成拟态试验观察粉防己碱对A549细胞体外类血管生成的作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粉防己碱对A549细胞血管生成拟态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5、10、20μmol/L粉防己碱作用A549细胞30 min后,细胞的黏附作用受到抑制,并与浓度呈正相关;与对照比较,5、10、20μmol/L粉防己碱处理A549细胞12、24 h后,A549细胞迁移数减少,A549细胞管腔形成数明显减少,管腔长度明显缩短;A549细胞以粉防己碱处理后,血管生成拟态相关基因VE-cadherin、VEGF的表达减弱。结论:粉防己碱可抑制A549细胞黏附、细胞迁移和血管生成拟态,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血管生成拟态相关基因VE-cadherin、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二烯丙基二硫(diallyl disulfide,DADS)对人胃癌MGC803细胞Rac1-Pak1/Rock1通路分子的影响。方法 30 mg·L-1DADS分别处理MGC803细胞不同时间后,采用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Rac1、Pak1、Rock1、cofilin1和destrin的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 DADS可下调MGC803细胞Rac1、Pak1和Rock1 mRNA和蛋白水平(P<0.05),对cofilin1和destrin的表达无影响,但可抑制cofilin1磷酸化(P<0.01)。结论 DADS可下调Rac1、Pak1和Rock1表达和磷酸化cofilin1;DADS抑制Rac1-Pak1/Rock1通路可能与DADS抗人胃癌MGC803细胞迁移侵袭作用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二烯丙基二硫(diallyl disulfide,DADS)是否通过下调TGF-β1/Rac1通路抑制人胃癌MGC803细胞β-catenin表达。方法实验组分为6组,对照组(Control),DADS处理组,TGF-β1处理组,TGF-β1+SB431542组,TGF-β1+DADS组,TGF-β1+NSC23766组。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TGF-β1、Rac1、β-catenin、E-cadherin和vimentin 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DADS下调TGF-β1、Rac1、β-catenin和vimentin,上调E-cadherin表达。TGF-β1受体阻断剂SB431542和Rac1抑制剂NSC23766下调β-catenin和vi-mentin,上调E-cadherin表达。结论DADS通过下调TGF-β1/Rac1通路抑制人胃癌MGC803细胞β-catenin表达。  相似文献   

8.
DADS诱导人胃癌细胞周期阻滞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二烯丙基二硫(diallyl disulfide,DADS)诱导人胃癌MGC803细胞G2/M周期阻滞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MTT法、流式细胞术分别分析DADS对MGC803细胞的抑制作用与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功能基因芯片检测周期相关差异表达基因;Western blot、RT-PCR验证周期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MTT法、流式细胞术证明DADS可明显抑制MGC803细胞增殖并诱导G2/M期阻滞。基因芯片结果显示,30 mg.L-1DADS作用MGC803细胞4 h后,表达上调的基因有CDC45L、CDK5R1、p21、CUL4A、GADD45α、RAD17、TP53,下调的基因是ANAPC5、ATR、BRCA1、CCNA2、CCNB2、CCNE1、CCNE2、CDC16、CDC6、CDK5RAP1、GTF2H1、MCM5、RAD9A、RGC32。RT-PCR显示30 mg.L-1DADS处理MGC803细胞4、8、12 h后,p21、GADD45α时间依赖性的表达增强(P<0.05),CyclinB1呈时间依赖性的表达降低(P<0.05)。TP53在4、8、12 h后与对照组比较表达明显增强(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30 mg.L-1DADS作用MGC803细胞6、12、24 h后,p53、GADD45α、p21蛋白表达上调,CyclinB1蛋白表达下调(P<0.01)。结论DADS诱导人胃癌MGC803细胞G2/M周期阻滞是由多基因协同作用的结果,可能通过两种途径共同调节完成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二烯丙基二硫(diallyl disulfide,DADS)对人胃癌MGC803细胞迁移侵袭及LIMK1表达的影响。方法MTT、划痕愈合和侵袭实验分别检测DADS对MGC803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的作用;RT-PCR、Western blot与免疫细胞化学检测LIMK1表达。结果 MTT显示,30 mg.L-1DADS作用MGC803细胞24、48、72、96 h后,增殖抑制率分别为31.8%、66.1%、83.6%、89.2%,呈明显的时间依赖关系(P<0.05)。划痕实验显示,10、20、30、40、50 mg.L-1DADS分别作用MGC803细胞,划痕愈合明显慢于对照组,呈剂量依赖关系(P<0.05)。侵袭实验显示,10、20、30、40、50 mg.L-1DADS作用MGC803细胞24 h后,穿过基质胶的细胞数分别为(35.8±3.74)、(34.1±2.02)、(31.7±4.81)、(17.2±3.08)、(13.2±3.36)个,较对照组(39.5±2.99)个数明显减少,呈剂量依赖性(P<0.05)。RT-PCR显示,30 mg.L-1DADS与MGC803细胞作用48 h后,LIMIK1mRNA明显下调(P<0.05)。Western blot与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30 mg.L-1DADS作用MGC803细胞6、12、24、48h后,LIMK1蛋白的表达水平呈时间依赖性下降(P<0.05)。结论 DADS可抑制人胃癌MGC803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下调LIMK1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RORα拮抗剂T0901317通过RORα/β-catenin信号对促进人胃癌MGC803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的影响。方法 MTT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迁移与侵袭。Western blot与免疫荧光检测RORα/β-catenin信号相关分子,免疫共沉淀检测RORα蛋白与β-catenin蛋白结合。结果 MTT检测显示,T0901317处理组较MGC803细胞增殖能力呈时间依赖性增加(P<0.05)。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显示,T0901317处理组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较MGC803细胞明显增强(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T0901317处理后较未处理组RORα蛋白明显下调(P<0.05),并且可上调MGC803细胞β-catenin总蛋白与核内β-catenin(P<0.05)。T0901317处理后较对照组RORα蛋白与β-catenin蛋白结合分别明显减少(P<0.05)。T0901317处理的细...  相似文献   

11.
二烯丙基三硫对胃癌MGC-80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总被引:24,自引:9,他引:15  
目的 研究二烯丙基三硫 (DATS)在体外对胃癌MGC 80 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集落形成率及生长曲线绘制分别观察不同浓度DATS对胃癌MGC 80 3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 DATS处理后 ,培养的MGC 80 3细胞增殖抑制而稀少。不同浓度DATS对胃癌MGC 80 3细胞的作用 ,4、8、12、16、2 4mg·L-1的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 2 6 %、4 6 %、6 5 %、76 %、89% ,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 )为 8 2mg·L-1。 8、12、16、2 4mg·L-1的细胞集落形成率和集落形成相对数各为 32 4 %和 5 8 7%、2 4 8%和4 2 5 %、19%和 33 5 %、8 8%和 15 1% ,皆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 ,且随着浓度增高 ,细胞生长曲线趋于低平。结论 DATS在体外对胃癌MGC 80 3细胞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二烯丙基三硫诱导人胃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二烯丙基三硫(diallyl trisulfide,DATS)诱导人胃癌MGC803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MTT法检测DATS对MGC80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DATS作用后的细胞凋亡。人细胞凋亡基因芯片检测DATS作用MGC803细胞的凋亡相关基因表达谱,RT-PCR验证凋亡相关基因。结果MTT结果显示,4、8、12、16、24mg.L-1DATS对MGC803细胞生长的抑制率从11%增至78%,呈明显量效关系(P<0.05)。荧光显微镜下,DATS处理后的MGC803细胞核染色质着橘红色并呈固缩状或片段状。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8、12、16、24mg.L-1DATS作用24h后,出现典型亚二倍体峰,平均凋亡率分别为11.4%、23.7%、27.4%、31.1%(P<0.05)。人细胞凋亡基因芯片检测结果表明,16mg.L-1的DATS作用4h后出现16个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差异,RT-PCR证实,SODD基因mRNA表达上调、Apaf-1基因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DATS诱导人胃癌MGC803细胞凋亡可能与多个基因和信号转导通路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二烯丙基二硫对人胃癌MGC803细胞G_2/M期的阻滞作用   总被引:8,自引:8,他引:8  
目的 探讨二烯丙基二硫 (DADS)对人胃癌MGC80 3细胞G2 /M期的阻滞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MGC80 3细胞 ,采用MTT比色实验、细胞计数法 ,流式细胞光度术和Westernblot分析DADS对MGC80 3细胞的抑制增殖作用 ,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MTT法显示 ,2 0mg·L-1DADS、30mg·L-1DADS作用MGC80 3细胞 72h后 ,生长抑制率分别达2 5 7%、5 8 6 %。细胞计数法表明常规培养MGC80 3细胞群体倍增时间为 2 9 92h ,30mg·L-1DADS作用MGC80 3细胞后 ,其细胞群体倍增时间延长到 5 5 5 8h。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DADS呈浓度依赖性将MGC80 3细胞阻滞在G2 /M期。 30mg·L-1DADS作用MGC80 3细胞 36h ,与对照组相比 ,可使G2 /M期细胞增加到 4倍多。Westernblot分析表明在G2 /M期阻滞同时有Cdc2 5C蛋白表达下降 ,但CDK1蛋白表达不受DADS作用的影响。结论 DADS对MGC80 3细胞的抑制增殖作用与G2 /M期阻滞有关 ,DADS对MGC80 3细胞G2 /M期阻滞的分子机制可能与降低Cdc2 5C蛋白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亚低温(MHT)对大鼠颅脑创伤(TBI)后海马齿状回区(DG)新生神经元长期存活及成熟的影 响。方法 59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TBI组及TBI+MHT组,sham组15只,其余两组各22只。 TBI大鼠模型借助液压冲击脑损伤仪建立,打击压力设置为2.0 atm(1 atm=101.325 kPa)。TBI+MHT组大鼠在损伤后 立即接受MHT,降温后直肠目标温度为33.5 ℃,维持4 h,并于1.5 h内缓慢复温至37 ℃。在不同时间点应用Morris水 迷宫试验,mNSS评分比较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检测各组海马新生神经元长期存活及成熟 情况。结果 与TBI组比较,TBI+MHT组大鼠伤后4周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平台穿越次数及目标象限停留时间 均显著增加(P<0.05)。损伤后1、2、4周TBI+MHT组大鼠较TBI组mNSS评分均降低(P<0.01)。与sham组比较,损 伤后1、4、8周TBI组和TBI+MHT组大鼠损伤侧海马DG区BrdU阳性细胞数及BrdU/NeuN双阳性细胞数均增加(P< 0.05),且TBI+MHT组较TBI组增加更明显(P<0.05)。此外,与损伤后1周相比,损伤后4周及8周TBI组BrdU/NeuN 双阳性细胞数减少,而TBI+MHT组进一步增加(P<0.05)。结论 MHT可促进TBI后新生神经元的长期存活及成 熟,促进TBI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胃癌MGC803细胞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2(TRF1、TRF2)表达及端粒稳定性的影响,探讨As2O3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MGC803细胞,MTT比色实验分析As2O3对MGC803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GC803细胞凋亡,进行染色体端-端融合分析及Westernblot检测TRF1、TRF2蛋白表达。结果MTT法显示As2O3对人胃癌MGC803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流式细胞术检测出现典型的凋亡峰,并随As2O3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而增高,对照组未见此改变。染色体端-端融合分析显示5μmol·L-1As2O3处理MGC803细胞48h染色体融和率明显高于对照组。Westernblot分析结果表明TRF1在5μmol·L-1As2O3处理MGC803细胞48h后,表达上升,而TRF2表达下降。结论实验结果提示As2O3通过下调TRF2蛋白表达、上调TRF1蛋白表达及使染色体端-端融合,从而诱导MGC803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苯丙素苷类抗氧化剂异毛蕊花苷对人胃癌MGC 803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影响。方法:以1.5%二甲基亚砜为阳性对照,采用细胞计数、肿瘤形成率实验、酶活性测试、流式细胞仪分析和Western blot等方法分别评价异毛蕊花苷对MGC 803细胞生长、致瘤性、碱性磷酸酶(ALP)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细胞周期和周期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MC 803细胞经异毛蕊花苷处理后,细胞生长和增殖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异毛蕊花苷20μmol/L可使细胞致瘤性明显受抑,胃癌细胞分化标志酶ALP和LDH活性均呈时间依赖性下降,细胞周期表现为G0/G1期阻滞,G1→S期调控点相关蛋白p53、p21/WAF1和p16/INK4表达上调,C-myc蛋白表达受抑。结论:异毛蕊花苷可明显抑制MGC 803细胞生长及逆转胃癌细胞恶性表型进而诱导分化,这可能与细胞周期G0/G1期阻滞及其对周期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体外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MDA-MB-231细胞分为丹参酮ⅡA组及对照组,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的变化,体外管状形成试验检测管道形成能力的变化,通过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细胞内与血管拟态形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丹参酮ⅡA对MDA-MB-231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并抑制体外管道形成和肿瘤细胞VEGF的mRNA表达。结论:丹参酮ⅡA能抑制MDA-MB-231细胞的体外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和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VEGF的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