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补肾方药m清诱导大鼠BMSCs移植对脑缺血损伤大鼠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作用.方法 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单纯BMSCs移植组,左归丸、右归丸、地黄饮子、维甲酸诱导BMSCs移植组,另设假手术对照组.尾静脉移植用不同药物血清孵育BMSCs,移植后3 d和7 d处死大鼠,用ELISA法检测脑组织匀浆上清液中NGF、BDNF、VEGF的含量.结果 第3天,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BDNF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BMSCs移植各组VEGF明显升高(P<0.01),且药物孵育BMSCs移植各组NGF、BDNF明显升高(P<0.05,P<0.01);第7天,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NGF、BDNF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BMSCs移植各组NGF、BDNF、VEGF明显升高(P<0.01);与右归丸组比较,左归丸、地黄饮子组NGF、BDNF明显升高(P<0.01).结论 不同补肾法方药血清孵育BMSCs均可促进脑缺血损伤大鼠脑组织匀浆上清液中NGF、BDNF、VEGF的表达,且补阴和阴阳双补方药诱导BMSCs组中表达的NGF、BDNF作用优于补阳类方药.  相似文献   

2.
罗琳  周赛男  佘颜  雷久士  张熙 《中国中医急症》2014,(11):1994-1996,2054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移植对脑缺血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ADSCs移植组(移植组)、补阳还五汤联合ADSCs移植组(联合组).各组又分7、14、21d 3个时间点的亚组,观察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的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面积及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移植组、联合组大鼠造模后14、21d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降低(P< 0.05或P< 0.01),且联合组大鼠21d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优于移植组(P<0.05);各时间点移植组与联合组大鼠脑梗死面积明显小于同时相的模型组(P<0.01),且14、21 d联合组优于移植组(P<0.05);造模后HE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脑组织缺血周边神经元数量减少,细胞明显水肿,治疗后脑组织损伤明显减轻,联合组的病理损伤最轻.结论 补阳还五汤联合ADSCs移植能减轻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损伤,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扎里奴思方调控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经由血管迁移脑内的影响。方法:2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扎方组、移植组和联合组,除假手术组10只外,其余各组15只,并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体外全骨髓贴壁法培养及扩增BMSCs;大鼠ig给药(14.6 g·kg-1·d-1),BMSCs悬浮液经颈内动脉移植入脑(2×106/200μL);移植后1,3,7,14 d取材,干湿重法检测脑含水量,TTC法检测脑梗死面积,荧光分光光度计法检测伊文思蓝(EB)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脑含水量、脑梗死面积及EB含量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扎方、移植及联合各3,7,14 d组脑含水量降低(P0.01),各时间点脑梗死面积减小(P0.01,P0.05),扎方、联合各组及移植3,7 d组EB含量降低显著(P0.01);与移植组比较,扎方1 d组脑含水量降低(P0.05),1,7,14 d组EB含量降低(P0.01,P0.05),联合各组脑含水量、脑梗死面积及EB含量均降低,以1,14 d降低明显(P0.01);扎方与联合组比较,联合各组上述指标均降低,以7,14 d组降低明显(P0.01,P0.05);同组间比较,均以7 d组变化显著,呈先增后减趋势,14 d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7 d大鼠BBB损伤较1,3 d加重,14 d时有不同程度恢复;扎里奴思方可调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后BBB通透性,促进BMSCs经由血管进入脑内更好的发挥脑保护作用,两者联合作用显著,且促进作用随损伤时间延长呈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联合调节“脑中血海”中药脑脉1号对大鼠脑缺血区后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随机分为3组,即模型组、BMSCs移植组、BMSCs移植联合脑脉1号组.于造模后7,14,21 d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脑缺血边缘区VEGF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血管生成情况.结果 缺血后7,14,21 d,BMSCs移植组、联合治疗组神经功能较模型组均有较明显改善,联合治疗组改善均优于BMSCs移植组(P<0.05).BMSCs移植组、联合治疗组VEGF阳性表达高于模型组(P<0.01),联合治疗组高于BMSCs移植组(P<0.05).微血管直径、面积联合治疗组>BMSCs移植组>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SCs移植联合脑脉1号促进缺血区血管生成和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BMSCs移植组,两者联用具有协同效应.促血管生成的机制可能与其上调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脉通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BMSCs)经动脉移植对大鼠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全骨髓贴壁筛选培养法纯化扩增BMSCs,移植前48h用Brdu对BMSCs进行标记;190只大鼠随机分组;线栓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制备脑缺血动物模型,术后24h将标记的BMSCs由颈内动脉移植入大鼠脑内;分别于移植后7,14,28d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损伤,进行神经功能综合测评,测定脑组织含水量、脑梗塞面积和大鼠体重变化率。结果:模型14d组大鼠的脑组织病理损伤、神经功能障碍、脑组织含水量和脑梗塞面积较7d组加重,差别无统计学意义,28d组上述指标改善明显;BMSCs移植后7d和14d组上述指标变化较模型组无显著差异,28d组改善明显:脑脉通联合BMSCs移植7d、14d和28d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脑组织含水量下降、神经元超微结构改善均较模型组和移植组显著,其中以28d组的改善尤为明显。结论:脑缺血再灌注14d大鼠脑损伤较7d有加重趋势,28d时有不同程度恢复;BMSCs经动脉移植后14d未显示明显的脑保护作用,28d时保护作用明显;脑脉通联合BMSCs移植可于7,14和28d产生不同程度的脑保护作用,且随移植时间的延长呈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清热化瘀方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脑缺血损伤大鼠血管新生标志物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BMSCs组、中药+BMSCs组,每组20只。均参照改良的Longa's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线栓只插入颈内动脉9 mm,使大脑中动脉起始部不致阻塞;模型组造模后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BMSCs组于缺血再灌注24 h后经尾静脉移植BMSCs悬浮液200μL;中药+BMSCs组造模前4 d及造模后予清热化瘀方14g/(kg·d)灌胃,于缺血再灌注24 h后经尾静脉移植BMSCs悬浮液200μL。各组大鼠分别于手术后第3天和第7天采用m NSS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D31及Brdu的表达情况。结果术后第3,7天,BMSCs组、中药+BMSCs组在脑缺血区域可见到Brdu阳性细胞,且中药+BMSCs组Brdu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多于BMSCs组(P均<0.05);BMSCs组、中药+BMSCs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CD31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且中药+BMSCs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BMSCs组(P均<0.05),而CD31表达量明显高于BMSCs组(P均<0.05)。结论清热化瘀方可促进BMSCs在大鼠体内分化、增殖,该方联合BMSCs移植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这可能与CD31表达上调、促进血管新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BMSCs移植后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元结构变化及突触重建标志性蛋白的变化特点及脑脉通对其的影响,探讨脑脉通联合BMSCs移植促进脑缺血神经功能修复的作用途径.方法 体外全骨髓贴壁筛选培养法扩增BM-SCs;线栓法制备脑缺血模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24h颈内动脉移植BMSCs;脑脉通灌胃给药;BMSCs移植后7d、14d、28d综合测评神经功能,透射电镜观察神经元突触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神经丝蛋白(NF-200)和生长相关蛋白(GAP-43)及突触素蛋白(Synaptophysin,Syn)表达变化.结果 模型各组神经功能评分均较假手术组降低;脑脉通和联合组各时间点、移植28d组神经评分较模型组增高;联合7d和28d组评分较移植组增高.模型各组NF-200和GAP-43及Syn表达均较假手术组减弱;与模型组比较,脑脉通和移植28d组、联合14d和28d组大鼠NF-200、GAP-43、Syn表达均明显增强;与移植组比较,联合14d和28d组的NF-200和GAP-43表达均增强,28d组Syn表达增强显著.结论 脑缺血引起的神经元结构损伤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呈加重趋势,并使突触重塑功能减弱;BMSCs移植脑早期对神经功能修复作用不明显,脑脉通可使BMSCs移植后修复神经功能的作用提前并增强,其作用途径可能与增强突触重建相关生长蛋白GAP-43水平,进而促进神经元突触重建相关.  相似文献   

8.
吕凯  李凤  龚标  代恩泽  汪莹  曾志华 《针刺研究》2013,38(4):265-270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梗死大鼠皮质Slit 2/Robo 1的表达及电针干预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Slit2/Robo 1在电针对脑梗死后神经可塑性影响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组,后两组再根据缺血时间随机分为1、3、7、14d4个亚组,每组各10只.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电针组取“内关”“足三里”,留针30 min,每日治疗1次.在第1、3、7、14天分别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缺血侧大脑皮质Slit 2和Robo 1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Slit 2表达水平在术后1d即开始上升(P<0.05,P<0.01),3d时升高达高峰(P<0.01),14d时回落到基础水平(P>0.05);电针组与模型组同时间点相比均呈现高表达(P<0.05,P<0.01),电针组Slit 2高峰出现在术后7d.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Robo 1表达水平在术后1d即开始上升(P<0.05,P<0.01),3d时升高达高峰(P<0.01),免疫印迹结果显示14d时仍高于基础水平(P<0.01);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1、7、14d时呈现更高表达(P<0.01,P<0.05).结论:局灶性脑梗死后大鼠皮质Slit 2/Robo 1表达明显上调,给予电针干预后可提高其表达峰值并延长高表达时间,这可能是电针促进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脑复元汤联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移植对脑缺血损伤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制作雄性SPF级Sprague Dawley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108只,随机分为3组,即模型组36只、干细胞组36只、联合组36只,各组再根据处死时间分为3 d、7 d、14 d 3个亚组;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缺血边缘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 1)干细胞组和联合组在第3天、7天、14天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同时段模型组(均P0.01);联合组在第7、14天神经功能缺损均低于同时段干细胞组(P0.05或P0.01),联合组和干细胞组在第3天的神经功能缺损无明显差异(P0.05);2)免疫组化法检测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缺血边缘区VEGF的表达均提示:第3、7、14天干细胞组、联合组VEGF阳性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1),联合组在第7、14天VEGF阳性表达高于干细胞组(P0.05),联合组和干细胞组在第3天VEGF的表达无差异(P0.05)。结论肾脑复元汤联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显著改善MCAO大鼠神经功能损伤,促进脑功能的恢复。其发挥对脑的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内源性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免疫复合型UC模型的DAI评分以及血清TNF-α水平,探讨肠黏膜下注射法BMSCs移植对大鼠UC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模型组三硝基苯磺酸加免疫复合法造模溃疡性结肠炎,选取40只成模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A组、模型对照B组、肠黏膜下注射BMSCs移植C组、肠黏膜下BMSCs移植+肠炎清D组,10只/组。C组、D组肠黏膜下注射BMSCs一次。连续观察14d,分别于细胞移植后第7d和第14d从所有组中各取5只动物采血、剖检,检测血清TNF-α浓度。结果:模型对照B组大鼠体重减轻,体重增长缓慢。DAI评分均升高(P0.01)。给药7d,D组DAI评分降低(P0.05)。给药14d,C组DAI评分有降低趋势(P0.05)。给药14d,与模型对照B组相比,C组血清TNF-α降低(P0.05)。结论:肠黏膜下注射BMSCs移植加肠炎清灌胃可以改善大便性状,降低DAI评分。肠黏膜下注射BMSCs移植能降低血清TNF-α,是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学将周围性面瘫辨证分为风寒袭络证、风热犯表证、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治疗从经筋、经脉、脏腑不同层次取穴,主药从阳明经论治选穴。根据本病的发展规律、患者的发病时间及症状特点,将面瘫分为三期: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急性期治疗原则以散寒通络、疏风解表,宣通太阳、阳明之经气。恢复期为本虚标实证,针刺手法理应轻柔、和缓。后遗症期正虚尚未恢复,易余邪留恋,治宜调补脾胃,滋养肝肾以补气行血,顾护正气。  相似文献   

12.
欧艳娟  朱鸣琴 《陕西中医》2008,29(12):1576-1577
目的:观察益气滋阴、润肺止咳类中药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疗效。方法:采用参麦注射液(红参、麦冬)配合西药治疗本病2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2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组病程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益气滋阴,活血止血的功效。  相似文献   

13.
癌性发热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癌性发热的机理十分复杂,临床上常分为虚证和实证。治疗可分为肝气郁滞、阳明腑实、痰湿郁热、血瘀血热、阴虚发热、气虚发热、阳虚发热等证型辨治。但临床辨证不一定是某一个证型,可能是多个证型的叠加,必须辨明虚实,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 ,由颈椎病引起的心前区疼痛 ,即颈椎心痛不为少见 ,尤以青壮年居多。近年来以治脊整复理筋手法治疗该病 5 0例 ,收到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共治疗 5 0例 ,其中男 2 8例 ,女 2 2例 ;年龄最大者5 0岁 ,最小者 2 4岁 ,平均年龄为 31岁 ;病程最长者 16年 ,最短者 15d ;职业以从事会计、秘书、文职人员为多见 ;所有患者均有心前区疼痛 ,伴颈肩麻木疼痛 2 9例 ,头晕 13例 ,上肢无力 9例 ,高血压 16例 ,低血压 9例 ,多汗 11例。颈椎体棘突移位部位 :C3 移位 4例占8% ,C4移位 6例占 12 % ,C5移位 11例占 2 2 % ,…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探讨宫腔镜对于宫内节育器导致子宫异常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广东省因放置宫内节育器(IUD)而导致子宫异常出血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宫腔镜取环术加电切术联合吲哚美辛治疗,对照组仅予以吲哚美辛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经期、经量和血红蛋白水平。对比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月经改善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薄化子宫内膜厚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均较治疗前经期缩短、经量减少、血红蛋白水平上升,但治疗组治疗后的经期显著短于对照组、经量显著少于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薄化子宫内膜厚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月经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宫腔镜矫治IUD导致子宫异常出血,可以有效、安全地在取环的同时改善患者一般情况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外伤性聋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根据“外伤多瘀”的特点,自拟活血复聪汤治疗该病42例,收到较好疗效,提示活血化瘀、通络开窍是治疗外伤性聋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胡永盛教授运用逍遥散验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老是国家名老中医 ,遍览群书 ,博采众长 ,学识渊搏 ,经验丰富。笔者随师学习 ,所见病种繁多 ,观其治疗各种疑难杂病 ,善用古方经方 ,加减化裁 ,用药独到 ,疗效显著。逍遥散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九治妇人诸疾》,原方主治肝郁血虚、脾失健运所致的两胁作痛 ,头痛眩晕 ,口燥咽干 ,疲乏食少或月经不调 ,乳房作胀 ,脉弦而虚等症。方由柴胡、当归、芍药、白术、茯苓、煨姜、薄荷、炙甘草组成。胡老以此方加减化裁 ,治疗各科疾病 ,疗效显著。1 频发室早田某 ,女 ,5 0岁 ,2 0 0 4年 7月 2日初诊。患者 1年前经动态心电图检查确诊为“室性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依拉达奉注射剂常规治疗,并加用脱水降颅压、减轻脑水肿、抗血小板、脑细胞保护、神经营养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当归、生地黄、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牛膝、川芎等)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疗效,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中医证候积分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5%,明显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38,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阻止脑缺血进一步发作,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9.
“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此言出自《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其原文如下:“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馨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风令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腠,  相似文献   

20.
针灸抗衰老     
衰老是指机体发育成熟后,组织器官逐步发生退行性改变,并最终走向老化的过程。中医学中独特的针灸疗法经实践证明,它是一种有效、方便、无毒副作用的疗法,具有调和阴阳,疏通经络,扶正祛邪的功能,可有效抑制衰老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