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生物系统的组学方法,它是关于生物体系内源代谢物质种类、数量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主要对生物整体、系统或器宫的内源代谢物质及其与内在和外在因素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1-2].其研究思路中的全局、动态观念与中药作用的多靶点和突出整体效应不谋而合.运用先进分析检测技术结合模式识别和专家系统等计算分析方法追踪中药体内代谢物组的组成和变化,可以探究中药药效物质及具有疗效的生物标志物,整体性评价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阐明中药作用的机制[3],为中药药理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2.
代谢组学及其在中药复方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谢组学主要是通过分析生物体受到外界刺激后产生的相对分子量较低的代谢产物,来推断生物体的生理病理状态。它是研究机体代谢网络以及代谢产物与机体所处环境之间联系的重要方法,与中药复方的基本理论和诊疗思维有异曲同工之处。借助代谢组学的技术平台,有助于解释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物质基础、量效关系等,有望在中药复方的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主要综述代谢组学及其在中药复方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代谢组学在中药研究和抗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代谢组学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组学”,是代谢控制论提升的学科,是评价细胞和体液的内源性和外源代谢物浓度与功能关系的学科。代谢组学是后基因时代的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该学科的应用跨越生物技术和医药技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代谢组学与药物药效和毒性筛选及评价研究和安全性评价、作用机制研究与合理治疗用药密切相关。从代谢组学技术用于中药研究的可行性、代谢组学的整体观念与中药作用的整体观念的一致性、代谢组学应用于恶性肿瘤的研究等3个方面阐述代谢组学与中药研究及抗肿瘤研究的关系,为代谢组学在中药研究和恶性肿瘤诊断方面的应用及其机制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代谢组学在中药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谢组学是后基因时代的一种全新的组学技术,近年来发展极为迅速。随着基于核磁共振、质谱以及化学计量学软件的代谢组学分析技术平台的不断发展,代谢组学技术为中药毒性和安全性研究提供了崭新的和强有力的技术手段,并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发现毒性物质、探讨毒性机制等。综述中药毒性及安全性评价领域代谢组学研究进展,并探讨其应用前景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摘 要代谢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兴起的新技术,21世纪以来随着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发展而迅速发展。代谢组学具有整体性、动态性、综合性和分析性的特点,与疾病整体观、动态诊疗的原则相一致。应用代谢组学方法评价临床医药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特别是中医中药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鉴别和确认中药的作用模式,选择和开发新药等中医药研究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代谢组学的应用,必将加速临床医药研究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代谢组学在中医药现代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谢组学是一种较全面系统的研究技术,符合中医整体性原则,能够对中医辨证的“证”进行本质研究,使中医辨证科学化和定量化,可深层次理解藏象理论,预测疾病的发生,反映肠道内生态环境状况,整体性评价中药综合疗效、安全性和作用机制,阐明中药的效应物质基础,建立科学的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确保临床中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中药在化学组成方面的复杂性决定了其作用方式和作用过程的复杂性。传统研究方法缺乏系统性,使得一系列制约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包括中药化学物质组表征、中药作用机制、中药方剂配伍规律以及中药毒性机制等中药系统复杂性问题。代谢组学作为一门全新的组学技术,秉承了从机体全局系统出发来考量机体内源性小分子物质与外源性干预物质(如药物)的相互作用的理念,与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中药作用原理思路一致。近年来,人们尝试将整合代谢组学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策略用于解开上述中药关键问题,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其在理论挖掘、策略设计、方法开发和实践拓展诸多方面都有很多具体的工作需要进一步推进。对整合代谢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策略在解析中药系统复杂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中药复方作为中医临床用药最广泛的形式,其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的科学阐释成为全面揭示中医药实用价值进而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关键。代谢组学技术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旨在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生物体系在受到刺激或干扰后,内源性代谢物组的变化或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代谢物组分析为基础,借助高通量检测和多元化数据处理手段,整合多维生物信息系统,阐明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综述了最新代谢组学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在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并对代谢组学技术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孟岩  崔洋  朱梦楚  何玉芳  张兰桐 《中国药房》2012,(11):1042-1045
目的:为中药代谢组学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介绍现代分析技术在代谢组学中的应用,综述代谢组学在中药资源与质量控制、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以及中药安全性评价等方面的应用。结果与结论:中药代谢组学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中药的深入研究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代谢组学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国珍 《天津药学》2009,21(1):56-58
代谢组学的出现,给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运用代谢组学方法在评价中药的疗效、安全性、筛选种质资源、药代动力学以及方证相关的机理研究等领域展示了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不可替代的优势地位,随着代谢组学的应用,必将大大加速中医药研究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代谢组学技术的整合运用及其在中药现代化中的应用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谢组学已经成为当今生物与医药领域的研究热点,作为系统生物学的核心组学,与其他组学进行的系统性研究为中药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法。质谱、核磁共振等现代分析技术作为代谢组学研究的技术平台,它们的整合运用加速了代谢组学的研究进程。本文就代谢组学技术的整合运用及研究现状作了简要的概述,并对代谢组学在中药现代化过程中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谢彬  袁星  徐希科  柳润辉 《药学实践杂志》2021,39(4):295-298,304
心血管疾病在全球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仍居高不下,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其致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目前主要认为,AS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脂质代谢紊乱、炎症反应、自噬和凋亡失衡等因素有关.传统中草药特别是中药复方在防治AS中取得良好疗效,对中药复方抗AS的药效及作用机制研究也越来越多.通过检索近5年...  相似文献   

13.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其配伍机制的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复方配伍机制的研究主要从药理、化学等方面,探讨复方的配伍、物质基础的变化与药理效应及药代动力学间的联系。本文就中药复方配伍机制研究的基本特点、现代研究思路与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计算毒理学近几年受到美国及欧盟相关立法及研究机构的重视,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新药毒性预测及环境化合物的安全评价。化合物毒性预测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化合物本身为基础的计算方法,主要是研究结构与毒性的定量关系;另一类是以毒性靶分子结构为基础的方法,又被称为分子机理法。我国在环境化合物的毒性预测、算法及建立构效模型上取得进展,将计算毒理学应用于新药研发已经起步,但尚未见到计算毒理学用于中药及其化合物毒性的研究。而国外在天然化学成分的毒性预测、结构毒性关系的研究上取得了一些进展。由于中药化学成分与人工合成化合物在化学空间的差别,同时中药是多组分的混合物,毒性预测有较大的挑战性。随着组学技术被更多地应用于化合物毒性的研究,计算毒理学在中药毒性研究中的应用也有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5.
16.
近年来,随着药物动力学与代谢组学的深入发展,其对中药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该文综述了国内外药物动力学与代谢组学在阐明中药作用机制、给药方案、质量控制、新药开发和剂型改进、安全性与毒性评价、整体疗效与物质基础的关系、以及中药在体内的代谢指纹图谱研究等方面的具体应用,概述了两学科目前在中药研究中面临的挑...  相似文献   

17.
植物代谢组学技术是借助多种检测手段以植物提取物中代谢物为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定性、定量分析,继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随着核磁共振(NMR)、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植物代谢组学已广泛应用于中药资源研究中。对该技术在中药基原鉴别、野生与栽培品的鉴别、药用部位鉴别、不同发育期的成分鉴定及不同产地药材的品质差异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而揭示植物代谢物动态变化趋势,为中药质量评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代谢组学及其在药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代谢组学(metabonomics)、代谢组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和代谢组学在药学各领域中的应用作一综述。方法检索归纳相关文献35篇,按照代谢组学的基本思想、研究方法、在药学各领域的应用分类综述。结果代谢组学在药学领域中广泛应用于药物安全性评价、作用机制研究、新药的研发和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9.
传统中药雄黄应用概况及其安全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雄黄作为传统中药已有2000余年历史,并为1963年至2005年的各版《中国药典》收载。雄黄主要用于治疗蛇虫咬伤、虫积腹痛、惊痫及疟疾。近年研究表明,雄黄有抗菌、镇痛消炎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雄黄制剂能有效治疗白血病。雄黄的剂量为0.05-0.1g/d。实际上,据不完全统计,约有66种雄黄制剂的常用量超过《中国药典》规定。雄黄的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二砷(As2S2)。尽管二硫化二砷的毒性较小,但雄黄大量长期应用可引起急、慢性中毒,这可能与其所含可溶性三氧化二砷(As2O3)有关。雄黄所致严重不良反应有出血、肝肾衰竭、呼吸中枢麻痹,甚至死亡。作者认为,雄黄临床应用的利弊应在对雄黄及其制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再进行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