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槲皮素对胃癌MGC-803细胞生长及凋亡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人胃癌MGC-803细胞增殖的影响及诱导凋亡作用。方法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槲皮素对MGC-803细胞的增殖活性的效应;原位末端核苷标记(TUNEL)法检测槲皮素诱导细胞凋亡的凋亡指数(AI)。结果槲皮素浓度为40~100μmol/L时对MGC-803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效应,且呈剂量依赖性;细胞加入槲皮素诱导48h后AI明显高于未加入组(P<0.05)。结论槲皮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显著抑制MGC-803细胞的增殖并能诱导其凋亡,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lncRNA-CLMAT2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转移等功能的影响。方法定量PCR检测lncRNA在不同肠癌细胞系的表达差异。在构建CLMAT2干扰与过表达质粒并慢病毒包装的基础上,CLMAT2高表达与低表达肠癌细胞系。下调或上调CLMAT2表达水平后,用CCK8、流式细胞技术、划痕、transwell等实验观察该lncRNA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凋亡、迁徙、侵袭等功能的影响。结果 lncRNA-CLMAT2在LOVO细胞中相对高表达,而在HCT116细胞相对低表达。用CLMAT2干扰与过表达慢病毒颗粒分别转染LOVO细胞与HCT116细胞,均达到下调与上调CLMAT2表达水平的目的。CCK8实验及细胞周期流式实验发现CLMAT2不能显著改变肠癌细胞的增殖,也不能显著影响合成期所占的比例或增殖指数。流式实验发现CLMAT2可显著抑制肠癌细胞的凋亡能力。划痕和transwell实验均发现CLMAT2能显著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迁徙及侵袭能力。结论 lncRNA-CLMAT2对肠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没有影响,但能够抑制其凋亡,促进肠癌细胞的迁徙及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宁夏枸杞总黄酮对人恶性胶质瘤U87-MG细胞增殖、迁移以及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贴壁法培养人恶性胶质瘤细胞。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和黄酮处理组(20,40,80,160 mg·L-1)。用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宁夏枸杞总黄酮作用U87-MG细胞不同时间后,细胞的增殖变化情况;RT-PCR和real-time PCR法检测肿瘤细胞内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mRNA水平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ICC)检测PCNA蛋白表达;Transwell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的U87-MG细胞增殖被抑制,且呈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关系;处理组的PCNA mRNA和蛋白水平含量均降低,迁移以及侵袭能力减弱;且上述指标的变化随枸杞总黄酮浓度的增加而趋于明显。结论:宁夏枸杞总黄酮能够抑制恶性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以及侵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补骨脂乙素(Isobavachalcone,IBC)对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IBC作用于体外培养的Tca8113细胞,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Akt、p-Akt、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IBC以浓度和时间依赖的方式有效抑制Tca8113细胞增殖。IBC降低Tca8113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显示IBC能够以浓度相关性下调p-Akt、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而Akt蛋白水平不受IBC处理剂量的影响。结论 IBC可抑制Tca8113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其作用与下调MMP-2和MMP-9蛋白及抑制其上游Akt的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唐梦君 《海峡药学》2013,25(2):241-243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肝癌细胞Bel-7404增殖、凋亡、侵袭影响,并研究其内在分子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白藜芦醇对Bel-7404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藜芦醇对Bel-7404细胞凋亡的影响;Transwell法检测白藜芦醇对Bel-7404细胞侵袭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Pro-caspase 3,PARP,MMP-9及VEGF的表达。结果白藜芦醇可以抑制Bel-7404细胞增殖,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白藜芦醇可以诱导Bel-7404细胞凋亡,呈浓度依赖性,与下调Procaspase3和PARP蛋白表达有关。白藜芦醇可以抑制Bel-7404细胞侵袭性,呈浓度依赖性,与下调MMP-9、VEGF蛋白表达有关。结论白藜芦醇可以抑制肝癌Bel-7404细胞增殖、通过剪切Procaspase3,PARP蛋白而诱导凋亡,通过下调MMP-9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而抑制Bel-7404细胞侵袭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花丹醌对人肝癌HepG2细胞侵袭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人肝癌HepG2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经不同浓度的白花丹醌处理后,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Transwell细胞体外侵袭实验观察细胞的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内Bax、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MT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白花丹醌干预组抑制HepG2细胞增殖,并呈剂量-效应关系(P<0.05);Transwell细胞体外侵袭实验显示,随白花丹醌用药浓度的递增,细胞侵袭能力明显下降,尤其以4、8μmol·L~(-1)明显(P<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白花丹醌作用HepG2细胞48 h,4、8μmol·L~(-1)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免疫组化显示,随着白花丹醌浓度增加,Bax蛋白表达增强,Bcl-2蛋白表达减弱,并呈剂量依赖性(P<0.01)。结论白花丹醌能够抑制HepG2细胞增殖,促进HepG2细胞凋亡,同时具有抑制HepG2细胞侵袭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红杉黄酮影响胃癌细胞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梯度浓度红杉黄酮处理胃癌细胞系AGS细胞,再使用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剂对细胞进行诱导。采用CCK-8检测红杉黄酮对AGS细胞的最佳抑制浓度及时间,使用平板克隆、Transwell、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变化。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p-PI3K、PI3K、p-AKT、AKT。结果:红杉黄酮呈浓度依赖抑制AGS细胞,其半抑制浓度为0.5 mmol/L,最佳处理时间为48 h。红杉黄酮处理AGS细胞后,p-PI3K与p-AKT表达下调,AGS细胞增殖减少,迁移、侵袭能力降低;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剂处理后,p-PI3K与p-AKT表达被部分逆转,增殖、迁移、侵袭能力降低也得到部分改善。结论:红杉黄酮通过失活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等恶性行为。  相似文献   

8.
槲皮素对卵巢癌细胞株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槲皮素对卵巢癌细胞株HO 8910PM的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 ,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卵巢癌细胞HO 8910PM经槲皮素处理后用Boyden小室的方法检测其体外粘附、侵袭和运动能力。明胶酶谱方法检测HO 8910PM细胞分泌的明胶酶活性。RT PCR方法检测TIMP 1、NM2 3H1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 ,用蛋白印迹方法检测c Fos,c Jun ,ERK2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卵巢癌细胞HO 8910PM经槲皮素处理后 ,体外侵袭、运动能力呈剂量依赖性下降 ,HO 8910PM细胞MMP 9的分泌下降。ERK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 ,但对TIMP 1、NM2 3基因的mRNA水平及c Fos ,c Jun蛋白表达无影响。结论 槲皮素在体外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卵巢癌细胞HO 8910PM的转移能力 ,这可能与槲皮素抑制MMP 9的分泌及下调ERK2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和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5,10,20,40μmol·L-1)的右美托咪定处理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并确定用药浓度。实时定量PCR(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右美托咪定对Ishikawa细胞miR-219a-5p和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2相关性Culin结构域1(CACUL1)表达的影响。采用上述方法检测抑制miR-219a-5p表达或过表达CACUL1对右美托咪定处理的Ishikawa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Western blot验证miR-219a-5p和CACUL1的靶向调控关系。结果:右美托咪定可抑制Ishikawa细胞增殖活力和迁移侵袭能力(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右美托咪定处理可促进miR-219a-5p表达,抑制CACUL1表达(P<0.05)。抑制miR-219a-5p表达或过表达CACUL1可逆转右美托咪定对Ishikawa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P<0.05)。CACUL1是miR-219a-5p的靶基因,miR-219a-5p负性调控CACUL1表达。结论:右美托咪定通过调节miR-219a-5p/CACUL1轴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基莲心碱(neferine,Nef)对人肝癌HepG2和Bel-7402细胞侵袭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人肝癌HepG2和Bel-7402细胞体外培养,经不同浓度的甲基莲心碱处理后,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Transwell细胞体外侵袭实验观察Nef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免疫印迹检测Rho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CCK-8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甲基莲心碱干预组抑制人肝癌HepG2和Bel-7402细胞增殖,并呈剂量-效应关系(P<0.05);Transwell细胞体外侵袭实验显示,3μmol·L~(-1)甲基莲心碱明显抑制HepG2和Bel-7402细胞的侵袭;免疫印迹结果显示,3μmol·L~(-1)甲基莲心碱作用HepG2和Bel-7402细胞12 h后,RhoA、RhoC和ROCK表达明显降低。结论甲基莲心碱可体外抑制HepG2和Bel-7402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其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可能与抑制RhoA、RhoC和ROCK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结直肠癌细胞SW480增殖与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癌基因C-myc表达的影响。方法:5、10、20、40、80、160μmol/L槲皮素处理SW480细胞后,采用MTT法检测SW480细胞增殖情况,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实时荧光定量反相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C-myc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槲皮素对SW480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能够诱导SW480细胞凋亡,且与剂量、时间呈正相关;40μmol/L槲皮素可明显抑制Bcl-2、C-myc mRNA的表达;处理48、72 h时40μmol/L槲皮素明显抑制Bcl-2、C-myc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槲皮素能够抑制SW480细胞增殖,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槲皮素可能通过下调Bcl-2、C-myc的表达水平而发挥抗结直肠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RNA干扰沉默Twist基因对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的迁移、侵袭和增殖等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构建Twist-shRNA表达载体,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分别转染入鼻咽癌细胞株CNE-2中,RT-PCR法检测Twist mRNA、Western blot法检测Twist蛋白表达量的变化。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细胞创伤愈合试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试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沉默Twist基因可减慢CNE-2细胞生长速度(与对照组比较P<0.05),降低CNE-2细胞的迁移速度,抑制CNE-2的体外侵袭能力。结论靶向封闭Twist基因的表达,可明显抑制CNE-2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提示Twist可作为鼻咽癌防治的一个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3.
14.
本研究主要探讨鸦胆亭(bruceantin,BCT)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的增殖、侵袭与迁移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采用MTT法检测BCT对NSCLC细胞株的细胞毒作用;采用集落形成、划痕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Western blot及RT-qPCR实验分别检测与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等的相关蛋白及miRNA、mRNA的表达情况;利用基因预测网站预测miRNA的下游靶基因。结果显示,BCT对NSCLC细胞株有强大的细胞毒作用,对H1299、PC-9和A549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12±0.02、0.31±0.20和2.07±0.70μmol·L-1。当0、0.03、0.15和0.75μmol·L-1BCT分别作用H1299细胞24 h后,其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呈现浓度依赖性地抑制。值得关注的是,多种与细胞迁移与侵袭相关的miRNA,如miR-29a-3p、miR-21-3p、miR-183-5p与miR-34b-5p的表达水平随着BCT给药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尤其对miR-29a-3p的作用最为明显;通过基因预测网站预测整合素β1(integrinβ1,ITGB1)可能为miR-29a-3p的靶基因;Western blot结果进一步显示,多种与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相关的蛋白,如整合素家族多种蛋白以及下游β-catenin、p-Sr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的表达均呈浓度依赖性减低,其中ITGB1蛋白降低最明显;而RT-qPCR结果显示ITGB1的mRNA表达与给药浓度无关。由此推测,BCT有可能是通过上调miR-29a-3p抑制ITGB1蛋白的表达,且与其mRNA水平无关,深入的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本研究初步提示BCT在NSCLC的治疗中具有继续开发的研究潜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亚低温(MHT)对大鼠颅脑创伤(TBI)后海马齿状回区(DG)新生神经元长期存活及成熟的影 响。方法 59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TBI组及TBI+MHT组,sham组15只,其余两组各22只。 TBI大鼠模型借助液压冲击脑损伤仪建立,打击压力设置为2.0 atm(1 atm=101.325 kPa)。TBI+MHT组大鼠在损伤后 立即接受MHT,降温后直肠目标温度为33.5 ℃,维持4 h,并于1.5 h内缓慢复温至37 ℃。在不同时间点应用Morris水 迷宫试验,mNSS评分比较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检测各组海马新生神经元长期存活及成熟 情况。结果 与TBI组比较,TBI+MHT组大鼠伤后4周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平台穿越次数及目标象限停留时间 均显著增加(P<0.05)。损伤后1、2、4周TBI+MHT组大鼠较TBI组mNSS评分均降低(P<0.01)。与sham组比较,损 伤后1、4、8周TBI组和TBI+MHT组大鼠损伤侧海马DG区BrdU阳性细胞数及BrdU/NeuN双阳性细胞数均增加(P< 0.05),且TBI+MHT组较TBI组增加更明显(P<0.05)。此外,与损伤后1周相比,损伤后4周及8周TBI组BrdU/NeuN 双阳性细胞数减少,而TBI+MHT组进一步增加(P<0.05)。结论 MHT可促进TBI后新生神经元的长期存活及成 熟,促进TBI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熊果酸(UA)对IL-6诱导的HepG2细胞中C-反应蛋白(CRP)异常表达的抑制作用以及对CRP所致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IL-6(30 ng/mL)、UA(6.5、12.5、25μmol/L)与IL-6(30 ng/mL)共同作用于HepG2细胞48 h,分别用MTT法、Western blot法及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CRP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CRP(25 μg/mL)、UA(5,10,20 μmol/L)与CRP(25 μg/mL)共同作用于HUVECs 24 h,分别用MTT法、Western blot法及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VCAM-1和LOX-1的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UA能显著抑制IL-6诱导的HUVECs细胞活力下降及细胞中CRP蛋白与mRNA的表达升高;UA显著抑制CRP引起的内皮细胞增殖,并且在mRNA及蛋白水平均能显著抑制CRP诱导的HUVECs异常高表达VCAM-1及LOX-1.结论:UA可通过抑制肝脏合成炎症因子CRP而降低血液中CRP浓度,并降低CRP等炎症因子对内皮细胞的损伤等途径从而发挥抗心肌缺血及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凌云  毛涵  朱袭嘉 《天津医药》2022,50(9):902-906
目的 通过实验探讨慢病毒转染调控FoxM1表达对人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增殖、侵袭能力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MMP-2表达的影响。方法 Western blot检测ICC细胞株HCCC-9810、RBE及SSP-25的FoxM1蛋白表达水平,选取表达量较低者作为上调FoxM1细胞株,较高者作为下调细胞株;将分别携带FoxM1质粒和shRNA的慢病毒载体转染目标上调和下调ICC细胞株,建立稳定上下调FoxM1的细胞株(Western blot验证);MTT法检测转染后细胞增殖力,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qPCR检测各组稳定转染细胞株MMP-9及MMP-2mRNA表达水平。结果 SSP-25的FoxM1蛋白表达最高,HCCC-9810最低,由此选取SSP-25作为下调FoxM1表达目标细胞株,HCCC-9810作为上调FoxM1表达目标细胞株。慢病毒转染成功构建稳定上调(HCCC-9810-FoxM1组)及下调FoxM1细胞株(SSP-25-shFoxM1组);HCCC-9810-FoxM1组增殖及侵袭能力明显高于HCCC-9810-Control组(均P&...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FOXC1启动子临近转录体(FOXCUT)对结肠癌细胞(HCT116)增殖、侵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向HCT116细胞转染FOXCUT siRNA(FOXCUT siRNA组),以转染阴性siRNA为阴性对照组(FOXCUT siRNA-NC组),未转染组为正常对照组(NC组),通过qPCR法确定FOXCUT干扰效果,并检测结肠癌及癌旁组织、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SW620、HCT116、HT29)和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NCM460)中FOXCUT mRNA表达水平;通过CCK-8、集落形成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沉默FOXCUT对HCT116细胞增殖、集落形成能力及侵袭能力的影响;qPCR检测沉默FOXCUT后HCT116细胞中Notch1、Hes1 mRNA表达变化;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实验检测HCT116细胞中Notch1、Hes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结肠癌组织中FOXCUT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与NCM460细胞比较,SW480、SW620、HCT116、HT29结肠癌细胞株中FOXCUT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其中以HCT116细胞中表达水平最高;与FOXCUT siRNA-NC组比较,FOXCUT siRNA组HCT116细胞中FOXCUT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NC组、FOXCUT siRNA-NC组HCT116细胞中FOXCUT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沉默FOXCUT可显著抑制细胞增殖、集落形成能力及侵袭(P<0.05),并抑制Notch1、Hes1 mRNA及蛋白表达(P<0.01)。结论 沉默FOXCUT可抑制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及侵袭,可能与抑制Notch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人结肠癌细胞HCT-8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人结肠癌HCT-8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0、40、80、120μmol/L)对细胞分别进行干预24、48、72 h;MTT法检测不同时间Res对HCT-8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细胞黏附试验检测Res对HCT-8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试验检测Res对HCT-8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进一步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和qRT-PCR分别检测Res对HCT-8细胞中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Res(浓度为40、80、120μmol/L)在干预后24、48、72 h均可以明显抑制HCT-8细胞的增殖活性(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细胞的同种黏附能力增强,异种黏附能力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Res 120μmol/L对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Res 120μmol/L作用HCT-8细胞48 h后,HCT-8细胞中上皮间质标志性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mRNA的相对表达量增加(P<0.05),而AKT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P-AKT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藜芦醇通过调控细胞EMT抑制人结肠癌HCT-8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受PI3K/AKT信号通路的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