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慢性吗啡处理对大鼠交感神经节cAMP、cGMP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慢性吗啡(Mor)处理对大鼠交感神经节——颈上神经节(SCG)环腺苷酸(cAMP)和环鸟苷酸(cGMP)含量的影响。方法剂量递增法连续皮下注射(sc)吗啡5 d建立慢性吗啡依赖大鼠模型,纳洛酮(Nal)催促戒断法和55℃热水甩尾试验判断模型依赖性和耐受性,125I放射性免疫测定法测定SCG中cAMP和cGMP的含量。结果①吗啡急性给药组大鼠SCG中cAMP含量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②吗啡依赖组大鼠SCG中cAMP含量回到正常对照组水平,并有增高趋势(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与吗啡急性给药组比较,P<0.05);③吗啡戒断组大鼠SCG中cAMP含量较正常对照明显增高(P<0.05);④各组大鼠SCG的cGMP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慢性吗啡处理大鼠交感神经节cAMP存在适应性上调现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慢性吗啡处理和吗啡戒断对大鼠血清中ACTH及其受体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利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吗啡依赖及戒断大鼠血清中ACTH及皮质醇的浓度;利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研究下丘脑糖皮质激素受体(GR)基因表达的改变情况。结果:(1)吗啡依赖组大鼠血清中ACTH及皮质醇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戒断d1大鼠血清ACTH浓度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血清皮质醇的浓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戒断d7大鼠血清ACTH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清皮质醇的浓度仍略高于对照组(P<0.05);(2)吗啡依赖组大鼠下丘脑GR基因表达水平下降(P<0.05),戒断组大鼠GR的基因表达均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吗啡类物质的长期使用可以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激素分泌功能及GR的基因表达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源性补偿嘌呤核苷酸对吗啡依赖大鼠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吗啡组、吗啡+嘌呤核苷酸组、对照戒断组、吗啡戒断组和吗啡+嘌呤核苷酸戒断组,戒断组于d8给药后4h观察纳洛酮急性戒断症状。各组检测血尿酸(UA)、尿素氮(BUN)和肌酐(Cre)含量,以及血浆和大脑皮质腺苷脱氨酶(ADA)活性。结果吗啡+嘌呤核苷酸戒断组的戒断症状综合评分明显少于吗啡戒断组(P<0.01)。吗啡组及吗啡戒断组血UA含量均明显高于相应的对照组和相应的吗啡+嘌呤核苷酸组(P<0.05)。各组间BUN和Cre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吗啡组及吗啡戒断组血浆及大脑皮质ADA活性明显高于相应的对照组和相应的吗啡+嘌呤核苷酸组(P<0.05或P<0.01)。结论补充嘌呤核苷酸可改善吗啡增强大鼠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作用。  相似文献   

4.
MK-801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及中枢cAMP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MK-801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及脊髓和脑干cAMP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盐水对照组、吗啡依赖组、吗啡戒断组和MK-801组,每组8只。各组在纳洛酮激发戒断后立即观察戒断症状30min,纳洛酮激发戒断后1h,处死大鼠,分离脊髓和脑干,用放射免疫法检测cAMP的含量。结果MK-801组戒断症状总分为26.06±1.98,低于吗啡戒断组61.15±3.28(P<0.01)。MK-801组脊髓cAMP含量为0.8±0.26μmol.g-1,低于吗啡戒断组(P<0.05),而与吗啡依赖组相近(P>0.05);MK-801组脑干cAMP含量为1.62±0.38μmol.g-1,低于吗啡戒断组(P<0.05),而与吗啡依赖组相近(P>0.05)。结论MK-801减轻吗啡戒断症状的机制可能与其降低大鼠中枢cAMP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甙(PNS)对吗啡戒断大鼠大脑皮质m2,m5乙酰胆碱受体(AChR)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PNS抑制吗啡戒断症状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剂量递增法建立大鼠吗啡依赖模型(MOR组),以腹腔注射(ip)纳洛酮建立催促戒断模型(NAL组),大鼠在给予吗啡的同时,采用3种不同剂量PNS(100、200、400mg.kg-1)灌胃(ig)。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分别观察PNS对吗啡依赖及戒断大鼠皮质m2,m5AChR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慢性吗啡作用使皮质m2,m5AChR mRNA及m2AChR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2)纳洛酮催促戒断使m2,m5AChR mRNA及蛋白表达进一步升高(P<0.01);(3)PNS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纳洛酮催促戒断所引起的AChR mRNA及蛋白表达的增强。结论:PNS可通过抑制m2,m5AChR mRNA及蛋白的表达缓解吗啡戒断症状。  相似文献   

6.
嘌呤核苷酸对吗啡依赖大鼠痛阈及急性戒断症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嘌呤核苷酸对吗啡依赖大鼠痛阈及急性戒断症状的影响。方法:将30只♂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吗啡组和嘌呤核苷酸+吗啡组,于实验d1、3、5、7用电子压痛仪检测大鼠尾压痛阈值,d2、4、6、8进行热甩尾实验检测大鼠抗热痛觉过敏能力,于d8给药后4h观察纳洛酮急性戒断症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1起吗啡组及嘌呤核苷酸+吗啡组大鼠尾压痛阈值增高(P<0.01),d3起嘌呤核苷酸+吗啡组压痛阈值明显高于吗啡组(P<0.01);d2起吗啡组热甩尾潜伏期延长(P<0.05),d6起嘌呤核苷酸+吗啡组热甩尾潜伏期时间长于吗啡组(P<0.05);嘌呤核苷酸+吗啡组戒断症状评分与吗啡组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嘌呤核苷酸能够明显增强吗啡的镇痛作用,并减轻吗啡依赖大鼠的戒断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大鼠在吗啡依赖、自然戒断和使用戒毒药玄夏治疗时Th1/Th2相关细胞因子IFN-γ、IL-2、IL-4和IL-6进行测定,以了解戒毒药玄夏对大鼠体内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24只,随机分配到正常对照组、吗啡依赖组、自然戒断组和玄夏治疗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每日两次sc生理盐水。余3组每日sc吗啡,共8d,建立吗啡依赖模型。玄夏治疗组于给吗啡的d4起每日ig玄夏,正常对照组和吗啡依赖组于最后一次sc吗啡后取脾脏,自然戒断组和玄夏治疗组于停吗啡72h后取脾脏,制备脾细胞悬液,加入Con A后置CO2细胞培养箱中培养48h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细胞培养液中IFN-γ、IL-2、IL-4和IL-64种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脾细胞培养液中,IFN-γ、IL-2和IL-6 3种细胞因子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吗啡依赖组大鼠Th1型因子IFN-γ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L-2的水平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h2型因子IL-6水平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自然戒断组,IFN-γ的水平较吗啡依赖组有所下降,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L-2的水平进一步升高,与吗啡依赖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IL-6的水平较吗啡依赖组稍有增加。玄夏治疗组,IFN-γ水平较吗啡依赖组低,而且明显低于自然戒断组,与正常对照组的水平相似;IL-2水平较自然戒断组和吗啡依赖组低,接近正常对照组;IL-6的水平则显著低于自然戒断组(P<0.05)。结论:大鼠使用玄夏后,Th1型细胞因子IFN-γ和IL-2能恢复到正常水平,提示玄夏能抑制大鼠吗啡依赖时增强的Th1型免疫应答,对Th1/Th2平衡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吗啡急性给药、吗啡依赖及戒断对大鼠心脏心钠素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 利用斑点及Northern杂交技术检测大鼠心房的心房钠利尿因子信使RNA(ANF -mRNA)含量。结果··:吗啡急性给药、吗啡依赖及戒断时大鼠心房ANF -mRNA含量均升高。结论·· :吗啡急性给药、吗啡依赖及戒断时大鼠心脏心钠素基因表达均增强。  相似文献   

9.
盐酸氢吗啡酮身体依赖性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盐酸氢吗啡酮产生身体依赖性的潜力。方法:采用小鼠催促戒断跳跃、大鼠催促戒断和大鼠自然戒断3种实验模型。结果:(1)在小鼠催促戒断实验中,氢吗啡酮3个剂量组(sc,累积剂量分别为7、70和480mg·kg-1)和吗啡组(sc,累积剂量为480mg·kg-1)小鼠出现跳跃的百分率和跳跃次数及体重下降百分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在大鼠ig给药的催促戒断实验中,氢吗啡酮3个剂量组(累积剂量分别为77.25、154.5和309.0mg·kg-1)及吗啡组(累积剂量为1030mg·kg-1)的大鼠和sc给药的催促戒断实验中氢吗啡酮3个剂量组(累积剂量分别为14.4、48和51.75mg·kg-1)及吗啡组(累积剂量为345mg·kg-1)大鼠的戒断症状分值和体重下降百分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在大鼠sc给药的自然戒断实验中,氢吗啡酮3个剂量组(累积剂量分别为207、310.5和621mg·kg-1)和吗啡组(累积剂量为2070mg·kg-1)大鼠在停用吗啡后体重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盐酸氢吗啡酮与盐酸吗啡相似,对实验动物无论是ig给药还是sc给药,戒断后都可使动物出现戒断反应,都具有产生身体依赖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吗啡在基因水平对脑嘌呤核苷酸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研究吗啡对大鼠脑组织嘌呤核苷酸代谢的影响,寻找吗啡依赖相关的调控与效应基因。方法:利用核酸分子杂交测定吗啡依赖与戒断大鼠丘脑及颞叶脑组织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mRNA的含量变化。结果:核酸分子杂交密度扫描结果显示吗啡依赖、急性及慢性戒断时大鼠丘脑及颞叶脑组织HGPRTmRN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P<0.001)。结论:吗啡能明显抑制丘脑及颞叶脑组织HGPRT的基因表达,提示吗啡可能通过调控脑核苷酸代谢的关键酶,影响脑核苷酸及核酸代谢。  相似文献   

11.
何萍  莫宁  于洪波 《中国药理学通报》2006,22(10):1206-1211
目的研究吗啡(Mor)耐受与依赖对大鼠交感神经节快兴奋性突触传递的影响。方法制备正常对照大鼠和Mor耐受与依赖大鼠的离体交感神经节———颈上神经节(SCG)标本,运用细胞内生物电记录技术研究Mor耐受与依赖对大鼠交感神经节快兴奋性突触传递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①Mor(0.1~1.0 mmol.L-1)能可逆性抑制正常对照组大鼠SCG细胞的快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ast exc itatorypostsynaptic potential,f-EPSP);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or(0.5 mmo.lL-1及1.0 mmo.lL-1)对Mor耐受与依赖大鼠SCG细胞的f-EPSP的抑制效应明显降低;③对正常对照组大鼠SCG细胞f-EPSP无影响的纳洛酮(Nal,0.1 mmol.L-1)能增加Mor耐受与依赖大鼠SCG细胞的f-EPSP。④Mor耐受与依赖组大鼠和正常对照组和SCG细胞的膜电位(RMP)和膜电阻(Rm)差异无显著性。结论Mor耐受与依赖大鼠的交感神经节的快兴奋性突触传递形成了对Mor的耐受和依赖。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慢性吗啡依赖大鼠腹侧背盖区(Ventraltegmentalarea,VTA)、伏隔核(Nucleusaccumbens,NAc)、前额皮质(Prefrontalcortex,PC)、海马(Hippocampus)及去甲肾上腺能神经中枢蓝斑(Locuscoeruleus,LC)五个脑区Gi2蛋白的改变,探讨慢性吗啡依赖的可能机制。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慢性吗啡依赖组、戒断组和空白对照组。慢性吗啡依赖组和戒断组腹腔注射吗啡,建立吗啡成瘾模型,戒断组腹腔注射纳络酮(5mg/kg)30min后断头处死各组大鼠,取出脑组织,进行冰冻切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NAc、PC、LC、VTA和Hippocampus五个脑区相对Gi2蛋白水平。结果慢性吗啡成瘾组和戒断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NAc区Gi2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1),LC区Gi2蛋白水平却明显升高(P<0.01),其它脑区未发现明显变化。结论慢性吗啡成瘾可引起大鼠脑内Gi2蛋白水平发生改变,但各脑区Gi2蛋白水平的改变并不相同。Gi2蛋白水平的改变可能是吗啡耐受和依赖潜在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3.
褪黑素对吗啡戒断大鼠脑内CaM和CaMKⅡ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褪黑素对吗啡戒断大鼠海马和脑干内CaM及CaMKⅡ活性的影响。方法 :以剂量递增法连续 5d皮下注射吗啡建立吗啡依赖大鼠模型 ,分别用流式细胞术和放射酶法检测脑内CaM及CaMKⅡ的活性变化。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 ,吗啡依赖大鼠海马和脑干内钙调蛋白活性明显升高 (P <0 .0 1) ,而CaMKⅡ活性则显著降低 (P <0 .0 5 )。纳洛酮催促戒断后海马和脑干内CaMKⅡ活性明显高于吗啡依赖大鼠 (P <0 .0 1) ,但钙调蛋白相对活性无显著变化 (P >0 .0 5 ) ;(2 )与吗啡依赖组比较褪黑素可使吗啡戒断大鼠海马和脑干内CaM及CaMKⅡ的活性明显降低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褪黑素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综合征的抑制作用可能与MT降低脑干和海马内CaM及CaMKⅡ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褪黑素对吗啡戒断大鼠脑内cAMP和cGMP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褪黑素 (MT)对吗啡戒断大鼠不同脑区cAMP和cGMP含量的影响。方法 :以剂量递增法连续皮下注射吗啡建立吗啡依赖模型 ,采用放射免疫学方法测定脑内cAMP和cGMP的含量。结果 :(1)MT对大鼠吗啡戒断症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 )与对照组比较 ,吗啡依赖大鼠的纹状体、间脑、中脑、脑桥和海马内cAMP含量显著增高 (P <0 0 5 ,P <0 0 1) ,cGMP含量显著下降 (P <0 0 5 ,P <0 0 1)。与吗啡依赖组比较 ,催促戒断大鼠海马和纹状体内cAMP的含量显著升高 (P <0 0 5 ) ,而cGMP含量显著下降 (P <0 0 5 ,P <0 0 1) ,其他部位则无明显变化 ;(3)褪黑素急性治疗可使吗啡戒断大鼠纹状体、间脑、中脑、脑桥和海马内cAMP含量明显下降 (P <0 0 5 ,P <0 0 1) ,cGMP含量明显增高 (P <0 0 5 ,P <0 0 1)。结论 :MT可显著抑制大鼠吗啡戒断反应 ,并与调节中枢cAMP和cGMP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5.
金甲王颗粒对吗啡依赖猴和大鼠戒断症状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药金甲王颗粒对吗啡依赖猴和大鼠戒断症状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吗啡依赖大鼠纳洛酮催促戒断、自然戒断模型以及吗啡依赖猴模型 ,观察金甲王颗粒对戒断症状的抑制作用。结果 :(1) 3个剂量的金甲王颗粒 (3 5 4、7 0 3和 14 0 7g生药·kg- 1 )均可显著降低吗啡依赖大鼠的催促戒断症状分值 (P <0 0 1) ;(2 )金甲王颗粒治疗组在大鼠自然戒断后期的体重恢复优于吗啡依赖组 ,3 5 4g生药·kg- 1 剂量的金甲王颗粒组大鼠体重下降百分率低于吗啡依赖组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3)在猴自然戒断治疗实验中 ,金甲王颗粒 3个剂量 (3 2 4、6 4 7、12 94g生药·kg- 1 )均能明显抑制吗啡依赖性猴的戒断症状 (P <0 0 5 ,P <0 0 1) ,金甲王颗粒中、大剂量组可明显抑制猴戒断后的体重下降 (P <0 0 5 ) ,但对体温下降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P >0 0 5 )。结论 :金甲王颗粒能改善吗啡依赖性动物催促戒断和自然戒断后所产生的戒断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吗啡依赖及戒断对大鼠垂体催乳素 (PRL)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核酸分子杂交及放射免疫分析。结果 :吗啡依赖组及戒断组大鼠垂体的PRLmRNA含量降低 ,戒断 2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吗啡依赖组及戒断组血清PR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后者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吗啡依赖及戒断显著影响大鼠垂体PRL的基因表达 ,表现为转录功能的下降和可能直接刺激催乳素的合成及分泌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慢性吗啡依赖及戒断对大鼠伏隔核(NAc)、尾壳核(CPu)及海马(Hip)中NSF附着蛋白(SNAPs)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吗啡组和戒断不同时间组,吗啡组大鼠背部皮下注射吗啡8d,每日3次,剂量递增,对照组大鼠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吗啡组末次注射吗啡4h后处死,断头取脑。自然戒断组分别在戒断不同时间处死动物。各组均设平行对照。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各脑区SNAPs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慢性吗啡依赖大鼠CPu内γ-SNAP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上调25%左右(P<0.01),NAc及Hip脑区则无明显变化,自然戒断d2、d3、d7组亦未观察到γ-SNAP明显的表达改变。α-SNAP和β-SNAP在吗啡依赖和自然戒断状态下3个被检脑区(NAc、CPu、Hip)均未检测到明显的表达变化。结论慢性吗啡依赖可增加CPu内γ-SNAP的表达,对α-SNAP和β-SNAP的表达没有影响,提示SNAPs 3种亚型在慢性吗啡依赖过程中行使不同的功能,可能与特定神经递质的分泌有关。慢性吗啡依赖及戒断引起的突触前神经递质释放改变可能不是由α-SNAP和β-SNAP表达量变化介导的,其具体机制可能与其内在活性变化或蛋白在细胞内的转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