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植骨后路三柱植骨在胸腰段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04年10月至2007年8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段骨折患者53例,其中男34例,女19例;年龄26~46岁,平均36岁;T118例,T1219例,L126例。骨折类型:压缩型11例,爆裂型42例。神经功能按ASIA分级:A级5例,B级7例,C级15例,D级7例,E级19例。本组病例全部经后路手术,行或不行椎板减压,病椎经椎弓根前中柱植骨,双侧横突植骨,未经椎板减压患者加用椎板植骨。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摄X线检查,测量观察椎体高度有无丢失,内固定有无断裂、松动情况发生。结果53例患者均达理想复位,术后随访8~48个月,平均25个月,53例患者骨折均骨性愈合,未发现畸形矫正度的丧失,无断钉或断棒现象,术后三柱融合佳,近期观察未见病椎角度丢失。除3例A级患者神经功能无恢复外,其余患者均有Ⅰ级以上的恢复。结论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对恢复神经功能病椎高度和生理曲度效果佳,经椎弓根椎体前中柱植骨对恢复脊柱三柱稳定性、降低术后病椎高度丢失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9月~2009年3月本院采用后路减压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新鲜的胸腰椎骨折患者24例,男16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41.5岁。骨折部位:T112例,T129例,L111例,L22例。按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标准:A级3例,B级2例,C级3例,D级13例和E级3例。伤椎椎体楔变:脊柱后凸畸形大于20°者9例,占37.5%。手术方法: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经伤椎椎弓根开孔,通过套管植入自体松质骨碎块于伤椎椎体内。结果:随访3~38个月,平均23.2个月,伤椎高度恢复至正常的90%~100%,伤椎椎体高度维持良好,形态无塌陷,未出现因植骨操作引起的神经血管并发症。术后CT显示伤椎椎管减压充分,椎体内植骨块边缘模糊。融合良好,骨折椎体愈合满意,不完全神经损伤患者手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有1~2级的恢复,脊髓完全性损伤,ASIA分级分别无改变。结论:胸腰椎新鲜爆裂骨折患者,在后路椎管环形减压及内固定同时,经伤椎椎弓根进行椎体内植骨,可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前、中柱的稳定性。对术后早期活动及预防术后远期椎体塌陷的发生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螺钉治疗方法在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4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5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螺钉治疗法进行治疗,分别以患者治疗前、后的VAS疼痛评分、治疗效果、脊柱后凸Cobb's角度及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作为临床观察指标,并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VAS评分为(2.69±1.05)分,治疗前为(7.98±1.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状况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患者的Cobb’s角度为(5.1±0.1)°,明显优于治疗前的(27.3±0.5)°,同时患者神经功能的Frankel分级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均〈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螺钉治疗法可有效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经伤椎植骨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10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行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经伤椎植骨固定治疗,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治疗期间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与术前1d对比,术后3d及术后3个月患者疼痛评分(VA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均明显改善(P0.05);且与术前1h对比,术后3d及术后3个月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及伤椎楔变角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经伤椎植骨固定方式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联合椎板间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本院骨科收治的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经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给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联合椎板间植骨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和患者VAS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引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术后1周进行VAS疼痛评分,观察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两组患者均无出血、内固定断裂、松动、植骨融合的情况。结论椎弓根钉系统内同定联合椎板间植骨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具有手术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疼痛轻等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朱童 《淮海医药》2010,28(5):419-420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疗效。方法胸腰椎骨折30例,均为单椎体骨折,骨折节段T12-L2,其中压缩性骨折22例,爆裂性骨折8例,均采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术前、术后及不同随访时间行X线和CT检查,测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结果全部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2月,未出现植骨操作引起的神经血管并发症,伤椎椎体高度恢复并维持良好,未出现明显后凸畸形。结论胸腰椎骨折在后路内固定同时经伤椎椎弓根进行椎体内植骨,可有效填充椎体内骨缺损空腔,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前、中柱的稳定性,预防术后椎体高度的丢失。  相似文献   

7.
杜兵 《中国医药指南》2014,(23):193-194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椎骨折;对照组采用单纯经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方法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出院后随访的椎体高度、脊椎活动能力、Cobb角的矫正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确定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脊椎活动能力、椎体高度变化情况、后突角的矫正情况等较对照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重建效果好、稳定性高、术后功能恢复性较好,并发症较低。  相似文献   

8.
裴世深  王清和  刘璞  康肖  李士学  王铁铸  闫蕾 《河北医药》2012,34(24):3767-3768
随着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对胸腰椎骨折生物力学的认识加深,大部分胸腰椎骨折患者获得了正确的治疗,但是术后出现迟发性后凸畸形并不少见,胸腰椎骨折术后并发后凸畸形或伴椎管狭窄是目前临床医师所面临的棘手问题。我科2006年3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钛网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并发迟发性后凸畸形患者  相似文献   

9.
后路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经后路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比较经伤椎单侧及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差别.方法 采用后路经伤椎植入椎弓根螺钉术对3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治疗,通过比较患者术前、术后伤椎椎体压缩率的变化,评价其术后伤椎椎体复位情况.结果 32例患者术后伤椎椎体压缩得到明显改善,压缩百分比由术前平均43...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伤椎植骨与伤椎置钉及单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临床效果差异。方法 180例胸腰段骨折患者以随机抽样方法分为A、B和C三组,每组60例,分别采用单纯短节段固定,伤椎置钉及椎弓根伤椎植骨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矢状面角度及日本整形外科学腰椎疾患治疗成绩(JOA)评分等。结果 B、C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C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患者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矢状面角度及JOA评分均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C两组患者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矢状面角度及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单纯短节段和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短节段固定治疗,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手术具有操作简便,微创等优点,有助于改善固定稳定程度,避免术后矫正角度过度丢失,并提高腰椎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3月~2010年1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例资料59例,其中,男38例,女2l例;年龄19~65岁,平均37岁。收集的病例均为单节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所有病例采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经伤椎及上下椎椎弓根固定。比较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角(矢状面Cobb角)、椎管内占位、神经功能ASIA分级等指标。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随访17个月,术后均获得较好恢复,高度及外形基本恢复正常.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角、椎管内占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ASIA分级亦有改善。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有效建立椎体前中柱稳定性,增强内固定系统的牢固性,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2008年10月至2009年9月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7例。男5例,女2例,年龄35~56岁,平均44.7岁。受伤到手术时间为7h~6d,平均4d,有3例高处跌伤,4例车祸伤,骨折类型按照Magerl分型:A型2例,B1型2例,C2型1例,C3型2例。患者的神经功采用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3例,D级1例。结果手术时间310—480min,平均340min,出血量1200~2500ml(平均1600ml),术后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17个月,平均13.7个月,术后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有1级以上的恢复,术前骨折处后凸角度18.7°±11.3°(3°~28°),术后骨折处后凸角度为0.8°±0.6°(-4°-6°)。结论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严重的胸腰椎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9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3例,经损伤椎体后路钉棒固定后,行椎弓根植骨,对照组32例,仅经损伤椎体后路钉棒固定,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的椎体高度压缩率、损伤节段椎体Cobb角、骨折愈合情况及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椎体高度压缩率、损伤节段椎体Cobb角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26例(78.8%),骨折不愈合7例(21.2%),对照组骨折愈合17例(53.1%)例,骨折不愈合15例(46.9%),两组的骨折愈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好,骨折愈合速度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张剑 《中国医药科学》2014,(14):250-251,254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2013年5月间收治的3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植骨内固定治疗,随访观察手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2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76.4±4.7)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52.7±12.6)mL,患者手术治疗后的伤椎前缘高度及矢状面Cobb角均较手术治疗后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切口均为Ⅰ期愈合,术后未发生明显近期及远期并发症。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安全可行,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杨明  孟垂霞  高洁  刘建青 《中国医药》2012,7(10):1268-1269
目的 探讨椎弓根螺钉技术在胸椎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对74例胸椎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74例患者皆行手术治疗,其中单纯后路减压者11例,减压及行椎弓根钉内固定者63例,根据骨折不同的部位,分别选用Dick钉、AF钉和TSRH钉内固定.结果 74例患者手术切口全部Ⅰ期愈合,无胸膜损伤、截瘫加重、大血管损伤等并发症,15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经治疗后痊愈.术后截瘫症状未见明显恢复.结论 后路减压及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椎骨折,能有效地恢复脊柱的正常序列,有利于患者早期进行康复锻炼,但对神经功能的恢复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与分析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经皮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错位就诊顺序分为基础护理组与综合护理组,观察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方式下的并发症与满意程度情况.结果 综合护理组出现穿刺处疼痛(6.67%)、针道感染(3.33%)及固定松动(6.67%)与基础护理组(分别为33.33%、30.00%、36.67%)相比,P<0.05.综合护理组满意程度以上的人数有28例(93.33%),基础护理组19例(63.33%),两组相比,P< 0.05.结论 对行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经皮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安全性,加快康复进程,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赵贵群  范会龙 《河北医药》2012,34(17):2568-2569
目的总结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经验,推广其临床应用。方法 24例单椎体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例,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龄20~75岁。损伤节段:T111例,T125例,L18例,L27例,L32例,L41例。伤后至手术时间3~5d,均为爆裂骨折。术前椎管占位率25%~65%。脊柱后凸程度(Cobb角):14~35°,椎体压缩至正常的10%~55%。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4例,C级6例,D级5例,E级7例。按置钉→减压→复位→植骨步骤进行。结果随访12~18个月,未发现继发性后突畸形,椎体高度恢复至正常的85%~100%,椎管占位率5%~15%。脊柱后凸程度(Cobb角):平均3°,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2例,D级4例,E级15例。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在早期稳定的基础上为伤椎椎体的长期稳定提供物质基础,避免因复位后"空壳椎体"的形成,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与分析骨折垂直应力螺钉在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6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采取骨折垂直应力螺钉固定治疗,随访1年后,观察该组患者术后复位情况及椎间隙变化情况。结果术后2周及术后1年与术前相比,伤锥前缘、伤锥后缘、矢状面Cobb角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2周相比,伤锥上一椎间隙前缘高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一椎间隙后缘高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胸腰椎骨折采取骨折椎椎弓根螺钉可显著增加胸腰椎骨折后路短节段内固定系统的牢固性,在纠正后凸畸形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后路椎管前后方同时减压治疗伴脊髓损伤的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2月~2011年5月收治的伴脊髓损伤的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23例,均采用后路椎管前后方同时减压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问为(173.6±32.8)min,术中出血量为(649.5±203.1)mL,术后24h伤口引流量为(297.2±56.3)mL,骨折愈合时间为(16.8±3.4)周。术后患者发生感染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7%。术后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椎管容积率均明显大于术前,术后Cobb角明显小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Frankel分级评定情况明显好于术前。结论后路椎管前后方同时减压治疗伴脊髓损伤的胸腰段爆裂骨折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减压彻底,骨折复位效果好,内固定更为牢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