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斌  董福慧 《北京中医》2009,(12):943-945
“谿谷属骨”记载于《黄帝内经》,该书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奠基之作。谿谷是《黄帝内经》中的一个重要的解剖学概念,在论及骨痹、骨痿、骨蚀、骨疽、痹厥等骨病的发生、发展机制时,均有提及这一概念。同时,弱谷也是络脉交会的关键部位,在针刺治疗骨病时是用于调节气血循行的必要的穴位。因此,赂谷是《黄帝内经》骨相关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结构,其表现在正常情况下是络脉气血交会的场所,病变时是邪气留居的部位,在治疗中是针刺补正祛邪的取穴所在。“谿谷属骨”理论广泛地参与了《黄帝内经》关于骨病的讨论。是该书用于阐发骨病因机证治的核心,因此在中医骨伤科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方面。是值得长期关注和深入研究的。  相似文献   

2.
刘斌  董福慧 《北京中医药》2009,28(11):861-863
"谿谷属骨"记载于<黄帝内经>.通过对书中"谿谷"相关的条文研究表明:骨经由谿谷、冲脉与中焦发生联系,因此谿谷既是经脉中的血气在循环中灌注的部位,又是后天水谷精微化生营血后由中焦对经脉系统进行补充的部位.另外,还讨论了"谿谷属骨"和"骨属"的关系,"谿谷"与"骨属"同为连属于骨的结构性概念,但是"谿谷"强调了骨与人体经脉气血的关系,"骨属"则侧重了骨参与运动,以及与其中所包含的脑髓之间的关系.结论 为"谿谷"是中医学人体的一个重要结构;"谿谷属骨"是建立在早期解剖学和长期观察总结基础上的<内经>人体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医骨伤科学具有指导性的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3.
"谿谷属骨"记载于<黄帝内经>,该书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奠基之作.通过列举书中有关"谿谷"的条文,并分析"谿谷属骨"理论的解剖学意义,以及与中医骨伤科其它理论的关系.研究表明,谿谷位于肌肉交汇的部位,深入及骨并与其相连属,是周身荣卫之气循行交汇的场所,借冲脉和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有着密切的联系."谿谷属骨"理论明确地提出了骨与附属肌肉和血液循环的密切相关性,在更高的层面上揭示了骨与其它器官的广泛联系.该理论完整地呈现了"肾主骨"的具体实现环节,是其最具直接、最具说服力的证据;并且很有可能是中医骨伤科学四大学说最直截的解剖依据和理论基础.因此,"谿谷属骨"理论相关的整理挖掘和深入研究对于中医骨伤科的学术研究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斌  董福慧 《北京中医》2009,(11):861-863
"谿谷属骨"记载于《黄帝内经》。通过对书中"谿谷"相关的条文研究表明:骨经由谿谷、冲脉与中焦发生联系,因此谿谷既是经脉中的血气在循环中灌注的部位,又是后天水谷精微化生营血后由中焦对经脉系统进行补充的部位。另外,还讨论了"谿谷属骨"和"骨属"的关系,"谿谷"与"骨属"同为连属于骨的结构性概念,但是"谿谷"强调了骨与人体经脉气血的关系,"骨属"则侧重了骨参与运动,以及与其中所包含的脑髓之间的关系。结论为"谿谷"是中医学人体的一个重要结构;"谿谷属骨"是建立在早期解剖学和长期观察总结基础上的《内经》人体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医骨伤科学具有指导性的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5.
刘斌  董福慧 《北京中医》2009,(7):512-514
"谿谷属骨"记载于《黄帝内经》,该书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奠基之作。通过列举书中有关"谿谷"的条文,并分析"谿谷属骨"理论的解剖学意义,以及与中医骨伤科其它理论的关系。研究表明,谿谷位于肌肉交汇的部位,深入及骨并与其相连属,是周身荣卫之气循行交汇的场所,借冲脉和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有着密切的联系。"谿谷属骨"理论明确地提出了骨与附属肌肉和血液循环的密切相关性,在更高的层面上揭示了骨与其它器官的广泛联系。该理论完整地呈现了"肾主骨"的具体实现环节,是其最具直接、最具说服力的证据;并且很有可能是中医骨伤科学四大学说最直截的解剖依据和理论基础。因此,"谿谷属骨"理论相关的整理挖掘和深入研究对于中医骨伤科的学术研究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银屑病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程迁延,易复发,晚期可发生关节畸形.本病病位在关节、络脉,涉及肝脾肾,病机关键为湿热毒蕴、络脉痹阻,发作期以湿热毒蕴络脉为主,缓解期以脾虚湿滞络脉为要.发作期治疗重在清热解毒、凉血通络,选用四妙勇安汤加减;缓解期注重健脾益气、祛湿通络,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久病入络,湿热毒邪痹阻络脉,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生;脾虚湿阻,气血化生无源,推动无力,瘀血内生.因此,临床治疗应注重调和气血、化瘀通络.  相似文献   

7.
沈波  杨鸫祥 《国医论坛》2022,37(3):14-16
“少阳主骨”出自《黄帝内经》,经历代医家不断补充完善,已形成一套防治骨病的中医理论体系。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全身性的慢性代谢性骨病,以全身骨量减少、骨内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属“骨痿”“骨痹”“骨繇”等中医骨病范畴,但现代医家罕有从少阳论治者。文章整理总结“少阳主骨”的涵义及少阳与OP的联系,探究从少阳论治OP的机理,是“少阳主骨”理论的传承应用,对指导OP的中医药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刺治疗股骨头坏死2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股骨头坏死为骨伤科少见疑难病,多由外伤、长期大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药物或长期过量饮酒等原因,引起股骨头骨质疏松而发病,患者以髋关节固定性疼痛、跛行、关节活动受限及下肢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祖国医学属"骨蚀"、"骨痹"、"骨萎"等范畴.髋关节是全身负重较大的关节,它既有负重的作用,又有屈曲、后伸、行走、内收、内旋、外展、外旋、下蹲的功能,一旦发生股骨头坏死就比较难愈.目前,国内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报道多以手术和口服中药治疗为主,而针刺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报道较少.笔者根据祖国医学脏腑、气血、经络的理论,认为股骨头坏死与股骨头骨质疏松、气血运行受阻有关.<内经知要>说:"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气血不通是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治宜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临床采用针刺治疗股骨头坏死,取得了显著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症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中医将骨质疏松归入"骨痿""骨痹"范畴,认为骨痿见于没有明显临床表现者,骨痹见于有明显临床表现者,骨痿是骨痹的早期表现.结合中医古籍文献,建立"脑-肾-骨质疏松""脑-脾-骨质疏松""脑-髓-特发性骨质疏松"三...  相似文献   

10.
"经输治骨髓"意为针刺经脉上的穴位治疗髓病。通过对骨痹定义及病因病机的探讨,我们可以将骨痹纳入髓病范畴。运用"经输治骨髓"这一理论指导临床针刺治疗骨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从虚毒瘀论治干燥综合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虚、毒、瘀是干燥综合征发病的关键,病在肺、胃、肝、肾,以虚为本;病因可分为内外,燥毒为标;病久脉络阻滞,以瘀为果。宜采用治本的益气养阴润燥法,辅以活血化瘀散结通络法。  相似文献   

12.
"元神"乃"元始之神"——"脑为元神之府"刍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时珍所说“脑为元神之府”的“元神” ,到底是否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涉及到中医基础理论 ,有必要加以澄清。为此详细论述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说“元神”的原意 ,并结合《内经》理论 ,指出此“元神”实际是“元始之神” ,指的是命门与脑存在的生命初始本原物质 ,这种物质并且决定了一切生物体的生长壮老已 ,而并不指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13.
小儿自出生之后,就开始了自身的阴阳平衡,其阴阳平衡是阳气占主导地位的阴阳平衡。"少阳为枢"是"少阳学说"的理论核心,用"少阳为枢"来解释小儿不断枢转、变化的"阴阳平衡"十分恰当。随着"阳生阴长",新的阴阳平衡不断取代旧的阴阳平衡,构成了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基本生理特点。同时,该理论也可解释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的病理特点。因此,少阳学说可以涵盖"纯阳学说"和"稚阴稚阳学说"。  相似文献   

14.
论述吴鞠通"博涉知病,多诊识脉,屡用达药。"博涉知病:辨三焦、辨脏腑、辨病因、辨病机、辨湿热与温热、辨阴伤程度、辨昏迷抽搐。多诊识脉:分表里、辨虚实、审病机、定治法、判预后。屡用达药:创新方剂以羽翼伤寒、研究性味以立方遣药、灵活加减推广应用、和合刚柔以相辅成。  相似文献   

15.
李鼎 《中医药文化》2001,18(3):19-21
李鼎老师: 我是针灸医师,诊余在家,喜欢读些古代医籍,在我印象中,宋元之时对针灸理论重在整理和总结。请您指点有什么代表作,并请介绍其内容。 山东聊城读者 孙 平孙平学友: 正如您信中所说,针灸理论到宋元进入一个整理总结阶段。谈到代表性理论著作,要数元代滑寿的《十四经发挥》;若论理论落实到临床实践,不能不提《十四经合参》了。 从元代滑寿的《十四经发挥》到明代张权的《十四经合参》,反映出由宋代到明代对经络腧穴理论的若干认识。《发挥》继承了宋代的《圣济总录》和元代的《金兰循经取穴图解》等书,对全身经络及其腧…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是一部以讨论外感病为主而阐发运用辨证论治方法的著作,书中仲景既示人以规矩,又诲人以技巧。其言精奥,其法简详,其中第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后世医家或伤寒论注家对此"一证"争论不休、莫衷一是,对此笔者认为此"一证"定是"主证",其义有二:一为某方所治之证侯;二即某证侯中之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17.
"方证相对"与"方证相关"内涵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方剂与证候等基本概念入手,对方证相对、方证相关等源流、内涵及其现代研究思路与进展进行简要的梳理和分析,以期对方证关系及其概念得以明确表述。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是辨证论治的专书 ,其辨证包括了辨病、辨脉、辨症三大内容。“病”、“证”是《伤寒论》使用频率极高的字眼 ,尤其“病”字 ,有约一半的条文用到 ,它们在不同地方具有不同含义。正确理解其“病”、“证”的含义 ,对于正确认识《伤寒论》辨证的内容 ,明确辨证的含义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逻辑学——知识的基础》载 :“概念单独存在时 ,是显不出它的作用的。只有在一定的系统内 ,与其他概念进行一定的联结 ,形成一定的联系时 ,它才具有表达作用。”“因此 ,相同的单词 ,如果它所从属的系统不同 ,作为概念来说也不同。或者 ,即使…  相似文献   

19.
大蓟与小蓟品种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延明  李胜华 《中药材》1995,18(3):152-154
通过考证,大蓟和小蓟最初药用品种都是蓟属植物,宋代还用了飞廉属植物。这两属多种植物沿用至今,其中商品原植物:大蓟应是日本蓟,小蓟则含刺儿菜和刻叶刺儿菜C.setosum。  相似文献   

20.
刘以敏主任通过体悟《幼科全书》、《小儿药证直诀》等古籍,认为小儿厌食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在厌食治疗中重视辨证论治,认为厌食一病病变脏腑在脾胃,与肝脏关系密切,治疗中主张以"运脾"和脾"为主,同时注意疏肝理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