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分析晨间床边查房在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随机选取102例临床资料,给予患者实施晨间床边查房,对比观察查房前后护理质量变化、患者满意率、护士病情知晓率、专科知识掌握率等。结果:实施晨间床边查房后,基础护理、一级护理、特级护理、总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满意度、护士病情知晓率、专科知识掌握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晨间床边查房用于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在神经内科护理使用晨间床边查房的安全管理效果。方法:在实施晨间床边查房后,由护士长主持查房,时间是在每天清晨交班之后,护理人员聚集在一起围绕患者的情况进行30min左右的床边查房。对实施晨间床边查房前后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了解率,护理质量、专科知识掌握率、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在神经内科中,实施晨间床边查房后,护士对患者的病情知晓率与实施前相比有明显的升高(P0.01);在实施晨间床边查房后,护理质量在各等级和总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在实施晨间床边查房后,护士的专科知识掌握率与实施前相比有明显的提高,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实施前明显降低(P0.05);在实施晨间床边查房前,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低于实施后(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实施晨间护理查房,能够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能够很好地提高护士的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同时能够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助于构建科学的安全系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进式晨间床边护理交接班在神经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每天的早交班完成后,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病区床边交接班,时间为30分钟。结果:对比神经外科实施改进式晨间床边护理交接班前后,患者满意率由87.50%上升至98.04%,护士专科知识掌握率由实施前的40%上升至86%;护士病情知晓率由53.0%上升至93%。结论:神经外科应用改进式晨间床边护理交接班后提高了护士专业水平,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保障了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肾内科开展新护士专科知识系统化培训的措施和成效。方法:设计新护士专科知识系统化培训制度,具体内容包括自主学习肾内科专科知识、开展肾内科专科知识讲座、实行导师制带教、进行新护士阶段工作总结、设立专科知识讨论平台等,自2015年1月开始实施,比较实施系统化培训前后新护士的专科理论、实践考核成绩,并由新护士和导师对培训方案进行满意度打分。结果:实施后新护士的专科理论、实践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新护士和导师对培训方案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以往培训模式(P0.05)。结论:肾内科开展新护士专科知识系统化培训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新护士的专科知识掌握程度,获得了新护士和导师的一致认可。  相似文献   

5.
田洁  景华  邢桂茹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2):122-123
专科护士是指具有某一专科领域工作的经历,并通过系统化的该领域理论和实践的职业培训,具有相应的资格证书,能熟练应用专科护理知识和技术,并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化服务的专家型护士[1]。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和先进技术的涌现,对医院护理质量的提高是一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6.
杨旭女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12):1156-1158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晨间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根据晨间护理质量标准进行现状分析,找出问题和原因,建立改进目标,提出整改措施并评价效果。结果:持续质量改进提高了护士对晨间护理的意识和主动性,加强了护患沟通,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晨间护理中的应用,可明显提高晨间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泌尿科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探讨,培养合格的泌尿科专科护士,提高泌尿科整体护理水平。方法:2011年以来对泌尿科在职护士实施规范化、系统化培训,包括制定规范化培训的目标,规范化培训的内容和考核内容。结果:实施规范化培训后,泌尿科护士的专科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应急能力得到提高,满足本科室专业需求,从而提高护理质量。结论:规范化培训有利于提高泌尿科护士的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8.
总结各种培训方法在手术室护士带教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即分级培训、一对一专人带教法、模拟演示法等。规范及系统化的培训使新进护士能较快进入角色胜任手术室工作,更好的完成手术,提高了护理工作水平。促进各层级护士的知识、技能、能力的提高,提高手术室护士专科技术水平,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护理三级查房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报告护理三级查房在运动医学专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和责任护士分别定期组织查房,责任护士根据查房指导落实相关措施。结果:三级护理查房促使护理管理者抓住了关键病人,关键护理问题,从而制定出有效的护理措施,确保了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通过对重点病人开展三级查房,使全体护士在病情掌握方面有了整体的提升;病人恢复良好、康复训练执行规范,疑难问题及时解决。结论:通过护理三级查房集合了护理团队的资源,通过高年资护士的督促与指导,提升了低年资护士的专科能力;病人从中受益颇多,使病人明确了疾病相关知识,增加了对护士的配合及信任度;护士主动学习热情提高,运用各种途径扩大知识储备;高年资护士展示了专业能力,增加了职业自豪感;低年资护士勇于提问,求知要求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金玉梅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12):1156-1157
目的:建立儿科新护士一年规范化培训体系,培养合格的儿科护士。方法制订培训总目标和各分阶段目标,选择合适带教老师,严格按阶段目标带教,加强入科教育,合理排班,采取集中授课、病例查房、观看教学光盘、操作示教、晨会提问等多种形式对新护士进行理论和操作培训。结果:新护士主动学习意识增强,按期完成各阶段学习目标,能独立承担普通儿科临床护理工作,年度内无护理缺陷发生。结论:目标教学法有利于新护士在较短时间内熟练掌握专科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和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手术室专科分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将手术宣护士分为9个专科小组,由专科护士固定配合专科手术。结果:提高了手术室质量管理水平、手术配合的满意度和护士的专业水平。结论:手术室专科分组管理提高了手术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刘会连  周丹 《中医药导报》2007,13(6):133-133
通过开展3年多的晨间轮流提问活动,拓宽了护士的知识面,提高了护士相关专业知识的熟悉程度和知识面,并分析了其活动的几点好处和应避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李瑜  李春  石佳卉  廖源  魏婉婷  高婧  宋阳 《新中医》2023,55(21):182-187
目的:运用德尔菲法构建中医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体系,探讨适合我国中医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体系。方法:运用质性访谈、文献回顾、临床调研等方法初步构建中医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体系的各级指标;通过德尔菲法对10名中医护理专家进行2轮专家咨询,完成核心指标的筛选、修改,并确定各级权重。结果:通过2轮专家咨询,最终确定了中医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体系包括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0个,三级指标25个;2轮咨询有效应答率均为100%,专家判断依据、熟悉程度、权威系数分别为0.93、0.92、0.925,第2轮一、二、三级指标Kendall’s W值为0.654、0.250、0.879 (P<0.001)。结论:中医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体系具备良好的实践与理论基础,所包含的内容科学合理,兼具中医护理特色,对于我国中医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方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研究ICU专科护理课程用于低年资护士培训的效果.方法:将ICU专科护理课程用于低年资护士培训,ICU专科护理培训课程分为专业知识,专业操作技能,应急技能3个部分;培训形式分为专业理论授课,临床实践培训,护理查房3种形式。培训后进行考核,理论85分合格,专科操作90分合格。结果:培训前后差异很大,培训后护士考核合格率达91.7%。结论:将ICU专科护理课程用于低年资护士的培训能快速提高护士对临床急、危、重病人的处置能力和应急的反应能力,除多年来坚持的护理基础知识培训外,应加强对ICU专科护理课程的培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术室骨科护理专家和专科护士的设置及培训方法.方法:在手术室设立专科组,按专科化模式培养手术室骨科护理专家和专科护士,建立培训考核体系.结果:提高了工作质量,手术医生和病人对手术室的满意度得到提高.结论:手术室专科护士和临床护理专家的设置培养,能适应外科手术日益专科化发展的需求,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罗燕 《内蒙古中医药》2014,(20):177-177
目的:探讨晨间提问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护士长对核心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疾病护理常规、专科用药、护理质控落实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作为题目反复提问,有效杜绝护理差错的发生,体现了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结果:护理人员的素质、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甘肃省112名中医专科护士培训后工作情况,了解中医专科护士自身提高及创新带动作用。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对甘肃省32所医院经过中医专科护士培训的112名中医专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培训前后中医科护士核心能力使用效果创新行为能力及自我核心能力。结果:培训前后1 12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名(3.57%)专科护士从事行政管理工作,108名(96.43%)专科护士从事护理管理或临床护理工作;26名(23.21%)专科护士承担护理会诊;21名(18.75%)专科护士参与护理门诊工作;75名(66.96%)专科护士承担带教工作;45名(40.17%)专科护士参与科研工作;培训前后创新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自我核心能力明显提高。结论:中医专科护士培训使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提高并在临床护理、护理带教、护理科研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创新能力和创新带动作用较弱,中医专科护士培训认证及延续认证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系统化培训和考评标准对中医护理技术开展的影响。方法:以2022年3—7月为研究的时间段,纳入医院护士80名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编号抽签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名,均进行中医护理技术能力培训,但应用不同的培训模式。对照组应用传统培训模式。观察组则基于系统化培训和考评标准体系下的培训模式。在培训结束时,比较两组护士的中医护理技术理论成绩、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成绩与总成绩结果、培训前后的中医护理技术岗位能力评价指标(中医特色护理、中医护理文书、四诊辨证、辨证施护)、培训质量评分(培训能力、师生沟通、中医护理内容掌握)、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开展优良率与护士培训满意率。结果:两组在培训前的中医护理技术岗位能力评价指标比较中,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的中医护理技术理论成绩、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成绩与总成绩结果、培训后的中医护理技术岗位能力评价指标、培训质量评分、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开展优良率与护士培训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化培训和考评标准对中医护理技术开展的影响显著,可提高护士对于中医护理技术的更好掌握,提升其培训效果与培训质量,且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新进CCU轮转的护士进行系统规范化上岗培训,使其尽快掌握专业理论和操作,适应CCU工作,保证CCU护理质量。方法:对2003年7月至2008年5月24名新近CCU轮转护士进行为期3个月的专科理论、专科操作以及综合能力等方面的上岗培训,培训结束进行考核评价。结果:24名轮转护士培训前后在专科理论、专科操作以及综合能力等方面的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新进CCU轮转的护士进行系统的规范化培训后可使护士获得扎实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提高CCU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进行低年资护士规范培训,提高护士安全意识和工作绩效,保证护理质量.方法 制定规范培训计划,对近5 年来新进护士98 人进行系统化培训,采用问卷评估方法,对其培训前后进行比较.结果 培训前、后护士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护理安全意识和工作质量不同,培训后不同工作年限护士培训效果也不同.通过培训,护士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安全意识增强,护理工作质量普遍达到了较高的优良率.结论 规范培训有利于低年资护士的成长,保证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