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则藩主任医师是我省的名老中医,其主要学术思想是衷中而参西,擅治杂病,对乙型病毒性肝病尤多阐发。在辨证的基础上,重视理化等定性定量可检测的参数,以供微观辨证的参考。兹将其从乙型病毒性肝炎生化指标异常者审慎辨证的经验整理如下:l降酶乙型病毒性肝炎在急性期多是湿郁热蒸所致,谷雨转氨酶呈显著增高。因而在治疗上,当于清热利湿为主。药理研究表明,清热利湿的中药寓有降酶的作用,当湿热症状消退,谷雨转氨酶亦渐正常,常选药物有茵陈、虎杖、蒲公英、草河车、风尾草、垂盆草、田基黄等。酌情以2~3味药组成药对。连用2。-…  相似文献   

2.
黄古叶  王振常 《陕西中医》2005,26(11):1158-1159
目的观察疏肝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类中药配伍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转氨酶反复异常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疏肝降浊汤加减(柴胡、白芍、丹参、赤芍、白花蛇舌草、鸡屎藤等)治疗本病72例。结果有效率为81.9%,ALT和AST复常率分别为95.8%和90%。提示本方具有疏肝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之功,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转氨酶反复异常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清热退黄口服液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4年12月石家庄市第五医院诊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33例,随机分为中药联合组16例与对照组17例。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口服治疗,中药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热退黄口服液治疗。结果:中药联合组治疗后HBV-DNA转阴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12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联合组各治疗时点ALT、AST、TBIL、DBIL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DBIL复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退黄口服液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显著,在改善肝功能、降酶退黄方面起效快。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肝炎是临床多发的具有较强传染性的疾病,为充分了解其中西药物临床使用特征及合并用药规律,该研究以17家三级甲等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41 180例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频数统计及关联规则方法对其中西药物临床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按药物种类分析,发现西药以还原性谷胱甘肽使用频率最高,共14 079例(支持度为34.61%),中药以甘草酸二胺使用频率最高,共14 058例(支持度为34.56%),中西药物联合使用以甘草酸二铵合并还原型谷胱甘肽使用频率最高,共8 607例(支持度为25.09%);按药物作用分析,中药、西药均以降酶类药物使用比例最高,中药降酶药物使用者10 983例(支持度为27.01%),西药降酶药物使用者9 595例(支持度为23.59%),中西药物合并用药以清热利湿类药合并降酶类药使用频率最高,5 621例(支持度为13.82%)。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应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中药清热利湿类药物合并西药降酶类药物是临床最常出现的中西联合用药方案,中药清热利湿类药合并西药降酶类药和核苷(酸)类似物是临床最常出现的三药联合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异常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往往有不同程度升高 ,而其恢复正常则是治疗的目标之一。近年来中医药在护肝降酶方面已有了长足的进展 ,现将辨证降酶的一些思路浅析于下。1 肝胆湿热病毒性肝炎在急性期多是湿热郁蒸所致 ,ALT显著增高 ,治当清热利湿为主。  相似文献   

6.
介绍康氏肝病学术流派从湿热疫毒辨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经验。认为本病的病因为疫毒(乙型肝炎病毒),病机关键为湿热胶着、气机郁结;强调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重视祛除诱因,清热利湿的同时兼顾调畅气机。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从脾土论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晶  丁广智  乔兵 《河南中医》2010,30(5):460-461
对乙肝的治疗,清热利湿解毒之外,当从调理脾胃入手,活动期清热利湿为主,佐以健脾;静止期注意养生,提升正气,待时机成熟时,仿急性肝炎过程,或从汗解,或从二便,使邪有出路,一举清除病毒,为彻底治愈乙型肝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甘宁颗粒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均采用保肝降酶治疗,治疗组同时予甘宁颗粒,对照组只给予保肝降酶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血清肝脏生化功能ALT、AST,血清病毒学标志HBV DNA和血清IFN-γ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及评价。结果:甘宁颗粒改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6个月后临床症状的总有效率为76.7﹪,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宁颗粒治疗后血清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1),血清肝脏生化功能ALT、AST指标明显好转(P<0.01),血清病毒学标志HBV DNA的滴度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试验中2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甘宁颗粒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肯定,能显著改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血清IFN-γ水平。  相似文献   

9.
笔者自 1996~ 1998年用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法治疗急性淤胆型病毒性肝炎 118例 ,获得较好效果 ,现浅介于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118例 ,男 6 9例 ,女 49例 ;年龄 8~ 5 5岁 ;疗程 5天~ 3个月。其中甲型病毒性肝炎引起者 2 2例 ,乙型病毒性肝炎引起者 80例 ,丙型病毒性肝炎引起者 16例。均有身、目、尿黄 ,乏力 ,胁痛 ,纳差 ,恶心 ,腹胀 ,皮肤瘙痒 ,大便呈灰白色 ;部分患者还有不同程度的肝脾肿大 ,肝区疼痛。实验室检查 :血清总胆红素均大于 85 μmol/L ,且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在 2 5 0 μmol/L以上有 2 1例 ,丙氨酸转氨酶 (ALT)…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甘宁颗粒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均采用保肝降酶治疗,治疗组同时予甘宁颗粒,对照组只给予保肝降酶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血清肝脏生化功能ALT、AST,血清病毒学标志HBVDNA和血清IFN—γ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及评价。结果:甘宁颗粒改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6个月后临床症状的总有效率为76.7%,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宁颗粒治疗后血清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1),血清肝脏生化功能ALT、AST指标明显好转(P〈0.01),血清病毒学标志HBV DNA的滴度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试验中2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甘宁颗粒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肯定,能显著改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血清IFN—γ水平。  相似文献   

11.
湿热瘀毒在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但临床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在治疗上各有侧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上以清内生湿热为主兼清外湿,调肝健脾,清热化湿,而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则以清化瘀毒为大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自拟清热利湿化瘀汤内服联合大承气汤加味灌肠治疗淤胆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淤胆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均给予保肝、降酶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清热利湿化瘀汤内服及大承气汤加味灌肠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1%,对照组为52.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淤胆性肝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山豆根临床中毒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豆根属清热解毒药,有广豆根和蝙蝠葛(北豆根)之分,二者均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抗癌、抑制乙型肝炎病毒作用,广泛用于热毒蕴结之咽喉肿痛、牙龈肿痛、早期肺癌、喉癌、膀胱癌、慢性迁延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等疾病。2001~2004年,笔者在应用山豆根时有3例发生中毒,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愈肝片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10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愈肝片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方法:184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对照组84例。治疗组口服愈肝片每次4次、每日 3次,对照组予以复方益肝片每次4g、每日3次,2组疗程均为12个月。结果:治疗组在有效率、改善症状、降ALT及促进HBeAg、HBVDNA阴转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愈肝片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病毒性肝炎引起的黄疸指数(TBIL)升高和肝功能不良是肝病科常见症状.2004年2月~2006年2月,我们采用清热利湿加活血祛瘀法,配合苦参碱治疗本病10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清热化湿活血化瘀治疗戊型病毒性肝炎3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清热化温、活血化瘀为主治疗戊型病毒性肝炎30例,对改善临床症状及降酶退黄作用明显,且对γ-球蛋白、免疫球蛋白的降低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7.
丁广智  刘晓燕 《河南中医》2009,29(7):662-664
目的:观察保肝3号汤结肠给药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功能异常患者保肝降酶作用的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病例随机分为口服给药组和结肠给药组,分别予保肝3号汤结肠滴注给药和口服给药,两组均1月为1个疗程,观察其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的改变。结果:保肝3号汤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指标,其结肠滴注给药组疗效与口服给药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保肝3号汤结肠给药可经肠道吸收起到良好的疗效。结肠给药可作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保肝治疗的有效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18.
孙九光  张嘉楠 《河北中医》2000,22(11):809-810
目的 观察自拟消黄降酶冲剂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1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5例。治疗组口服消黄降酶冲剂,每日3次,每次15g;对照组联苯双酯25mg口服,每日3次。2组均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 2组在改善症状、体征、肝功能及降酶退黄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消黄降酶冲剂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有较好的疗效,且具有缩短疗程,防止肝脏损害和  相似文献   

19.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迄今尚无特效疗法。我在既往以清泄活血法治疗慢性肝炎基础上,加用清热活血药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于1990年1月~1993年5月109例如下。  相似文献   

20.
血清总胆红素(TBiL)大于171μmol/L,称为高胆红素血症。高胆红素血症是病毒性肝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临床治疗难度较大。我们自2009年6月至2011年7月期间采用利湿解毒清热凉血活血法联合西药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60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