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常规MRI、DWI检查,测量DWI图像上胰腺及肝脏的信号强度,计算胰腺与肝脏的相对信号强度比(SIR),并测量胰腺的ADC值。结果常规DWI(b=500)正常胰腺的平均ADC值为(1.39±0.47)×10-3mm2/s,急性胰腺炎的平均ADC值为(1.03±0.32)×10-3mm2/s,急性胰腺炎的ADC值较正常胰腺低,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63,P<0.01)。DWI上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的信号强度明显高于肝脏(SIR=2.63),正常对照组胰腺度信号强度与肝脏相似或稍高(SIR=1.64)。ROC曲线分析显示,常规DWI序列的曲线下面积0.831,当诊断界值SIR>2.02时灵敏度为72%,特异度为87.5%,Youden指数0.595。结论 DWI结合常规MRI检查可提高急性胰腺炎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1.5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胰腺良恶性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个胰腺病变进行DWI检查,分析胰腺癌与良性慢性肿块型胰腺炎DWI图像及表观弥散系数值(apparent diffusioncoefficient,ADC)的差异。结果 DWI图像上癌肿处于高信号,而肿块型胰腺炎处于较低信号;在b值为1000 s/mm2时,胰腺癌ADC值高于良性慢性肿块性胰腺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结论 DWI对胰腺癌及良性慢性肿块型胰腺炎具有鉴别价值,是对常规磁共振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对于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23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常规MR和DWI扫描,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SE-EPI)序列,b值为0、500和0、800s/mm2,所有急性胰腺炎患者均于发病后48h内完成检查。测量胰腺ADC值,比较不同b值下,急性胰腺炎组、志愿者组的ADC值差异。结果:①健康志愿者胰腺DWI呈中等信号,急性胰腺炎患者中17例呈弥漫均匀性高信号,5例呈不均匀高信号,3例呈中等信号。②急性胰腺炎组、志愿者组在b值为0、500s/mm2时,二组的ADC值分别为(1.52±0.287)×10-3、(1.84±0.233)×10-3mm2/s;b值为0、800s/mm2时,二组的ADC值分别为(1.23±0.128)×10-3、(1.64±0.273)×10-3mm2/s。二组的ADC值差异在b值为0、500及0、800s/mm2时,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可以显示急性胰腺炎的病灶及范围,结合ADC值测量,对于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3.0T磁共振自由呼吸背景抑制弥散加权成像在胰腺肿块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3.0T磁共振对58例胰腺肿块患者(胰腺癌患者30例、肿块型胰腺炎患者9例、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9例及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10例)以及1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常规T1WI、频率饱和脂肪抑制T2WI、MRCP、DWI及三维LAVA平扫,并对所有患者进行增强扫描,自由呼吸背景抑制DWI基于SE-EPI序列及b值分别为0s/mm2和600s/mm2。比较不同组织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组织的ADC值由高到低依次为正常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癌、肿块型胰腺炎和实性假乳头状瘤。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组织的ADC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573,P<0.001);LSD两两检验显示,肿块型胰腺炎、胰腺癌及正常胰腺的ADC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以ADC≥0.00133mm2/s为标准,从肿块型胰腺炎中鉴别诊断胰腺癌,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7%和88.9%,阳性预测值96.3%,阴性预测值66.7%;以ADC≤0.00125mm2/s为标准,从神经内分泌肿瘤中鉴别实性假乳头状瘤,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8%和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83.3%。结论:行3.0T磁共振,自由呼吸背景抑制DWI序列的ADC值能够较好地反映正常胰腺及胰腺肿块的组织病理生理特征,有助于胰腺肿块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诊断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价值。方法:两病例组分别为13例ABP患者和17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对照组为15例健康志愿者。行胰腺DWI检查,计算不同病例组、对照组之间的ADC值并统计分析其差异。结果:ABP患者的ADC值低于对照组(P<0.05),在b值为500、700s/mm2时,梗阻性黄疸组患者ADC值低于对照组、高于ABP患者(P<0.05)。结论:应用DWI检查可以辅助临床早期诊断ABP,推荐胰腺DWI检查b值使用500s/mm2。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测量在儿童海马硬化术前评定中的价值.方法 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海马硬化的儿童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应用3.0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系统,对患儿进行DWI检查 (b=2000 s/mm2),并定量测量双侧海马结构的ADC值.结果弥散加权图像双侧对比可以观察到5例患者一侧海马结构信号降低(与手术侧别相一致).患者双侧海马结构ADC值的测量结果显示患侧的ADC值均高于对侧,在统计学上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表观弥散系数值的测量能够早于常规MRI发现海马结构的异常,而且弥散加权成像扫描时间短,成像速度快,适应儿童磁共振检查的需要,ADC值增高能成为儿童海马硬化术前定侧的非常有用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鉴别诊断脑脓肿和坏死囊变脑肿瘤的价值.方法6例脑脓肿和13例脑肿瘤(8例胶质瘤和5例转移瘤),行常规MR和DWI检查.应用1.5 T磁共振机SE-EPI序列,取b*1000 s/mm2,b=0s/mm2获得DWI图像.同时测量感兴趣区的ADC值,行两个独立样本秩和检验.结果6例脑脓肿5例DWI图像表现为高信号,ADC值为(0.33±0.11)×10-3 mm2/s,13例脑肿瘤中12例坏死囊变部分DWI图像表现为低信号,ADC值为(2.46±0.49)×10-3 mm2/s.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能为鉴别诊断脑脓肿和坏死囊变脑肿瘤提供很有价值的信息,帮助提高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比较呼吸门控脂肪抑制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与憋气DWI在胰腺癌和肿块型胰腺炎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30例胰腺癌与17例肿块型胰腺炎患者术前行3.0T磁共振DWI检查的资料。DWI基于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SE-EPI)序列,包括憋气DWI和呼吸门控脂肪抑制DWI序列,b值为600 s/mm2。分析比较胰腺癌及肿块型胰腺炎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比较2种DWI序列鉴别诊断胰腺癌及肿块型胰腺炎的效能。结果:在憋气DWI序列上,胰腺癌与肿块型胰腺炎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呼吸门控脂肪抑制DWI序列上,胰腺癌与肿块型胰腺炎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呼吸门控脂肪抑制DWI序列中,以ADC≥1.33×10-3 mm2/s为诊断阀值从肿块型胰腺炎中鉴别诊断胰腺癌,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7%和88.9%,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3%和66.7%。在憋气DWI序列中,以ADC值≥1.45×10-3 mm2/s为诊断阀值从肿块型胰腺炎中鉴别诊断胰腺癌,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3%和88.9%,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7%和50.0%。结论:与憋气DWI比较,呼吸门控脂肪抑制DWI序列对胰腺癌和肿块型胰腺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9.
胰腺癌磁共振弥散成像中b值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中b值的最佳选择范围。方法:对73例检查者(胰腺癌41例,正常胰腺32例)进行MRI平扫及不同b值组合[(0,50)、(0,400)、(0,700)、(0,1000)s/mm2]的DWI扫描,对胰腺癌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进行评分,并分别测量胰腺癌肿、癌周胰腺及正常胰腺组织ADC值。结果:b值组合为(0,400)s/mm2时病变图像质量评分最高。不同b值组合,胰腺癌的ADC值与正常胰腺及癌周胰腺组织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b值组合为(0,400)s/mm2时ADC图中病变显示清楚、伪影较少,有利于胰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 imaging,DWI)和表面弥散系数图(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map-ping,ADCmap)对各期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方法:应用磁共振T1加权(MRI T1 W)、T2加权(T2W)和水抑制反转恢复成像(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和DWI对70例各期脑梗死病人进行86人次MRI检查,并作ADC图,测定病灶ADC平均值及病灶中心至边缘的值。结果:在超急性脑梗死病例中,DWI和ADC图均表现缺血,病灶中心至边缘的ADC值呈梯度增高,但T2及FLAIR成像均正常,病灶的ADC值随梗死时间延长,呈由低向高变化趋势。结论:对急性脑缺血病变,DWI比T2W和FLAIR更敏感,ADC图可量化缺血程度,二者结合应用对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和病灶的转归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身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whole body maga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WBMRIDWI)对淋巴结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淋巴结病变患者21例,其中肿瘤性病变12例(淋巴瘤5例,肺癌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WBMRIDWI检查,原始图像经后处理获得3DMIP图像并翻转显示。分别计数淋巴结病变个数,测量ADC值。结果 WBMRIDWI清楚显示淋巴结病变,良性和恶性淋巴结病变均呈高信号。淋巴瘤的平均ADC值明显小于良性组,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原发灶与转移灶的ADC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BMRIDWI对淋巴结的显示较敏感,可作为探测全身良、恶性淋巴结病变的一种快速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相应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正常对照组25例,临床及影像学证实的急性胰腺炎患者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随访证实胰腺癌患者23例,在上腹部常规序列扫描后行DWI成像.比较T1WI、T2WI及DWI序列上癌组织相对于癌周组织的信号强度比(signal ...  相似文献   

13.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评价肝硬化程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脏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值(apparent diffusioncoefficients,ADC)评价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95例受检者行DWI检查,正常对照组35例,肝硬化组60例,其中Child-Pugh分级A级、B级28例,为肝硬化AB组,Child-Pugh分级C级32例,为肝硬...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弥散加权成像DWI(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对高血压脑病(Hypertensive Encephalopathy)及急性期脑梗死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高血压脑病(HE)及急性期脑梗死各15例患者的常规MRI平扫及DWI图像,分别测量HE患者病灶区和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病灶区的ADC值及ADC值变化范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5例HE和1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MRI平扫图像均可见长T1长T2信号,其中15例HE病灶区DWI呈低或等信号,少部分不典型呈高信号,ADC呈高信号;15例急性期脑梗死病灶区DWI全部为高信号,ADC呈低信号。(2)HE病灶的ADC值为(1.418±0.17)×10^-3 mm^2/s,明显高于急性期脑梗死病灶的ADC值(0.448±0.11)×10^-3 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MRI扫描无法区分高血压脑病及急性期脑梗死,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诊断方法,其DWI图像及ADC值测量在两者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前列腺外周带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别对21例前列腺癌患者、28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和15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前列腺DWI扫描,分析三者的DWI图、表观扩散系数(ADC)图的信号表现,测量癌灶、前列腺增生、正常前列腺外周带的ADC值。所有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病例均以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标准。结果DWI上前列腺癌灶表现为高信号影,前列腺增生结节呈稍高信号且信号较混杂,正常前列腺外周带呈稍低信号。前列腺癌灶平均ADC值0.98×10^-3mm^2/s,前列腺增生结节平均ADC值1.32×10^-3mm^2/s;志愿者前列腺外周带平均ADC值2.14×10^-3mm^2/s。结论前列腺癌灶、前列腺增生结节、正常前列腺外周带在DWI图像上信号有较大差别,前列腺癌灶信号较高。前列腺癌灶的ADC值低于正常前列腺外周带及前列腺增生结节。DWI是诊断前列腺外周带癌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 MRI 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对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鉴别诊断价值,以及优化最佳 b 值选择。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 CT 检查发现 SPN 患者82例,并经手术、针刺活检、综合影像或临床治疗随访后证实,其中恶性患者45例,良性患者37例,全部行 MRI 胸部常规 T1 WI、T2 WI 和 DWI 检查,b 值选择300,500,800和1000 s/mm2。以 SPN 在 T1 WI 最大直径15 mm 为标准分为两组,分别测量在不同 b 值情况下的 ADC 值。结果良、恶性 SPN 的 ADC 值均随 b 值增加而逐渐变小,最大直径小于15 mm 组中,良、恶性 SPN 在 b 值=500 s/mm2时,其 ADC 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35,P <0.05);最大直径大于15 mm 组中,良、恶性 SPN 在 b 值为800~1000 s/mm2时,其 ADC 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30,P <0.05;t =4.08,P <0.01)。结论 SPN 大小是 DWI 的 b 值选择影响因素,DWI 鉴别诊断 SPN 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肾上腺原发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3.0T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ADC值对肾上腺原发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原发肿瘤患者的术前DWI图像,用Mann—Whitneyu法对不同病理类型肿瘤的ADC值进行统计学比较,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瘤(5例)、(良性)嗜铬细胞瘤(7例,其中1例为双侧)、皮质腺瘤(21例)、原发恶性肿瘤(包括7例皮质癌及1例恶性嗜铬细胞瘤)及髓脂肪瘤(7例)的ADC值依次为:(1.948±0.357)×10^-3mm2/s)、(1.666±0.547)×10^-3mm2/s、(1.434±0.430)×10^-3mm2/s、(0.951±0.144)×10^-3mm2/s及(0.764±0.209)×10^-3mm2/s。除外髓脂肪瘤,以ADC值≤1.08×10。mm。/s为阂值,诊断肾上腺原发恶性肿瘤的特异度为87.50%、灵敏度为85.29%、准确率为85.71%。肾上腺原发恶性肿瘤与神经节细胞瘤、嗜铬细胞瘤及皮质腺瘤ADC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尸值分别为0.003、O.006及0.001),。肾上腺原发恶性肿瘤与髓脂肪瘤ADC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0TMR扩散加权成像可应用于。肾上腺原发良、恶性肿瘤的诊断,而ADC值能够对不同病理类型肿瘤的鉴别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在膀胱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53例膀胱癌及12例良性膀胱病变作为病例组,11例正常膀胱壁作为对照组。分析病例组及对照组的DWI并测量病变及正常膀胱壁的ADC值。结果:所有53例膀胱癌表现为扩散受限。12例良性病变中,2例轻度扩散受限,余10例无扩散受限。DWI上检出膀胱癌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3.3%,准确度为96.9%。膀胱癌的平均ADC值为(0.76±0.17)×10-3 mm2/s,显著低于良性病变的(1.21±0.20)×10-3 mm2/s,并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5±0.15)×10-3 mm2/s(F=89.04,P<0.001)。结论:DWI和ADC在膀胱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