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川崎病的诊断和处理杨振东湖北葛洲坝集团中心医院(443002)川崎病(Kawasakidisease)原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日本川崎富作1967年首次报告。该病以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主,涉及多系统,主要临床表现与血管炎的改变有关。严重并发症有冠状动...  相似文献   

2.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其严重心血管病变已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高。病因目前尚未明确。本文报告1999年1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川崎病32例,对其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50例小儿川崎病护理诊断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启梅 《医学文选》2006,25(2):278-279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结缔组织病。目前认为川崎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管炎。临床表现为急性发热、皮疹、手足红斑及硬性水肿,指趾膜状脱屑、眼结膜充血、杨梅舌及颈淋巴结肿大等。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0月共收治50例川崎病患儿,经过治疗和精心护理,好转或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4.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自1967年由Tomleeku Kawasaki首次报道以来,全球发病有逐年增多趋势。在我国,目前KD的发病率还不清楚,上海和北京地区的发病率分别为16.8—36.8/10万和26—31/10万。川崎病为一种急性、自限性的全身血管炎,由于其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特征性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其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并需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随着人们对该病的认识,不典型的或不完全符合川崎病的诊断标准的病例越来越多。1999年1月-2006年6月。  相似文献   

5.
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为原因不明的全身性血管炎,病理改变主要为中、小动脉的全层血管炎,多脏器受累,以心血管病变最为严重,目前治疗首选方案为大剂量丙球及阿斯匹林。1995年6月至2002年6月,我院对40例川崎病患儿采用参附注射液加阿斯匹林治疗,并以丙种球蛋白加阿斯匹林治疗的38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川崎病(Kawasaki diease,KD)是一种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以全身中、小血管炎和免疫系统的异常活化为主要病理改变,血管炎可累及冠状动脉引起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因此川崎病已引起儿科医师的广泛关注。川崎病造成心血管损害的危险因素较多,现对我院64例KD患儿发生冠脉扩张(CAL)的危险因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佟丽 《中国厂矿医学》2006,19(2):176-177
川崎病是1种迄今原因不明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其主要病理改变是全身性血管炎,主要侵犯大中血管,其中冠状动脉血管炎引起的冠脉瘤和冠脉狭窄最为严重,可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和猝死。自1967年川崎富作医生报告以来,世界各地均有报道。经过近40年的研究,其流行病学、预防、诊断及治疗方面均有许多新的进展。1病因及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从流行病学调查川崎病主要发生在日本和北美。发病率以冬季为主。2岁以下儿童多见,男孩比例高而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国发病率较低,但病死率较高,心脏并发症较多。川崎病的发病年龄80%<5岁,90%<8岁。平…  相似文献   

8.
川崎病是小儿时期的一种急性全身性血管炎,病变主要累及心血管系统,尤其是冠状动脉,可引起冠脉扩张、冠脉瘤、血栓栓塞,导致心肌梗死而猝死.现将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观察及护理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张琪琛  谢晓丽 《四川医学》2006,27(7):766-767
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小儿发热性疾病。目前川崎病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小儿川崎病逐渐增多,早期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率高。笔者在此将我院1例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的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瘤作一报告,旨在提高儿科临床医生对不典型川崎病的认识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IL-1β与川崎病患儿血小板升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崎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儿童常见的免疫相关性血管炎综合征。其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冠脉瘤和心肌梗死。在发达国家,川崎病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导致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最常见疾病。  相似文献   

11.
李启梅 《微创医学》2006,25(2):278-279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结缔组织病.目前认为川崎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管炎[1].临床表现为急性发热、皮疹、手足红斑及硬性水肿,指趾膜状脱屑、眼结膜充血、杨梅舌及颈淋巴结肿大等.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0月共收治50例川崎病患儿,经过治疗和精心护理,好转或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12.
秦伟玲  黄章琼  阮毅燕 《广西医学》2007,29(11):1800-1800
川崎病是一种急性,自限性的全身血管炎.病因不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特征性的实验检测指标,其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早期误诊率高.我院2001年5月至2007年3月共收治45例川崎病,误诊17例,误诊率为37.8%,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肖永红  朱松杰 《广东医学》1995,16(11):744-745
川崎病的临床探讨深圳市人民医院儿科(518001)肖永红,朱松杰,徐位仁川崎病是以全身性血管炎为主要病理基础的发热性疾病,可累及冠脉、心、肝、肾等,尚伴有血凝状态增高。冠状动脉瘤及冠状动脉栓塞是其严重的并发症及致死因素。为探讨川崎病的临床情况,本文将...  相似文献   

14.
川崎病 (KD)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 ,幼儿高发。临床特点为急性发热、皮肤粘膜病变和淋巴结肿大[1] 。基本病理改变为全身性血管炎 ,主要侵犯大、中血管 ,其中以冠状动脉 (CA)血管炎引起的冠脉瘤和冠脉狭窄最为严重 ,可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和猝死[2 ] 。我院 1992年 10月— 2 0 0 2年 9月共收治川崎病患儿 36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6例均符合 1984年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员会第四次修订标准。男 2 6例 ,女 10例 ,发病年龄 6个月~14岁 ,其中 <4岁 2 8例 (77.8%…  相似文献   

15.
川崎病早期诊断的问题李鲁浙,卢苏平(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邮编310009)川崎病(KD)是一种急件血管炎,主要见于小儿,80%以上为3岁以内的婴幼儿,最小的为2个月左右。1本病诊断依据主要以临床表现日本MCLS研究委员会1984年修订的标准提出,在下列...  相似文献   

16.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其属于一种原因不明的自限性血管炎综合征,好发于婴幼儿。临床表现以发热、皮疹、球结膜及口腔黏膜充血、淋巴结肿大、指(趾)末端肿胀和膜状脱皮等特征。若未及时诊断和治疗,15%-30%发生冠状动脉扩张或冠状动脉瘤,可致猝死,可见对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现将2003年~2005年我们收治的15例川崎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秀丽 《医学文选》2006,25(4):770-771
川崎病又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小儿时期一种病因未明的血管炎综合征。其临床特点为发热伴皮疹、球结膜及口腔黏膜充血,颈淋巴结肿大以及恢复期指(趾)端特异性膜状脱皮。可引起冠状动脉病变,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阿斯匹林常规治疗可降低冠脉损害的发生率,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可进一步降低冠脉损害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我科2001~2005年收治川崎病17例,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斯匹林进行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好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及儿童,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较前上升,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全球大部分地区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而不典型川崎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症状少于典型川崎病,所有临床表现不一定同时出现,临床上误诊可能性增加。现将56例不典型川崎病病例与同期发生的87例典型川崎病病例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9.
林冬丽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4):103-104
目的:探讨非典型川崎病的临床特点及其冠脉损害的随访结果,提高对易于误诊和漏诊的非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率,更好把握其治疗时机,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4月~2008年3月诊断为川崎病患儿68例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23例仅持续发热〉5天,双侧球结膜充血,口唇鲜红皲裂,恢复期指(趾)端脱皮或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临床表现中的1或2、3项,但伴有多脏器损害。随访结果与典型川崎病比较,两者遗留冠脉损害并无显著差异。结论:对持续发热患儿注意排除川崎病,减少因对该病认识不足而延误治疗所造成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川崎病79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阳  李棠 《北京医学》2003,25(5):314-315
目的 探讨川崎病误诊的原因及后果。方法 总结79例误诊病例的特点、误诊过程及合并症的情况。结果 川崎病误诊有多方面的因素:①对川崎病的认知缺乏及对疾病诊断缺乏纵观发病全过程的意识;②对与川崎病相鉴别的疾病了解不足,片面地抓住某种临床表现或实验室检查,即做出疾病诊断,而不再解释相继出现的全部表现;③询问病史及查体不够细致。川崎病误诊造成的危害:①冠脉扩张、冠脉瘤及心脏扩大的比率较非误诊病例的比率明显增多;②1个月后误诊病例的冠脉回缩程度较非误诊病例明显减低;③使川崎病患儿在诊治过程中承受一些不必要的检查所带来的痛苦。结论 加强对川崎病的认知,纵观疾病的全过程是减少该病误诊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