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应用两对特异性引物同时检测四环素耐药基因tetB和tetC通过对35株沙门菌分离株的四环素耐药性检测,表明所有沙门菌分离株均含tetC基因,与药敏试验结果阳性符合率65.7%,8株同时含有tetB基因,与药敏试验结果阳性符合率100%,tetB基因和tetC基因双阳性的菌株与药敏试验结果阳性符合率也为100%。取其中部分菌株扩增出tetB和tetC基因片段进行序列分析,5株菌的tetB基因扩增产物序列完全相同,与质粒pRT11相应序列同源性达99.7%;14株菌的tetC基因扩增产物与质粒pBR322中的相应序列同源性为100%。证实沙门菌耐药基因普遍存在,且同时含有tetB和tetC基因的菌株表现耐药。多重PCR技术同时检测两种四环素耐药基因,适合大量样本的检测,对开展沙门菌四环素多种耐药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监测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临床分离猪源致病性沙门菌四环素的耐药基因,确定沙门菌四环素耐药基因类型。方法用KB法测定分离株对四环素等21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用PCR方法检测四环素耐药基因tetA、tetB、tetC、tetD、tetE、tetG及tetK,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结果临床分离株全部对四环素耐药,33株沙门菌中有29株扩增出tetB特异性片段,基因序列与参考菌的同源性为99%,tetB检测与药敏试验阳性符合率为87.9%。结论tetB的PCR检测对四环素耐药性具有较高的特异性,tetB基因是决定本试验中临床分离株四环素耐药的主要基因,为四环素耐药性的分子流行病学监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主动外排多重耐药基因与表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临床分离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与多重耐药主动外排基因acrB的检测、序列分析及其表达水平。方法 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7种抗生素对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的抗菌活性。以基因库序列为参考设计引物PCR扩增acrB、测序并用RT-PCR方法检测其表达。结果 12株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哌拉西林、氯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除氯霉素为0外。其余均为8.33%。对三类不同种类抗菌药物多种耐药者l株。所有细菌均检测到多重耐药外排基因acrB.测序结果与参考沙门氏菌序列(No.AL627267)比较,有l处碱基差异。与大肠埃希氏菌(No.ECU00734)比较,碱基同源性为84.4l%(70/449),提示其碱基序列同源性均极高。分别选取对两类抗菌药物耐药及敏感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各一株进行RT-PCR检测,结果 两株细菌均检测到多重耐药外排基因acrB的表达。结论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对喹诺酮类、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等药物耐药率低,但有多重耐药。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中均存在acrAB主动外排系统。与大肠埃希氏菌同源性高,可检测到其表达。主动外排机制可能是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形成多重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伤寒沙门菌主动外排多重耐药基因acrB与表达水平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调查临床分离伤寒沙门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与多重耐药主动外排基因acrB的检测、序列分析及其表达水平。方法根据NCCLS推荐的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7种抗生素对伤寒沙门菌的抗菌活性,以基因库序列为参考设计引物PCR扩增acrB、测序并用RT—PCR方法检测其表达水平。结果32株伤寒沙门菌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哌拉西林、氯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0、0、0、28.13%、43.75%、40.63%和12.5%,其中多重耐药菌10株。所有细菌均检测到多重耐药外排基因acrB.测序显示与参考沙门菌序列(No.AL627267)比较,有2处碱基变异。与大肠埃希菌(No.ECU00734)比较,碱基同源性为85.51%(61/421),提示其碱基序列同源性极高。对不同种类抗生素耐药及不耐药部分伤寒沙门菌共16株进行一步法RT—PCR检测acrB表达水平,结果所测伤寒沙门菌均检测到多重耐药外排基因acrB的表达,多重耐药株主动外排的表达较其它菌株明显增强。结论伤寒沙门菌对喹诺酮类、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耐药率低,对哌拉西林、氯霉素、四环素耐药率相对较高,且有多重耐药。伤寒沙门菌中均存在acrAB主动外排系统,acrB与大肠埃希菌同源性高,对不同结构抗生素耐药的种类越多,表达水平越高。主动外排机制可能是伤寒沙门菌多重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沙门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并分析其耐药基因aph(3′)-Ⅱa的序列。方法对19株致病性猪沙门菌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性进行检测;对其质粒上的aph(3′)-Ⅱa基因进行PCR扩增,选取其中任意一株(WWS171)的PCR阳性产物进行耐药基因aph(3′)-Ⅱa的序列分析。结果沙门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产生了广泛的耐药性,耐药率达100%;耐药基因aph(3′)-Ⅱa经PCR扩增后在13株沙门菌的质粒上出现582bp的特异性产物,与药敏试验结果的阳性符合率为68.4%,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与GenBank上发表的AF078924.1、AF188331.1、AY333434.1、AY598820.1、DQ842000.1的耐药基因aph(3′)-Ⅱa的序列完全相同。结论aph(3′)-Ⅱa的PCR检测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性具有较高的特异性,aph(3′)-Ⅱa基因是决定本试验中临床分离株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基因,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性的分子流行病学监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沙门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并分析其耐药基因aph(3')-Ⅱa的序列.方法 对19株致病性猪沙门菌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性进行检测;对其质粒上的aph(3')-Ⅱa基因进行PCR扩增.选取其中任意一株(WWS171)的PCR阳性产物进行耐药基因aph(3')-Ⅱa的序列分析.结果 沙门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产生了广泛的耐药性,耐药率达100%;耐药基因aph(3')-Ⅱa经PCR扩增后在13株沙门菌的质粒上出现582bp的特异性产物,与药敏试验结果的阳性符合率为68.4%,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与GenBank上发表的AF078924.1、AF188331.1、AY333434.1、AY598820.1、DQ842000.1的耐药基因aph(3')-Ⅱa的序列完全相同.结论 aph(3')-Ⅱa的PCR检测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性具有较高的特异性.aph(3')-Ⅱa基因是决定本试验中Il缶床分离株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基因,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性的分子流行病学监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修连喜 《海峡药学》2005,17(4):162-164
目的调查临床分离致病菌耐药现状.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临床送检标本分离的1195株致病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革兰阳性菌457株,占38.2%;革兰阴性菌407株,占34.1%;真菌331株.占27.7%。革兰阳性菌以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粪肠球菌(对四环素耐药率最高).肺炎链球菌(对四环素、青霉素、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为主;革兰阴性菌以肺炎克雷伯氏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耐药率最高),大肠埃希氏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为主.对万古霉素、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在检出的致病菌中,革兰阳性菌和真菌比例高,临床存在不舍理应用抗生素现象;  相似文献   

8.
70株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基因型检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调查和研究南京地区70株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基因型。方法用KB法测定临床分离的7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5种抗生素的耐药性,采用PCR法检测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型。结果7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为7.1%,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分别为61.4%和64.3%,头孢唑啉和头孢呋肟的耐药率均在80.0%以上;有40株菌检测到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且均对头孢吡肟等抗生素耐药,2株为GES型,1株是VEB型,未检出CARB、DHA和PER基因。结论南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以TEM型为主,其对β-内酰胺类的高耐药率与TEM型基因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沈阳地区儿科产超广谱p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性及ESBLs基因型分布,初步探讨其多重耐药性传播的分子机制。方法 KB法药敏试验,按照CLSI/NCCLS2005年标准筛选确认ESBLs表型,PCR法进行ESBLs基因型别分析,扩增Ⅰ类整合子全可变区,分析产ESBLs菌株中整合子的存在情况。结果在分离出的180株革兰阴性菌中,有62株经表型确证试验证实为产ESBLs菌株,检出率34.4%。产ESBLs菌株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基因分型结果表明,blaTEM基因阳性48株(77.4%),blasHV阳性32株(51.6%)。blacTX-M9组阳性31株(50%),blacTX-M3组阳性12株(19.4%)。62株ESBLs菌株中26株整合子全可变区PCR扩增阳性,阳性率41.9%。结论沈阳地区儿科革兰阴性菌中ESBLs菌株检出率较高,多数菌株同时携带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型别的β-内酰胺酶,且为多重耐药菌株,整合子机制参与其多重耐药性的形成与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IRPA耐药相关基因(IMP、SPM、VIM、GIM、GES、OXA-10)和膜微孔蛋白基因OprD2进行检测;用脉冲场凝胶电泳进行菌株同源性检测;用VITEK2Compact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28株IRPA对哌拉西彬他唑巴坦、妥布霉素耐药率均为32.1%,对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46.4%和67.9%,对其他抗菌药物均呈较高的耐药性(82.1%~100.0%);有4株对16种抗菌药物均耐药。OprD2基因为25.0%(7/28),SPM基因为14.3%(4/28),OXA-10基因为3.6%(1/28);VIM、GIM、GES耐药基因未检出。结论IRPA的多重耐药现象较严重,治疗IRPA引起的感染首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妥布霉素;耐药基因以IMP、OprD2为主。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及时掌握辽宁地区沙门菌整合子的分布以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获取沙门菌整合子与耐药性的相关性,从而为临床用药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本文对来源于食品以及病患的149株沙门菌,利用PCR扩增的方法,进行整合子类别的筛选,并将扩增的整合子基因盒进行基因测序,同时通过药敏板测定(耐药性实验)对沙门菌与15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 149株沙门菌中未发现第II类、第III类整合子,检出第I类整合子的菌株50株,I类整合子阳性率为33.6%。50株整合子阳性菌株中25株携带耐药基因盒,片段范围从1500~1800 bp。测序结果表明,其中22株整合子携带dfrA17-aadA5基因盒,2株携带dfrA12-aadA2基因盒,1株首次检出罕见耐药基因盒linG。根据整合子携带情况不同,对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整合子阳性菌对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整合子阴性菌(P<0.01),分别为氨苄西林、四环素、氯霉素、头孢噻肟、头孢唑林、庆大霉素、复方磺胺甲恶唑、阿奇霉素和环丙沙星。辽宁地区沙门菌多重耐药率达50.3%。结论 I类整合子在沙门菌中分布广泛,抗性基因表型与耐药结果相一致,整合子的携带与沙门菌多重耐药率高度相关。沙门菌对亚胺培南和头孢西丁保持高敏感率,可以用于对常规抗菌药物耐药的沙门菌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食品中沙门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食品中沙门菌,为病原监测和快速诊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沙门菌invA基因设计引物,应用SYBRGreen I染料建立荧光定量PCR法。分别对61株沙门菌、14株非沙门菌以及食品模拟标本、市售禽蛋制品进行检测,观察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可行性。结果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所有沙门菌均出现了特异的熔解曲线,扩增产物的熔点值79.6℃左右;目标菌DNA的扩增产物循环数(Ct值)为20,空白对照及非沙门菌的Ct值大于30,非沙门菌均未出现特异的熔解曲线。每反应最低检测的沙门菌数是31 CFU;对食品中人工污染的沙门菌的检测,最低检测量是1 CFU,检测时间为7~8 h,与培养法比较,阳性符合率100%;对市售的369份禽蛋制品进行检测,阳性结果 19份,而细菌培养法检测阳性结果为12份。结论基于SYBRGreen I染料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沙门菌是敏感、特异、省时、省力的方法,适用于沙门菌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一种快速鉴定临床标本中革兰氏阳性杆菌的方法。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待检菌株的16SrRNA基因序列,通过分析待检菌株的16SrRNA基因序列对其进行鉴定。结果5株待检菌株的16SrRNA基因序列均成功扩增,其中4株的16SrRNA基因序列与基因库中已注册的核酸序列相似率达99.9%以上,将其鉴定到种的水平,1株的16SrRNA基因序列与基因库中雷弗森菌属的核酸序列相似率为97.09%,将其鉴定为雷弗森菌属。结论应用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可快速、准确地鉴定临床标本中的革兰氏阳性杆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研究沙门菌携带的第一类整合子基因结构的基础上,对第一类整合子的阳性菌株进行基因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任意引物聚合酶链反应(AP-PCR)方法对两种不同血清型、整合子阴性与整合子阳性菌株研究基因指纹图谱,利用遗传距离矩阵,采用非加权配对法(UPGMA法)做遗传分析的树状图,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结果在最佳AP-PCR方法的反应条件下,可以将第一类整合子阴性、第一类整合子阳性菌株进行鉴定,同时对两种不同的血清型也可以加以区分,得到5个基因型。结论AP-PCR可以作为第一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及其相关血清型进行尝试性的鉴定方法,对研究整合子介导细菌耐药机制的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药品中沙门菌的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根据沙门菌的特异基因序列合成引物和探针,提取沙门菌DNA进行检测。结果:该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达到160cfu·ml-1,人工污染的药品检出率为100%.结论:荧光定量PCR法可用于药品沙门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中山市西北部区域沙门菌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耐药特点及其相关肠毒素基因型。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从4019例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中共分离出沙门菌108株,进行血清分型及药物敏感试验,同时采用PCR方法检测其肠毒素基因(spvA、spvB、rck)。结果 108株沙门菌可分为17个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菌和斯坦利沙门菌为主,分别占42.6%(46/108)和15.7%(17/108),2015年分别检出伤寒沙门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和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各一株;108株沙门菌对氨苄西林(61.11%)和氨苄西林/舒巴坦(49.07%)耐药率最高,未发现对亚胺培南及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的耐药菌株;在108株沙门菌中,所有菌株均含有spvA基因,34株为spvB阳性,28株为rck阳性,spvB基因阳性患者其高热、便血的比率显著高于spvB阴性患者(χ2=4.185, P<0.05; χ2=6.13, P<0.05);rck基因阳性患者其高热、便血的比率显著高于rck阴性患者(χ2=5.274, P<0.05, χ2=8.887,P<0.05)。结论 本地区沙门菌感染患者以鼠伤寒沙门菌和斯坦利沙门菌为主,高发季节集中在夏秋两季,沙门菌株耐药率较高。沙门菌感染患者高热及便血的发生率与spvB基因、rck基因的检出具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安徽地区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CRAB)的耐药性、碳青 霉烯酶基因型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安徽地区43家三级医院2015年9月和2016年9月 CRAB非重复菌株312株,从中挑选出两年内均有CRAB的医院12家,菌株147株。对挑选出的147株CRAB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 16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PCR扩增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技 术(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进行分子分型,使用eBURST软件分析菌株亲缘性。结果 147株临床分离的CRAB均为多 重耐药菌株,对16种抗菌药物耐药性均较高,其中对替加环素和米诺环素耐药性较低,分别为9.27%和54.26%。147株CRAB中 有134株携带blaOXA-23基因,1株携带blaOXA-24 基因,4株携带blaIMP基因,全部携带blaOXA-51基因,其余碳青霉稀类耐药基因均未检 出。147株CRAB分为26个ST基因型,其中13个ST分型属于CC92克隆群,ST195有48株,为安徽地区最常见ST型,另外新发现 15个ST基因型。结论 本研究中安徽地区147株CRAB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性严重,除替加环素和米诺环素外,耐药率均在 76%以上。blaOXA-51是位于染色体上的固有基因,检出率为100%;blaOXA-23 是安徽地区最主要的碳青霉烯酶基因型,检出率为 91.15%。CC92为安徽地区最主要克隆群,与世界流行克隆群一致。本研究所测147株菌株间存在进化间关系,提示可能存在水 平传播趋势。  相似文献   

18.
姜敏敏  王涛  王和 《江苏医药》2012,33(5):503-505
目的检测男性泌尿生殖道分离奈瑟菌的16SrDNA和PIA基因,探讨奈瑟菌属菌种的基因鉴定及其致病机理。方法用PCR扩增和核苷酸序列分析方法分别检测11例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泌尿生殖道分离的14株奈瑟菌属菌种的16SrDNA和PIA基因及其序列。结果 14株奈瑟菌属菌种经16SrDNA检测鉴定分别为淋病奈瑟菌2株,黏液奈瑟菌3株,灰色奈瑟菌5株,微黄奈瑟菌2株,干燥奈瑟菌1株,嗜乳糖奈瑟菌及多糖奈瑟菌各1株;与常规细菌学方法鉴定的符合率为85.7%。非淋球菌奈瑟菌未检出淋病奈瑟菌毒力相关的PIA核苷酸序列。结论常规细菌学方法与染色体16SrDNA检测及其序列分析方法的联合使用,可提高奈瑟菌属菌种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准确率;PIA基因对于奈瑟菌属的男性生殖道致病性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