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气相色谱测定保健食品中3种植物甾醇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淡豆豉中6种异黄酮类成分的分析方法,并研究炮制工艺对淡豆豉药材中异黄酮类成分的影响。方法:自行发酵淡豆豉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异黄酮含量,使用岛津SB-C18 HPLC 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以0.2%甲酸乙腈-0.2%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全波长紫外检测器扫描;流速1 mL·min-1,柱温35 ℃。结果:淡豆豉中各异黄酮色谱峰的分离度良好,在一定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3.16%~109.98%,RSD均<3.76%,并发现炮制过程中苷含量逐渐降低,苷元含量逐渐升高。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稳定、可靠,可用于淡豆豉多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同时证明6~8 d的发酵条件最利于苷类成分的水解,较适合淡豆豉的发酵。  相似文献   

2.
牛丽颖  石素琴  刘敏彦  王芳  王鑫国 《中成药》2010,32(8):1372-1376
目的:优化淡豆豉的炮制工艺,明确工艺参数,为淡豆豉的规范化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以淡豆豉中大豆苷元、染料木素和异黄酮的含量为指标,考察桑叶和青蒿用量比例、药汁拌入大豆时的相对密度、蒸煮时间、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再闷时间和略蒸时间;采用正交试验,以总黄酮含量为指标,考察桑叶和青蒿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加水量,从而规范淡豆豉的炮制工艺。结果:最佳炮制工艺为取桑叶90g、青蒿100g,加入约生药量18倍水煎煮3次,每次1h,药液相对密度为1.10~1.12g/cm3,拌入1kg大豆中,蒸煮1.5h,发酵温度为(30±2)℃,发酵6~8d。结论:优化的炮制工艺适合淡豆豉的炮制加工。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淡豆豉的发酵过程,研究其中大豆异黄酮(SIF)类物质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原料中SIF类物质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定量原料及不同发酵阶段样品中9个SIF,以乙腈和0.1%醋酸溶液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 发酵原料马料豆中异黄酮质量分数为(3 244.41±925.57)μg·g–1,9个SIF中苷类占99.10%,苷元占0.90%,SIF主要以丙二酰基葡萄糖苷、葡萄糖苷形式存在。经过前处理(泡、蒸),样品中苷类占95.71%,苷元占4.29%,SIF主要以葡萄糖苷形式存在。前酵结束时,样品中苷类占52.11%,苷元占47.89%,SIF主要以葡萄糖苷和苷元形式存在。后酵阶段苷类持续减少,苷元持续增多,后酵第七天时,样品中苷类全部转化为苷元,SIF总量为(1 940.20±29.12)μg·g–1,相较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所得马料豆中SIF含量损失了约38%。若继续发酵,则苷元含量减少,且以染料木素减少最为明显。结论 相较于雄黑豆,马料豆更适宜用于发酵淡豆豉。发酵过程中,异黄酮苷类转化为苷元,同时伴随着苷元的破坏分解,故苷元含量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苷类最大程度转化为苷元时,淡豆豉达到“发透”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中淡豆豉的含量测定项标准不足以评价优劣,建议结合原料种类及发酵原理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4.
基于发酵原理的淡豆豉异黄酮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淡豆豉中异黄酮合适的分析评价方法,分析《中国药典》方法(简称药典法)的科学性。方法:从发酵原理的角度,分析淡豆豉异黄酮不同分析方法的差异;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定量分析药典法淡豆豉与对照组淡豆豉发酵过程中3种异黄酮苷元的变化。结果:淡豆豉中大豆苷元、黄豆黄素、染料木素3种苷元的线性、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均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76%,99.96%,100.22%。与前酵制曲工序结束样品相比,两种方法经过后酵再闷工序后,苷元含量显著增加;与对照组相比,药典法工艺制备淡豆豉样品异黄酮苷元总量有显著优势,以后发酵再闷15 d作为发酵终点,异黄酮苷元总量可达1 212.23μg·g~(-1)。结论:历代以来,淡豆豉发酵制备讲究"发透"。从发酵原理分析,淡豆豉发酵制备过程中异黄酮总量略有下降,异黄酮苷元类化合物含量显著升高。采用HPLC法直接定量分析生物活性较高的异黄酮苷元类成分,该分析方法较为简单,灵敏度、准确度较高,建立合适的标准,可更有效控制淡豆豉的质量。药典法收载工艺发酵制备的淡豆豉,质量较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明确淡豆豉Sojae Semen Praeparatum炮制中不产毒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的分布特征及其拮抗能力。方法 按实验室前期已建立的规范炮制工艺制备淡豆豉,获取淡豆豉炮制中9个不同时间点的样本,各样本用氯硝胺18%甘油培养基(DG-18)进行培养、分离纯化,经形态学初筛、分子生物学鉴定为黄曲霉菌。通过紫外荧光法初筛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测定黄曲霉菌产毒能力,确定为不产毒黄曲霉菌(简称:不产毒菌)。用平板对峙法检测不产毒菌及其代谢产物对产毒黄曲霉菌标准株(产毒菌)生长的影响。结果 从淡豆豉炮制过程中共筛选出21株不产毒菌,其中“黄衣上遍”过程中的第3、6天分别筛选出3、6株,“再闷”过程中的第3、6、9天分别筛选出2、7、3株,再闷第6天筛选到的不产毒菌最多。不产毒菌对产毒菌的生长抑制率在26.75%~36.69%,抑制效果最好的是F6-L8(指第1批在“黄衣上遍”阶段的发酵第6天样品中筛选到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淡豆豉发酵过程不同发酵阶段总黄酮和多糖的含量进行动态分析,为淡豆豉炮制原理和炮制工艺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染料木苷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淡豆豉发酵过程中不同阶段总黄酮的含量;以葡萄糖为对照品,用苯酚-硫酸法显色,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淡豆豉发酵过程中不同阶段多糖含量。结果:淡豆豉发酵过程,总黄酮含量随发酵时间累积呈上升趋势,闷制9 d时,总黄酮含量达到峰值,闷制9~15 d总黄酮含量变化不明显;多糖含量在发酵前期随着发酵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发酵后期随发酵时间延长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多糖含量在发酵至13 d时多糖含量达到最高值,闷制1~3 d多糖含量逐渐下降,闷制3~15 d多糖逐渐升高,闷制15 d时多糖含量达到最高值,与发酵13 d时的多糖含量接近。结论:淡豆豉发酵过程的闷制发酵有助于总黄酮的累积,闷制与否对淡豆豉多糖含量影响不明显。综合总黄酮和多糖含量的动态分析,淡豆豉发酵过程闷制环节是必要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酒蒸黄连的炮制工艺。方法:以3T3-L1前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的葡萄糖利用变化率及3种生物碱(盐酸非洲防己碱、盐酸表小檗碱和盐酸小檗碱)总量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考察黄酒用量、闷润时间、蒸制时间对酒蒸黄连炮制工艺的影响。结果:酒蒸黄连能显著或部分降低培养液中葡萄糖水平。最佳炮制工艺为黄酒用量20%,闷润时间2 h,蒸制时间8 h;葡萄糖平均利用变化率33.076%,与回归模型预测值的相对误差2.63%;3种生物碱总量平均值8.167%,与回归模型预测值的相对误差1.15%。结论:酒蒸黄连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活性,优化的酒蒸黄连炮制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醋香附蒸制炮制工艺,为提高醋香附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浸出物检测、挥发油定量检测分析方法,考察辅料米醋稀释倍数、闷润时间、蒸制压力、蒸制温度及蒸制时间对醋香附质量的影响。结果 通过对不同炮制工艺得到的醋香附样品外观及指标成分测定比较,表明取药物质量20%的米醋,用米醋质量20%的水进行稀释搅匀,闷润70 h,蒸制压力为0.10 MPa,蒸制温度为110 ℃,蒸制时间为4.5 h(大档)或4 h(小档),效果最佳。结论 该炮制工艺稳定可靠,相比《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炒制炮制工艺,能更好地控制醋香附工艺参数,为醋香附的炮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交试验优选莪术微波炮制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优选醋制莪术的微波炮制工艺。 方法: 以总挥发油、吉马酮和姜黄素含量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醋用量、闷润时间、微波强度、炮制时间对微波炮制工艺的影响。 结果: 最佳炮制工艺为加15%米醋闷润45 min,60%微波热力炮制3 min。 结论: 该方法简单、可行且易于控制,为莪术炮制工艺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优选酒萸肉蒸制最佳工艺。方法 基于L9(34)正交试验,以没食子酸、5-羟甲基糠醛、莫诺苷、马钱苷、齐墩果酸、熊果酸、多糖、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为指标,采用熵权法结合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计算复合评分,考察黄酒量、闷润时间、蒸制时间对酒萸肉质量的影响,采用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寻求最佳工艺参数,并进行工艺验证。结果 正交试验筛选的酒萸肉最佳蒸制工艺为黄酒量20%,即每100 kg山萸肉,用黄酒20 kg,闷润1 h,蒸制8 h,正交试验最高复合评分工艺为黄酒量20%,闷润4 h,蒸制8 h;BP神经网络模型优化的最佳炮制工艺为黄酒量20%,闷润4 h,蒸制7.5 h。BP神经网络优化工艺实际复合评分最高,为97.007 8,与预测值96.358 6较接近,正交试验筛选的最佳工艺实际复合评分排其次,BP神经网络优化工艺优于正交筛选工艺,且预测结果稳定可靠。酒萸肉最佳蒸制工艺为每100 kg山萸肉,用黄酒20 kg,闷润4 h,蒸制7.5 h。结论 建立的酒萸肉炮制工艺稳定可行,得到的炮制品质量较佳,为酒萸肉工艺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药发酵技术是传统中药炮制方法之一。目前发酵中药研究多集中在发酵菌种筛选、发酵体系优化、化学成分分析和药理功能的证明上,尚缺乏对中药发酵理论的深入探讨。通过对传统发酵中药的炮制及功效、现代发酵中药的工艺和“减毒、增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酵中药的“发酵配伍”理论,并对其理论内涵、论证方法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讨论。该理论可弥补发酵中药领域中理论的缺失,为发酵中药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提供思路,为阐明中药发酵的科学内涵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适合桑黄多糖发酵的液体培养基。方法以桑黄为材料,主要对该真菌多糖发酵的液体培养基进行了研究,以菌丝生物量和多糖产量为指标,筛选适宜桑黄液体培养的配方。结果确定了桑黄多糖的发酵培养基配方:碳源为玉米粉40 g/L、氮源为20 g/L黄豆粉、KH2PO41g/L、MgSO40.5g/L,同时还确定了最佳发酵终点为132 h。结论该试验筛出了液体培养基配方,适合桑黄多糖发酵。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发酵中药应成为中药研究的新内容   总被引:61,自引:5,他引:56  
王兴红  李祺德  曹秋娥 《中草药》2001,32(3):267-268
微生物,特别是真菌具有强大的分解转化能力,中药炮制采用微生物发酵法具有一般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可以为开发新药、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毒副作用的研究提供新的手段,为中药的发展开辟新的研究空间。进行中药发酵研究也具有成熟的现实条件,应当成为我国中药现代研究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青黛炮制中的微生物发酵工艺.方法:采用微生物技术、高压液相色谱法研究青黛炮制过程中微生物发酵作用.结果:温度和微氧是青黛炮制过程中影响发酵的关键因素.结论:证明了真菌在青黛炮制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株产生苝醌类化合物的真菌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菌寄生菌属真菌(Hypomyces sp.)菌丝体的化学成分。方法:用丙酮提取,硅胶柱分离纯化,化学和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菌丝体中分得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竹红菌甲素(Ⅰ),竹红菌丙素(Ⅱ),痂囊腔菌素C(Ⅲ),1-吩嗪羧酸(Ⅳ)和1,8-二羟基-9,10-蒽醌(Ⅴ)。结论:化合物Ⅱ-Ⅴ为首次从该菌中分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刺五加经发酵炮制后对小鼠抗应激作用。方法:采用常压耐缺氧试验、低温冷冻试验、负重游泳试验及耐高温试验等实验方法,以小鼠存活时间为指标,开展刺五加经发酵炮制后对小鼠在冷、热、疲劳、缺氧等应激环境下的生存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与刺五加组比较刺五加发酵组可延长缺氧存活时间、低温存活时间、高温存活时间及游泳持续时间,其中延长游泳持续时间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缺氧存活时间、低温存活时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温存活时间虽有延长但无统计意义。结论:刺五加经发酵炮制后可延长小鼠在冷、热、疲劳、缺氧等应激环境下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7.
商蕾  曲章义  魏凤香  鲁伟君 《中草药》2012,43(10):2071-2076
液体发酵已广泛地应用于药用真菌的培养,应用现代发酵技术生产药用真菌代用品可有效解决野生药用真菌资源逐渐枯竭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难题.根据目前药用真菌液体发酵的应用状况,结合在茯苓液体发酵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的解决方法进行综述和讨论,为药用真菌液体发酵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利用UHPLC-Q-TOF-MS对同一批枳壳药材生品饮片及其炮制品进行分析,比较炮制前后成分变化,探讨粤港枳壳饮片发酵炮制机制的物质基础。通过比对生品与炮制品的正负离子模式离子流出峰,并以化合物炮制前后离子峰面积比为炮制前后变化指数进行比对。结果发现枳壳经发酵炮制后,产生圣草酚-7-O-葡糖苷、橙皮素-7-O-葡萄糖苷、5-去甲基川陈皮素等3个新生成分,并可显著增加柚皮素和橙皮素成分,以及明显增加柠檬苦素,sudachinoid A,黄柏酮酸,诺米林酸等柠檬苦素类衍生物成分。提示粤港枳壳饮片所采用的发酵为主的方法对提升炮制品的生物活性和生物利用率,增强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加强保护和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神曲是由面粉和/或麦麸、苦杏仁、赤小豆、青蒿、苍耳、辣蓼按照一定比例混匀后发酵而成的复方中药。性温,味甘、辛;归脾、胃、大肠经,具有健脾消食,理气化湿的功效。作为传统曲剂,神曲的发酵工艺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本文就神曲的发酵工艺和质量标准进行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20.
六神曲的发酵菌种分离及纯种发酵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优势菌种,探索纯种发酵对六神曲发酵炮制品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微生物菌种分离方法,从实验室自制和同仁堂购买的六神曲中筛选菌种,采用部分霉菌进行六神曲纯种发酵后淀粉酶及蛋白酶活力测定.淀粉酶活力测定依据碘-淀粉比色法,蛋白酶活力测定采用Folin试剂法.结果:筛选出12株霉菌,黄曲霉能显著提高六神曲淀粉酶和蛋白酶的活力,自制六神曲中分离的杂色曲霉产蛋白酶活力最高,其次为同仁堂分离的肉色曲霉和伞枝犁头霉,其余各组产蛋白酶活力明显低于传统自然发酵组.结论:六神曲原材料中不含淀粉酶、蛋白酶,纯种发酵能稳定提高六神曲发酵炮制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