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调查杭州地区小学生近视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横断面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杭州市朝晖区5所小学1~6年级学生近视的情况,选取右眼数据,检查数据包括球镜度、散光度、眼轴长度、角膜曲率。收集信息包括父母近视情况,课后及周末写作业时间,课后及周末户外活动时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近视组与非近视组的性别、家族史、近距离作业及户外活动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近视患病率高于男生(63.7% vs. 67.4%)。父母近视(F=10.559,P<0.05)、周末(F=7.555,P<0.05)及课后(F=2.492,P<0.05)写作业时间过长为近视的危险因素,课后(F=11.351,P<0.05)及周末(F=6.387,P<0.05)户外活动具有保护作用。结论 近视与性别、家族史、近距离工作及户外活动有关。环境与基因因素均与小学生近视密切相关,其中环境因素中近距离阅读对近视的作用具有很强的时间依赖性,户外活动中紫外线的作用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
郭寅  刘丽娟  徐亮  吕燕云  唐萍  冯祎  孟梦 《眼科》2012,21(2):127-131
目的 分析北京市城乡一、四年级小学生近视患病率情况,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设计 学校为基础的横断面调查。研究对象 共调查城乡各一所学校。382名一年级和299名四年级小学生参与研究。方法 对所有学生进行眼科检查,包括视力、眼球运动、电脑自动验光、眼前段、眼球生物测量及非散瞳眼底照相。并对学生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项目、用眼时间、户外活动以及社会经济学因素。近视与性别、地区、用眼时间、户外活动及社会经济学因素的关系采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分析。主要指标 近视患病率及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按照不同的近视定义[等效球镜度(SE)≤-0.50 D,≤-1.00 D,≤-1.50 D,≤-2.00 D],本群学生中近视患病率分别为48.1%、27.9%、17.5%和11.6%。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近视(SE≤-1.00D)患病率与年龄(P=0.003, OR=1.45)、地区(P=0.000, OR=0.20)、父母近视情况(P=0.000, OR=2.99)、户外运动时间(P=0.013, OR=0.14)、户外休闲时间(P=0.001, OR=0.33)、户外活动时间(P=0.001, OR=0.35)、看电视时间(P=0.008, OR=0.66)、学习时间(P=0.001, OR=1.37)有关。眼轴长度与年龄(P=0.000; 标准化系数β:0.28)、身高(P=0.001; β: 0.18)、父母近视情况(P=0.03; β:0.09)、地区(P=0.000; β:-0.21)、户外活动时间(P=0.001; β:-0.16)、户外休闲时间(P=0.001; β: -0.15)、学习时间(P=0.02; β:0.10)相关。因此年龄大、城市居住、户外活动少、父母近视、学习时间长者近视患病率高、眼轴长。结论 该限定城、乡地区学龄儿童近视患病率、眼轴长度与年龄、地区、父母近视、学习时间、户外活动等相关。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可能有助于降低青少年儿童的近视患病率。(眼科,2012,21: 127-131)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兰州市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状况,为中小学生近视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兰州市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各1所小学、初中及高中,再从每个年级随机抽取1个班作为调查对象,普查其眼科情况,包括普通视力、眼压(IOP)、电脑验光、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IOLMaster)检查等。不同年级之间各屈光参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效球镜度(SE)与各屈光参数关系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不同年级及性别之间近视患病率差异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总共抽查兰州市中小学生1 802人(3 604眼),近视的患病率为71.50%,其中男、女生近视患病率分别为70.61%、7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0.43,P<0.05)。小学、初中、高中近视患病率依次为51.1%、88.1%、94.5%,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各年级近视患病率分别为17.7%、36.4%、49.6%、64.8%、64.8%、75.7%、81.6%、90.4%、93.2%、93.4%、94.5%、95.4%,各个年级间近视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1501,P<0.05)。眼轴长度随着年级增高也呈增长趋势(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及高中三年级之间相互比较,P<0.05),裸眼视力(UCVA)随着年级增高呈下降趋势(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及高中三年级之间相互比较,P<0.05),角膜曲率随着年级增高未见明显变化趋势。SE与身高、体质量呈中度相关(r=-0.479,P<0.05;r=-0.439,P<0.05),与UCVA、眼轴长度高度相关(r=0.708,P<0.05;r=-0.710,P<0.05),与角膜曲率无相关性(r=0.002,P>0.05)。结论兰州市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高达71.50%,女生高于男生。近视患病率随年级升高而增高,SE与UCVA、眼轴长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6 mo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中央角膜厚度、角膜曲率和眼轴长度的变化。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利用超声诊断仪、非接触角膜内皮显微镜和角膜地形图仪,测量和观察44例86眼7~17岁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前和配戴后6 mo的角膜中央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中央角膜厚度、角膜曲率和眼轴长度的变化和相关性。结果: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型镜6 mo后,白天裸眼视力稳定在1.0~1.2,无明显眼部并发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稍有减少,但与戴镜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曲率及前房深度无明显变化。角膜中央厚度变薄及眼轴长度仍有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眼轴长度具有相关性(右眼:P=0.005,左眼:P=0.013),中央角膜厚度与眼轴长度具有相关性(右眼:P=0.019,左眼:P=0.006)。结论: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型镜6mo,眼轴长度依然有增长,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降低,中央角膜厚度变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6~14岁学生近视程度与身高、体质量、角膜曲率、眼轴及骨龄之间的关系。 方法:对上海市宝山区6~14岁学生进行身高、体质量、视力普查,621例视力低下的学生予以复方托吡卡胺扩瞳验光,测量角膜曲率度数和眼轴长度,行双手腕骨X线摄片测定骨龄,对检查结果予以整理,分析参数之间的关系。 结果:等效球镜度数与眼轴长度负相关,与角膜曲率无关。等效球镜度数与年龄负相关,眼轴长度、身高、体质量、骨龄差与年龄正相关,角膜曲率和眼轴差与年龄不相关。身高、体质量、年龄、骨龄、骨龄差与等效球镜度数负相关,与眼轴长度正相关,与角膜曲率无关。身高、体质量、年龄、骨龄均与眼轴差无关,而骨龄差与眼轴差弱正相关。 结论:青少年近视与全身生长发育的节奏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组学生近视患病率,以及各屈光要素与近视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参照《眼科全书》近视诊断标准,对不同年龄学生进行标准视力检查,采用ARK-30/AR-20手持式电脑验光/曲率计,对所有样本均进行小瞳下屈光度检查和角膜曲率检测;采用STRONG 6000AB便携式眼科A/B超声诊断仪对样本眼轴长度进行测量。结果:随着年龄增加,近视人数不断增加,近视程度显著增加。近视程度和角膜屈光力无显著相关性;眼轴长度和玻璃体长度与近视程度相关。结论:近视随年龄增长发病增加,近视程度加深,眼轴前后径增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与汉族大学生正视眼屈光要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三个民族大学生420只正视眼使用IOL-Master进行眼轴长度、前房深度、角膜曲率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三个民族大学生在角膜曲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维吾尔族与哈萨克族大学生在眼轴长度及前房深度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较维吾尔族与哈萨克族大学生眼轴更长,前房更深(P<0.05).对三个民族正视眼进行右眼、左眼的统计学分析,各屈光要素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民族不同性别分析发现,三个民族中男性均较女性眼轴更长,角膜曲率更小;维吾尔族大学生男性较女性前房更深,哈萨克族与汉族大学生男性与女性在前房深度上均无明显差异.相同性别不同民族研究发现,维吾尔族与哈萨克族正视眼屈光要素在相同性别中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男性、女性分别较维吾尔族与哈萨克族男性、女性眼轴更长,前房更深,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民族正视眼屈光要素存在差异性,不同眼别无差异性,不同性别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学龄儿童近视眼的屈光度与玻璃体腔长度、眼轴、晶状体厚度、前房深度、角膜屈光力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门诊7~15岁单纯性近视儿童93例,男38例72眼,女55例104眼,按等效球镜分为低度近视(<-3.00D)、中度近视(-3.00~-6.00D)两组。10g/L阿托品散瞳检影验光获得准确屈光度数,电脑自动验光仪测角膜曲率(每眼5次),A超检查眼轴长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每眼5次),并计算玻璃体腔长度,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近视眼屈光度数与玻璃体腔长度等相关参数的关系。结果:随着屈光度数的增加,玻璃体腔长度、眼轴长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晶状体厚度与眼轴的比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角膜曲率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同屈光度,男女比较眼轴长度、玻璃体腔长度、角膜曲率以及晶状体厚度与眼轴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近视屈光度与玻璃体腔长度、眼轴长度、呈正相关(r1=0.585,P<0.05,r2=0.576,P<0.05),与晶状体厚度与眼轴的比值呈负相关(r=-0.337,P<0.05)。结论:单纯性近视眼患者主要以玻璃体腔长度、眼轴增长为主,男生眼轴长度、玻璃体腔长度较女生长,平均角膜曲率较女生平坦,晶状体厚度与眼轴比值较女生低。  相似文献   

9.

隐匿性近视是指在儿童正常年龄段视力范围之内,眼轴长度超出相应年龄段正常范围,角膜曲率低于正常值范围,二者缺一不可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近视。由于隐匿性近视儿童的视力在正常范围内,近视筛查中极易被忽视,在未及时进行近视防控的情况下,隐匿性近视极易发展成显性近视,不仅视觉发育受到严重影响,视功能也将产生不可逆的改变。研究发现,隐匿性近视眼轴长度、角膜曲率、视网膜、脉络膜等不同于普通近视,可通过这些指标的变化辅助诊断,观察其发展进程。本文旨在总结国内外关于隐匿性近视儿童眼轴长度、角膜曲率、黄斑区视网膜厚度、黄斑区脉络膜厚度等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眼轴长度与角膜曲率、角膜散光、前房深度和眼压的关系.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行白内障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68例(368眼).患者的眼轴长度、角膜曲率、角膜散光和前房深度均应用IOL-Master(德国蔡司公司)进行测量,眼压采用iCare眼压计测量.使用随机抽样法从不同眼轴长度患者中随机抽出80例(80眼),分别为短眼轴组、中眼轴组和长眼轴组.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角膜散光、前房深度及眼压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眼轴长度与角膜曲率(r=-0.424,P<0.001)、眼轴长度与角膜散光(r=0.138,P=0.008)、眼轴长度与前房深度(r=0.561,P<0.001)均相关.其中,眼轴长度与角膜曲率呈负相关,与角膜散光和前房深度呈正相关,但与角膜散光相关性较弱,而与角膜曲率和前房深度中度相关.眼轴长度与眼压无相关性(r =0.064,P=0.326).中眼轴组和长眼轴组角膜曲率与短眼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而中眼轴组与长眼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438).中眼轴组与短眼轴组的角膜散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3),同样中眼轴组与长眼轴组的角膜散光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 =0.718),但是短眼轴组与长眼轴组的角膜散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2).短眼轴组的前房深度与中眼轴组(P=0.001)和长眼轴组(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中眼轴组与长眼轴组的前房深度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0.001).3组眼压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角膜曲率与眼轴长度呈负相关;角膜散光与眼轴长度相关性弱,只有眼轴长度明显增长,才有可能表现出角膜散光度数增加;前房深度与眼轴长度中等相关,并随眼轴增长而加深;眼轴长度与眼压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赤峰市青少年人群的视力不良情况及近视患病率,探究影响近视发病的相关因素。

方法:于2019-09/12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赤峰市选取小学四年级~高三年级学生2 070人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视力检查,分析该地区近视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

结果:本研究纳入学生2 070人,视力不良发生率为56.96%,其中近视患病率52.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年级、女性、有遗传史、常吃甜食、油炸食物、不吃早餐、较长的作业及补习班时间、使用移动设备、躺着或趴着用眼、走路或乘车用眼、一次用眼时间过长是近视的危险因素; 而无其他视力不良、食用新鲜水果、调整桌椅高度、常做眼保健操、课间在户外活动、保持一尺的坐姿、家长及老师经常监督坐姿、较少观看电视、增加持续运动及睡眠时间等是近视的保护因素。

结论:赤峰市青少年的近视率普遍较高,应积极关注学生个人情况,改善学生校内和校外用眼环境,纠正学生不良用眼习惯,增加学生户外运动及睡眠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17学年上海市宝山区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视力及屈光度状况。

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宝山区幼儿园中班至高三共14个年级中共计3 002例。分别通过卡方和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不同性别方面的近视不良率、屈光不正率及不同视力不良程度上的差异。

结果:视力不良率随着学习阶段升高不断增长,从18.52%逐渐升至87.12%,不同学习阶段视力不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高中男女生视力不良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的视力不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屈光不正类型主要为近视,不同学习阶段近视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宝山区学生视力不良率较高,应重视学生眼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辽宁省阜新市高中学生的视力状况及近视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阜新市高中学生3000例,采用问卷式调查,作单因素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近视患病率为69.79%,其中男64.60%,女75.26%。单因素分析表明:性别、父母近视、学习姿势、不良学习习惯、课间活动、体育活动时间、午睡习惯、每天睡眠时间、每天用电脑总时间、每天一次用电脑时间、晚上自习灯具、作眼保健操(初中)、经常用抗疲劳眼药、曾患眼病、身体疲劳不适、有龋齿、是否偏食、高中以前居住地18个变量与是否近视之间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发现:性别、父母近视、学习距离、每天体育活动时间、午睡、初中时作眼保健操、经常用抗疲劳眼药、高中前居住地8个变量(P<0.05)与是否近视之间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男性、学习时姿势正确、每天认真作眼保健操、父母不近视、每天体育活动时间多、午睡习惯、经常点抗疲劳眼药水、上高中前的居住地为农村是学生近视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成都市新都区小学生近视现状,分析本地区小学生近视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抽取成都市新都区4所小学的一年级到六年级学生,每个年级3个班,分别进行眼科检查和问卷调查,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共有3 324名学生参与本次调查,近视的学生1 124人,近视率33.81%。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年级、吃水果蔬菜和喝牛奶频次、父母监督和提醒学生用眼习惯频次、在家看书写字光线情况、每天连续家庭作业及看书时间、睡眠时间、每天课外活动时间、课间休息时去户外活动或做眼保健操频次、躺着看书或在晃动的车内看书频次、看书写字姿势以及父母双方患有近视情况的学生近视患病情况存在不同(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级、性别、父母监督和提醒用眼习惯、在家看书写字的光线、每天连续家庭作业及看书时间、每天课外活动时间、躺着看书或在晃动的车内看书、看书写字姿势是否正确、父母近视情况均为近视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父母监督和提醒用眼习惯为影响近视的保护因素,其余各指标均为危险因素。

结论:青少年近视与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应尽早采取相应措施,延缓其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学龄期儿童近视患病率与近视的影响因素,为儿童近视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于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湖北省孝感市一年级小学生675人,对其进行视力检查与屈光状态检查以及一般情况与用眼行为问卷调查,完成每年1次数据收集,共随访3年。采用秩和检验、卡方检验与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年期间小学生近视患病率逐年增高,分别为14.1%、25.6%、3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25,P<0.001)。3年期间小学生等效球镜度(SE)逐年降低,分别为0.25(-0.25,0.50)D、0.00(-0.50,0.25)D、-0.50 (-1.75,0.0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4.819,P<0.001)。近视每年新发病率为16.0%~22.7%,近视年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33,P<0.001)。早产(P=0.014)、父母近视情况(P=0.029)、每天户外活动时间(P=0.024)、每天放学后近距离学习时间(P=0.006)、家长平时是否督促孩子保护眼睛(P=0.004)、每天使用电子产品时间(P=0.013)等变量与近视发生有相关性。结论:学龄期儿童屈光状态逐年向近视方向发展,近视患病率逐年增加。早产、父母近视、长时间近距离学习以及使用电子产品是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户外活动与家长督促孩子保护眼睛是近视发生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6.
17.
郴州市城区中小学学生视力低下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郴州市城区中小学生视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为开展视力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级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1286名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和问卷调查,分别用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对视力低下单因素和多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郴州市城区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率为47.50%;小学视力低下率为34.01%;初中视力低下率为62.10%;视力低下的主要问题是近视(70.01%);小学生近视率22.57%,初中生近视率48.84%。影响视力低下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年龄、年级、父母有近视、课外作业时间长,经常连续阅读1h以上、看视频时间长、肥胖。保护因素有:课间在教室外活动及户外活动。结论:青少年视力低下是遗传和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应及早预防,养成良好的视觉行为习惯将有助于保护青少年视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辖内汉族及藏族学龄儿童的视力状况,及影响其视力低常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普查的方法对舟曲县学龄2538例儿童进行标准视力检查、常规眼科检查、验光检查等。将调查结果与国内已有的相关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调查发现视力低常者536例,当地视力低常率为21.12%,其中近视最为多见,占视力低常人数的80.59%,其患病率为17.02%;远视患病率为2.05%;弱视患病率2.76%;斜视患病率为1.02%;眼外伤患病率为0.95%;先天眼病患病率为0.71%。结论:学龄儿童视力低常率与性别、民族相关,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影响视力低常的首要因素为近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金华市婺城区3 014名小学学生视力不良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采取视力不良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视力影响因素。视力检测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以单因素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检测出视力不良学生1 367名,视力不良率为45.36%,其中轻度视力不良占26.08%,中度视力不良占11.51%,重度视力不良占7.7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年级段、父母近视、每天睡眠时间不足、每天使用电子产品及电脑时间过长、读写姿势不正确、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足、未做眼保健操是视力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学生视力不良状况不容乐观,学校应采取增加学生户外活动时间、纠正不良读写姿势、减少电子产品使用时间等措施,改善和预防学生视力不良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Purpose: To report the design, methods and baseline data of the Anyang Childhood Eye Study (ACES), aiming 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myopia and other ocular diseases in children in central China.

Methods: The ACES was a school-based cohort study conducted in Anyang city. Students have been examined and will be followed-up annually for 3–5 years. Ocular examinations included visual acuity, identification of amblyopia and strabismus, ocular biometry,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retinal photography, cycloplegic autorefraction, accommodative response, peripheral refraction, visual perception and so on.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performed to collect risk factors for myopia including near work, outdoor activity, parental myopia, birth history, habits of wearing spectacles and reading, living habits, food habits and so on.

Results: Of 3112 grade 1 and 2363 grade 7 students eligible for the ACES, 2893 (93.0%) and 2267 (95.9%)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with a mean age of 7.1 years (range 5.7–9.3 years) and 12.7 years (range 10.0–15.9 years), and proportions of male to be 57.8% and 50.0%, respectively. The prevalence rates of myopia, high myopia, emmetropia and hyperopia were 3.9%, 0.1%, 72.9% and 23.3% in grade 1, and 67.3%, 2.7%, 31.4% and 1.2% in grade 7, respectively. Similar data were found in the children confined in 6-year-old and 12-year-old ages.

Conclusions: The ACES is the first large-scale cohort study in China with baseline response rates over 90%. Continuous documentation of changes and risk factors of refractive errors in these cohorts would provide new insights into myopia control in school-aged childr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