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栀子及其活性成分栀子苷防治糖尿病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糖尿病的治疗以口服西药为主,疗效迅速,但临床中多有不良反应以及未能有效的防治并发症的报道,不适于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即中医理论所述的消渴症,历史悠久。近年来,不少学者以中药提取物或分离的活性成分为研究对象,以期开发出治疗、预防糖尿病的新型药物。因此,在这一领域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报道。中药栀子及其环烯醚萜类活性成分栀子苷有着显著的降糖效果,并对糖尿病并发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该文就栀子及栀子苷防治糖尿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通过细胞炎症分子、信号通路、免疫系统应答角度总结了近年来栀子及栀子苷抗炎作用的分子机制,旨在为栀子及栀子苷的深入研究及其在医药方面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黄芩、栀子不同配伍对脑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探讨黄芩苷、栀子苷及其配伍防治脑缺血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大鼠100只,采用线拴法建立脑缺血大鼠模型。分别分为黄芩苷组、黄芩苷:栀子苷(3:7)组、黄芩苷:栀子苷(1:1)组、黄芩苷:栀子苷(7:3)组、栀子苷组、三七总皂苷组(阳性对照)、假手术组及模型组,持续灌胃7天后,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损伤模型,灌胃给予黄芩苷、栀子苷及其不同比例的配伍,24 h后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症状,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结果:黄芩苷:栀子苷(3:7、1:1、7:3)组、栀子苷组都可以增强大鼠的横木行走能力;黄芩苷组、黄芩苷:栀子苷(3:7、1:1、7:3)组、栀子苷组都可提高触觉刺激反应,降低Bederson评分;黄芩苷:栀子苷(3:7)组可降低血清中TNF-α、IL-1β的含量。结论:黄芩、栀子及其配伍对大鼠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高晓燕  卢建秋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20):2649-2651
目的:建立栀子金花丸中同时测定栀子苷、黄芩苷、番泻苷A和番泻苷B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_(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05%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54/nm.结果:栀子苷、黄芩苷、番泻苷A和番泻苷B的分离度良好(R>1.5),4条标准曲线在检测范围内均呈良好线性(r>0.9999),其检测限均低于2.80 ng、定量限均低于6.90 ng,高、中、低3个水平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的RSD均小于3.1%,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2%,97.4%,92.5%,93.6%.应用所建立的方法测定了10批购自不同地区的栀子金花丸中以上4个成分的含量,其结果差别较大.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在同一色谱检测条件下实现多指标成分同时定量,为该药的全面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栀子指纹图谱及不同生长期西红花总苷和栀子苷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全国不同产地栀子的指纹图谱,并测定了不同产地及同一产地不同采收期药材西红花苷和栀子苷的含量。结果 各地栀子药材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分别为0.980,0.992,0.978,0.989,0.948,0.991,0.986,0.996,0.993,0.965。不同产地栀子的栀子苷平均含量为4.11%;西红花总苷含量最低为1.41%,最高达3.08%,相差一倍以上。而不同采收期药材测定结果显示,西红花总苷含量从8月中旬的0.009%增加到11月中旬的1.32%,之后趋于下降。而栀子苷含量则在刚结果的8月中旬最高,之后逐渐下降。结论 各产地栀子药材表现较高的相似度,说明栀子药材所含化学成分随产地变化小。西红花苷含量随着栀子的成熟而显著增加,但过度熟透的果实也不利于西红花苷的稳定。而栀子苷主要在果实形成后的短期内生成,此后由于果实的生长,其浓度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6.
苦瓜自古以来就是一味药食两用的中药,中医本草古籍中对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的论述大同小异.苦瓜营养价值丰富,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制作各种膳食补充剂以及功能性食品.同时苦瓜也是迄今为止在传统替代医学中研究最深入的天然药物之一,其药理作用广泛,尤其是治疗代谢性疾病.临床试验已经证实苦瓜具有降糖作用,并且...  相似文献   

7.
栀子总苷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研究栀子总苷(TGCJ)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角叉菜致大鼠足肿胀模型、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模型、棉球致肉芽组织增生模型,观察TGCJ的抗炎作用;采用热板法测定小鼠的痛阈、醋酸诱发的小鼠扭体反应,观察TGCJ的镇痛作用。结果TGCJ的80、40mg/kg2个剂量组ig给药,对角叉菜致大鼠足肿胀、棉球致肉芽组织增生均有明显抑制作用,TGCJ的160、80、40mg/kg3个剂量组ig给药,对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呈剂量相关趋势;TGCJ的160、80、40mg/kg3个剂量组ig给药,可以明显升高小鼠的痛阈,对醋酸诱发的小鼠扭体反应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TGCJ有明显的抗炎和一定的镇痛作用,确定TGCJ为栀子抗炎镇痛的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清开灵有效组分黄芩苷、栀子苷及其配伍治疗脑缺血大鼠药效及其药理作用。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TTC染色、神经功能检查法、病理超微组织观察综合评价黄芩苷、栀子苷及其配伍治疗脑缺血大鼠的功效作用,WESTERN-BLOT法测定Akt-PKB,CREB,PCREB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黄芩苷与栀子苷配伍具有神经脑保护作用,其功效优于单一组分治疗组和尼莫地平治疗组,并且对脑海马组织Akt/PKB,CREB,P-CREB蛋白表达有影响,其脑保护的药效加和作用与信号转导PI3K-Akt-PKB-BAD-CREB-PCREB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可引起多种并发症,主要表现在全身微循环的障碍,如肾、眼、心血管及神经等慢性损伤。栀子苷是栀子的主要有效成分,其水解苷元为京尼平。有研究报道,栀子苷具有降低血糖,改善糖尿病并发症病理变化的作用,有望成为糖尿病治疗的潜在药物。本文对近年来栀子苷和京尼平治疗糖尿病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以期为深入研究其治疗糖尿病的分子机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栀子中栀子苷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中药栀子中栀子苷的提取、纯化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以栀子苷含量为评价指标,对乙醇浓度、乙醇用量、回流时间和提取次数进行优选,并考察不同用量氧化铝对栀子苷的纯化效果。结果:以5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h为最佳工艺,氧化铝用量为生药量的1/2。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简便易行、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1.
李雪石  张彦文 《中草药》2013,44(7):863-868
目的 研究蒲公英水提取物降低链脲佐菌素(STZ)致糖尿病大鼠餐后血糖水平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考察蒲公英水提取物400、200、100 mg/kg对STZ致糖尿病模型大鼠餐后血糖水平的影响,并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胰岛素水平;正糖钳实验考察蒲公英水提取物对正常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检测葡萄糖输注率(GIR);以pNPG为底物,测定蒲公英水提取物400 mg/kg体外对α-糖苷酶活性的影响;采用Caco-2细胞单层模拟的小肠上皮模型,评价蒲公英水提取物200、100 mg/L对小肠麦芽糖水解和葡萄糖吸收能力的影响.结果 蒲公英水提取物400、200、100 mg/kg给药7d,可显著降低正常大鼠及STZ致糖尿病大鼠餐后血糖水平,但对血清胰岛素水平、GIR均无影响.蒲公英水提取物对α-糖苷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但半数抑制浓度(IC50)高于阳性药阿卡波糖;蒲公英水提取物200 mg/L可同时抑制Caco-2细胞单层对麦芽糖的水解和对葡萄糖的转运.结论 蒲公英水提取物具有降低餐后血糖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小肠对麦芽糖的水解和对葡萄糖的吸收有关.  相似文献   

12.
杨波  王一奇  程汝滨  陈佳丽  张如松 《中草药》2013,44(20):2884-2888
目的 研究墓头回醋酸乙酯提取物环烯醚萜酯部位(PHEBB)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硅胶柱色谱法精制PHEBB;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PHEBB化学成分。MTT法检测PHEBB对人肿瘤细胞KB、COLO-205、SGC-7901的抑制活性。采用小鼠移植性瘤模型研究PHEBB对小鼠S180肉瘤、H22肝癌的体内抗肿瘤作用;免疫组化法研究PHEBB对肿瘤组织中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PHEBB主要成分均为环烯醚萜酯类,主要有desacetylisovaltratum、isovaltrate acetoxyhydrin。体外实验结果显示,PHEBB对KB、COLO-205、SGC-7901等癌细胞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IC50在2.27~5.49 μg/mL。体内实验显示,PHEBB以60 mg/kg ip给予荷瘤小鼠,对S180肉瘤的抑制率为45.5%,对H22肝癌的抑制率为54.2%;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PHEBB能上调小鼠H22肿瘤组织中Bax表达,下调Bcl-2表达,且能降低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结论 PHEBB抗肿瘤药效物质为环烯醚萜酯;其体内外均具有一定抗肿瘤作用,且其抗肿瘤机制可能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抑制肿瘤微血管有关。  相似文献   

13.
何焱  王继双  张鹏  华子春 《中草药》2013,44(19):2759-2765
薯蓣皂苷元(diosgenin)作为一种重要的天然甾体皂苷元,来源广泛,主要从葫芦巴中获得,是合成甾体激素类药物的重要原料,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等多种显著的药理作用,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综述了近5年有关薯蓣皂苷元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着重阐述了薯蓣皂苷元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4.
异补骨脂查尔酮抑制IL-4产生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正  杨春  李峥  李强  吴震州 《中草药》2013,44(10):1299-1304
目的 从补骨脂单体化学成分中筛选抗哮喘的小分子化合物,并阐释其抗哮喘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IL-4在哮喘病理中的作用,采用IL-4-GFP转基因报告小鼠(4get鼠)和流式细胞术,设计一种抑制白细胞介素-4(IL-4)产生的抗哮喘药物筛选新方法.结果 与DMSO组相比,异补骨脂查尔酮能显著抑制Th2细胞中IL-4的产生(P<0.001),减少转录因子GATA-3的表达(P<0.01),降低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6磷酸化水平(P<0.01).结论 异补骨脂查尔酮通过抑制STAT6磷酸化而减少GATA-3的表达,从而抑制IL-4的产生,其具有开发成为治疗哮喘药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蜂胶抗炎活性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凯  张江临  胡福良 《中草药》2013,44(16):2321-2329
蜂胶是一种具有广泛药理学活性的蜂产品.虽然不同地区、不同来源的蜂胶成分差异很大,但各种蜂胶所具有的生物学活性基本类似.就国内外蜂胶及其单体活性成分的抗炎作用及其分子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蜂胶生物学活性的基础性研究提供思路,并为蜂胶产品的标准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木鳖子Momrodica cochinchinensis中单体化合物,尤其是对羟基桂皮醛诱导黑素瘤B16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 以对羟基桂皮醛、松柏醛、对羟基苯甲醛、3-甲氧基对羟基苯甲醛和ligballinol处理B16细胞48 h后,磺酰罗丹明B(SRB)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以对羟基桂皮醛处理B16细胞24、48、72 h后,倒置相差显微镜和经瑞氏-吉姆萨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比色法检测给药后48 h B16细胞中黑色素量和酪氨酸酶活性;RT-PCR法检测酪氨酸酶基因表达.结果 5个单体化合物对B16细胞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对羟基桂皮醛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且具有浓度和时间相关性.对羟基桂皮醛处理B16细胞48 h后,经染色观察到细胞呈树突样生长,表现为典型的细胞分化形态特征,黑色素的量显著增加,酪氨酸酶活性显著增强,上述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以对羟基桂皮醛处理B16细胞6、12、24h后,酪氨酸酶、酪氨酸相关蛋白-1和酪氨酸相关蛋白-2的基因表达明显上调(P<0.01),且呈时间相关性.结论 对羟基桂皮醛能够抑制黑素瘤B16细胞增殖,其机制与诱导B16细胞分化相关.  相似文献   

17.
葛宇清  杨波  程汝滨  黄真  陈喆 《中草药》2013,44(22):3188-3194
目的 探讨隐丹参酮诱导人慢性髓系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线粒体途径相关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隐丹参酮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丹参酮对细胞凋亡的影响,DAPI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丹参酮对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Caspase-9、PARP、Bax、Bcl-2和细胞色素C(Cyt C)表达的影响,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检测丹参酮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检测线粒体膜通透性转运孔(PTP)抑制剂环孢霉素A和caspase抑制剂z-VAD-fmk对隐丹参酮药效的影响。结果 隐丹参酮对K562细胞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可引起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诱导细胞发生凋亡,提高蛋白Bax/Bcl-2的比例,降低线粒体膜电位,促进Cyt C从线粒体释放到胞浆,增强促凋亡蛋白Caspase-3、Caspase-9和PARP的活性。环孢霉素A和cz-VAD-fmk均能减弱隐丹参酮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 隐丹参酮可显著诱导K562细胞凋亡,其机制与线粒体凋亡途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王迎超  黄怡  王毅  王怡  张萌 《中草药》2013,44(9):1157-1161
目的 通过观察Z-藁本内酯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及核因子-κB (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炎性因子损伤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向体外培养的HUVEC中加入TNF-α10 ng/mL造成细胞损伤,同时加入不同浓度(5、10、20 μmol/L)的Z-藁本内酯,共同孵育24 h,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 ICAM-1和VCAM-1的量,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NF-κB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NF-α可造成HUVEC明显损伤(P<0.05、0.01),显著增加HUVEC中ICAM-1和VCAM-1的表达(P<0.01).与模型组比较,Z-藁本内酯可以剂量相关地降低ICAM-1 (P<0.01)和VCAM-1 (P<0.05)的表达,显著减少细胞NF-κB蛋白 的表达(P<0.05).结论 Z-藁本内酯可减轻TNF-α对HUVEC的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抑制NF-κB的激活,进而减少ICAM-1和VCAM-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姜雯  何承辉  邢建国 《中草药》2013,44(21):3004-3010
目的 优化香青兰总黄酮微丸制备工艺,初步探讨其释药机制。方法 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以挤出速率、滚圆速率、滚圆时间为自变量,收率、脆碎度、圆整度和总评归一化值(OD)为因变量,利用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分析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确定较优条件进行验证试验。通过体外溶出试验考察微丸的累积溶出率,采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微丸内部结构。结果 香青兰总黄酮微丸最佳制备工艺条件:挤出速率36.96 Hz,滚圆速率37.18 Hz,滚圆时间5 min。在此条件下,预测值和测定值偏差绝对值均<4%,与模型拟合程度较高。微丸累积溶出度较好,采用扫描电镜可观察到微丸内部形成骨架结构。结论 优化了香青兰总黄酮微丸制备工艺,该方法科学、简便、可行。微丸吸水膨胀崩解的原因是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的强溶胀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吴圣曦  吴国欣  何珊  林清强 《中草药》2013,44(21):3024-3029
目的 探讨白芥子挥发油对肝癌H22移植性肿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肝癌H22移植性肿瘤模型。造模24 h后小鼠分成5组:模型组,环磷酰胺(25 mg/kg)阳性对照组,白芥子挥发油低、中、高剂量(20、40、80 mg/kg)组,采用腹腔给药或原位注射给药,观察白芥子挥发油对H22荷瘤小鼠肿瘤质量、生存期的影响;HE染色法以及吖啶橙(AO)染色观察肿瘤细胞形态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的表达。结果 白芥子挥发油显著延长H22荷瘤小鼠生存期并抑制肿瘤生长(P<0.01);上调Bax的表达、下调Bcl-2的表达。白芥子挥发油对H22细胞的抑制作用呈良好的剂量相关性,但高剂量组毒副作用明显。结论 白芥子挥发油能够抑制H22荷瘤小鼠肿瘤细胞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ax的表达、下调Bcl-2的表达,进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