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不同产地山药rDNA ITS区序列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分析怀山药与其它产地山药的rDNA ITS区序列的差异,为山药的基源鉴定和品质评价提供分子依据。方法采用PCR扩增纯化后直接测序的方法测定不同产地山药的rDNA基因ITS核苷酸序列并作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8种产地山药的ITS1片段长度均为165bp,ITS2片段长度均为158~160bp,5.8S片段长度为均为159bp。8种不同产地的山药ITS1和ITS2区分别有6个和9个碱基变异。结论利用ITS区序列的差异鉴别不同产区的山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栽培和野生银柴胡种质资源间ITS序列的差异性,为其种质资源的分子鉴定和品质评价提供参考。方法:ITS-PCR扩增产物双向测序后用DNAMAN软件处理测序数据,MEGA 5.0计算K-2-P遗传距离并用UPGMA法构建聚类图。结果:15份银柴胡种质资源共检测到10条不同的ITS序列,大小为625~626 bp,序列一致性达99.78%,遗传距离变幅范围0.002~0.013,所有序列均提交至NCBI并获登录号;10条序列中共发现12个SNP位点,UPGMA聚类结果显示野生银柴胡单独聚为一类。结论:所研究的人工栽培银柴胡和野生银柴胡种质资源ITS序列遗传差异小,亲缘关系近。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分析不同种质来源孩儿参ITS序列,为孩儿参种内鉴别提供DNA分子标记.方法 利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克隆和测序,对孩儿参的rDNA ITS区间碱基序列进行测定,比较其差异.结果 参试的9个不同种质来源孩儿参的整个ITS长度变异为623~624 bp;其中ITS1为224 bp,G+C量为52.91%~54.26%;5.8 SrDNA为155 bp,G+C量为54.49%~55.13%;ITS2为244~245 bp,G+C量为55.55%~56.41%.整个ITS区共有17个变异位点(2.72%),ITS1、ITS2和5.8S的变异位点分别为7、7和3个,不同种质来源孩儿参均有若干个特异性的单核苷酸变异位点;各样品的序列同源性均在99.9%以上;序列间的遗传距离为0.003~0.013.显示了不同产地、不同种质孩儿参的变异是不超过1个种的范围内的变异.结论 可利用ITS区序列差异,鉴别不同种质来源的孩儿参. 相似文献
4.
云南草果种质资源DNA条形码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筛选与评价适用于云南草果居群的DNA条形码。方法 以云南省草果种质资源为样本对ITS、psbA-trnH、matK、rbcL和ycf1 5条DNA条形码常用序列进行筛选与评价,并对草果居群进行扩增,测序,测序序列用Genestar进行拼接,然后用Mega进行数据处理,并对草果多样性及其鉴定进行分析。结果 引物ITS5和ITS4对草果的扩增片段长度大约为520 bp;rbcLa-F和rbcLa-R对草果的扩增片段长度大约为498 bp;引物ycf1-bF和ycf1-bR对草果的扩增片段长度大约为800 bp;引物psbA-trnH-1F和psbA-trnH-1R对草果的扩增片段长度大约为400 bp;引物matK-2F和matK-2R对草果的扩增片段长度大约为470 bp。扩增及测序的成功率均较高,结果大多可用。通过对草果ITS、psbA-trnH、matK和ycf1序列的扩增结果进行分析,草果与其他豆蔻属植物都可以被清晰地区分开;ITS序列所有样本分为MG5白花草果居群和其他居群;psbA-trnH序列所有样本分为MG5白花草果居群,MG6黄花草果居群和其他居群;matK序列所有样本分为MG6黄花草果居群和其他居群,MG5白花草果样本扩增失败;ycf1序列所有样本分为MG6黄花草果居群和其他居群,MG5白花草果居群与其他22个草果居群聚为一支;rbcL序列对所有样本的扩增均一致。结论 ITS、matK、psbA-trnH及ycf1序列均能将草果与其他同属植物进行准确区分;MG6的matK、psbA-trnH及ycf1序列发现了序列位点的变异,为草果品种的选育做出贡献。ITS和psbA-trnH序列可将黄花和白花草果序列区分开;草果白花黄花所有样本rbcL序列无任何变异,且用rbcL序列无法鉴别草果与其他同属植物,可将其舍去。 相似文献
5.
中国不同地区绞股蓝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目的 比较中国不同地区绞股蓝的nrDNA ITS碱基序列的差异,以期分析绞股蓝的地理分布与ITS基因型的相关性,为我国不同地区绞股蓝的鉴别提供分子依据.方法 PCR克隆测序,MegAlign(DNASTAR)软件对序列进行对位排列,PAUP4.0b10软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构建最大简约树.结果 绞股蓝ITS区长度为658~659 bp,变异位点为8.48%,信息位点为2.72%.不同地区的样品在碱基的量、信息位点的碱基位置和遗传距离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系统发育分析表明ITS基因型与绞股蓝的地理分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也有部分不一致,可能主要是因为纹股蓝种内复杂的倍性.结论 ITS序列可作为中国不同地区绞股蓝的一种良好的分子标记,而要确定不同地区的绞股蓝合理的亲缘关系还需要结合其他方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不同居群山药的采样调查,了解山药的资源现状,并对不同品种的山药进行形态鉴定。方法市场考察和野外调查相结合,对全国16个省份44个居群进行调查,了解山药的市场流通特征、资源分布以及形态差异。结果山药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并形成了众多的地方特色品种,以铁棍山药流通最广;根据茎翅(棱)的有无可将山药初步划分为薯蓣、参薯两个种,根据叶片形状、根的形态以及根的横切面颜色等可将众多山药品种进一步划分为14个分组。结论山药品种多、分布广泛,野生资源仅在南方部分地区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栽培山药品质较高,野生资源并未引起广泛的关注;不同山药品种之间茎、叶、根的形态差异较大,可因此进行简单的鉴定区分。 相似文献
7.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ITS序列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序列分析已成为近年来国际上植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并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由于相关研究成果众多,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该方面的科研工作。针对这种情况,对ITS序列分析的优缺点、技术流程、数据分析方法及其在药用植物品种鉴定、分类、亲缘关系确定、遗传多样性分析等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详细的综述,同时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能使国内药用植物学工作者对此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明不同种质资源山药同属药材作为山药商品药材使用的依据。方法硫酸-苯酚显色,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种质资源山药同属药材(褐苞薯蓣、参薯和山薯)多糖含量。结果不同种质资源山药同属药材褐苞薯蓣、参薯和山薯根茎多糖平均含量分别为2.2136%、3.1913%和1.7387%,均高于薯蓣根茎(山药)多糖含量(1.7331%)。种质来源于福建明溪产褐苞薯蓣、浙江温州参薯、广西合浦山薯的多糖含量为相应种质药材多糖含量中最高,分别为6.2485%、9.1522%和2.5335%。结论不同种质资源山药同属药材可能有类似山药的"补脾养胃"功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测定11种石豆兰属植物的ITS序列,为石豆兰属植物分子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PCR法从叶片基因组DNA中克隆ITS序列,并借助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11种石豆兰属植物的ITS全长为633~645 bp,5.8 S序列长度162 bp,ITS1和ITS2序列变异位点丰富,共168个,其中信息位点95个,序列存在大量的转换、颠换和缺失;5.8 S序列较为保守,仅含6个变异位点和2个信息位点;11种石豆兰属植物的遗传距离为0.002 2~0.212 0,其中齿瓣石豆兰与斑唇石豆兰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亲缘关系最为接近。序列已上传至NCBI,登录号为JN619409~JN619419。结论获得了11种石豆兰属植物的rDNA ITS序列,为石豆兰属植物分子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快速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建立快速、准确、有效的山药药材真伪分子鉴定方法。方法:收集不同地区山药正品及其混伪品材料,对所有样品进行总DNA的提取,通过对山药及其混淆品DNA条形码rbc L片段进行同源对比分析,根据鉴别位点,设计中药山药的鉴别引物,引物序列为Sy89:5'-AAGGACGATGCTACCACATCGACAC-3',Sy90:5'-ATCCCAATAGGGGACGGCCA-3'。采用2步法进行PCR扩增,并对PCR反应体系和反应程序影响因素进行考察,从而对山药进行真伪鉴别。结果:通过对影响PCR退火温度、退火时间、变性时间、循环次数等因素进行反应程序的优化,并对不同Mix进行考查,获得了山药快速特异性PCR反应程序。PCR扩增反应液为50μL,包括Premix TaqTM25μL,上、下游引物各1.5μL,DNA模板1.5μL,加无菌双蒸水至50μL。PCR扩增程序为98℃预变性1 min,98℃变性10 s,68℃复性15 s,30个循环,72℃后延伸30 s。以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产物在250 bp附近处有一清晰条带,而混淆品无条带。结论:快速特异性PCR方法可以简单快速鉴别山药的真伪,为实现中药材分子鉴别的现场运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甘草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胀果甘草G. inflata 或光果甘草G. glabra的干燥根及根茎。甘草主要分布于新疆和内蒙古,其分布区域越广泛,形态变异幅度越大,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也越丰富。形态的多样性归根结底为遗传基因的多样性,遗传基因的多样性是种质资源多样性的基础。随着国内外甘草市场需求量猛增,甘草药材产量和质量急剧下降,对甘草种质资源进行研究,培育优质的甘草种质,可科学地指导优质甘草的栽培生产,从根本上解决甘草的质量和产量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品种莪术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对其进行分子标记鉴定。方法采用RAPD-PCR标记方法研究来源于不同地域的4个种42个样本的莪术种质资源。采用POPGEN32分析其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UPGMA方法聚类。结果 9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个引物,共扩增出83个位点,其中多样性位点64个,占77.5%,遗传距离变化范围0.22~0.58,获得清晰的RAPD-PCR图谱,建立了不同种莪术亲缘关系的树状结构图。结论莪术群体中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具有明显的遗传分化,这些遗传分化是莪术种质资源筛选的关键,是莪术高效育种和生物技术开发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四妙丸用生苍术或麸炒苍术治疗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药效学差异。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模型(给予生理盐水),阳性对照雷公藤多苷片组(9.45 mg/kg),以生苍术入药的四妙丸低、高剂量(1.080、4 320 g/kg)组,以麸炒苍术入药的四妙丸低、高剂量(1.080、4.320 g/kg)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于右后足跖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制备佐剂性关节炎模型。造模后第8天开始ig给药,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14 d。观察各组大鼠足肿胀度、脾指数、胸腺指数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Iβ)、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 2种四妙丸各剂量组大鼠足肿胀均显著减轻,脾脏肿大有所缓解,胸腺损害均显著减轻,由造模引起的IL-1β、NO水平的升高受到抑制,且以生苍术入药的四妙丸疗效更好。结论 以生苍术和麸炒苍术入药的四妙丸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而以生苍术入药的四妙丸药效更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以大黄外观色泽、干燥耗时、折干率和有效成分的量为指标,考察大黄适宜的干燥方式。方法 供试用大黄品种为掌叶大黄,外观色泽考察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用热浸法提取浸出物;HPLC法测定蒽醌、儿茶素和没食子酸的量。结果 低于65 ℃烘干、阴干、晒干和熏干的大黄色泽良好,断面呈黄棕色,而高于65 ℃烘干的大黄药材断面深棕色;在大黄有效成分方面,浸出物和蒽醌的量以晒干大黄为最高,分别为34.32%和1.90%,次之为45 ℃烘干大黄,分别为33.53%和1.68%;干燥温度过高,蒽醌的量显著降低;不同温度的恒温烘干处理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没食子酸和儿茶素的量均呈递减趋势。结论 大黄适宜的干燥方法是45 ℃恒温烘干或晒干。 相似文献
15.
香附炮制前后挥发油的GC-MS指纹图谱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香附生品、参照品和醋制品的挥发油GC-MS指纹图谱,拟从整体角度表征香附炮制前后化学信息的变化。方法 采用GC-MS法,建立了3组香附挥发油的指纹图谱,并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A版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香附各制品相似度良好,验证了前期筛选的炮制工艺稳定可行。得到了香附生品共有峰52个、参照品28个、醋制品53个,鉴定了其中46个峰。对比分析发现,香附炮制后其挥发油成分种类、质量分数均有所变化;以生品为参照,对比参照品和醋制品共有成分,结果醋制品挥发油成分种类保留更为完整。结论 以醋作为炮制辅料科学合理,可起到稳定保护香附挥发油成分的作用,为揭示香附醋制机制及其物质基础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醋香附蒸制炮制工艺,为提高醋香附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浸出物检测、挥发油定量检测分析方法,考察辅料米醋稀释倍数、闷润时间、蒸制压力、蒸制温度及蒸制时间对醋香附质量的影响。结果 通过对不同炮制工艺得到的醋香附样品外观及指标成分测定比较,表明取药物质量20%的米醋,用米醋质量20%的水进行稀释搅匀,闷润70 h,蒸制压力为0.10 MPa,蒸制温度为110 ℃,蒸制时间为4.5 h(大档)或4 h(小档),效果最佳。结论 该炮制工艺稳定可靠,相比《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炒制炮制工艺,能更好地控制醋香附工艺参数,为醋香附的炮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配伍药物与pH值环境对大黄蒽醌类成分溶出变化的影响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配伍药物与pH值环境对大黄药对中蒽醌类成分溶出变化的影响规律。方法 首先检测与大黄配伍的药物(醋甘遂、牡丹皮、黄芩、黄连、附子、枳实、厚朴)单煎液的pH值,然后在相同pH值的水溶液中加入大黄进行煎煮,采用UV-Vis法和HPLC法测定此pH值的水煎液中蒽醌类成分的量,与大黄药对共煎液中蒽醌类成分的量进行比较。结果 UV-Vis法检测结果显示,大黄与黄连配伍时,总蒽醌的溶出量最低,而大黄与黄芩配伍时总蒽醌的溶出量最高。用盐酸水溶液提取大黄,总蒽醌的溶出量随pH值升高而增加;HPLC法测定结果显示,在测定的7个药对中,黄连与大黄配伍时,蒽醌类成分溶出量最低,而附子与大黄配伍时,蒽醌类成分的溶出量最高。使用不同pH值的盐酸水溶液提取大黄时,蒽醌类成分的量在pH值为5.6时最高。结论 大黄在煎煮过程中,与其配伍的药物和pH值环境均会引起蒽醌类成分溶出量的变化,但是不同药物配伍后形成的pH值环境与用盐酸调整的pH值环境对蒽醌类成分产生的影响存在不一致性,pH值环境对其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开展川续断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为合理利用川续断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运用SRAP分子标记方法对川黔境内川续断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 10对引物共检测到124个位点,其中102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多态位点百分率(PPL)为82.26%.川续断总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80 0,Shannon's多态性信息指数(D为0.435 3;居群水平上川续断的PPL为53.92%,H为0.121 2~0.244 0、I为0.179 6~0.361 1,其中5个高海拔、小生境特征的居群遗传多样性指标较高.居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293 0,基因流(Nm)为1.206 4.基于遗传相似度,14个居群可聚为3类.结论 川续断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丰富,遗传变异主要存在居群内,地理位置(海拔)和气候是川续断居群遗传多样性较高的影响因素,而地理隔离(小生境)是造成居群内遗传变异高于居群间的另一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