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脉造影诊断及超选择栓塞治疗肝外伤三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采用动脉造影诊断及超选择栓塞止血治疗肝外伤3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1 男,34岁。4m高处坠落伤后4h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右上腹轻度压痛,CT示肝左内叶低密度灶。入院对症治疗3d无好转,复查CT示肝挫伤(图1)。肝动脉造影见肝左动脉分支远端有两处絮状出血灶(图2 ) ,造影剂排空明显延迟(图3) ,遂予超选择插管至肝左动脉行明胶海绵颗粒(1mm×1mm×1mm左右,2 0余枚)栓塞止血治疗,术毕造影复查肝左动脉分支出血灶消失(图4 )。术后恢复良好,6d痊愈出院。例2 男,30岁。3m高处坠落伤后8h入院。轻度休克,上腹压痛,腹穿阴性。CT示脾挫裂…  相似文献   

2.
脾动脉栓塞治疗包膜下脾破裂1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贵阳  陆国强 《腹部外科》1997,10(6):277-277
1990年5月~1996年5月,我们对12例包膜下脾破裂患者,采用经脾动脉推注明胶海绵栓塞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10例,女2例;年龄20~48岁。均为闭合伤。其中坠落伤3例,车祸4例,跌伤1例,斗殴2例,石块击伤2例。入院时间在伤后1~15h。全组均经B型超声或CT确诊。无腹腔内其它脏器损伤。二、治疗方法:采用S山nger法,将Cor山s-LH导管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至脾动脉。经脾动脉造影证实为包膜下脾破裂后,将明胶海绵(ZmmX10mm大小)揉成圆柱状,用注射器经导管注入脾动脉栓塞。边栓塞边行牌动脉造影,直至破裂…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32岁,因“右腰部车祸撞伤后剧痛伴意识不清3 h”入院;既往体健。查体:血压70/50 mmHg,心率135次/分,面色苍白,神志不清,右侧腰部见片状瘀斑。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57 g/L。腹部平扫CT示右肾增大、形态失常、肾实质密度不均,周围见半月状高密度影,肾周脂肪间隙模糊不清(图1A)。诊断:失血性休克,右肾挫裂伤伴包膜下血肿。于局麻下急行肾动脉造影,术中见右肾上腺下动脉对比剂明显外溢,以1枚2 mm×20 mm Cook弹簧圈及350~560μm明胶海绵颗粒予以栓塞;右肾前支动脉1分支闭塞,考虑破裂血管自发性痉挛,以2枚2 mm×30 mm弹簧圈栓塞(图1B、1C);右睾丸动脉开口于肾包膜上动脉,与之共干于肾上极动脉,以1枚2 mm×20 mm弹簧圈栓塞肾包膜上动脉弓,复查造影显示睾丸动脉保留完好(图1D、1E)。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肾部分切除术后少见但危重的肾动脉假性动脉瘤(RAP)的临床表现、诊断与处理方法。方法 报告2019年8月我科诊疗的1例腹腔镜左肾部分切除术后出现RA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对RAP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患者男,77岁,因“发现左肾占位1个月”入院,术前诊断为“左肾占位:肾癌可能性大”。行腹腔镜下左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示左肾透明细胞癌,包膜完整。术后第8天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超声造影提示左肾RAP,介入下肾动脉造影再次确诊并同时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成功栓塞动脉后患者无再发血尿,顺利出院。结论 RAP是肾部分切除术后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可疑患者应尽早行超声造影检查,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腺炎合并胰周假性动脉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8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10例急性或慢性胰腺炎合并胰周假性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脾动脉及分支动脉瘤4例,胰十二指肠上动脉瘤2例,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动脉瘤2例,胃十二指肠动脉瘤1例,胃左动脉瘤1例。随访13.4(4~74)个月。结果术前CT和血管造影(DSA)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30.0%和100.0%。假性动脉瘤的首次治疗包括介入栓塞7例和外科手术3例,手术方式包括2例胰体尾切除术+脾动脉瘤切除术+脾切除术+结肠脾曲切除术,1例胃左动脉假性动脉瘤结扎+胰腺假性囊肿内引流术。6例住院期死亡,病死率为60.0%。死亡原因主要包括多器官功能障碍2例,再次出血2例,胰周坏死积液感染2例。结论早期诊断是提高胰腺炎合并胰周假性动脉瘤疗效的关键,介入栓塞和外科手术仍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但由于胰腺炎病人个体差异较大,故合并假性动脉瘤时的处理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变异脾动脉瘤的腔内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7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5例变异脾动脉瘤腔内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为A型变异脾动脉瘤,10例为B型变异脾动脉瘤。结果 15例病人中14例腔内治疗成功,操作结束后造影检查示瘤体不再显影;1例术中造影检查后考虑弹簧栓栓塞后移位至肠系膜上动脉风险大且病人动脉瘤直径较小,遂停止手术并随访观察。14例腔内治疗成功的病人中,1例行单纯瘤腔栓塞,5例行出瘤动脉及瘤腔栓塞,1例行入瘤动脉、瘤腔及出瘤动脉栓塞,1例行瘤腔栓塞及肠系膜上动脉覆膜支架置入,2例行出瘤动脉栓塞及肠系膜上动脉覆膜支架置入,4例行出瘤动脉、瘤腔栓塞及肠系膜上动脉覆膜支架置入。随访2~117个月,无失访或死亡病例,无肠道缺血坏死、症状性脾梗死、动脉瘤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病人7年后再发腹痛,再次腔内治疗行瘤腔密集填塞,术后腹痛消失,密切随访。1例病人腔内治疗行出瘤动脉栓塞及肠系膜上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后第2年随访动脉造影检查示覆膜支架完全闭塞,Riolan弓显影,支架远端肠系膜上动脉灌注良好。结论 腔内治疗变异脾动脉瘤安全、有效。在腔内治疗过程中,除了对动脉瘤完成满意的血流隔绝,还应重视保护肠系膜上动脉。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 ,30岁。因活动后突发腹痛 ,并阴囊青紫肿胀约2h入院。无呕吐、心悸、排气停止等。体格检查 :BP 90 / 6 0mmHg ,痛苦面容 ,贫血貌。腹平坦 ,全腹轻度压痛、轻度反跳痛、肌卫 ,以左上腹为重。有移动性浊音 ,肠鸣音弱。自脐下 3cm始至阴囊、阴茎肿胀皮肤青紫 ,阴囊增大约 15cm×15cm大小 ,轻度触痛。B超示 :脾破裂 ,腹腔积液。追问病史 :患者有“右侧疝气”病史 10年。 1个月前曾被人打伤左胸及腹部。诊断为 :脾破裂并疝囊破裂。急诊全麻下手术探查 ,见腹腔积血约 80 0ml。脾包膜破裂长约 4cm ,脾实质碎裂 ,包膜下有多处凝血块与破裂…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51岁,体重62 kg,双下肢CT示:左侧腘动脉及其远端、右侧髂动脉及其分支闭塞,腹主动脉附壁血栓,诊断为右髂总动脉完全闭塞及左腘动脉栓塞.拟在全麻下行右髂总动脉取栓术及左腘动脉取栓术.术前血常规检查示:WBC 14.76×109/L,其余血常规指标未见异常.凝血功能和心肺功能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侧支血管造影在脾破裂出血脾动脉栓塞中的重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月52例脾破裂出血行脾动脉栓塞术的临床资料,术中同时行胃左动脉、胰十二指肠上动脉、膈肌动脉等周围血管造影,观察有无侧支血管开放,并栓塞侧支供血动脉.结果 52例中9例(17.3%)侧支血管开放参与脾脏供血.术后脾脏出血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选择性出血动脉栓塞在处理创伤性肝脏破裂出血中的止血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3例创伤性肝脏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首先采用股动脉穿刺插管,肝动脉造影显示出血部位,然后将微导管放至出血分支动脉,注入栓塞剂,选择性栓塞止血.结果 63例均顺利完成肝动脉造影,显示肝左动脉分支出血8例,肝右动脉分支出血39例,肝左、右动脉分支均有出血10例,6例未见明确出血.57例出血患者均完成栓塞并成功止血,其中1处栓塞36例,2处栓塞11例,3处及以上栓塞10例.6例无明确出血表现者未做栓塞.无继发出血病例,无死亡病例.栓塞后1周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基本恢复正常.63例随访0.5~1年,无肝脏再出血,肝功能正常.结论 选择性出血动脉栓塞是治疗创伤性肝脏破裂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以及微创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我科1992-2004年共处理膝关节后脱位合并动脉损伤患者15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21~37岁,平均31岁。损伤原因:车祸12例,压砸伤3例。就诊时间3~52 h,平均14 h。损伤类型:均为闭合性损伤,动脉完全断裂10例,不完全断裂1例,挫伤栓塞4例。15例均经血管彩超检查诊断为动脉损伤,其中3例行血管造影进一步明确了损伤类型。2治疗方法在明确诊断后,2例血管内支架动脉造影显示血管系挫伤栓塞,其侧支循环尚可,在血管造影后直接行血管内支架移植重建。先直接溶栓治疗,若合并有血管狭窄,则用球囊导管扩张狭窄段,然后通过导管置…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49岁.因远端脾肾分流术(Warren术)后2年、鼻衄齿龈出血2周于2010年6月14日入院.2年前该患者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Warren术,术前胃镜检查示食管下段重度静脉曲张伴红色征;B超检查示脾脏大小15.5 cm×4.5 cm,血常规检查:WBC 2.4×109/L,Hb 105 g/L,PLT 64×109/L.术后第14天复查血常规:WBC 3.3×109/L,Hb 101 g/L,PLT 72×109/L.本次入院体格检查: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壁无静脉曲张,肝脏未触及,脾脏下极在肋缘下3 cm可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及胃镜检查示食管下段静脉轻度曲张.B超检查示肝脏大小正常,肝实质回声不均,门静脉内径13 mm,脾脏大小16.6 cm ×4.6 cm,脾静脉内径12 mm,脾肾静脉吻合口通畅,左肾静脉内径13 mm.血常规检查:WBC 1.6×109/L,Hb 112 g/L,PLT 30×109/L.入院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Warren术后;重度脾功能亢进.患者于6月18日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先经脾动脉造影显示脾静脉及肾静脉明显增粗,脾肾静脉吻合口通畅,且有造影剂向肾门方向逆流(图1).再经导管向脾下极分支动脉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50%脾脏.  相似文献   

13.
作者检查20例肝损伤和7例脾损伤,其中有2侧肝牌同时损伤。男性23例,女性4例。年龄15~50岁。入院时情况尚好13例,其余有休克症状,包括Ⅲ~Ⅳ级休克10例。血管造影前初步诊断肝损伤4例、脾损伤2例,怀疑肝脾损伤12例;因各种原因手术后作血管造影9例。起初进行腹主动脉造影15例,以后选择性血管干造影16例,有3例必须作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有2例补充作肝静脉造影。选择性动脉造影,力求得到造影剂循环的动脉期、实质期和静脉期的显影。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49岁.因左下肢反复肿胀5个月,咳嗽、胸痛、咳血10d于2012年2月13日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左下肢肿胀,小腿肌张力高,胫前轻度凹陷性浮肿,髌骨上、下缘肢体周径较对侧增粗4 cm和6 cm,左下肢足背动脉搏动未触及.胸片示:右下肺病变并右侧胸腔少量积液,考虑感染但不除外肺梗死;下肢超声检查示:左下肢股静脉以下静脉血栓,大隐静脉汇入股静脉处有漂浮血栓(1.2 cm×0.6 cm);左下肢股浅动脉至腘动脉上段动脉血栓.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检查示:左右肺动脉分叉处及其分支肺动脉栓塞;左股浅动脉下段至腘动脉上段动脉栓塞.诊断:(1)左下肢动、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16例脾动脉瘤的外科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6例脾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12例,经超声多普勒、CT血管造影(CTA)等检查发现脾动脉瘤15例,另1例术中探查发现。手术治疗11例,其中脾动脉瘤破裂行急诊手术4例,择期性手术7例,手术包括脾动脉瘤及脾切除9例,同时切除胰尾3例,脾动脉瘤切除、脾动脉重建1例,脾动脉瘤切除、近远端脾动脉结扎1例。另外行脾动脉瘤介入栓塞3例,非手术治疗2例。结果:手术及介入治疗的14例患者治疗后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无死亡,均康复出院。术后随访0.5~19.0年,平均8.4年。11例手术及介入治疗者中,2例分别手术后3,7年死于其他疾病,另9例情况良好。2例非手术治疗者已分别随访3,5年,脾动脉瘤无变化。结论:脾动脉瘤女性多发;CT血管造影和多普勒超声等可明确诊断;早期切除动脉瘤或介入栓塞术是防止破裂出血导致死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脾动脉灌注栓塞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脾动脉抑肽酶灌注、明胶海绵栓塞对外伤性脾破裂的止血效果,及灌注栓塞后病人血液流变学和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先进行脾动脉造影以明确诊断并进行Gall分级,然后用抑肽酶50万U行脾动脉灌注及明胶海绵栓塞脾动脉主干或出血区脾动脉分支。术后1、3、6、12个月分别测定病人血液流变学,RBC、PLT、淋巴细胞计数,C3、C4、免疫球蛋白IgG、IgM,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结果:36例脾破裂病人35例止血效果确切,保脾成功。1例因脾动脉扭曲插管失败而行开腹手术治疗。35例病人术后1、3、6、12个月测定血RBC、PLT、淋巴细胞计数,血液流变学,C3、C4,IgG、IgM,CD3、CD4、CD8,结果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用抑肽酶行脾动脉灌注、明胶海绵栓塞是治疗脾破裂Gall 分级I-Ⅲ级可靠而有效的方法;术后病人血液流变学及免疫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82岁。因“心慌、胸闷10年,下肢乏力、疼痛10个月,加重1个月”于2007年6月6日入院。1997年诊断“冠心病、房颤”,2003年发生脑梗死,2006年出现双下肢疼痛,动脉造影示双下肢动脉狭窄。后突发左上肢无力,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左腋动脉及远端分支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8.
李吻  陈晟 《浙江创伤外科》2014,(6):1019-1020
目的:探讨外伤性鼻衄的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策略和疗效。方法对10例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外伤性鼻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行脑血管造影检查,3例为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破裂,其中两例脑血管造影为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采用弹簧圈栓塞破口、假性动脉瘤及闭塞同侧载瘤动脉,3例一次性栓塞破口、假性动脉瘤及载瘤动脉;7例为颈外动脉颌内动脉分支破裂,4例采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颌内动脉,即刻造影见颌内动脉远端不显影,3例采用弹簧圈栓塞颌内动脉,其中2例即刻造影弹簧圈远端破口不显影,1例颌内动脉破口大部分消失,同侧面动脉通过远端分支动脉向破口少量供血,2周后脑血管造影随访提示破口完全消失。6例随访3个月至2年,平均1.5年,无再出血及神经功能障碍。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外伤性鼻衄是一种安全、微创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外伤性鼻衄应尽早进行介入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根治性胃癌切除术后假性动脉瘤(visceral pseudoaneurysms,VP)破裂出血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经验。方法1995年9月至2016年4月行根治性胃癌切除术术后出现消化道出血或(和)腹腔出血,经CT血管造影(CTA)或(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为VP破裂出血病人19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5例;年龄42~70岁,平均年龄52岁。出血时间为术后10~64 d,平均22 d。19例病人中单支VP破裂出血者15例,其中肝动脉VP破裂出血4例,胃十二指肠VP破裂出血6例,脾动脉VP破裂出血5例。分析19例根治性胃癌切除术后VP破裂出血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结果经动脉导管栓塞治疗15例,3例死亡;手术治疗4例,死亡2例。本组14例经手术或介入治疗成功止血病人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3年,平均随访20个月。随访期间均无动脉瘤复发及再出血,但有4例病人因原发病分别于手术后1~3年死亡。结论CTA或(和)DSA可确诊VP破裂出血,而经动脉导管栓塞治疗是该类病人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分析腹部手术后腹腔干分支假性动脉瘤消化道瘘导致的迟发性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2014年9月腹部肿瘤术后上消化道大出血经造影证实腹腔干分支假性动脉瘤消化道瘘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消化道出血时间平均为术后53.6 d;假性动脉瘤位于脾动脉2例,位于肝总动脉2例,位于左肝动脉1例;造影后行栓塞治疗4例,行覆膜支架置入1例。无术后严重并发症及围手术死亡病例。随访时间6~16个月,无再次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肝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患者于8个月猝死,原因未明。结论:腹腔干分支假性动脉瘤消化道瘘是腹部手术后罕见而又致命的并发症,应提高该病的认识,其诊断及治疗首选动脉造影及血管腔内治疗,避免医源性损伤可能是减少该病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