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小剂量丝裂霉素膀胱内序列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1998年至2004年42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进行膀胱内灌注化疗,其中32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TURBt)电切术,10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所有入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为浅表性肿瘤,术后1周开始应用丝裂霉C20mg加蒸馏水40mL,1次/周,6次后改为每月1次,维持1年。结果 所有入选病例均获随访12~24个月,12个月内肿瘤复发3例,复发后进展2例,38例随访24个月无复发。42例中均未见明显药物副作用,仅有4例出现轻微尿道刺激症状。结论 丝裂霉素C对浅表性膀胱癌有较明显的治疗和预防复发的作用,灌注后副作用小,患者耐受性好,是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浅表膀胱癌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THP)联合白细胞介素Ⅱ(IL-2)预防浅表膀胱癌术后复发的近期疗效.方法对37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定期用THP 30 mg IL-2 100 000 U/40 ml做膀胱内灌注,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月1次,共1年,每次药物在膀胱内保留40 min,随访结果与以往应用丝裂霉素C(MMC)的病例进行比较和讨论.结果随访10~24个月,7例复发,无瘤率为81.1%(30/37).THP IL-2组与MMC组(40 mg)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THP联合IL-2用于临床膀胱灌注预防浅表膀胱癌术后复发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给药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中黏膜下注射吡柔比星加术后常规灌注和术后常规灌注吡柔比星疗效的比较。方法 120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均为60例。A组在术中黏膜下注射吡柔比星及术后1周开始灌注,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月1次,共18个月,B组术中不注射,而直接从术后1周开始第一次灌注,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月1次,共18个月,两组均每隔3个月膀胱镜检1次,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结果 两组患者均随访30个月,A组复发率11.7 %(7例),B组复发率26.7 %(16例),A组疗效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86,P<0.05)。结论 术后常规灌注加术中黏膜下注射与术后常规膀胱灌注相比,可以更有效地减少膀胱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羟基喜树碱冻千粉针(HCPT,拓僖)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4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前24h内行HCPT 20mg+注射用水50mL膀胱内灌注,术后1周内行HCPT 20mg+注射用水50mL膀胱内灌注,药物于膀胱内保留1h,每周2次,共15次。定期做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膀胱镜检查,记录每次膀胱灌注后的全身及局部反应。结果34例均未见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复发5例,复发率14.7%。结论HCPT双期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经尿道电切膀胱肿瘤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首选方法 ,但术后复发率为 60 %~ 70 %。卡介苗、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可使复发率降至 10 %~ 2 0 % ,是目前最有效的膀胱灌注制剂。我院1999-2 0 0 1年用卡介苗 ,丝裂霉素膀胱灌注 2 6例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2 6例中男 18例 ,女 8例 ;年龄 3 6~ 73岁 ,平均 60岁。2 6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膀胱移行细胞癌 ,病理分级Ⅰ~Ⅱ级2 2例 ,Ⅲ级 4例。 2 6例均在肿瘤切除 2周后开始膀胱灌注。灌注期间 ,每 3个月复查 1次膀胱镜 ,2年后改为半年 1次 ,2 6例随访 6~ 3 6个月 ,2 2例未复发 ( …  相似文献   

6.
王稼祥  武秋林 《癌症进展》2008,6(5):518-520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气化术结合灌注化疗治疗多发性膀胱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经尿道电气化术切除多发性膀胱肿瘤42例。术后第1周开始用丝裂霉素C(MCC)20mg灌注膀胱,每周1次,共6次,然后每4周1次,持续1年以上。结果手术时间平均45min,未发生大出血及膀胱穿孔。平均随访16个月,术后复发9例,复发率21.4%。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气化术结合灌注化疗治疗多发性膀胱肿瘤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表阿霉素膀胱黏膜下浸润注射和单次膀胱灌注预防线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57例浅表性膀胱癌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中30mg表阿毒素(1mg/ml)多中心膀胱黏膜下浸润注射,术后6h内单次膀胱灌注表阿霉素80mg[结果]术后早期膀胱刺激症状5例(8.8%),白细胞下降6例(10.5%),手术前后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无显著变化。生活质量明显提高,47例随访3年,3年复发率25.5%。[结论]术中多中心表阿霉素膀胱黏膜下浸润注射结合单次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效果良好,操作简单,费用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自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对56例膀胱癌患者在经尿道膀胱癌电切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定期膀胱内灌注吡柔比星。每次用30mg,膀胱内保留半小时,术后第1周开始使用,每周1次,共6次;以后每2周1次,共6次;再以后每月1次,共2年。结果56例患者均随访观察2年以上,无肿瘤复发46例(82.2%),复发10例(17.9%),无全身毒副作用。结论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肯定,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9.
经尿道电切膀胱肿瘤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首选方法,但术后复发率为60%~70%。卡介苗、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可使复发率降至10%~20%,是目前最有效的膀胱灌注制剂。我院1999—2001年用卡介苗,丝裂霉素膀胱灌注26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吡柔比星(THP)膀胱内灌注防治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术后复发进行探讨。方法 将THP 40 mg溶于50 ml生理盐水,经导尿管注入膀胱内,保留30 min,开始每周1次,2个月后每月灌注1次,6个月为1疗程。结果 随访6 ~ 16个月,复发1例(为T1期多发肿瘤)。所有病例在灌注时均能耐受,无全身性毒副反应,仅2例出现轻度膀胱刺激症状,1周内消失,1例有镜下血尿,10 d后消失。膀胱灌注前、后各项常规检查无明显改变。结论 THP膀胱内灌注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有一定的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观察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分别接受羟基喜树碱(HCPT)、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联合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患者的预后,评价比较HCPT及THP预防浸润性膀胱癌术后的疗效。方法 对2005年10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89例TRUBT的膀胱癌患者,其中41例采用HCPT膀胱内灌注联合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48例进行THP膀胱内灌注联合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对两组患者的缓解率、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膀胱癌肿瘤标志物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HCPT组缓解率为73.13 %(30/41),复发率为36.67 %(11/3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78 %(20/41),THP组缓解率为89.58 %(43/48),复发率为16.28 %(7/4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58 %(18/48),两组治疗前后膀胱癌肿瘤标志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TRUBT术后膀胱灌注化疗联合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浸润性膀胱癌安全有效,术后复发率低,且THP膀胱灌注效果优于HCPT。  相似文献   

12.
徐欢  曹明  陈海戈  薛蔚 《肿瘤》2008,28(10)
目的: 比较肌层非浸润性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后即刻单次膀胱内灌注吡柔比星(pirarubicin,THP)与术后2周开始多次灌注方案对预防肿瘤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3年3月-2005年6月162例肌层非浸润性膀胱癌被随机分为2组:术后即刻单次灌注组(RG组)80例,术后2周起多次定期灌药组(CG组)82例,比较2组肿瘤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共6例失随访,有效随访病例2组各78例,随访期24~48个月.RG组20例肿瘤复发、CG组14例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G组中病理级别较高的G 2、G 3级肿瘤复发率42.5%(17/40),CG组中G 2、G 3复发率20.9%(9/43),多次灌药组复发率低于术后即刻单次灌药组.结论:与术后2周开始多次定期灌药化疗相比,术后即刻单次灌注化疗预防肿瘤复发的总体效果可能相似.但对于病理级别较高的肌层非浸润性膀胱癌(G2和G3),多次灌药也许可更好地减少术后肿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吡柔比星(THP)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33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2周THP30mg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月1次,共10个月,随访期间内行膀胱镜检查。结果30例可评价疗效,无肿瘤复发28例,复发2例,复发率为6.7%;发生不良反应者12例(40.0%),均为不同程度膀胱刺激症状。结论THP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近期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小,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鸦胆子油乳、丝裂霉素和卡介苗3种药物行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0-06-2006-05符合入选标准的178例浅表性膀胱癌(Ta-1,G1-2)患者随机分为鸦胆子油乳灌注组(A组,10%鸦胆子油乳60 mL/次)、丝裂霉素灌注组(B组,20 mg/次)和卡介苗灌注组(C组,120 mg/次),术后1周开始定期灌注,共18次.行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密切随访2年,观察患者肿瘤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A、B、C组患者术后2年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4.04%(8/57)、34.85%(23/66)和18.18%(10/55),A组肿瘤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x2=6.17,P<0.05);A组患者的无病间期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03,P<0.05.A、B、C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28%(7/57)、43.94%(29/66)和83.64%(46/55),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B、C两组(xAB=15.72,P<0.01;x2AC=55.34,P<0.01).结论:鸦胆子油乳膀胱灌注对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有良好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表阿霉素膀胱灌注防治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对38例浅表性膀胱癌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早期应用表阿霉素一次性膀胱腔内灌注,定期膀胱镜检查和随访。[结果]38例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4例于术后3~8个月复发,复发率11%,无药物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结论]表阿霉素早期单次膀胱腔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肯定、毒副反应小,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王焱旻  廉吉虎 《肿瘤防治杂志》2004,11(12):1327-1328
为观察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HCPT)+白介素-2(IL-2)预防膀胱癌复发的临床疗效,将12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HCPT组55例,每次用HCPT 20mg+生理盐水40mL;HCPT+IL-2组66例,每次用HCPT20mg+IL-21000U+生理盐水40mL。开始每周灌注1次,共8次,之后每2周灌注1次,共8次,再后每个月灌注1次,共8次,再后每2个月灌注1次至2年。在灌注期间每3个月复查膀胱镜1次,对可疑病变,取活组织检查。结果示,随访2年,HCPT组复发率为25.5%(14/55);HcPT+IL-2组复发率为7.6%(5/6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6,P<O.0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HCPT+IL-2较单独HCPT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浸润性膀胱癌保存膀胱术后放射治疗联合膀胱灌注化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膀胱癌行经尿道切除术或部分膀胱切除术后联合放化疗的疗效.放射治疗采用6MV X射线,照射剂量DT60Gy.膀胱内灌注采用吡柔比星30mg次/周,共6次.结果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75%(30/32)、71.9%(23/32)、46.8%(15/32).3年局部复发率为17.4%,5年有80%保存了膀胱.放射性膀胱炎等反应均能耐受.结论浸润性膀胱癌保存膀胱术后放射治疗联合膀胱灌注化疗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化疗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羟基喜树碱在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预防肿瘤复发的效果。方法 52例膀胱恶性肿瘤患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或羟尿道膀胱肿瘤电气化切除术后,采用羟基喜树碱20mg 生理盐水20mg膀胱灌注20次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结果 随访1~6年,术后2年无复发,2年后复发6例,复发率11.5%。结论 膀胱癌术后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化疗预防肿瘤复发,疗效肯定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绿激光汽化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绿激光汽化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患者117例术后随机分为早期膀胱灌注化疗组(Ⅰ组)和常规膀胱灌注化疗组(Ⅱ组).Ⅰ组63例,术后6小时内应用吡柔比星行膀胱灌注化疗1次,术后l周开始规律膀胱灌注化疗;Ⅱ组54例,术后1周开始应用吡柔比星常规膀胱灌注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膀胱肿瘤复发率、肿瘤复发时间及灌注化疗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随访14 -52月,平均34月.Ⅰ组8例复发(12.7%),复发时间为(684±221)天:术后第1年0例复发,术后第2年5例复发,2年后3例复发;Ⅱ组15例复发(27.8%),复发时间为(526±260)天:术后第1年5例复发,术后第2年6例复发,2年后4例复发.两组比较,Ⅰ组的肿瘤复发率及术后第1年肿瘤复发率明显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肿瘤复发时间、术后第2年及2年后的肿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膀胱灌注化疗不良反应包括膀胱刺激症状、肉眼血尿等,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浅表性膀胱癌绿激光汽化术后早期应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可有效降低术后肿瘤复发率,特别是降低术后早期复发风险,且不增加灌注化疗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T1G3膀胱癌行第二次经尿道电切术(ReTUR)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明确为T1G3膀胱癌患者资料.单发乳头状肿瘤15例,多发乳头状肿瘤17例,广基型肿瘤5例.4~6周后再次电切,术后常规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化疗.[结果]所有肿瘤切除标本均含有肌层组织.二次电切中13例(13/37,35.1%)发现有残余肿瘤,2例(2/37,5.4%)发现肿瘤为T2期,更改治疗方案.1例(1/15,6.7%)单发乳头状肿瘤,8例(8/17,47.1%)多发乳头状肿瘤,4例(4/5,80.0%)广基型肿瘤发现癌细胞残留.[结论]不同的T1G3患者在二次电切中结果不尽相同.对多发乳头状和广基型的肿瘤应常规行二次电切,而对单发乳头状肿瘤可酌情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