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114:什么是1416系统?古往今来,多少患者还是十分迷信中医切脉的,医生问之不予回答。在此情况下,医生会搜索有关资料(通过望诊、闻诊、切诊)以解患者之难题。根据中医病理,实有四实,其中气滞占四分之一,且和血瘀水停关系密切,引发的症状较为复杂,有的症状书上还没有,如咽紧、手 相似文献
2.
焦彬 《中华养生保健(上半月)》2004,(18)
“中医脉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确实有代表性。说明中医脉诊,比较抽象,难以言表。不少中医认为二十八脉比较复杂,不知该从何处入手,再从何处结束。多少年来,经多少代人的努力始终没有找到一个供大家认可的共同点。脉学讲的越复杂,初学中医的人就越难掌握。根据有什么样的病理就会有什么样的脉理,有什么样的脉理就会有什么样的脉象这一理论,34612切脉法不分左右手和寸关尺,由三步总看到四部分看,由六步总理到十二步分理,以纲带目,从简到繁,先易后难,使初学的人容易掌握。34612切脉法把二十八脉编成程序:脉象←→脉理←→病理←→病证。由脉…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孙兰军治疗高血压病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师孙兰军教授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专家,从事心血管疾病临床治疗与研究工作40余年,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孙教授在调肾基础上尤重从肝脾论治,善用平肝熄风、健脾化痰等方剂,结合西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黄春林教授治疗高血压病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黄春林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黄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医药临床与科研工作,尤其是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研究有着丰富的经验。黄教授认为,在充分发挥中医学辨证论治优势的同时,完全可以借鉴现代医学的理论知识以指导中西医结合治疗,即重视辨证治疗、发展辨病治 相似文献
13.
14.
高血压病是一种全球性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肾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病占我国城市人口死亡因素构成原因的41%,我国40岁以上人群心脑血管病合并占总死亡44.4%,总死亡的危险因素第1位是高血压病。同时高血压病及相关疾病的负担亦是巨大的,据估计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每年直接医疗费和间接耗费达3 000亿元。 相似文献
15.
高中祖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2,(5):269-270
高血压病由于有量化指标及血压计 ,故诊断该病较易。美国对该病的诊断标准是凡收缩压大于 12 8mmHg ,舒张压大于 88 mmHg ,该病成立。我国的诊断标准是凡收缩压大于 130mmHg ,舒张压大于 90mmHg ,该病成立。由于该病诱发因素较多 ,发病率高 ,易造成心脑血管病变及意外 ,以及多脏器受损 ,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对该病的治疗方法虽多 ,但临床疗效反复性较大 ,不易治愈。笔者据 2 0多年临床经验 ,应用中医辨证施治理论为指导 ,总结出下列六种治疗方法 ,取得良效。兹录如下。1 通腑降浊法六腑以通为用 ,以通为补。六腑通 ,气…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中医切脉部位 ,有遍身诊、三部诊与独取寸口三种诊法。所谓“寸口”又称“气口”、“脉口”。“独取寸口”是指单独切按两手掌后突起 (桡骨茎突 )的桡动脉 ,又叫“寸口诊”。此诊法文献记述始于《内经》 ,详于《难经》 ,而成于《脉经》 ,为历代医家普遍选用的切脉部位。《素问·经脉别论》:“气口成寸 ,以决死生。”《难经·二难》:“尺寸者 ,脉之大要会也。从关至尺是尺内 ,阴之所治也 ;从关至鱼际是寸内 ,阳之所治也。”分别指出了寸口诊的重要性和三部脉位的阴阳属性。《脉经》说 :“心部 ,在左手关前寸口” ;“肝部 ,在左手关上” ;“肾… 相似文献
19.
陈晓虎教授是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心血管科主任,大内科主任。陈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25年,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经验,尤其擅长诊治心脑血管病,独具特色,辨证得当,每获良效。笔者有幸随师研习,聆听教诲,受益良多。兹将陈教授治疗高血压病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