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与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资料完整的302例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例按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中新生儿溶血病居首位。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较多,其中新生儿溶血病是发病的主要原因,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原因不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生儿ABO溶血病、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及两者合并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60例新生儿ABO溶血病(ABO组)、219例G-6-PD缺乏症(G6PD组)、52例新生儿ABO溶血病并G-6-PD缺乏症(ABO+G617D组)3组临床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G6PD组血红蛋白[(159.7±24.9)g/L]高于ABO组[(150.2±23.0)g/L]和ABO+G6PD组[(149.2±22.8)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血清总胆红紊高于ABO组[(419.0±152.9)μmol/L与(355.4±113.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黄疸消退时间较ABO组长[(9.4±2.3)d与(8.1±2.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O+G6PD组黄疸消退时间[(12.0±2.7)d]、光疗时间[(43.2±16.0)h]、光疗次数[(3.5±1.2)次]均长或多于ABO组[(8.1.4-2.2)d、(36.1 4-15.9)h、(2.6±1.2)次]及其G6PD组[(9.4±2.3)d、(37.6±17.3)h、(2.8 4-1.3)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G6PD组胆红素脑病(16.O%)、低钙血症发生率(32.9%)高于ABO组(6.9%、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贫血发生率(23.3%)则低于ABO组(40.0%)及其ABO+G6PD组(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新生儿ABO溶血病并G-6-PD缺乏症时,黄疸出现时间、黄疸程度、胆红素脑病发生率与新生儿ABO溶血病、G-6-PD缺乏症差异无显著性,但黄疸消退时间更长,黄疸更易反复.G-6-PD缺乏症与新生儿ABO溶血痛相比,黄疸程度更重,退黄时间更长,更易发生胆红素脑病,但贫血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足月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主要病因及发生胆红素脑病的高危因素。方法:对80例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进行血培养、溶血病筛查、肝功能等相关检查,根据肝功能中间接胆红素及白蛋白结果,计算血清间接胆红素(mg/dL)/血浆白蛋白(g/L)(B/A)值,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80例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病因依次为:感染因素,围产因素,溶血症(ABO及Rh),红细胞增多症,G6PD酶缺陷。日龄<7 d与日龄≥7 d两组患儿入院时总胆红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7 d组胆红素脑病发生率高于≥7 d组(P<0.05);12例合并胆红素脑病组中B/A比值>1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脑病组(P<0.005)。结论:足月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主要病因为感染因素,日龄<7 d、B/A值>1者易合并胆素红素脑病。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本地区新生儿黄疸的常见病因,探讨不同病因的胆红素变化规律,对因黄疸入院的新生儿作了前瞻性调查。结果87例新生儿黄疸中,感染占59.4%,溶血25%,其它原因12.5%,生理性黄疸3.1%;同一病例可并发2~4种疾病,并发病发生率64.8%。弓形体、EB病毒(EBV)感染、败血症的血清总胆红素(BT)和结合胆红素(BD)水平较高;感染的BD/BT比值高于溶血、其它原因和生理性黄疸。  相似文献   

5.
白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3):5672-5672
目的分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方法对内蒙古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5-01-2009-12收治的114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4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中围产因素42例(36.84%),母乳性黄疸38例(33.33%),感染因素26例(22.81%),溶血因素3例(2.63%),其他5例(4.39%)。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以围产因素、母乳性黄疸为主,其次为感染、新生儿溶血病等,围产因素包括新生儿窒息7例,早产8例,胎膜早破1例,宫内窘迫2例,羊水粪染5例,高龄初产3例,剖宫产14例,产妇妊高症2例,感染因素为新生儿败血症6例,新生儿肺炎10例,巨细胞病毒感染4例,皮肤感染3例,脐炎3例。ABO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病3例,其他:先天性胆道闭锁1例,咽下综合征1例,新生儿硬肿症2例,胎粪性便秘1例等。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以围生期因素、母乳性黄疸、感染因素为主,故为了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病率,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工作,提高产科质量,加强新生儿护理密切观察黄疸出现的时间和程度,积极防治新生儿感染,可以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新生儿黄疽的常见病因,探讨不同病因的胆红素变化规律及黄疸持续时间,我们把1994~1997年因黄疽入院的新生儿进行了回顾性的调查。144例新生儿黄疸中发病年龄小于7天占病人总数的2/3(66.67%)。其黄疽病因的排位比为:1.感染性疾病占43.06%,2.母乳性黄疸占18.06%,3.生理性黄疸占15.28%,4.ABO血型不合溶血占6.94%.5.其他原因共占16.66%。ABO血型不合溶血的总胆红素(BT)值明显高于其他原因。母乳性黄疸较前增加。仅依据胆红素值来判断新生儿黄疸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是不科学的,必须结合临床。此外,还发现生理性黄疸持续时间有所延长(大于14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患儿血清清蛋白(Alb)、未结合胆红素(UBIL)、内皮素-1(ET-1)表达水平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47例生理性黄疸患儿和79例病理性黄疸患儿,以同期足月8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清UBIL、Alb、ET-1水平,同时测定病理性黄疸患儿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分析血清UBIL、Alb、ET-1水平与不同病因、有无核黄疸、不同病情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3组血清UBIL、Alb、ET-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病理性黄疸组UBIL、ET-1水平明显高于生理性黄疸组(q=9.683、24.663,P0.05)和健康对照组(q=16.764、2.965,P0.05),而血清Alb水平低于生理性黄疸组(q=8.154,P0.05),但稍高于健康对照组(q=4.703,P0.05),生理性黄疸组血清UBIL、Alb、ET-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q=13.956、11.225、7.263,P0.05)。3组ALT、AST、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病理性黄疸组ALT、AST、DBIL、TBIL水平明显高于生理性黄疸组(q=27.404、37.779、11.083、9.739,P0.05)和健康对照组(q=20.873、31.401、15.671、12.774,P0.05),生理性黄疸组ALT、AST、DBIL、TBI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q=4.298、10.452、4.645、3.184,P0.05)。病理性黄疸患儿血清UBIL、Alb、ET-1与ALT、AST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血清UBIL、ET-1与DBIL、TBIL也呈正相关关系(P0.05),而病理性黄疸患儿血清Alb与DBIL、TBIL无相关性(P0.05)。不同病因黄疸患儿血清UBIL、Alb、ET-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感染性黄疸患儿血清UBIL、ET-1水平明显高于母乳性黄疸、溶血性黄疸、其他围生因素黄疸患儿(qUBIL=7.039、5.565、8.575;qET-1=11.107、8.307、13.761,均P0.05),而血清Alb水平明显低于母乳性黄疸、溶血性黄疸、其他围生因素黄疸患儿(q=4.876,3.724,8.258,均P0.05)。重度黄疸患儿血清UBIL、ET-1水平明显高于中度黄疸患儿(P0.05),而血清Alb水平明显低于中度黄疸患儿(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患儿血清Alb、UBIL、ET-1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郴州地区住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特点及病因构成。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该院新生儿高胆素血症患儿534例,收集一般临床资料,检测总胆红素水平、人巨细胞病毒(HCMV)基因、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的酶活性,筛查新生儿溶血病,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新生儿高胆素血症患儿中 G-6PD 酶缺乏症患儿43例,占8.0%;ABO 溶血病患儿98例,占18.4%;HCMV 感染患儿153例,占28.6%;细菌感染患儿149例,占27.9%。结论该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病因以感染性因素为主,加强患儿胆红素水平监测,并对检验结果和病因进行分析,可有效预防和降低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的损害。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与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1992年1月至2001年12月收治资料完整的1360例高胆红素血症病例按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胆红素血症病例占同期住院病例42.7%,引起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依次是:围产期因素30.9%,新生儿溶血病19.6%,感染16.1%,母乳性黄疸16.0%,其他因素4.1%。结论:高胆红素血症占住院新生儿病例数较20世纪80年代有所下降,围产因素仍为发病的首要原因,预防和改变这些因素有可能会降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新生儿黄疸主要病因,以便指导临床早期治疗。方法:97例病理性黄疸患进行胆红素测定及血培养、TORCH、G6PD、地贫等病因检测并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病理性黄疸主要原因为:不明原因高胆占第一位,其次为ABO溶血病,感染及母乳性黄疸,窒息黄疸发病率不高.病因不同高胆临床特征不同.结论:我院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原因以不明原因黄疸占第一位,提示我国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然光疗对预防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及减轻生理性黄疸的效果。方法选取足月新生儿20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新生儿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新生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每天接受自然光照射3h,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后0~5d及第15天经皮胆红素值,出生第5天血清总胆红素值及病理性黄疸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0~5d、第15天经皮胆红素值及出生第5天血清总胆红素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病理性黄疸发生,对照组病理性黄疸发生率9%。结论新生儿早期行自然光疗可预防病理性黄疸及减轻生理性黄疸。  相似文献   

12.
我科共收治新生儿黄疸148例,其中明确诊断的有新生儿溶血症6例,新生儿肝炎综合征25例,新生儿败血症18例,余者为生理性黄疸延长,各种原因引起的感染性黄疸等。新生儿黄疸又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症状之一,它的病因很多,既有生理性,又有病理性,但新生儿黄疸大多为生理性,少数为病理性,黄疸的程度与胆红素脑病变又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观察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影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观察36例纯母乳喂养血胆红素增高的正常足月新生儿(高胆组),并与同等条件的66例生理性黄疸组新生儿作对照,同时观察45例有高危征象新生儿(高危组)。结果高胆组哺乳不足8次例数明显高于生理性黄疸组(P<0.01),正常第一次排胎便时间延迟高于生理性黄疸组(P<0.05),高危组新生儿高胆红素发生率高于高胆组(P<0.01)。结论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应使其做到频繁有效地吸吮,可促进胎便排出,有效预防生后3~4d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故应尽早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4.
26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皇  张耀平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0):969-969,1010
目的分析2007年百色市人民医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病因,了解本地区该病的主要病因和各种病因引起的黄疸程度。方法统计百色市人民医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常见病因的例数,各病因所占的比例及总胆红素值。结果百色市人民医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因素的前8位是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地中海贫血、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及颅内出血、感染、母乳性、早产低体质量儿、原因不明、ABO溶血病,高胆红素血症最重的病因是G-6-PD缺乏。结论本院患儿G-6-PD缺乏是黄疸首要因素,也是病情最重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31,自引:1,他引:130  
对 38例纯母乳喂养的正常足月新生儿血胆红素增高 (高胆红素组 )进行护理相关因素分析 ,并与同等条件的 6 2例生理性黄疸组新生儿对比 ,高胆红素组新生儿日哺乳不足 8次例数明显高于生理性黄疸组 (P <0 .0 1) ,正常第 1次排胎便和排黄便例数高于生理性黄疸组 (P <0 .0 5 )。提出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 3~ 4天 ,做到频繁有效地吸吮、促胎便顺利排出 ,是预防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 3~ 4天高胆红素血症的简便、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0):1855-1856
以医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产科娩出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据入院顺序,将新生儿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52例,对照组以肉眼目测、血红胆红素测定法对比性预测,以蓝光、鲁米那、白蛋白等药物治疗病理性黄疸,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可疑溶血病、早产儿、妊娠期合并症孕妇所产新生儿纳入高风险人群,动态监测血红胆红素,对于高风险人群给予干预治疗,对于病理性黄疸,给予药物+干预治疗。观察组新生儿黄疸、高胆红素血症、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5日,对照组与观察组黄疸值、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的新生儿黄疸的预测和干预治疗路径可有效降低黄疸发生风险,增进病理性黄疸治疗效果,促患儿及早转归。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黄疸期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应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总胆汁酸水平,确定总胆汁酸在新生儿黄疸诊断治疗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对72倒病理性黄疸血清(包括38例高结合胆红素血清)及95例对照组生理性黄疸血清进行总胆汁酸测定,同时对其肝功能相关项目进行测定。结果:对照组生理性黄疸血清总胆汁酸参考范围为0-19μmol/L。病理性黄疸血清组总胆汁酸浓度73.74±69.30 μmol/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其中高结合胆红素血清组总胆汁酸浓度为116.56±67.8μmol/L,与直接胆红素≤34μmol/L血清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病理性黄疸血清组总胆汁酸与血清碱性磷酸酶、直接胆红素及-γ谷氨酰转移酶等肝功能指标有显著的正相关。结论: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新生儿黄疸的实验室诊断中具有较好特异性和灵敏性,可为临床儿科提供诊断和疗效观察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增高的常见病因和临床特点.方法 本文就我院2007年6月~2010年10月收治血清胆红素增高新生儿6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血清胆红素增高病因母乳性黄疽28例,婴儿肝炎综合征25例,生理性黄疸5例,ABO溶血4例,头皮血肿、颅内出血各2例,新生儿窒息1例.出生<24 h内出现黄疸6例,1~5d出现53例,5~14 d出现黄疸4例,>14d出现黄疸4例.血清胆红素<205μmol/L 34例,205~342μmol/L30例,>342μmol/L 3例.本组经综合治疗66例痊愈,1例需换血治疗转上级医院.结论 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升高以非感染性因素为主,感染因素次之;非感染性因素中母乳性黄疸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脐静脉置管双倍血量换血法在新生儿溶血病所致高胆红素血症疗法的优缺点。方法:将2000-2007年66例病例皆为ABO溶血病所致高胆红素血症,有换血指征,分为两组,一组为常规白蛋白、丙种球蛋白和双面蓝光治疗(对照组);治疗组加用换血治疗,分别观察治疗6、12和24h内胆红素及核黄疸发生率及换血后感染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的6h胆红素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12、24h无差异;核黄疸发生率差异没有显著性;治疗组感染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双倍血量换血法对新生儿溶血病所致高胆红素血症有迅速降低胆红素作用,长期并无显著优势,应慎重换血。  相似文献   

20.
金双歧和鲁米那对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金双歧和鲁米那对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10例足月新生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出生1d内口服金双歧合鲁米那,对照组不加任何干预,观察出现黄疸日龄,黄疸降至正常日龄,达到高胆红素血症标准标准(皮测胆红素≥205.2mmol/L)的人数。结果观察组出现黄疸日龄(3.4±0.6),降至正常日龄(9±1.8),高胆红素血症6例,对照组出现黄疸日龄(2.5±0.8),黄疸降至正常日龄(10.5±1.5),高胆红素血症15例。结论早期服用金双歧合鲁米那能有效降低新生儿胆红素水平。促进黄疸消退,对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