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足月孕妇血浆D-二聚体的正常值水平以及统计分布,为妇产科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足月待产孕妇的D-二聚体数据(剔除有死胎、HELLP综合征、妊娠并发DIC等不良妊娠病例和妊娠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共4000例,应用软件SPSS 17.0和Origin75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足月产妇的D-二聚体水平呈明显的偏态分布,95%的孕妇D-二聚体水平≤5.77μg/ml;不同年龄组、不同合并症组孕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不全相同,低龄孕妇组与适龄产妇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合并症组与胎膜早破组、妊娠期糖尿病组孕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因妊娠期妇女呈现出高凝和高纤溶状态,建议用D-二聚体≤5.77μg/ml作为足月待产孕妇的上限较为合适;对于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孕妇,可采取相应措施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浆微小核糖核酸 (miR)-30a及 D-二聚体 (D-dimer, D-D)水平对急性主动脉夹层( acute aortic dissection ,AAD)预后判断价值。方法 选取 2018年 1月~ 2020年 12月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 AAD患者 152例和 65例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根据 AAD患者住院期间的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 n=107例)和死亡组( n=45例),检测各组血浆 miR-30a及 D-二聚体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分析血浆 miR-30a及 D-二聚体水平预测 AAD死亡的价值。结果 AAD组血浆 miR-30a(1.93±0.78)及 D-二聚体(6.28±1.72μg/m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72±0.25,0.36±0.08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3.758, 16.814,均 P<0.001)。死亡组血浆 miR-30a(2.42±1.13)及 D-二聚体( 8.62±2.24μg/ml)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 1.30±0.56,3.64±1.35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624, 14.735,均 P<0.001)。ROC曲线显示, miR-30a及 D-二聚体两项联合预测 AAD死亡的曲线下面积( 0.936,95%CI: 0.875~ 0.992)最大,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94.0%,88.6%。结论 AAD患者血浆 miR-30a及 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两项联合检测对 AAD预后判断具有较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纤维蛋白单体(FM)和D-二聚体(D-D)的含量,分析与DIC诊断的相关性。方法检测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11月38例诊断为DIC患者和28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FDP、FM和DD的含量。结果 DIC患者FDP、FM、D-D的含量分别为12.29±2.77mg/L、12.34±2.96ug/ml、7.11±1.23u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4.65±1.16mg/L、4.65±1.3ug/ml、0.35±0.09ug/ml(P0.01),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检测FDP、FM、D-二聚体的含量有利于DIC的诊断并且了解患者凝血纤溶系统激活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早期妊娠孕妇D-二聚体异常的分析,对影响D-二聚体值异常的可能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07~2009在本院因早期妊娠而就诊的孕妇D-二聚体值异常的6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孕周、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年龄及流产次数与D-二聚体值作为临床关联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年龄小于或等于30岁组D-二聚体值为(481±147)μg/L。大于30岁组D-二聚体值为(608±257)μg/L。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不呈线性关系。孕周、FDP及孕妇的流产次数与D-二聚体异常值构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妇的年龄、孕周、FDP、流产次数与D-二聚体异常有关。加强高龄、孕周、FDP、流产次数的关注,能更好地预测D-二聚体的可能变化趋势,以便全面、随时了解孕妇情况,及时进行相应的治疗进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产妇产前血浆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D-二聚体水平与产后出血量之间的关系,探讨产前血浆FDP、D-二聚体定量检测对产后出血的临床提示价值。方法收集产妇产前24小时内血浆标本,检测其血浆FDP、D-二聚体水平。根据产妇产后出血情况分组:无明显出血(出血量<100 ml)组41例,亚临床出血(500 ml>出血量≥100 ml)组30例,临床出血(出血量≥500 ml)组36例,分析3组患者血浆FDP、D-二聚体水平与产后出血量之间的关系。结果①产前血浆FDP含量与D-二聚体水平高度正相关(r=0.381,P=0.003),与产后出血量亦呈高度正相关关系(r=0.462,P<0.001);D-二聚体与产后出血量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152,P=0.252);②出血组产前血浆FDP及D-二聚体含量均明显高于无明显出血组(P<0.001);③亚临床出血组与临床出血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高于无明显出血组(P<0.001);④无明显出血、亚临床出血及临床出血3组血浆FDP水平依次显著递增。结论产妇产前血浆FDP及D-二聚体水平变化对于产后出血的发生有提示诊断价值;血浆FDP较D-二聚体水平对产后出血更具有临床预警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与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含量的差异.方法 选取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诊断为STEMI并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患者100例.同时选取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10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间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含量.结果 2组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和吸烟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TEMI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为(2.38±0.91)g/L,对照组为(2.65±0.68)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P<0.05).D-二聚体的平方根STEMI组为(13.23±5.08)μg/L,对照组为(9.40±5.0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6,P<0.01).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含量比值的平方根STEMI组为(9.11±4.13),对照组为(5.92±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9,P<0.01).结论 STEMI患者的纤维蛋白原低于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的对照组,D-二聚体高于对照组,提示在STEMI急性期存在急性血栓形成和继发纤溶.  相似文献   

7.
血浆中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浓度是准确判定机体血凝和纤溶状态的理想分子标记物,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诊断和病情观察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测定了136例HSP患儿血浆D-二聚体和FDP浓度,结果发现血浆D-二聚体和FDP的阳性率分别为52.94%和51.4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血浆中D-二聚体和FDP的绝对浓度分别为1.46±0.41μg/mL和11.75±3.12μg/mL,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然而,在HSP不同临床表型组间,阳性率和绝对浓度两个指标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结果支持HSP患儿具有显著升高的血浆D-二聚体和FDP阳性率和绝对浓度,可以用于疑似HSP患儿的临床诊断,也可监测血液凝溶功能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性.方法 选择乳腺癌患者、良性乳腺病患者及健康女性各43人,采用日立7180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术前乳腺癌组、良性乳腺病组、健康组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0.46±0.28 μg/ml,0.18±0.12 μg/ml和0.12±0.02 μg/ml,乳腺癌组的D-二聚体浓度明显高于良性乳腺病组及健康组(P<0.001).术后乳腺癌组D-二聚体水平为0.34±0.11 μg/ml,降低38例,良性乳腺疾病组0.15±0.04 μg/ml,降低13例,两组降低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4.497,P<0.05);手术前后乳腺癌组D-二聚体水平差异显著(t=2.615 7,P<0.05).乳腺癌患者Ⅰ期、Ⅱ期手术前后D-二聚体变化程度明显高于Ⅲ期,统计学分析均P<0.05.结论 血浆D-二聚体浓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对肿瘤的恶性程度进行判断,可作为临床上预测乳腺癌患者临床分期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血浆D-二聚体测定在肺栓塞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肺栓塞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为诊断和治疗肺栓塞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肺栓塞病人和对照组病人在入院时血浆的D-二聚体含量。结果肺栓塞患者较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2.13±1.75μg/ml vs 0.31±0.22μg/ml),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血浆D-二聚体测定可作为肺栓塞判定的有用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肺栓塞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为诊断和治疗肺栓塞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肺栓塞病人和对照组病人在入院时血浆的D-二聚体含量。结果肺栓塞患者较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2.13±1.75μg/ml vs 0.31±0.22μg/ml),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血浆D-二聚体测定可作为肺栓塞判定的有用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和呼吸内科就诊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进行定量检测和分析,确立D-二聚体检测对于肺栓塞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法国stago公司生产的全自动血凝仪及其配套试剂,利用免疫比浊法的原理,对患者血浆D-二聚体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经实验发现,确诊为肺栓塞的45例患者血浆D-二聚体结果为(1.86±0.29)μg/ml高于正常临界值(0.5μg/ml);治疗4 d后血浆D-二聚体结果为(0.8±0.24)μg/ml,比治疗前降低;7d后测量的血浆D-二聚体结果为(0.45±0.19)μg/ml,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血浆D-二聚体升高是肺栓塞发生的敏感指标,同时也可作为观察肺栓塞治疗效果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的血浆因子一氧化氮和纤溶指标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以2001-01/2003-12广东省江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继发癫痫发作患者36例为癫痫组,同期体检和献血者41例为对照组。采用硝酸酶还原法测定被试者的血浆一氧化氮浓度,酶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D-二聚体的水平,癫痫组患者在癫痫发作时采血检测。同时将癫痫患者的血浆一氧化氮和D-二聚体水平作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77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浆一氮化氮浓度:癫痫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犤(102.73±30.51),(83.32±25.32)μmol/L,t=3.05,P<0.01犦。②血浆D-二聚体质量浓度:癫痫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犤(1.09±0.97),(0.61±0.59)mg/L,t=2.6588,P<0.01犦。③癫痫组患者血浆一氮化氮和血浆D-二聚体之间没有直线相关性(r=0.037,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存在高水平的血浆一氧化氮浓度和纤溶活性升高。一氧化氮和D-二聚体可能参与了急性脑梗死后继发癫痫的病理过程,但两者之间无直线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及患者伤情与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外伤组)的临床资料,并对同期120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D-二聚体检测,对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GCS评分及GOS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 160例外伤组患者中纤溶蛋白降解产物(FDP)阳性者123例,阳性率高达76.87%,D-二聚体含量>12.6 mg/L均死亡。患者的颅脑损伤越重,D-二聚体含量越高,FDP阳性率越高,患者的预后越差(P<0.05)。结论 D-二聚体含量增高及FDP阳性表明患者体内有血栓形成及纤溶系统的激活,是判断患者的伤情及预后的重要指标,动态监测对指导治疗、防治脑梗死及迟发性颅内出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健康临产孕妇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山西省屯留县人民医院健康非孕育龄妇女50例、临产孕妇20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50例,采用半自动血凝仪检测其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健康临产孕妇D-二聚体水平(3.03±2.62)μg/mL、妊娠高血压患者(5.10±1.61)μg/mL,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0.32±0.20)μ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临产孕妇与妊娠高血压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临产孕妇进行D-二聚体监测,及时发现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围生期并发症,对预防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和常规性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建立深圳市罗湖区孕妇不同孕期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的参考区间,并探讨动态检测D-D、FDP对产后出血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和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做产前检查的健康单胎妊娠妇女1 138例作为健康妊娠组,健康孕妇按孕周分为早孕期(12周)386例、中孕期(12~28周)351例、晚孕期(28周)401例。选取同期在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体检的300例健康非孕妇女作为健康对照组。产后出血组:凝血异常的产后出血84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D-D、FDP的水平。用P_(95)表示D-D和FDP参考区间的单侧上限。采用该研究建立的参考区间评估84例产后出血患者的D-D、FDP水平,评价参考区间在产后出血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能。结果孕妇D-D、FDP水平随孕期增加而升高,与孕期呈正相关(r=0.80、0.77,P0.05),且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孕早期妇女血浆D-D、FDP的参考区间分别为1.55μg/mL、4.45μg/mL,孕中期D-D、FDP的参考区间分别为2.53μg/mL、8.75μg/mL,孕晚期孕妇血浆D-D、FDP的参考区间分别为4.35μg/mL、13.61μg/mL。产后出血组晚孕期时的D-D、FDP水平均明显高于所建立的晚孕期参考区间(P0.05)。结论初步建立了罗湖区孕妇D-D、FDP参考区间,为临床预测产后出血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在高龄产妇中的监测价值,旨在改善高龄产妇的母婴结局.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76例高龄产妇和50例适龄产妇为研究对象,比较高龄产妇和适龄产妇的血浆D-D水平及D-D阳性率.按照血浆D-D水平将高龄产妇分为2组,血浆D-D水平正常(<0.5 mg/L)者4...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大肠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按随机原则设立大肠癌组34例,良性病对照组31例.分别于术前采血检测其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大肠癌组按照Dukes分期标准分为4个亚组,并对组间D-二聚体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大肠癌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394.12±105.21)μg/L与(129.03±8.29)μg/L,P<0.05.在大肠癌组的各亚组比较中,Dukes D期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期,分别为D期(800.00±287.94)μg/L、A期(180.00±58.31)μg/L、B期(170.00±33.50)μg/L、C期(250.00±86.60)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大肠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并且对大肠癌的分期及预后可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湖南地区孕晚期女性血浆D-二聚体的参考区间.[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做产前检查的678例单胎晚孕孕妇、418例双胎/多胎晚孕孕妇为研究对象,以同期208例健康非孕妇女为对照,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使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其D-二聚体浓度.[结果]晚孕孕妇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非孕妇女(P<0.05),且双胎/多胎组显著高于同期单胎组(P<0.05).孕晚期女性血浆D-二聚体(D-二聚体单位,DDU)的参考区间:单胎组:28~35周,<3.64μg/mL;36~39周:<6.12μg/mL;40~41周,<6.84μg/mL;双胎/多胎组:28~31周,<6.26μg/mL;32~35周,<7.13μg/mL;36~39周,<8.00μg/mL.[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湖南省孕晚期妇女免疫比浊法血浆D-二聚体参考区间,适宜全省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新生儿窒息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对20例健康新生儿及38例不同程度窒息新生儿进行D-二聚体检测,比较各组间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差异。结果对照组、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血浆D-二聚体测定值分别为(1.1±0.5)、(3.9±1.2)、(9.0±2.5)μg/mL ,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时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由此提示新生儿体内凝血功能出现紊乱、血栓形成和继发性纤溶亢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孕妇血浆和羊水中凝血、抗凝血及纤溶状态。方法采用磁珠法检测孕妇第一产程末血浆和羊水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Ⅲ活性、蛋白C活性、蛋白S活性、凝血酶时间、D-二聚体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水平。结果孕妇血浆纤维蛋白原、蛋白C活性、D-二聚体、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羊水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超出了试剂盒的检测上限,未检测到蛋白S活性,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Ⅲ活性、蛋白C活性、D-二聚体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水平分别为(0.27±0.46)g/L、(2.07±1.22)、(1.80±1.52)、(0.22±0.05)μg/mL和(0.32±0.09)。结论孕妇是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孕妇血浆和羊水中凝血、抗凝血及纤溶活性成分的变化可作为孕妇和胎儿健康状况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